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世纪初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思考

郑炳生

关键词:中医药继续教育, 研究
摘要: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如何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具有中医药行业和学术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是21世纪初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裴正学教授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例析

    裴正学教授,男,生于1938年.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著作有《血证论评释》、《大黄选》、《新编温病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等.

    作者:李文福;薛文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笔者自1995年3月以来用中药治疗溃疡结肠炎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下:

    作者:傅海陆;卢艳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脂肪肝病辨证分型用药探析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u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脂肪肝.现将其辨证用药略述如次:

    作者:谢绍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闭经用药规律浅析

    闭经是病又是症,中医辨证有虚实之分.中医古代文献中多数认为闭经虚多实少,主张温补.致使后世医家少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病家亦惧服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加重病情.笔者临床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与扶正药物同用治疗本症,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黄祖亮;江秋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超微结构观察

    观察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Wistar雌性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交替饮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造模35周~45周.观察胃体腺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胃粘膜主细胞和壁细胞均有较明显损伤.肾虚CAG组程度严重.实验45周时,各实验组病变均较35周严重.对照组随实验期的延长,胃粘膜主细胞也出现病理改变,反映了增龄引起的改变.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改变与证、病、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小野;邹世洁;张宇鹏;徐世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观察

    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治疗组常规口服消心痛、倍他乐克或硫氮唑酮,静滴硝酸甘油及肝素钠3~5天后静滴疏血通8ml/d,连用10天;对照组继续上述治疗10天.治疗组20例均有效.对照组2例无效(终发展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疏血通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吴英;崔哲;李振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杨家林教授辨治崩漏临证特色浅析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幄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作者:李世梅;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拟前列康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多为湿热壅阻、气血瘀滞.观察自拟前列康方治疗80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平均经4个疗程治疗,临床痊愈18.75%,显效32.50%,有效36.25%,总有效率87.50%.提示:自拟前列康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瑞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王绵之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经验撷菁

    王绵之教授治学严谨,学术精湛,对肝纤维化治疗有独到之处.从五个方面论述其经验,即:以疏肝理气为要、重用活血化瘀、不忘软坚散结、清除湿热余邪、养正顾护脾胃.指出: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之一,是因情志不遂、暴怒、抑郁、六淫疫疠等作用于肝,留着肝体,阻血运行,耗伤正气,致正虚邪踞而发病.针对正虚邪踞的病理特点,采用扶正祛邪作为治疗大法,强调实脾,健运脾胃,可充养先天,顾护后天,有固本祛邪、防病传变之妙.

    作者:晏军;王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罐治疗带状疱疹149例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149例,其中治疗组87例,对照组62例.男84例,女65例,发病时间2~14天,平均7.2天,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12例,颈丛神经6例,臂丛神经9例,胁间神经87例,腰骶神经25例.

    作者:陈彩莲;张俊玲;李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补气通肺饮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研究

    肺纤维化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泡壁,亦波及细支气管领域,探讨补气通肺饮治疗肺纤维化低氧血症的机理.并将大鼠随机分组和给药,疗程为28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28天处死动物,作形态学观察、肺组织羟脯氨酸、血清SOD和MDA、红细胞膜流动性测定.提示补气通肺饮治疗后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并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使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指出:补气通肺饮可通能过控制肺泡炎和减小弥散距离纠正肺纤维化低氧血症.

    作者:韩镭;张天嵩;马君;赵子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麻推拿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7例

    笔者于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以全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作为对照组,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以全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3例(其中配合骶管滴注25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报告如下:

    作者:杨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七种药物中黄曲霉毒素测定与分析

    人类于1962年发现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菌(A.parasitieus)和温特曲霉等霉菌产生,易污染食品,故在食品卫生方面对其监测工作引起国内外重视[1],但在食品、药品等生产部门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作者:卢志雁;叶锦文;苑文平;黄玉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桑黄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采用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结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观察桑黄对大鼠血清酶谱、蛋白水平及胶原成分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血清胶原成分含量.病理组织观察显示桑黄对肝细胞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张万国;胡晋红;蔡溱;黄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康复胶囊制备工艺及治疗中风282例观察

    中风病属常见病、多发病,为临床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致残率高,我院中风病专业组经过10多年来致力于中风病的研究,精心筛选出疗效确切的名贵地道药材,协同中药制剂研究室,设计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康复胶囊,在活血通络、提高患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促进血肿吸收等方面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王东青;唐月荣;吕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清热宣肺法治疗支原体肺炎30例观察

    笔者采用清热宣肺法,自拟鱼蛤石花汤对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纯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瑞;洪广;张春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王运铨教授运用穴位注射治疗疑难病举隅

    王运铨教授,男,生于1934年.河南省新乡市人.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学验皆丰.临床采取衷中参西,辨证辨病.针药结合为其治疗特点,对内、妇、儿科病有较高疗效.特别对心脑血管病、肝胆病,各种痛证、神经性耳聋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尤为擅长.合编《临床心身医学》一部.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与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业绩已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

    作者:王自斌;王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8例观察

    笔者近几年来用当归配五味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振秀;罗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法辨证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0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安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肾虚证防治研究

    研究益气养阴补肾中药(降糖颗粒)对老年人糖尿病肾虚证的防治作用.将60例老年糖尿病肾虚证患者,分组进行单用降糖西药(糖适平、A组)及在降糖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补肾中药(B组)治疗的效果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尿β2-M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B组下降更明显.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说明益气养阴补肾中药对于防治和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肾虚证具有一定疗效,中西医结合具有相互协同和增效的作用.

    作者:魏军平;林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