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haledent perfect Tcs口腔高频电刀维修1例

王跃武;侯丽娟;藏红星;王晶波

关键词:口腔科, 高频电刀, 脉冲发生器, 输出驱动, 功率调节, 组成, 设备, 电源
摘要:Whaledent perfect Tcs口腔高频电刀是口腔科常用设备,它由电源及功率调节部分、高频脉冲发生器、输出驱动等部分组成.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体重在2.0 kg左右的日本大耳白兔35只,分为正常组与实验1、3、5、7、14、21天组.建立兔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对实验标本进行MMP-9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兔牙周组织中MMP-9的表达变化进行平均灰度分析,比较压力区与张力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施力1d后牙周组织压力区的MMP-9表达增强,5d后表达达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MMP-9表达呈强阳性;牙周组织的张力区在施力第3天MMP-9表达略增强,第14天表达达高峰,成骨细胞胞浆中MMP-9的表达此时呈强阳性.结论:正常兔牙周组织中存在MMP-9;MMP-9参与了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作者:林淑艳;孙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矫治方法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影响的比较研究

    上气道是指自鼻开始经咽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上呼吸道,其大小与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形态及结构密切相关.该研究用不同矫治方法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上气道结构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疗效.

    作者:姚霜;刘晓君;杨霜;杨苹;徐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 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作者:李霞;陈远萍;付春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5岁儿童乳磨牙患龋调查及其预防策略

    当今,龋病是破坏乳磨牙生理功能及结构完整性的重要疾病.为了更好地指导并开展集体儿童龋病防治工作,于2002年对北京市朝阳区2125名3~5岁儿童进行了口腔调查,重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乳磨牙患龋状况及发病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颖;刘素清;周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载药自固化磷酸钙在颌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颌骨肿瘤导致骨破坏,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去除病灶组织,对一些临界肿瘤,为了防止复发及病理性骨折,常需要扩大切除或截骨.我科自2002年6月开始应用载药c p c 修复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萍;梁娜;段瑞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颌面外科领域应用的几种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 manufacturin technology,RPMT)又有直接CAD制造、自由成型制造等不同称谓[1].1981年起源于日本[2],是制造技术领域20多年来的重大突破.1990年RPMT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3],1992年前后用于口腔科领域中[4],Harris等[5]预测RPMT技术快捷、准确的特点将使其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岩峰;林萍;胡敏趑;林峰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6/ABM复合物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结合肽(P-6肽)与无机骨粒(ABM)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P-6/ABM复合物植入兔颅骨缺损区,分别于2、4、8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以ABM植入组为对照,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结果表明X线、组织学检查P-6/ABM组较ABM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P-6/ABM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作者:杨旭东;华子春;胡勤刚;黄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TERT Promoter/Bax靶向性涎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目的:构建hTERT Promoter/Bax靶向性涎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方法:采用氯化钙法在大肠杆菌DH5?中扩增pACTERT-EGFP和pACCMV-Bax质粒.DNA提取纯化试剂盒提取细菌中生长的质粒,经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验后用Bam HI, Eco RI核酸内切酶分别对这两个质粒进行单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切取其中8.38,0.58 kbp两个片段长度的凝胶.凝胶提取试剂盒提取其中所含DNA片断,T4DNA连接酶连接这两个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连接结果.结果:通过连接反应获得8.96 kbp的重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hTERT Promoter/Bax重组表达单位.

    作者:苏涛;孙宏晨;欧阳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误诊1例

    我科收治1例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误诊为面部血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因摔倒后引起左侧面部肿胀发紫1周入院.查体:右侧面部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3 cm×2 cm的椭圆形肿物,边界模糊,示左颌面部囊性肿块;口腔曲面断层片因患儿不配合未能检查.诊断:面部血肿.

    作者:马斌;江珉;刘玉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锤造全冠修复治疗中咬牙合关系问题及解决

    锤造金属全冠由于其材料易得,工艺简单,经济方便,在临床工作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会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后不同固定方法稳定性的体外模型研究

    目的:比较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RO)后3种固定方式产生的近远心骨段的稳定性.方法:选牙列完整的成人下颌骨标本9件,经标准术式的矢状截骨后,分别依次行双股钢丝结扎(wire fixation,WF)和两种形式的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小夹板固定和双皮质螺钉固定.将试件两侧近心段妥善固定后,于两侧前磨牙区加载,记录不同载荷下远心骨段前端二维方向上的位移量.结果:1)钢丝结扎后远心骨段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其它两组;2)随载荷增加,远心骨段的位移增大;当载荷大于20N时,钢丝固定组产生的位移明显大于其它两组(P<0.05);3)小夹板固定与双皮质螺钉固定组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相近(P>0.05).结论:钢丝固定的稳定性差,双皮质螺钉与小夹板固定的稳定性相似,但加载后远心骨段仍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提示术后应配合暂时性的颌间固定.

