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牛奶可防大肠癌

关键词:牛奶
摘要:
中国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的趋化因子基因治疗

    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已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趋化因子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青青;曹雪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肿瘤基因治疗技术

    肿瘤基因治疗就是将一段特定的遗传信息物质 DNA或 RNA通过人工方法导入肿瘤细胞以治疗肿瘤性疾病。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反义 RNA、三链 DNA。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本文主要对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构建、接种、应用等方面做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反义 RNA和三链 DNA技术。

    作者:安瑞生;陈晓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21世纪小儿肿瘤研究展望和防治理念

    简述 20世纪小儿肿瘤病因研究、治疗进展,强调 21世纪小儿肿瘤的胚胎分化发育、母体环境和营养因素对胚胎性肿瘤发生的影响将成为研究热点。多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基因治疗、分化诱导治疗等治疗新方法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注意生活质量,关注功能维持和心理健康将成为小儿肿瘤治疗的基本理念。

    作者:高解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活血化瘀法则治疗肿瘤与展望

    40多年来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中,对活血化瘀法则的研究从未中断,也有多项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讲并不令人满意。我们感到就活血化瘀法则应在临床及实验等方面加以进一步的探讨,使该法则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闫洪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肿瘤专科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我院本着“求实际、看实质、重实效”的思路,运用“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的理论,从 1999年开始,先后选择职工食堂、洗衣房和环境病区卫生 (服务公司 )三个试点,分别实行抵押、全额和委托承包,把医院后勤社会化的理论运用到具体实际中,建立新的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和经营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施昌才;霍仕俊;闫敬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肿瘤学临床见习带教应注意的问题

    肿瘤学临床见习教学中,临床带教医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医德素质的熏陶,注意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注意改进见习的教学方法等。

    作者:杨安奎;张晓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肠道肿瘤 p16、cyclinD1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 p16、 cyclinD1在胃肠道肿瘤发生、分化中的变化规律。 [方法 ]病人 430例,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不同病变状态胃肠道粘膜(正常粘膜、慢性炎症、癌前病变及肿瘤)中 p16、 cyclinD1的基因表达。 [结果 ]正常胃、结肠粘膜 p16阳性表达率为 90.9%、 86%, cyclinD1均为阴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78.6%、 37.5%、 26.25%, cyclinD1阳性率依次为 21%、 58%、 73.75%( P<0.05); p16与 cyclinD1有交叉共存现象,胃癌 30%,结肠癌 26.7%;同时,有反向表达现象,胃癌占 70%,结肠癌为 73.8%; p16阳性表达率与 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p16的缺失、 cyclinD1的激活,可单独或协同促进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两者的反向表达趋势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作者:吕晓霞;冯凯;张春清;许伟华;李盈盈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免疫学诊断在小儿肿瘤中的应用

    介绍采用抗人单克隆抗体 (单抗 )及多色多指标流式细胞术 (FCM)对小儿白血病的免疫诊断与分型、人类造血干 /祖细胞精确测定以及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与随访的经验,以提高小儿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

    作者:汤永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旋菌血清阳性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PET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临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从基因组计划进展看肿瘤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简述了基因组工作的成果对肿瘤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益处。

    作者:王浩然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单抗导向超抗原对人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单抗导向超抗原对人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 ]MTT法观察融合蛋白对 Colo205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 DNA电泳法和电子显微镜法检测融合蛋白处理后肿瘤细胞的凋亡。 [结果 ]在效应细胞介导下,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随融合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DNA电泳法和电子显微镜法显示被融合蛋白活化的免疫效应细胞攻击后的肿瘤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性变化。 [结论 ]在效应细胞介导下,融合蛋白能对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显示出有效的抑制作用;在融合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体外生长抑制过程中伴随有靶细胞的凋亡。

