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养民;张绍增;景德善;吴勇
目的 探讨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441例不同方法诊治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41例膀胱肿瘤首发症状81.2%为肉眼血尿,40岁以上占86.6%.移行细胞癌403例(91.4%),腺癌16例,鳞癌7例,未分化癌5例,肉瘤7例,纤维瘤2例,恶性黑素瘤1例.结论 好发人群为40岁以上的男性,膀胱镜检查仍为可靠的诊断手段,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养民;张绍增;景德善;吴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ceruloplasm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化学全自动分析仪全自动散色比浊法测定白血病90例、恶性淋巴瘤32例、良性血液病51例及正常人44例的血清铜蓝蛋白CER值.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及恶性淋巴瘤组患者血清CER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血液病组明显增高(P<0.001和P<0.01),血清CER在急淋组和急非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达完全缓解后血清CER值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组比慢性白血病组血清CER值明显增高(P<0.05),而良性血液病组血清CER值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CER对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钱美华;胡亚萍;孙酬经;蓝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脂质体瘤苗激活小鼠巨噬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脂质体H22肝癌瘤苗,脂质体S180瘤苗,Freund's完全佐剂H22肝癌瘤苗以及对照脂质体瘤苗并免疫小鼠.用Hanks液清洗免疫鼠的腹腔收集糖原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实验鼠腹腔注射1×105个H22肝癌细胞24小时后再腹腔给予各供体巨噬细胞5×106个/只.结果 脂质体H22瘤苗和Freund's佐剂H22瘤苗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鼠提供的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过继免疫治疗作用.结论 脂质体瘤苗激活的小鼠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的可过继转移的抗瘤作用.
作者:顾君一;张天一;王华;尤其邑;林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45 ℃丝裂霉素(MMC)溶液腹腔灌注预防进展期胃癌腹腔种植转移的效果.方法 将51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手术联合45 ℃MMC腹腔灌注的实验组22例及手术对照组29例,术后随诊3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腹腔种植率.结果 实验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9%、83.7%及83.7%.对照组为86%、53.6%与53.6%,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0.031),腹腔种植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22.2%,(P=0.041).结论 手术联合45 ℃MMC腹腔灌注有希望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种植,提高近期生存率.
作者:谭春祈;王心见;徐亚琨;江勃年;曾福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胰母细胞瘤为非常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查找近两年中外文献,国内曾报道13例,国外55例.
作者:殷敏智;梁书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2-氯乙基-3-肌氨酸酰胺-1-亚硝脲(SarCNU)是一类新型亚硝脲类抗癌药,探讨其对MGMT耐药基因高表达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腹腔注射SarCNU(500 mg/m2),BCNU(40 mg/m2),O6-BG(300 mg/m2),观察其在动物体内胶质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SarCNU处理组生长延缓34.7天,BCNU组生长延缓20.75天,差异有显著性,SarCNU与O6-BG联合处理组与SarCNU组差异无显著性(P>0.10).结论 新型亚硝脲类药物SarCNU较BCNU能更好地抑制MGMT高表达的人脑胶质瘤的生长.
作者:潘峻;黄强;兰青;孙志方;王爱东;周丽英;陈忠平;Panasci LC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外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病例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38例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有9例行根治术,29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根治组平均生存时间37个月,姑息组21个月.根治组生存期比姑息组显著延长.但9例病人术后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如盆腔脓肿、肠梗阻、瘘管等.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人应进行选择性手术治疗.
作者:潘亚梁;孙伟亮;张国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从异型增生到癌变过程DNA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JDICM-A图像分析系统检测34例伴异型增生I~Ⅲ级尖锐湿疣,9例伴癌变尖锐湿疣和25例单纯尖锐湿疣细胞DNA含量.结果 单纯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伴异型增生Ⅲ级,尖锐湿疣合并原位癌及尖锐湿疣癌变之间DNA含量依次递增.单纯尖锐湿疣基本为二倍体(2C),随着细胞异型程度的升级直至癌变,2C区的比值依次递减,3C~4C区的比值依次递增,差异显著,其中尖锐湿疣伴异型增生Ⅲ级细胞含有>5C的非整倍体细胞.结论 尖锐湿疣伴有异型增生Ⅲ级的细胞是一种异常增殖细胞,在伴有异型增生的尖锐湿疣癌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者:高宝辉;姚荣欣;王宗敏;谢小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34例原发性肝癌行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4F导管或3F同轴导管插至肿瘤供血的段或亚段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碘油药物乳剂及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平均生存期18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6%、32.4%、11.8%、5.9%.6例伴门静脉瘤栓的病人中有4例治疗后瘤栓消失.结论 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病灶局限于段或亚段肝癌的好方法,而且对门静脉瘤栓的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煊;易竹筠;金导泉;朱锦秀;张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榄香烯与顺铂对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选择有效治疗,尽量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方法 治疗组30例用榄香烯(Lx)乳200~300 mg/次(5 mg/ml),对照组30例用顺铂(DDP)60~80mg/次,胸腔内灌注,每周一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 Lx乳组CR 76.7%,总缓解率93.3%;DDP组CR 43.3%,总缓解率70.0%(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Lx乳组生活质量改善80.0%,DDP组50.0%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存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Lx乳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时间优于DDP.
