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糖定量法检测3种根管封闭剂的封闭性能

徐琼;樊明文;范兵

关键词:根管封闭剂, 根管微渗漏, 葡萄糖氧化酶法
摘要:目的: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3种根管封闭剂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72颗直根管的上前牙,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各20例)和2个对照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6例),用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试验组所用根管封闭剂分别为Pulp Canal Sealer EWT、Sealapex和AH Plus,置于微渗漏模型,于第1、2、4、7、10、15、20、30天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的量,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第1、2、4、7天3种根管封闭剂的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P> 0.05),从第10天起,Pulp Canal Sealer EWT组的微渗漏明显高于AH Plus、Sealapex组(P<0.001),后2种封闭剂的微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根管封闭剂AH Plus、Sealapex封闭根管的能力好于Pulp Canal Sealer EWT.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目的: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颌骨者蒂部经过的部位表现丰满;2例瓣上胡须生长,其中1例诉说胡须引起局部不适.结论:颏下岛状瓣是一种修复颊部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作者:李志来;朱祖武;陈传俊;丁常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 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作者:李霞;陈远萍;付春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WHO)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方法:对15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的标本按照统一标准分为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癌旁区和正常组织5部分.分别对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和同一患者的术前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分级(WHO),观察比较其差异.采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来研究细胞的增殖活性,观察术后标本各区之间阳性表达差异.结果:口腔鳞癌术后标本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和术前活检组织之间病理分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深层浸润区病理分级差,表面区、中心区病理分级与术前活检组织相当.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肿瘤细胞PCNA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癌旁区比正常组织阳性表达要高.结论:口腔鳞癌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并不相同,只有深层浸润区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能代表肿瘤当前阶段的性质,术前活检组织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已处于癌前状态.

    作者: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芸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对1983年以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中心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口腔门诊治疗并发单纯性晕厥的原因及一些相关因素,增强医患双方的防治意识,安全顺利的进行口腔门诊治疗.方法:对106例单纯性晕厥反应,采取现场询问式调查的方法,对其一般情况,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治疗时的心态,口腔门诊治疗的了解,以及不同口腔治疗晕厥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归纳、分析.结果:1)晕厥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12~40岁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欠缺的患者是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的高危人群.2)口腔患者进行治疗前心理准备充足与否对并发晕厥反应的影响较大.3)晕厥在口腔门诊某些治疗中发生率较高,拔牙术多,其次为脓肿切排.86%(92例)属因畏惧疼痛导致紧张而诱发的血管抑制性晕厥.4)晕厥多发生于治疗初期(93∶13).结论: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临床表现多不严重,但对患者就诊和医师的治疗影响明显,切实做好口腔治疗错误信息,消除和减轻他们的疑虑和畏惧的紧张心情,对保障口腔门诊治疗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程德新;黄卫东;管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的设计及其在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报告自行研究开发的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10只新西兰兔,采用外置式牵张器,牵张延长下颌骨,并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器成功延长兔下颌骨1 cm,稳定性良好.结论:此牵张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动物实验中应用.

    作者:王战鑫;林崇韬;孙宏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后不同固定方法稳定性的体外模型研究

    目的:比较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RO)后3种固定方式产生的近远心骨段的稳定性.方法:选牙列完整的成人下颌骨标本9件,经标准术式的矢状截骨后,分别依次行双股钢丝结扎(wire fixation,WF)和两种形式的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小夹板固定和双皮质螺钉固定.将试件两侧近心段妥善固定后,于两侧前磨牙区加载,记录不同载荷下远心骨段前端二维方向上的位移量.结果:1)钢丝结扎后远心骨段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其它两组;2)随载荷增加,远心骨段的位移增大;当载荷大于20N时,钢丝固定组产生的位移明显大于其它两组(P<0.05);3)小夹板固定与双皮质螺钉固定组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相近(P>0.05).结论:钢丝固定的稳定性差,双皮质螺钉与小夹板固定的稳定性相似,但加载后远心骨段仍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提示术后应配合暂时性的颌间固定.

    作者:李勇;欧阳喈;刘磊;吴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nm2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6.0%)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27.8%),与转移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阳性率(77.8%)和PCNA阳性指数(91.2±3.4%)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38.6%、70.7±2.2%),与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P53、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作者:黄晓峰;胡勤刚;蒋文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洁美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的洁美效果及清洁前后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方法:将24颗21号色拜耳中切牙分为3组,分别用红酒、咖啡、绿茶浸泡染色4周后,用假牙洁美片浸泡去除着色,用电子比色仪测定各组样本着色前后及清洁后的L*、a*、b*值,计算色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拜耳牙在着色后均表现出具临床意义的显著色差,经义齿清洁剂清洁后,色差减小至可接受程度.结论:饮食中色素可影响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而义齿清洁剂对其洁美效果良好,值得肯定.

    作者:胡航;李四群;徐东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热压成型模板在种植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热压成型模板在1~2个相邻种植体植入术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利用热压成型机对薄塑胶板加热、真空加压,制作成带植入孔的外科模板,用该模板对1~2个相邻牙缺失的26例患者共32枚种植体的植入手术进行引导.在修复上部结构时,通过对基台及修复体的观察,了解种植体的位置及方向是否合适.结果:32枚种植体位置、方向均合适,并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结论:热压成型模板允许外科医生兼顾颌骨骨量,在修复要求的范围内对种植钻的方向作一定角度的调整,获得理想的种植体的位置和方向.该法制作简单,费用低.在1-2个相邻牙缺失的种植义齿修复中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型齿科纤维/树脂桩钉的应用设计及性能研究

    目的:研制一套弯曲的更方便临床应用的新型齿科纳米复合材料桩钉.方法:筛选材料的佳配方,压制一套弯曲角分别为5°,10°,15°的纳米蒙脱土/ S-GF/EAM 桩钉.应用三点弯曲试验比较新型桩钉与现有成品纤维桩钉的机械性能.结果:当纤维含量在65wt%~75wt%时,复合材料的性能佳.除15°桩钉外,新型桩钉与现有成品纤维桩钉相比,弯曲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材料桩钉的弯曲角度应控制在15°以内.