    作者:金洪传;王青青;余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语言暗示减轻顺铂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减轻顺铂所致的恶心、呕吐,提高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方法 ]对 48例接受含顺铂联合化疗的病人进行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组采用奥丹西酮加语言暗示法预防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对照组单用奥丹西酮预防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语言暗示能有效减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且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刘婉清;高瑞珍;黄丽源;陶红梅;严朝娴;卢惠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心理辅导对癌症患者放疗期间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辅导对癌症患者放疗期间情绪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放疗前、后填写的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Zung抑郁自评表 (SDS)及对放疗认识自评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放疗的认识分显著提高、抑郁分和焦虑分显著低于放疗前 (均 P<0.01),对照组患者放疗前后认识分未见明显差异 0.05)、抑郁分和焦虑分在放疗后均比放疗前显著增高 (P<0.01)。 [结论 ]对癌症患者放疗前进行心理辅导,可以纠正患者对放疗的不正确认识,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心理反应,改善不良情绪使病人容易配合放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郑宏坚;王诏亮;朱荣;邝国荣;李亦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鼻咽癌大出血 54例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大出血的抢救治疗方法及分析抢救失败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年~ 2000年间经抢救治疗,短时间内出血量达 200ml以上的鼻咽癌患者 54例,按鼻咽癌放射治疗情况分为 3组: A组-鼻咽癌首程放射治疗中 9例, B组-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 8例, C组-再程高姑息性放射治疗后 37例。 3组均行鼻咽、鼻腔填塞术及其它止血处理。 [结果 ] A组止血成功率高, B组次之, C组差, 3组卡方检验χ 2=14. 20, P<0.01。 [结论 ] 合理的抢救措施和及时跟踪预防是治疗鼻咽癌鼻咽鼻腔大出血的关键。

    作者:陈梅;林色南;张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现状

    近 20余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长期无病生存率( EFS)达 70%~ 80%。长期 ESF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以下三方面工作:①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更准确地判断预后,采用 MIC或 MICM分型,按型用化疗方案。②化疗方案合理组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对 ALL后期治疗降低强度,减少药物毒性,同时改进了庇护所预防措施——采用大剂量氨甲蝶呤( HD MTX),大大减少了髓外复发,使相当一部分患儿放弃以往颅脑预防性放疗,即使需要放疗者也降低了剂量,从而减少放化疗远期毒副作用,提高了生存质量。③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如:空气净化层流病房的建立,有效抗菌素、抗病毒、抗霉菌药物高效价丙种球蛋白等的应用,预防治疗了骨髓抑制期的感染。造血因子、 GM、 CSF、 G CSF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输注缩短了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期,加速了造血的恢复。

    作者:吴敏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肿瘤专科医院的医技质控管理

    湖南省肿瘤医院对医技科室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①健全医院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完善质量控制网络;②制定医技科室的质量标准,实施按章奖罚;③深入科室,以抓医技环节质量来保证医疗质量;④按照各医技科室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使奖惩得到落实。

    作者:童畅江;刘熙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国小儿恶性实体瘤的研究工作与展望

    本文针对小儿恶性实体瘤的特点,综述了我国小儿恶性实体瘤的研究状况,展望了研究方向。

    作者:张金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1 成立的背景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在 1992年成立,它的诞生是因循着国内外小儿肿瘤诊疗水平的发展。在国内,小儿恶性肿瘤在儿童的诸多病死原因中的位置逐步上升,在城市较大年龄的儿童中早已成为仅次于意外或中毒而居第二位致死病因,在广大农村也已居第三位。近 30年来国际上已经对小儿恶性肿瘤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在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对于小儿实体瘤的诊治,除了有大量的诊断和化疗、手术、放疗技术的进展外,其中有“小儿肿瘤科”这一全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小儿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能得到由儿外科、儿内科、放疗科、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各方面的肿瘤专家对每一个恶性肿瘤患儿共同进行分析、诊断和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机会。使小儿恶性肿瘤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总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达到 50%以上。国内一些单位应用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一些小儿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实践显示出它的疗效要比以往单个科室、分散的诊断治疗效果要好得多。为此,我们迫切希望成立一个由各方面与小儿肿瘤有关的专家组成的综合性组织,共同来关注和探讨开展小儿实体瘤的综合诊断治疗的经验,以期推动我国的小儿肿瘤防治工作,特别是小儿实体瘤防治工作。

    作者:应大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国际肿瘤会议(2002年 2月~ 4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国肿瘤杂志

中国肿瘤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