    作者:李勇;欧阳喈;刘磊;吴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张应力对成骨样细胞MG-63增殖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在受到不同应变强度的张应力作用后其增殖状态的改变.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成骨样细胞MG-63分别以不同强度的张应力进行力学刺激,并对其受力后的增殖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在1 000 μstrain的张应力作用后成骨样细胞增殖指数有升高但与未受力时无显著差别;在2 000~4 000 μstrain范围内的张应力作用后其增殖指数较未受力时显著升高,其中,2 000 μstrain张应力作用后增殖指数高;4 000 μstrain以上则随着应变值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指数不断升高并显著高于受力位于4 000 μstrain以下时.结论:在生理受力范围内,2 000 μstrain的张应力对成骨样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强;而超过生理受力范围的张应力作用于成骨样细胞后,随着力值的增大,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并高于细胞受生理范围内张应力作用时.

    作者:龙洁;田卫东;郑晓辉;樊瑜波;李声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支架负载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性能研究

    目的:观察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植入裸鼠皮下的成骨性能.方法:获取兔髂骨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扩增、诱导后接种于多相钙磷陶瓷支架.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单纯支架材料植入作为对照.植入后4周、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评价成骨活性.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周,新骨主要以软骨为主,部分区域见少量成熟骨,可见软骨内成骨方式.植入后8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有更多的成熟骨形成,部分区域有血管和多核巨细胞分布.结论:支架/细胞复合物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杨耀武;徐江;毛天球;侯锐;高瞻;王磊;羊书勇;陈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对1983年以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中心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口腔门诊治疗并发单纯性晕厥的原因及一些相关因素,增强医患双方的防治意识,安全顺利的进行口腔门诊治疗.方法:对106例单纯性晕厥反应,采取现场询问式调查的方法,对其一般情况,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治疗时的心态,口腔门诊治疗的了解,以及不同口腔治疗晕厥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归纳、分析.结果:1)晕厥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12~40岁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欠缺的患者是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的高危人群.2)口腔患者进行治疗前心理准备充足与否对并发晕厥反应的影响较大.3)晕厥在口腔门诊某些治疗中发生率较高,拔牙术多,其次为脓肿切排.86%(92例)属因畏惧疼痛导致紧张而诱发的血管抑制性晕厥.4)晕厥多发生于治疗初期(93∶13).结论: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临床表现多不严重,但对患者就诊和医师的治疗影响明显,切实做好口腔治疗错误信息,消除和减轻他们的疑虑和畏惧的紧张心情,对保障口腔门诊治疗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程德新;黄卫东;管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影响

    目的:将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与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组(实验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多形核白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延缓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细菌延缓细胞凋亡在牙周可疑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惠宁;潘乙怀;金向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转染BMPⅡ型突变受体前后Tca8113舌癌细胞中p27和p57表达的定量分析

    目的:明确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对Tca8113舌癌细胞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认识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舌癌细胞(Tca8113ZR细胞)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27和p57的表达,以明确突变受体对细胞周期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了BMPⅡ型突变受体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BMPs信号在口腔舌癌细胞的恶性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MPs信号的改变可能导致细胞的恶性程度的改变.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Tip-back装置直立后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正畸中常见的后牙近中倾斜,重新获得支抗及随之出现的间隙不足,牙列拥挤,或牙源性反颌,后牙近中阻生等问题,我们进行了应用Tip-back技术直立后牙的临床研究.方法:我们选择了13例需要直立后牙的非高角病例(下颌平面角<30°);其中,男6名,女6名,和1例下颌单侧第二磨牙阻生的病例.平均年龄15.6岁,采用Tip-back 技术直立后牙.结果:13例病例经过Tip-back 的作用,后牙达到完全直立,平均时间在3个月左右. Tip-back 能够有效直立,并远中倾斜移动后牙.结论:Tip-back技术是一种很有效的远中倾斜后牙技术.

    作者:张栋梁;王锐;李业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右颧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过去称为炎性假瘤、黏液样错构瘤,由于IMT命名时间较短,发病率低,国内对该病还未有足够认识.我科于今年收治1例IMT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雷;黄盛兴;左敏;范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平阳霉素治疗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185例临床分析

    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作者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瘤内注射治疗咬肌区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210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寿卫东;胡勤刚;寿柏泉;徐明耀;唐恩溢;陆东辉;童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的设计及其在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报告自行研究开发的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10只新西兰兔,采用外置式牵张器,牵张延长下颌骨,并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器成功延长兔下颌骨1 cm,稳定性良好.结论:此牵张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动物实验中应用.

    作者:王战鑫;林崇韬;孙宏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