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矫治方法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影响的比较研究

姚霜;刘晓君;杨霜;杨苹;徐明

关键词:矫治方法, 口呼吸, 错牙合, 患者, 上气道结构, 结构影响, 上呼吸道, 软硬组织, 评价疗效, 环状软骨, 比较分析, 治疗, 形态
摘要:上气道是指自鼻开始经咽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上呼吸道,其大小与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形态及结构密切相关.该研究用不同矫治方法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上气道结构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疗效.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hTERT Promoter/Bax靶向性涎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目的:构建hTERT Promoter/Bax靶向性涎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方法:采用氯化钙法在大肠杆菌DH5?中扩增pACTERT-EGFP和pACCMV-Bax质粒.DNA提取纯化试剂盒提取细菌中生长的质粒,经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验后用Bam HI, Eco RI核酸内切酶分别对这两个质粒进行单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切取其中8.38,0.58 kbp两个片段长度的凝胶.凝胶提取试剂盒提取其中所含DNA片断,T4DNA连接酶连接这两个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连接结果.结果:通过连接反应获得8.96 kbp的重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hTERT Promoter/Bax重组表达单位.

    作者:苏涛;孙宏晨;欧阳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WHO)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方法:对15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的标本按照统一标准分为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癌旁区和正常组织5部分.分别对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和同一患者的术前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分级(WHO),观察比较其差异.采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来研究细胞的增殖活性,观察术后标本各区之间阳性表达差异.结果:口腔鳞癌术后标本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和术前活检组织之间病理分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深层浸润区病理分级差,表面区、中心区病理分级与术前活检组织相当.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肿瘤细胞PCNA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癌旁区比正常组织阳性表达要高.结论:口腔鳞癌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并不相同,只有深层浸润区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能代表肿瘤当前阶段的性质,术前活检组织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已处于癌前状态.

    作者: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芸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富血小板血浆对骨移植后颌骨缺损愈合早期骨代谢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颌骨缺损愈合早期骨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拔除5只狗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后扩大牙槽窝,形成骨缺损模型.实验侧植入Osteoset和富血小板血浆,对照侧植入Osteoset.术后2、4、6周对缺损区进行99m锝骨显像定量测定缺损区新骨生成代谢活性.结果:各缺损区均呈现放射性核素浓集区,并在第4周达到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仅在第2周放射性计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第4、6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移植后颌骨缺损愈合骨代谢活性,其效应在术后早期表现出来.

    作者:周毅;施斌;张湘圆;程祥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Whaledent perfect Tcs口腔高频电刀维修1例

    Whaledent perfect Tcs口腔高频电刀是口腔科常用设备,它由电源及功率调节部分、高频脉冲发生器、输出驱动等部分组成.

    作者:王跃武;侯丽娟;藏红星;王晶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对1983年以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中心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口腔门诊治疗并发单纯性晕厥的原因及一些相关因素,增强医患双方的防治意识,安全顺利的进行口腔门诊治疗.方法:对106例单纯性晕厥反应,采取现场询问式调查的方法,对其一般情况,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治疗时的心态,口腔门诊治疗的了解,以及不同口腔治疗晕厥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归纳、分析.结果:1)晕厥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12~40岁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欠缺的患者是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的高危人群.2)口腔患者进行治疗前心理准备充足与否对并发晕厥反应的影响较大.3)晕厥在口腔门诊某些治疗中发生率较高,拔牙术多,其次为脓肿切排.86%(92例)属因畏惧疼痛导致紧张而诱发的血管抑制性晕厥.4)晕厥多发生于治疗初期(93∶13).结论: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临床表现多不严重,但对患者就诊和医师的治疗影响明显,切实做好口腔治疗错误信息,消除和减轻他们的疑虑和畏惧的紧张心情,对保障口腔门诊治疗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程德新;黄卫东;管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影响

    目的:将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与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组(实验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多形核白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延缓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细菌延缓细胞凋亡在牙周可疑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惠宁;潘乙怀;金向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年鼠髁突增龄性变化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观察成年鼠髁突组织形态与组织化学形态增龄变化的特征.方法:20周和24周龄SD种雄性大鼠各20只.光镜下观察:髁突组织形态、髁突内碱性磷酸酶的分布及相对活性;年龄对髁突组织形态和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的影响.结果:髁突的组织形态及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存在着增龄性变化.结论:大鼠髁突有与人类髁突非常相似的组织学构造,是研究TMJ及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鼠髁突软骨的再生能力、成骨能力及组织钙化能力均下降,软骨下骨呈骨硬化性变化.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鼠下颌关节的适应能力下降.

    作者:李延武;陈力;马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Tip-back装置直立后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正畸中常见的后牙近中倾斜,重新获得支抗及随之出现的间隙不足,牙列拥挤,或牙源性反颌,后牙近中阻生等问题,我们进行了应用Tip-back技术直立后牙的临床研究.方法:我们选择了13例需要直立后牙的非高角病例(下颌平面角<30°);其中,男6名,女6名,和1例下颌单侧第二磨牙阻生的病例.平均年龄15.6岁,采用Tip-back 技术直立后牙.结果:13例病例经过Tip-back 的作用,后牙达到完全直立,平均时间在3个月左右. Tip-back 能够有效直立,并远中倾斜移动后牙.结论:Tip-back技术是一种很有效的远中倾斜后牙技术.

