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艮;黎子生;何武剑;罗小珍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原发性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刮准确率为69.8%.临床分期、宫颈受累、累及附件、宫外转移、腹水细胞学、脉管间隙受侵、治疗方式及复发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腹水细胞学、脉管间隙受侵、治疗方式及复发情况是影响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诊刮准确率低.腹水细胞学、脉管间隙受侵、治疗方式及复发与否是影响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丁丁;孔为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受累患者术后生存期短,NSCLC淋巴结微转移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循证医学的基点上为NSCLC的临床确切分期、科学合理的治疗预案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全文就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概念及参考诊断标准、临床检测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宏;叶玉坤;汪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辅助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30例中晚期食管癌(T2-4NxMo)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4组,NRT组予术前放疗,NCRT组予术前放化疗,PRT组予术后放疗,PCRT组予术后放化疗,分析4组复发率、5年生存率.结果 NRT、NCRT、PRT、PCRT组1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8%、30.7%、80.1%、35.6%,差异有显著性(x2=4.159,P=0.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 、33.33%、14.28%和19.18%,差异有显著性(x2=13.812,P=0.003).结论 术前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左传田;茅乃权;刘德森;黄鼎铭;潘泓;谢彤;黄耀元;潘琪;杨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4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22例.单药组每12h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 1次;联合组每12h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 1次,每天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用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记录疼痛评分,根据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观察21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疼痛评分、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级癌痛缓解率、硫酸吗啡缓释片平均使用剂量以及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19±1.94和9.29±2.10,均较单药组的10.80±2.12和11.85±2.28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进一步改善癌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未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剂量.
作者:吴敏华;周月芬;楼建;谢艳茹;陈旭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他莫昔芬联合丝裂霉素对HepG2细胞株中Erβ表达、细胞生长及凋亡等影响.方法 实验分他莫昔芬组、丝裂霉素组、两药联合组及对照组4组,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他莫昔芬、丝裂霉素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作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4组作用后肝癌细胞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他莫昔芬、丝裂霉素及两药联合组均能抑制细胞生长,并且所有加药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联合组效果更明显.他莫昔芬、丝裂霉素及两药联合组均可下调Erβ的表达,两药联合组Erβ表达与丝裂霉素组、他莫昔芬组相比更低.结论 他莫昔芬可协同丝裂霉素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HepG2细胞中Erβ的表达相关.
作者:袁梅琴;南克俊;吕毅;钟海均;王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5~2010年415例行食管癌颈部吻合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4例.结果 24例喉返神经损伤包括22例单侧损伤和2例双侧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与肿瘤T分期和TNM分期无关.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较胸中段及下段食管癌患者易发生损伤(P<0.05);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更易发生损伤(P<0.05).结论 喉返神经损伤与肿瘤位置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王国磊;陈宇航;王文光;李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由于特异性症状、分子标志物的缺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已通过高通量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的候选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如miRNA,胰腺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特性使其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
作者:赵华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华蟾察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经右股动脉穿刺片于大腿内侧皮下留置化疗泵内灌注华蟾素注射液并进行栓塞治疗:对照组仪采用常规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1.3%(b0.05).治疗后治疗组AFP下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华蟾素注射液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展,延长生存期,且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婷素;山广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凯纷注射液(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联合吗啡治疗重度难治性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物效果欠佳、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或不能口服镇痛药物的重度癌痛患者4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组(A组)和凯纷注射液联合吗啡PCIA治疗组(B组),每组20例,连续观察10d为1个疗程.分别就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阿片类剂量滴定、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A组疼痛缓解率70.0% (14/20),B组为75.0%(15/20),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在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便秘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凯纷注射液与吗啡联合治疗重度难治性癌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胃肠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小茜;陈先亲;章宦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60例OSCC患者、26例口腔非典型增生患者术前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结果 OSCC患者血清MMP-9水平为21.67±4.21ng/ml,显著性高于口腔非典型增生组(15.43±2.35ng/ml)和正常对照组( 11.29±4.78ng/ml)( P<0.05).三组间TIMP-1水平及MMP-9/TIMP-1值无统计学差异.O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MMP-9水平为24.71 ±4.08ng/ml,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的17.68±3.86ng/ml (t=6.77,P<0.01);肿瘤直径>3cm者MMP-9水平高于肿瘤直径≤3cm者(24.13±4.13ng/ml vs 18.85±4.31ng/ml,t=4.84,P<0.01).结论 OSCC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升高,检测OSCC患者血清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OSCC发生、转移.
