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光;于肖鹏;卢会青;王延秀
年轻恒牙由于龋坏或创伤引起的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会阻止其牙根的继续发育,导致牙根过短,根内壁薄弱,易于折裂.年轻恒牙薄弱的根管壁无法承受过多的根管预备,同时开放的根尖孔难以用传统的侧向或垂直加压充填进行封闭,因此治疗比较困难[1,2].
作者:谭小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牙隐裂(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患者动态咬合特征,分析其异常(牙合)因素,探索T-Scan Ⅱ咬合力分析系统作为牙隐裂调(牙合)干预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15名早期牙隐裂患者调胎干预前后牙尖交错位(ICP)及左右侧方咬合的过程.定量测定(牙合)接触点数目、力的中心点(COF)相对位置、(牙合)力百分比值(%)以及不对称系数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S组干预前第一磨牙区咬合接触点数目及(牙合)干扰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及干预后(P<0.05).CTS组COF均偏于患侧,两组患侧(牙合)力百分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较大胎力和不均衡的咬合接触是牙隐裂患者主要(牙合)紊乱因素.T-ScanⅡ咬合力分析数据可作为牙隐裂早期干预性调(牙合)的指标之一.
作者:朱雅男;杨卫东;王文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埋伏牙或第三磨牙即刻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有先天性牙列缺损或有单个牙需要拔除同时具有骨性埋伏牙或第三磨牙的病人,对其行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即刻移植术,5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研究患者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论: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移植技术已较成熟,青少年期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埋伏牙即刻移植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兴侨;胡荣党;苏玲瑜;孙仁义;肖进;程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与常规广泛切开引流术在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瘢痕形成方面的差异.方法: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确诊病例37例分为2组,对照组行颌面颈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术,实验组行小切口并负压吸引引流治疗,所有病例均根据血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足量抗生素行全身抗感染治疗,统计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及皮肤瘢痕长度、宽度.结果:对照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1.3 d,实验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8 d(P>0.05).对照组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为11.5 cm,平均瘢痕宽度为1.3 cm;实验组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为2.3 cm(P<0.05),平均瘢痕宽度为0.6 cm(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并不显著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但明显减小术后瘢痕形成,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姚宏;曹健;杨林;文世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黯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牙合)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作者:马巧玲;徐芸;赵计林;李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以离体牙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牙面预备技术对窝沟封闭后边缘密合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牙面预备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颗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A组,传统杯刷清洁(CST);B组,窝沟釉质成形术(EST);C组,非创伤性充填(ART);牙面处理后分别涂布窝沟封闭材料.将实验标本浸于罗丹明B溶液染色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标本微渗漏深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封闭剂与牙釉质结合处的超微结构.结果:EST组所产生的微渗漏深度低,其次是ART组,对照组所产生的微渗漏深度高.扫描电镜下,EST组中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渗透性好,ART组和对照组中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渗透性较好.结论:研究表明不同牙面处理技术对窝沟封闭边缘密合性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ART技术与CST技术相似,封闭剂与牙釉质的边缘密合性较好,为ART技术应用于窝沟封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作者:陈文玉;钟圣纯;台保军;杜民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颌骨囊肿为颌面外科的常见病,本文就我院近来所诊治的大中型颌骨囊肿的病人所采取的两种术式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艾晓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儿童上前牙冠折是牙外伤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全部前牙外伤的97.1%[1].冠折后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复合树脂、烤瓷贴面、烤瓷冠、断冠再接等[2],断冠再接是指前牙冠折后采用粘接材料将冠折牙重新粘接复位,具有形态逼真、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3].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牙齿均为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不能直接对患牙行根管治疗并对剩余牙体进行桩冠修复,因此大限度地利用自体牙进行再接能达到暂时恢复牙体外形的目的.本文对29位患儿,43颗年轻恒前牙冠折病例进行自体牙再接术,随访24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边可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与钴铬合金-金属烤瓷结合力进行比较,对氧化锆底瓷-饰瓷结合力进行评估.方法:制作不同材料试件共5组,每组各10个试件.每个试件由长15 mm,直径8 mm的圆柱形底核与厚2 mm,直径8 mm的饰面构成.底核/饰面材料与分组如下:组1(对照组)钴铬合金/IPS d.SIGN烤瓷粉(Ivoclar);组2 IPS e.maxZir-Cad氧化锆瓷块/IPS e.maxZirPress专业氧化锆饰瓷(Ivoclar);组3 IPS e.maxZirCad氧化锆瓷块/IPS e.maxCe-ram牙本质磁粉(Ivoclar);组4 Lava Frame氧化锆瓷块(3M ESPE)/Lava Ceram磁粉(3M ESPE);组5 Lava Frame氧化锆瓷块(3M ESPE)/IPS e.maxCeram牙本质磁粉(Ivoclar).运用万能测试机对各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剪切速度参数设定为0.50 mm/min.实验所得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结果:组1:13.87MPa,组2:13.10MPa,组3:10.97MPa,组4:12.72MPa,组5:4.77MPa.结论:氧化锆底瓷-饰瓷结合力可与钴铬合金-金属烤瓷结合力相近,热压铸塑较粉浆涂塑工艺制备的饰瓷与底瓷结合力更高,底瓷与饰瓷分别来源于不同产家时结合力弱.