    作者:张栋梁;王锐;李业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锤造全冠修复治疗中咬牙合关系问题及解决

    锤造金属全冠由于其材料易得,工艺简单,经济方便,在临床工作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会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对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遵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75名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阴性对照组不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对照组临床已证明抗过敏有效的牙膏.采用VAS记分评价空气刺激以及冷水刺激4颗过敏牙的的敏感程度.结果:使用牙膏6周后,试验组和阳性组可显著减少牙本质过敏症状.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水刺激的VAS 记分降低率分别为22%和39%,阳性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饮水刺激的VAS 记分分别降低了19%和22%.阴性组使用六周后,VAS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组牙膏有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民权;台保军;江汉;郭颖;黄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生物活性玻璃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目的: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于4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24个牙位,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同体对照,术后6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另一实验3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18个牙位,于24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实验组有牙周新附着形成,可见新生牙槽骨、牙骨质样组织和牙周韧带生长.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骨,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胶原膜联合生物骨组,新生牙槽骨的钙/磷比值(1.72±0.14),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磷比值(1.79±0.04). 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具有较强骨诱导活性,术后6周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段莉;邓芳成;和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对人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对离体人牙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影响.方法:将20个健康离体人牙分别制成20个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偏光显微镜观察激光加氟化钠组、激光组、氟化钠组和空白组(不处理)人工致龋实验后,牙本质、牙骨质标本纵面人工龋形态,并测量龋损深度.结果:1)人工龋形态:在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中,激光加氟化钠组表层致密,脱矿区比空白组、激光组和氟化钠组浅.2)人工龋深度:在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中,激光加氟化钠组龋损深度不仅小于空白组(P<0.001),也小于激光组[P<0.001(牙本质)、P<0.01(牙骨质)],氟化钠组[P<0.01(牙本质)、P<0.05(牙骨质)].结论: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能有效阻止离体人牙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早期龋再矿化,因而具有抗龋性能.

    作者:张莉;刘鲁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偏斜患者颌面结构及其颈椎姿势生长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颌面结构及颈椎姿势的生长变化趋势.方法:对20例儿童下颌偏斜患者,20例成人下颌偏斜患者及20例儿童正常咬合者,20例成人正常咬合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成人组的咬合平面、下颌平面倾斜度及颈椎弯曲度大于儿童组而颈椎的倾斜度小于儿童组,患者头颈呈前倾,前伸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偏颌畸形可能逐渐影响颌面形态及颈椎姿势.下颌偏斜患者应尽早矫治,在矫治颌面畸形的同时还应矫正异常的颈椎姿势.

    作者:梁莉;丁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的设计及其在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报告自行研究开发的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10只新西兰兔,采用外置式牵张器,牵张延长下颌骨,并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器成功延长兔下颌骨1 cm,稳定性良好.结论:此牵张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动物实验中应用.

    作者:王战鑫;林崇韬;孙宏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张应力对成骨样细胞MG-63增殖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在受到不同应变强度的张应力作用后其增殖状态的改变.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成骨样细胞MG-63分别以不同强度的张应力进行力学刺激,并对其受力后的增殖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在1 000 μstrain的张应力作用后成骨样细胞增殖指数有升高但与未受力时无显著差别;在2 000~4 000 μstrain范围内的张应力作用后其增殖指数较未受力时显著升高,其中,2 000 μstrain张应力作用后增殖指数高;4 000 μstrain以上则随着应变值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指数不断升高并显著高于受力位于4 000 μstrain以下时.结论:在生理受力范围内,2 000 μstrain的张应力对成骨样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强;而超过生理受力范围的张应力作用于成骨样细胞后,随着力值的增大,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并高于细胞受生理范围内张应力作用时.

    作者:龙洁;田卫东;郑晓辉;樊瑜波;李声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转染BMPⅡ型突变受体前后Tca8113舌癌细胞中p27和p57表达的定量分析

    目的:明确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对Tca8113舌癌细胞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认识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舌癌细胞(Tca8113ZR细胞)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27和p57的表达,以明确突变受体对细胞周期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了BMPⅡ型突变受体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BMPs信号在口腔舌癌细胞的恶性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MPs信号的改变可能导致细胞的恶性程度的改变.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nm2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6.0%)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27.8%),与转移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阳性率(77.8%)和PCNA阳性指数(91.2±3.4%)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38.6%、70.7±2.2%),与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P53、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作者:黄晓峰;胡勤刚;蒋文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富血小板血浆与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组织因炎症而破坏,如何重建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即牙周组织再生,是牙周病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牙周炎的修复再生涉及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 GF),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 PDLF)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些细胞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詹暶;闫福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型齿科纤维/树脂桩钉的应用设计及性能研究

    目的:研制一套弯曲的更方便临床应用的新型齿科纳米复合材料桩钉.方法:筛选材料的佳配方,压制一套弯曲角分别为5°,10°,15°的纳米蒙脱土/ S-GF/EAM 桩钉.应用三点弯曲试验比较新型桩钉与现有成品纤维桩钉的机械性能.结果:当纤维含量在65wt%~75wt%时,复合材料的性能佳.除15°桩钉外,新型桩钉与现有成品纤维桩钉相比,弯曲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材料桩钉的弯曲角度应控制在15°以内.

    作者:李伟;陈吉华;郑亚萍;王辉;王迎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颌面外科领域应用的几种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 manufacturin technology,RPMT)又有直接CAD制造、自由成型制造等不同称谓[1].1981年起源于日本[2],是制造技术领域20多年来的重大突破.1990年RPMT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3],1992年前后用于口腔科领域中[4],Harris等[5]预测RPMT技术快捷、准确的特点将使其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岩峰;林萍;胡敏趑;林峰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