作者:柳雯;柳海;许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并维持)和F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并维持),每组20例.结果 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麻醉期间维持循环更稳定,有良好的中枢抑制效能,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较短.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质量高,更适合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手术.
作者:何海娟;杨燕青;丛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共3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术后超声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检查显示一次消融率达到87.5%(28/32),4个病灶(12.5%)未完全坏死而接受第2次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均完全消融.随访6~18个月,22例患者存活,3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疗效好,创伤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晓妹;张涛;程朋;谭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microRNA是一类长约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研究表明microRNA 在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文就microRNA的特征、生物学功能、与 肺癌相关的microRNA及microRNA的检测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凡;陈艳;伍治平;朱启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抑癌基因失活、缺失和癌基因过量表达或功能异常.全文就宫颈癌相关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秦杰;蒙秋;黄守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肿瘤死亡率的有效途径.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约18~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其在肿瘤组织以及循环中的特异表达,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带来新的希望.肿瘤中microRNA的表达模式不但与肿瘤诊断有关,与肿瘤的分期、进展以及预后也密切相关.全文就microRNA在肿瘤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梁冬雨;侯彦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单链、短序列、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它几乎参与所有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包括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大量研究表明,miRNA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到肿瘤抑制因子或者致癌基因的作用.全文主要介绍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对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意义.
作者:姜荣华;徐艳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d1;奈达铂25mg/m2,静脉滴注d1~3;3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24例患者均完成2个以上周期,CR 1例,PR 10例,有效率(RR)为45.8%.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1.4个月(95%CI:8.2~13.4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8.71%及85.48%,不良反应大多为Ⅰ~Ⅱ级.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唐雪娟;卢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单纯全脑放疗(WBRT)与WBRT+局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SRT)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递归分割分析(RPA) 2~3级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其中WBRT组36例,WBRT+X-SRT组36例.WBRT组放疗剂量DT30~40Gy/1 0~20f,WBRT+X-SRT组在WBRT后局部SRT加量DT20~30Gy/2~5f.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和放射性脑损伤情况.结果 WBRT组和WBRT+X-SRT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和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6.6%和54.4%,2年生存率分别为6.6%和31.4%,有统计学差异(x2=8.555,P=0.003).WBRT+X-SRT组RPA 2级和3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3个月.WBRT+X-SRT组死于脑内转移者明显少于WBRT组(25.0% vs 75.0%,x2=10.934,P=0.004).结论 WBRT+X-SRT治疗能明显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不增加急慢性放射性脑损伤.RPA分级法在肺癌脑转移中可能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碧云;杨海华;胡炜;于长辉;丁维军;王微;周丽春;单国平;严英师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筛选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术前心理、肺功能等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大呼气中段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25%肺活量大呼气流量异常和术前抑郁是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低和术前抑郁可能是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
作者:罗亦艮;黎子生;何武剑;罗小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放射治疗(APBI)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MBAS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纳入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与全乳腺放疗(WBRT)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0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研究(91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WBRT相比,APBI后10年总生存率有差异(0R=0.56,95%CI:0.35~0.91),而5、8年总生存率方面无差异(OR=1.76,95%CI:0.67~4.62;OR=0.86,95%CI:0.44~1.66);在5、7年绝对美容满意率方面有差异(OR=2.09,95%CI:1.21~3.62,P=0.009;OR=3.42,95%CI:1.25~9.38,P=0.02),两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肿瘤专项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对侧乳腺癌发生率、远处转移率方面均无差异.结论 APBI是一种可行的早期乳腺癌治疗方式,其明显缩短了疗程,美容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秋宁;王强;冶秀鹏;王小虎;田金徽;杨克虎;马文;罗宏涛;刘锐锋;郭丽云;刘楠;冯石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