作者:杨光;袁柱炫;李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VEGF的表达和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5%SACC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SACC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是SACC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SACC的血管生成,VEGF可做为SACC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作者:李晓光;于肖鹏;卢会青;王延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3.5 mm和4.5 mm两种不同直径的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方法:临床选择5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3.5 mm和4.5 mm Ankylos种植体各25例,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的吸收情况.比较3.5 mm种植体和4.5 mm种植体X线检查结果.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个月.结果:全冠修复后,两组植体及修复体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初期稳定性好,3.5 mm种植体在修复即刻及修复后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3±0.46)、(0.58±0.42)、(0.64±0.40)、(0.78±0.35)mm,4.5 mm种植体在修复即刻及修复后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33±0.24)、(0.35±0.26)、(0.41±0.28)、(0.51±0.29)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排列为:(O)3.5 mm组(0.66 mm)>(O)4.5 mm组(0.42 mm)结论:在Ankylos平台转换结构中,肩台的宽度越大,即种植体的直径越大,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越少.在牙槽骨宽度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宽径种植体.
作者:杨旭;张恒;邓燕;刘学;郭照中;章彦彦;黄建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要求种植修复的20例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柬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将扫描后的数据与3D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匹配,形成计算机三维颌骨模型并通过三维快速成型机形成实物的三维颌骨模型.术者在此模型上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制作手术导板.完成种植修复.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颌骨的锥形束CT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匹配准确;制作出手术导板,并在手术导板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及终修复.3例CBCT数据与激光扫描模型配比后发现CBCT在后牙区有偏差,大偏差1 mm.5例患者缺牙区骨质形态与临床不符,骨缺损范围偏大.结论:结合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牙列区有清晰外形同时真实的显示了颌骨形态,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熟悉而真实的模拟空间.
作者:许卫华;唐志辉;吴敏节;赵雪竹;朱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设计5种冠外附着体作为固位体进行修复治疗.随访1~3年,观察患者对义齿使用的满意情况,复查检查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结果:患者对冠外附着体义齿的美观非常满意,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和咀嚼功能均满意.临床检查未见基牙松动,1年后,出现2例基牙牙龈炎,1例附着体阳性构件松动;2年后,出现2例义齿松动和1例义齿下沉;3年后,出现1例基牙牙龈炎,3例义齿松动和2例义齿下沉.所有出现异常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义齿均能继续使用.结论:对于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采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进新;王利娜;倪霞;邓诗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学7~12岁儿童牙周疾病患病状态及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大规模系统的儿童口腔疾病调查提供依据.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为被检部位,记录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联邦、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后,判断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同时取龈上菌斑、应用PCR法检测4种牙周致病菌.结果:长春儿童牙龈炎患病率98.2%,探诊后出血阳性率为29.5%.被检部位PD≥4mm比例为12.7%,磨牙区PD≥4ram比例(18.2 0A)高于切牙区(7.3%)2.5倍.PD值随年龄增长探诊深度加深趋势.同部位检出3种以上牙周致病菌的比例,BOP阳性部位(33.3%)高于BOP阴性部位(19.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市7~12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高,磨牙区为牙周疾病好发部位,且患病程度重;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疾病患病率增加、病情加重倾向,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与牙周临床指标相关,提示儿童时期进行牙周病早期预防非常必要.本研究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系统的儿童牙周疾病调查奠定基础.
作者:倪雪岩;吕亚林;铃木基之;黄洋;井上美津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兔拔牙窝对牙槽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5只,阳性组5只,阴性组5只,拔除右侧上、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植入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阳性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并以自然愈合拔牙窝为阴性对照,用X线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兔上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2、4周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变化为:实验组>阳性组>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拔牙窝内新生骨组织数量质量均好于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和阳性组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变化及骨组织修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RF独立做为移植充填材料能够有效保存拔牙窝牙槽嵴长度,促进组织修复.
作者:王宇;周延民;车彦海;于东升;付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将其分为3类:1)浆细胞性骨髓瘤,即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2)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3)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eytoma of bone,SPB).
作者:程志刚;陈文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我院住院部2007年1月~2009年12月68例新生儿发生鹅口疮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8例鹅口疮患儿的病例进行分析,从胎龄、体重、分娩方式、住院时间、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原发病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胎龄及体重与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有关(胎龄组:x2=24.5,P<0.005;体重组:x2=10.3,P<0.05);鹅口疮与住院天数、喂养方式、抗生素疗程有关(P<0.005).结论:新生儿鹅口疮发生跟胎龄、体重、住院时间、喂养方式及抗生素使用等有密切关系;新生儿鹅口疮胎龄越小、体重越小患病率越高,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予以重视.
作者:叶宁;张晓玲;黄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发现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科学突破,使我们对基因调控有了新的认识.miRNAs广泛存在于从植物、线虫到人类的细胞中[1].成熟miRNA能够通过核酸序列互补与特定的目标mRNA分子结合,使之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终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目的.miRNAs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调控一系列生理过程,如增值、分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和器官发育等[1,2].约有1/3人mRNAs是miRNA调控的目标基因.
作者:谢玉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涎腺导管癌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涎腺导管癌奠定基础.方法:对原发于腮腺部位的导管癌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特异性抗原标记物的表达,对涎腺导管癌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涎腺导管癌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不规则,有突起,异倍体明显.细胞的生长曲线有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细胞CK、GCDFP-15、AR阳性表达.结论:涎腺导管癌细胞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作者:王卫红;王春艳;牟象鑫;谢玲;许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下颌阻生智齿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食物精制致使咀嚼功能降低,颌骨的发育逐渐退缩而产生.下颌阻生智齿检出率高达52.3%.其中,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也占到15.4%.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对门诊医生来讲,是一项复杂的牙槽外科手术,邻牙、骨阻力均较大,拔除困难.为了对比下颌阻生牙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拔除,以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吴旭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