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刚丕寰;尤田;蒋淑媛
对206例经细胞病理学证实的各种恶性肿瘤随机分为正得康组、化疗加正得康组及单纯化疗组的前瞻性对比治疗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正得康对患者的扶正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临床症状、免疫指标、血象、生活状态(Karnofsky评分标准)、体重等综合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正得康组(104例)总有效率为93.27%,化疗加正得康组(51例)总有效率为82.35%,单纯化疗组(51例)总有效率为60.78%.经统计学分析,正得康组及化疗加正得康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均具显效性差异(P《0.01及P《0.05),显示正得康对恶性肿瘤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增加体重,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KPS评分),显著地提高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LAK细胞、IL-2、CD3、CD4、CD4/CD8),正得康具有显著扶正作用.在调节机体抗病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为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制剂和治疗方法,充实与丰富了中医扶正理论,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作者:刘嘉湘;施志明;赵丽红;李和根;高虹;陈善香;徐振晔;朱晏伟;刘苓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u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脂肪肝.现将其辨证用药略述如次:
作者:谢绍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的病理环节,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引起肝纤维化并终导致肝硬化:即慢性活动性肝炎途径、脂肪性肝炎的途径、门脉区肝纤维化的途径和肝腺泡三区即小叶中心性肝纤维化.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形成通过不同途径,但也常兼有其它的途径[1].
作者:都广礼;武明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在发作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从近5年来各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入手,在治疗上分为中药辨证施治、专方治疗以及针灸、穴位注射、外贴法等其它疗法三个方面,对近5年来有代表性的疗法作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病研究现状的不足及展望.指出,应集中临床行之有效的制剂,对其进行药理、毒理、药效学研究,从免疫、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华敏;孙其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肺纤维化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泡壁,亦波及细支气管领域,探讨补气通肺饮治疗肺纤维化低氧血症的机理.并将大鼠随机分组和给药,疗程为28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28天处死动物,作形态学观察、肺组织羟脯氨酸、血清SOD和MDA、红细胞膜流动性测定.提示补气通肺饮治疗后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并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使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指出:补气通肺饮可通能过控制肺泡炎和减小弥散距离纠正肺纤维化低氧血症.
作者:韩镭;张天嵩;马君;赵子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脑喜康对非勺型高血压及肾损害的影响.方法:运用动态血态血压监测(ABPM)将原发性高血压者筛选出非勺型,并测定尿白蛋白(Alb)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经心脑喜治疗后,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水平尿白蛋白(Alb)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心脑喜对高血压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龙民;朱喜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孟澍江学承清代江浙医家,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尤有深研,推崇叶天士诊治温病和杂病之说,尤其擅长把温病方用于杂病的治疗中,创立现代温病学体系,补充和完善了温病预防内容.孟澍江强调指出:对邪热的治疗,首先应区分其发生原因及其性质,下法故不能滥用,但也不能延误使用时机,下法是针对有形实邪.
作者:杨进;戴春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法辨证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0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安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幄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作者:李世梅;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后基因组时代揭开了序幕,这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和所表达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深化生命科学的认识,极大影响着医学发展与走向.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中医药研究如何借鉴和引入这些新观念和新技术、开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提出今后中医药研究的以下几点思路:其一,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其二,证候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其三,体质与易感基因的研究;其四,中药药理与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其五,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与疾病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昱;谢雁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近几年来用当归配五味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振秀;罗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4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尧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气滞血瘀症见胸闷、胸痛或心慌不适,或有憋气、短气、头晕,重则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唇紫绀、身倦无力、动则加重,舌紫暗或有瘀点,脉迟缓、涩或结代.心电图表现常为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结性早搏,多有ST-T缺血征象等.
作者:江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癌基因理论为中医癌变机理在分子水平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解释,而中医对癌瘤的相关思维原则,可为深入探讨癌基因理论提供理性指导.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癌症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运用癌变的癌基因理论,建立中医癌变机理假说,即DNA损伤修复功能低下等为特征表现的正气亏虚,外加情志、六淫等内外致病因素复合作用于机体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而导致癌瘤的发生;多癌基因活化作用于不同的机体及机体的不同阶段,则表现为火毒、痰凝、血瘀等不同的中医临床证候.
作者:周小军;田道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充分展示和揭示建国后近50年来中医诊治阳痿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总结阳痿论治思路与规律,为今后诊治阳痿的临床、科研以及阳痿药物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对建国以来中医诊治阳瘘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文献来源于1950年以后的国内期刊杂志,文献篇数近1500篇,但只选择专论阳痿的866篇文献进行研究.介绍现代中医从瘀、痰湿、湿热、酒毒、郁、情志等病因论治阳痿的研究现状并作简要述评.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综述临床应用大柴胡汤范围.分析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应关系.指出:大柴胡汤的各种临床疗效均有相应的药理作用基础,临床中恰当应用大柴胡汤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并提出了大柴胡研究应阐明的几个问题.
作者:柳红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六一散由黄芪、甘草按比例组成,临床用慢性溃疡,使溃疡愈合加快,效果较好.笔者其疗效的作用机理.
作者:李波;吴强国;张世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司徒仪,女,生于1946年.广东省广州市人.196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妇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从事妇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5项,获得各项科研成果4项.
作者:冉青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闭经是病又是症,中医辨证有虚实之分.中医古代文献中多数认为闭经虚多实少,主张温补.致使后世医家少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病家亦惧服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加重病情.笔者临床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与扶正药物同用治疗本症,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黄祖亮;江秋世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