作者:杨伯泉;翁方纪;金春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bile duct cancer,HBDC)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
作者:林木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新近发现的p27癌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p27蛋白单克隆抗体对100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p27在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3%(5/6),癌旁肝炎组织为84.2%(32/38),癌旁肝硬化为59.7%;癌旁肝细胞异型增生为55.9%(19/34),肝癌为38.0%.(2)p27蛋白在小梁型肝癌,高分化肝癌和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24/38);81.8%(18/22)和67.6%(23/3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与肿瘤大体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p27癌基因蛋白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和转移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王盛乾;洪东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对五家单位生产的rhG-CSF进行疗效及毒副作用的Ⅱ期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60例病人,随机分组,采用自身交叉方法.结果 五个rhG-CSF均可明显升高ANC和WBC,升高曲线呈双峰状态,可促进化疗病人WBC和ANC的恢复,缩短WBC和ANC减少的持续时间;对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未见明显影响.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局部反应、感冒样症状、骨肌肉疼痛和皮疹等.五个产品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 国产rhG-CSF可促进化疗病人WBC和ANC的恢复,缩短WBC和ANC减少的持续时间,使用安全有效,是一种高剂量化疗中有效的辅助药物.
作者:王庆良;郑平菊;郭学刚;戚好文;樊代明;袁跃传;刘保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肝癌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肝癌)获得根治主要的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
作者:梁志鹏;高焱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LSAB)法检测35例滋养细胞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蛋白在10例正常早孕绒毛和15例良性葡萄胎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11例侵蚀性葡萄胎和9例绒毛膜癌(P<0.05).正常早孕绒毛和良性葡萄胎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10)和73.3%(11/15),而20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中,仅4例p27蛋白表达阳性(20.0%).正常早孕绒毛和良性葡萄胎中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15例良性葡萄胎中,7例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者有3例p27蛋白表达阳性,而8例子宫小于或相当于停经月份者p27蛋白表达均为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4例良性葡萄胎患者有2例恶变,且其p27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p27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检测p27蛋白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良性葡萄胎的预后判断,可能用于指导治疗.
作者:王刚;王世阆;王靖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可使将近7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未能达到缓解,这部分病例的治疗成为提高急非淋疗效的关键.
作者:常乃柏;赵声明;王厚芳;窦岩;顾惜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食管癌放疗前后DNA含量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价食管癌治疗后生存率.方法 对52例可根治的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术前放疗,并行根治性切除术.两野对穿照射,肿瘤剂量30~40 Gy/15~20次,3~4周,ICM分析DNA倍体和DNA含量.结果 放疗前、后异倍体率分别为89.4%和76.7%;放疗后DNA倍体和DNA含量对预后均有明显影响(P=0.01);放疗使DAN含量明显下降(P=0.002),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P=0.2083).结论 活检标本DNA含量检测对评估预后的价值可能不大,手术标本DNA含量能够明确地预示生存率,放疗引起DNA含量显著下降,而对倍体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祝淑钗;王小玲;杨会钗;万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问题.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95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61例(46.2%).诊断方法依靠消化道造影34例,纤维内镜检查加活检13例,选择性动脉造影11例,CT 3例,余均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 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原发性小肠肿瘤特别是空、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纤维内镜检查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佳选择.
作者:蒋国平;俞军;于吉人;郑树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了解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时机、造血功能重建等问题.方法 9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高危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及4例小细胞肺癌经过诱导化疗后,进行了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结果 随访7(1.6~13.8)个月,9例全部生存,7例无瘤生存.回输的单个核细胞(MNC)>1.5×108/kg时,中性粒细胞(ANC)恢复≥0.5×109/L和血小板20×109/L所需的天数分别为9天和9.4天,无1例骨髓功能重建不全.结论 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化疗敏感的乳腺癌、NHL及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较安全,回输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使造血功能快速重建.
作者:程刚;衣林;伍建宇;张永强;周美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舌颌颈联合根治术中下颌骨矩形切除与节段切除两种术式对舌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两种颌骨处理方式组患者术后随访5~10年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颌骨处理方式与舌癌术后复发率及复发部位无关(P>0.05),生存率分析未能揭示手术方式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P>0.05).结论 在舌癌原发灶与下颌骨无明显粘连情况下,选择下颌骨矩形切除的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既达手术根治之目的,又可减小术后继发畸形,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江宏兵;廖小宜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