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傅海陆;卢艳翠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观察
摘要:笔者自1995年3月以来用中药治疗溃疡结肠炎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伤络宁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60例观察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常见病种.笔者于1998年4月~1999年2月应用伤络宁搽剂(江苏省中医院周福贻主任医师研制已申报卫生部三类新药)对照治疗,采用随机表法进行前瞻双盲观察,共60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蔡建平;沈杰枫;邹文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杨家林教授辨治崩漏临证特色浅析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幄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作者:李世梅;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康复胶囊制备工艺及治疗中风282例观察

    中风病属常见病、多发病,为临床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致残率高,我院中风病专业组经过10多年来致力于中风病的研究,精心筛选出疗效确切的名贵地道药材,协同中药制剂研究室,设计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康复胶囊,在活血通络、提高患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促进血肿吸收等方面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王东青;唐月荣;吕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七种药物中黄曲霉毒素测定与分析

    人类于1962年发现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菌(A.parasitieus)和温特曲霉等霉菌产生,易污染食品,故在食品卫生方面对其监测工作引起国内外重视[1],但在食品、药品等生产部门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作者:卢志雁;叶锦文;苑文平;黄玉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8例观察

    笔者近几年来用当归配五味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振秀;罗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麻推拿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7例

    笔者于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以全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作为对照组,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以全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3例(其中配合骶管滴注25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报告如下:

    作者:杨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癌基因理论与中医对癌变机理认识新探

    癌基因理论为中医癌变机理在分子水平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解释,而中医对癌瘤的相关思维原则,可为深入探讨癌基因理论提供理性指导.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癌症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运用癌变的癌基因理论,建立中医癌变机理假说,即DNA损伤修复功能低下等为特征表现的正气亏虚,外加情志、六淫等内外致病因素复合作用于机体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而导致癌瘤的发生;多癌基因活化作用于不同的机体及机体的不同阶段,则表现为火毒、痰凝、血瘀等不同的中医临床证候.

    作者:周小军;田道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现代中医从病因论治阳痿研究现状述评

    为了充分展示和揭示建国后近50年来中医诊治阳痿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总结阳痿论治思路与规律,为今后诊治阳痿的临床、科研以及阳痿药物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对建国以来中医诊治阳瘘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文献来源于1950年以后的国内期刊杂志,文献篇数近1500篇,但只选择专论阳痿的866篇文献进行研究.介绍现代中医从瘀、痰湿、湿热、酒毒、郁、情志等病因论治阳痿的研究现状并作简要述评.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笔者自1995年3月以来用中药治疗溃疡结肠炎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下:

    作者:傅海陆;卢艳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按摩并用治疗面瘫35例

    笔者1992年以来用针灸为主,配合自我按摩、贴压耳穴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瘫35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罐治疗带状疱疹149例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149例,其中治疗组87例,对照组62例.男84例,女65例,发病时间2~14天,平均7.2天,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12例,颈丛神经6例,臂丛神经9例,胁间神经87例,腰骶神经25例.

    作者:陈彩莲;张俊玲;李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血精三例举隅

    血精是指排出精液中混有血液的病证.有轻重之分,重者用肉眼就能看到精液有血称为肉眼血精;轻者需借助显微镜检查在精液中发现红血球称镜下血精.古医书所称血精多指肉眼血精.笔者辨证治疗该病3例收到理想效果,兹介绍于下:

    作者:袁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21世纪初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思考

    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如何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具有中医药行业和学术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是21世纪初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郑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裴正学教授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例析

    裴正学教授,男,生于1938年.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著作有《血证论评释》、《大黄选》、《新编温病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等.

    作者:李文福;薛文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日本针灸家泽田健学术思想探要

    日本著名针灸家泽田健先生(1877~1938)所创的泽田派之针灸法在日本已独树一帜,其诊断治疗以悉遵《内经》、《难经》等典籍的义旨为特色,

    作者:李珊;卢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补气通肺饮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研究

    肺纤维化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泡壁,亦波及细支气管领域,探讨补气通肺饮治疗肺纤维化低氧血症的机理.并将大鼠随机分组和给药,疗程为28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28天处死动物,作形态学观察、肺组织羟脯氨酸、血清SOD和MDA、红细胞膜流动性测定.提示补气通肺饮治疗后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并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使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指出:补气通肺饮可通能过控制肺泡炎和减小弥散距离纠正肺纤维化低氧血症.

    作者:韩镭;张天嵩;马君;赵子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分型治疗高脂血症82例疗效分析

    高脂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始发因素.并且二者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于心脑血管,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故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及防止血管内皮损伤,是改善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寻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高凝、高稠粘状态的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以健脾益肾,祛痰利湿活血为治则,自拟活血降稠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司徒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举要

    司徒仪,女,生于1946年.广东省广州市人.196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妇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从事妇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5项,获得各项科研成果4项.

    作者:冉青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后基因组时代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新探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后基因组时代揭开了序幕,这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和所表达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深化生命科学的认识,极大影响着医学发展与走向.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中医药研究如何借鉴和引入这些新观念和新技术、开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提出今后中医药研究的以下几点思路:其一,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其二,证候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其三,体质与易感基因的研究;其四,中药药理与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其五,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与疾病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昱;谢雁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高黄疸肝病64例观察

    笔者采用行气破血、益气养阴之法配合西药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治疗长期高黄疸肝病64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阎稳;贺俊英;唐彩平;黄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