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0例分析

吴雅如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中药疗法
摘要:自1994年4月~1999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保留灌肠与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服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简称SASP)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本组观察治疗DN患者共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32~71岁,病程5-13年.将病人分为A、B两组进行观察.A组为西医对照组30例,B组为中药组30例.全部病例均在确诊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其中19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证期,4例为尿毒证初期.几乎所有病例都伴有肾病综合症的表现.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并在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类型方面两组病例相近,有可比性.

    作者:王喆;刘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张名伟教授诊治肿瘤术后经验集粹

    肿瘤术后多元气大伤,气血亏耗,而体内的痰浊、瘀血、余毒犹存,虚中挟实.机体抵抗力、自稳功能和抗病能力降至极点.认为辨证治疗肿瘤术后诸证,不仅可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可以治愈.对术后放、化疗后病人的病机特点,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法作了阐述.

    作者:吴海良;李洪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辨证分型治疗肺心病60例观察

    我院于1991年至1999年,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60例(下称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下称中药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张瑞玉;邴长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鹿茸结构成分及微量元素的研究

    笔者所处地区盛产鹿茸,参与实际管理积累的一些经验.对鹿茸的如下成分、组织学结构和微量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1鹿茸的结构成分

    作者:林万鹏;林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0例分析

    自1994年4月~1999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保留灌肠与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服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简称SASP)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吴雅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肠梗阻60例

    笔者自1990~2000年10月,对60例胃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其中54例获得缓解,缓解率为9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梁洪伟;王丹;王彩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75例观察

    笔者根据长年医疗实践,总结出采用益气养阴中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治疗75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学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鹿药的生药鉴定研究

    目的:通过对该药的生药鉴定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提供鉴定依据.方法:应用了原植物形态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各不同部位的组织、粉末特征)及纸层析鉴定方法.结果:可为该药的使用提供鉴定方法并为制定鉴定指标提供依据.

    作者:翟延君;冯夏红;丛峰;李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西药治疗VD 20例,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值及其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智能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结论:提示针刺加西药治疗VD有协同作用,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希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陈克忠教授妙用玉屏风散治疗疑难杂证摭拾

    陈克忠教授是山东省著名老中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逾50余载,德高望重,学术精湛,名驰遐迩,处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巧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崩漏、老年性阴道炎等疑难杂症,屡获良效,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作者:赵玉霞;陈秀杉;孔令均;陈克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蚯蚓纤溶酶分离及部分生化性质的研究

    采用亲合层析法对蚯蚓纤溶酶进行初步纯化,并对其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纯化的蚯蚓纤溶酶其分子量在20KD-30KD之间,对人血纤维蛋白平板具有良好的溶解作用,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纤溶酶能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从而使血栓溶解,直接作用于血栓表面,使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溶解成小分子,达到抗血栓之目的.

    作者:李莉;刘艳玲;吴红艳;宗玉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气虚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临证辨识

    从心的生理病理角度,论述心气虚在心的病理变化以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中的地位.并提出补气活血、温阳利水,标本兼治,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是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方法.

    作者:罗智博;刘辛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沙棘总黄酮对大鼠血栓形成的研究

    观察沙棘总黄酮对大鼠血浆PGI2和TXA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用125I-标记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a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结果:1g@kg-1剂量的沙棘总黄酮能非常显著地增加PGI2的分泌,提高PGI2/TXA2的比值.结论:沙棘总黄酮具有单纯增强PGI2分泌的作用.

    作者:贾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紫荆皮与其混淆品余甘子的鉴别

    紫荆皮是治疗跌打损伤活血通经常用的中药.为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lataFinet et Gagnep的干燥根皮.近年来发现一种紫荆皮的混淆品.经鉴定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树皮.本文对两者进行性状、紫外光谱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仪器与材料

    作者:杨德庆;谭亚非;赵庆忠;王丽;许丽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端午重阳腊八春节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源流考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联.从端午节、重阳节、腊八节、春节等论述了我国古代四大传统节日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认为中医药文化对古代民俗文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古代民俗文化的代代相传,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古人在遵循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医药文化.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列中药茶的开发利用与前景评析

    笔者在辨证施治前提下,对中药汤剂进行剂型更新,将中草药处方开发成系列中药药茶,开水冲泡即饮,方便快捷,口感清新,便于携带、贮藏,既具备中药复方的药效,又解决了诸多弊端,使传统汤药的优势充分发挥验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柳亚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调脂散胶囊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降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调脂散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方法:采用喂养法建立实验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调脂散胶囊组可明显降低肝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论:调脂散胶囊有很好的降低肝脂肪的作用,为调脂散胶囊作为防治脂肪肝的临床治疗用药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王建明;陈晓云;高松;姜松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优势新释

    现代心血管医学已从以生理为基础发展至分子水平,其未来在于是否能谨慎地将基础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引入心血管的主流.新近资料提示: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事实上只是延迟了心血管病对死亡率的影响.在临床上,笔者也观察到: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明确,但内科治疗及术后调治上方法单一,疗效不确定,且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及个体对药物敏感程度低的现象,使现代医学常常束手无策.也正因如此,中医药非但未被现代科技的浪潮淹没,反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

    作者:张浩;朱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秦皮与其伪品核桃楸皮的鉴别

    秦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苦枥自蜡树.Fraxinus.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自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作者:郭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