    作者:李伟;陈吉华;郑亚萍;王辉;王迎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体重在2.0 kg左右的日本大耳白兔35只,分为正常组与实验1、3、5、7、14、21天组.建立兔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对实验标本进行MMP-9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兔牙周组织中MMP-9的表达变化进行平均灰度分析,比较压力区与张力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施力1d后牙周组织压力区的MMP-9表达增强,5d后表达达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MMP-9表达呈强阳性;牙周组织的张力区在施力第3天MMP-9表达略增强,第14天表达达高峰,成骨细胞胞浆中MMP-9的表达此时呈强阳性.结论:正常兔牙周组织中存在MMP-9;MMP-9参与了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作者:林淑艳;孙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右颧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过去称为炎性假瘤、黏液样错构瘤,由于IMT命名时间较短,发病率低,国内对该病还未有足够认识.我科于今年收治1例IMT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雷;黄盛兴;左敏;范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正角化牙源性囊肿CK10、Bcl-2免疫组化表达

    目的:比较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与正角化牙源性囊肿(orthokeratinized odontogenic cyst, OOC)中CK10及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OKC及OOC各10例,分别行CK10、Bcl-2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K10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8/10),而在OOC中为100%(10/10)(P>0.05).OOC上皮中CK10阳性着色于除基底细胞层外的上皮全层,而OKC中CK10阳性着色仅见于上皮表层的不全角化层.Bcl-2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6/10),而在OOC中为10%(1/10)(P<0.05).结论:OKC与OOC的衬里上皮中免疫组化表达存在显著差别,OOC可能为有别于OKC的一种独立病损.

    作者:彭利伟;赵怡芳;路彤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对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遵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75名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阴性对照组不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对照组临床已证明抗过敏有效的牙膏.采用VAS记分评价空气刺激以及冷水刺激4颗过敏牙的的敏感程度.结果:使用牙膏6周后,试验组和阳性组可显著减少牙本质过敏症状.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水刺激的VAS 记分降低率分别为22%和39%,阳性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饮水刺激的VAS 记分分别降低了19%和22%.阴性组使用六周后,VAS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组牙膏有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民权;台保军;江汉;郭颖;黄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对人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对离体人牙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影响.方法:将20个健康离体人牙分别制成20个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偏光显微镜观察激光加氟化钠组、激光组、氟化钠组和空白组(不处理)人工致龋实验后,牙本质、牙骨质标本纵面人工龋形态,并测量龋损深度.结果:1)人工龋形态:在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中,激光加氟化钠组表层致密,脱矿区比空白组、激光组和氟化钠组浅.2)人工龋深度:在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中,激光加氟化钠组龋损深度不仅小于空白组(P<0.001),也小于激光组[P<0.001(牙本质)、P<0.01(牙骨质)],氟化钠组[P<0.01(牙本质)、P<0.05(牙骨质)].结论: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能有效阻止离体人牙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早期龋再矿化,因而具有抗龋性能.

    作者:张莉;刘鲁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6/ABM复合物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结合肽(P-6肽)与无机骨粒(ABM)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P-6/ABM复合物植入兔颅骨缺损区,分别于2、4、8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以ABM植入组为对照,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结果表明X线、组织学检查P-6/ABM组较ABM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P-6/ABM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作者:杨旭东;华子春;胡勤刚;黄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误诊1例

    我科收治1例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误诊为面部血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因摔倒后引起左侧面部肿胀发紫1周入院.查体:右侧面部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3 cm×2 cm的椭圆形肿物,边界模糊,示左颌面部囊性肿块;口腔曲面断层片因患儿不配合未能检查.诊断:面部血肿.

    作者:马斌;江珉;刘玉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Tip-back装置直立后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正畸中常见的后牙近中倾斜,重新获得支抗及随之出现的间隙不足,牙列拥挤,或牙源性反颌,后牙近中阻生等问题,我们进行了应用Tip-back技术直立后牙的临床研究.方法:我们选择了13例需要直立后牙的非高角病例(下颌平面角<30°);其中,男6名,女6名,和1例下颌单侧第二磨牙阻生的病例.平均年龄15.6岁,采用Tip-back 技术直立后牙.结果:13例病例经过Tip-back 的作用,后牙达到完全直立,平均时间在3个月左右. Tip-back 能够有效直立,并远中倾斜移动后牙.结论:Tip-back技术是一种很有效的远中倾斜后牙技术.

    作者:张栋梁;王锐;李业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

    目的:观察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54只鼠龄70d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拔除全口牙组(A组)、拔上颌牙组(B组)、对照组(C组).3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分笼喂养,分别于实验后4周、12周、24周时取材,各时间点每组取材6只实验动物,对一侧髁突作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波纹状变不规则、平坦化,表面颗粒状物质减少甚至消失,并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而加剧,全口无牙组比单颌无牙组更明显.实验后期,全口无牙组髁突表面完整性破坏,深层胶原纤维组织暴露.结论:无牙颌可导致大白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退行性变.长期的无牙颌可引起颞下颌关节器质性变化.

    作者:胡荣党;李金荣;胡传真;黄洪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平阳霉素治疗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185例临床分析

    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作者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瘤内注射治疗咬肌区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210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寿卫东;胡勤刚;寿柏泉;徐明耀;唐恩溢;陆东辉;童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