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胃与男性之性相关理论浅探

刘建荣;曹继刚;白兰花

关键词:脾胃, 性功能, 理论探讨
摘要:通过研究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学对男性性器官、性生理、性病理、性治疗的认识,概括地阐述了脾胃在男性性活动中的生理功能及在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脾胃所主之水谷精微物质是性反应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些物质,性反应就失去了存在条件,性涉及天癸、肾、脑、心、肝、肺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但脾胃确在性医学中充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应受到充分重视.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辨证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常见的是柯萨奇B3,其次为埃可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心电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除减经或消除临床症状外,主要还在于改善其心电图异常.笔者就该病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锁阳冲剂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9例

    在用复方锁阳冲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上[1],于1995年1月~1996年10月采用肖佐桃主任中医师复方锁阳冲剂,配合黄芪注射液对照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本尤;郭凤莲;肖正文;刘益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35例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方.笔者1997年~2001年在临床中用当归回逆汤,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臧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强心;对照组7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有12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宫丽鸿;柯建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胸痹病因病机及证治

    胸痹是邪闭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病机的概括,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冠心病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及急性冠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辨证施治,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老年性胸痹,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曲淑琴;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冠心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点浅释

    分析中医研究冠心病现状,提出存在重治疗轻预防、个体治疗与群体治疗难以兼顾、分型研究重虚寒轻实热、缺乏实证性研究、理论研究滞后、治则治法有待更新等问题.认为:加强体质研究是实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指出:单纯依赖现代实验医学的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尊重和应用中医学的方法,坚持以临床为中心,以实践为根本,逐步建立新概念、新理论,这是中医学研究冠心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鲁明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酸模和酸模叶蓼的显微鉴定研究

    蓼科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滞、除湿化滞、活血化瘀、固脱等功效.用于痈疖疮毒、痢疾肠炎、赤白带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症.在传统的用药习惯中,酸模的根及根茎作为土大黄药用,酸模叶蓼的种子有些地区作水红花子药用,而在甘肃一些地区,则以全草入药,用途日益广泛.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供临床药用或作为制药原料.

    作者:李成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风术后并消化道出血56例证治分析

    分析总结了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想效果.对所经治的56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有44例入院时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在明确有外科手术指征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的预防和治疗.多数出血得到控制,有7例复发者多次治疗并请消化内科协助治疗好转.3例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指出,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经积极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绝大多数疗效满意.

    作者:刘德亮;魏峥;常杰;富蓉;李扬;陈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四川产两种金钱草基源与应用探析

    四川产的金钱草,在现今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商品有两种:大金钱草、小金钱草.

    作者:徐树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8例

    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将9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清肝活血退黄汤每日1剂煎服,6周后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65.12%,两组比较P《0.05.指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有效降低各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奕;张玮;邢练军;王雨侬;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桑叶止咳颗粒治疗感冒后咳嗽30例

    2000年7~11月,笔者针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的特点,自拟桑叶止咳颗粒方,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佳;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李振吉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指出要为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附子理中汤择时用药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塑造脾阳虚家兔模型,然后分别于巳、申、亥时采用附子理中汤灌胃疗法,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CRI活性.结果显示:附子理中汤能提高脾阳虚家兔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并以脾经的峰值时辰巳时组为著,申时组次之,亥时组又次之,且均显著优于自愈组,证明择时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为探讨临床辨证择时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作者:严桂珍;郑家铿;许少峰;李奕棋;吴敏怡;王芗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8例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笔者借鉴前人治疗精神性疾病的经验,应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章伟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98例辨治及心理治疗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大于500ml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其出血量的多少与产妇的心理因素相关.笔者现对98例该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商桂珍;王玉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探索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并与雷公藤多甙片进行对比.通痹颗粒对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指出:通痹颗粒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和解通脉之功能,可使半表半里之邪迅速得解,外感之风寒湿邪得除,痹阻之气得行,却无耗损之弊,对AA大鼠的治疗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作者:马骥;卢秉久;朱晓明;陶淑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

    观察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血清中SOD、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MDA和透明质酸(H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与秋水仙碱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证明:无论是预防实验或是治疗实验,排钱草总生物碱均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及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及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血清SGPT活性、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效果与秋水仙碱相近,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指出,排钱草总生物碱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作者:余胜民;钟鸣;黄琳芸;杨增艳;雷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论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

    从三个方面论述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即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两种医学基础理论.指出,中医研究的证候(状态),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所讲的信息涵义相同.系统性方法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为中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认为人类也正在开拓一个文化、科学、多元化新时期,多元共存.强调世界需要中医,中医要走向世界.人类医学需要中西医共存.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治疗浅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作者:谭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002年台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员可参加中国医师资格考试

    据悉,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外交部等6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取得内地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具体报考条件及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作者:赵来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