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钟;胡福军;李斌;姜峰;冯星来;秦卫丰;包婺安;王方正
鼻咽癌放射治疗在我国已有70多年的历史,治疗疗效的提高离不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规范.全文介绍鼻咽癌常规治疗技术的规范,并提出了一些在规范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总结和分析了目前采用的精确放疗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为制定精确放疗的规范提供依据.
作者:赵充;卢泰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的免疫组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6例BLBC中细胞角蛋白、肌上皮标记以及ECFR、p53、ERCC1、cKit和Ki67的表达,并通过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R+乳腺癌)的比较,分析BLBC免疫组化特点.[结果]58.7%和43.5%BLBC组织是分别表达高分子角蛋白CK5/6和CK14.32.6%、13.0%、15.2%和15.2%BLBC分别表达肌上皮标记SMA、p63、CD10和S100.高分子角蛋白和肌上皮标记表达率均高于HR+乳腺癌.BLBC中Vimentin、p53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45.7%、60.9%和43.5%.均高于HR+乳腺癌.ECFR、ERCC1和cKit阳性率分别为65.2%、34.8%和30.4%,与HR+乳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LBC是一组可表达高分子角蛋白及肌上皮标记、细胞增殖活跃和具有侵袭倾向的乳腺癌.ECFR和ERCC1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温晓伟;陆宁;张燕萍;唐正英;邬万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3例.34例在术中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29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未保留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上臂感觉功能.[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出现上臂的感觉障碍率为14.7%(5/34),未保留组术后出现上臂的感觉障碍率为65.5%(19/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13,P=0.0003).两组患者腋窝清扫淋巴结数日无显著件差异(X2=0.923,P=0.337).[结论]乳腺癌患者在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基础上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绪麟;黄桂林;张剑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因肝功能逐渐恶化、肿瘤不断进展,生存时间极短暂,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支架植入(PTBD)具有创微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已经成为MOJ的首选疗法,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放疗、化疗、射频消融等综合治疗,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全文着重对PTBD技术、疗效.以及联合多种抗肿瘤局部治疗疗效进行综述和展望.
作者:郑家平;张远;邵国良;杨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前的研究结果肯定了放化疗综合治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这种优势在同步放化疗时更为突出,但同步放化疗也增加急性毒副反应.佳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方式、佳的治疗约物以及降低放化疗综合治疗晚期损伤,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黄晓东;高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术后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0月,52例根治术后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放疗剂量:50Gy/25F,5周.[结果]28例(54%)患者发生了Ⅲ/Ⅳ级放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年,上存率分别为82.19%、47.13%.2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1%、71.38%和42.0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Ⅱ~Ⅲ期术后食管癌患者可行,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邓霞;吴式琇;孙成超;谢聪颖;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在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术后一年均服用优甲乐和槐耳颗粒,对照组30例术后仅服用优甲乐.[结果]实验组大多数病例服药后一般情况好转.实验组30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缩小20例,颈淋巴结消失10例.末发现槐耳颗粒对血象和肝功能有负面影响.[结论]槐耳颗粒在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既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又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杨倩;唐中华;徐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利用血型抗原免疫及瘤内注射来治疗肿瘤,通过测定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及脾指数了解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将A型血型抗原腹腔注射全身免疫小鼠4次,接种S180细胞于小鼠背部,成瘤后,于瘤内注射A型血型抗原5次.并设A型血型抗原仪全身免疫组、A型血型抗原仪瘤内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处死小鼠,计算脾指数,用MTT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对S180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A型血型抗原全身免疫及瘤内注射组、A型血型抗原仪全身免疫组和A型血型抗原仅瘤内注射组的脾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1).在效靶比20:1时,A型血型抗原全身免疫及瘤内注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为76.27%±4.07%,显著高于A型血型抗原仅全身免疫组、A型血型抗原仅瘤内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杀伤率分别为10.55%±2.29%,40.92%±4.98%和9.85%±2.76%),P值均<0.01.[结论]血型抗原免疫及瘤内注射后小鼠的整体免疫功能有所提高,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靶细胞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作者:司晓燕;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正常和肝癌小鼠血清差异蛋白.[方法]采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分别于接种肝癌细胞后5d、10d、20d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分离血清,采用弱阳离子蛋白质芯片CM10及SELDI-TOF-MS技术,对正常和肝癌小鼠血清进行蛋白质谱分析.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并经数据库搜索分子量接近的蛋白.[结果]质谱分析共检测出181个蛋白峰,获得13个差异蛋白,其中6个蛋白在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高表达,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而逐渐升高,7个蛋白在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低表达,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经蛋白质数据库搜索,有14个蛋白的分子量与这些差异蛋白的分子量为接近.[结论]检测到的13个差异蛋白质可能足肝癌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作者:司少艳;张军;杨鹤鸣;冯凯;郑燕华;张铭;陆浩君;吴继华;景青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4种常用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平阳霉素、顺铂、氟尿嘧啶)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长春新碱、平阳霉素、顺铂、5-Fu对鼻咽癌HNE-1细胞株增殖抑制率.[结果]长春新碱对细胞抑制率<20%的浓度为<50μg/ml,平阳霉素对细胞抑制率<20%的浓度为<40μg/ml,顺铂、5-Fu对细胞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4种抗肿瘤药物对鼻咽癌HNE-1细胞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王驰;叶琳;沈娜;张潜英;余晓燕;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脂质体阿霉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株的作用特点.[方法]以MTT法分别测定脂质体阿霉素组与游离阿霉素组分别作用于HEP-2细胞株72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比较两组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药物分别作用于HEP-2细胞株72h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脂质体阿霉素和游离阿霉素分别作用于HEP-2细胞株1、3、6h后实验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结果]脂质体阿霉素对HEP-2细胞株的IC50是游离阿霉素的1/4倍.脂质体阿霉素组与游离阿霉素组分别采用0.016μg/ ml、0.06μg/ml的浓度作用于HEP-2细胞株72h后,均使HEP-2细胞株停滞于G2/M期.且脂质体阿霉素G2/M期百分率高于游离阿霉素.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脂质体阿霉素组内药物浓度在1、3、6h后均分别大于游离阿霉素组,且6h后脂质体阿霉素作用于HEP-2细胞株内的阿霉素浓度是游离阿霉素的4倍.[结论]与游离阿霉素相比,脂质体阿霉素对人喉癌HFP-2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阻滞HEP-2细胞株于G2/M,其可能机制是与脂质体阿霉素增加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有关.
作者:邓碧;叶琳;王驰;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卢泰祥,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鼻咽癌首席专家.2004~2008年曾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现任<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副总编辑、<癌症>常务编委、<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肿瘤预防与治疗>常务编委、香港<放射科医学院杂志>名誉顾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健脾益气中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和毒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及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作者:刘庆春;刘德传;宋亮;黄琼;谭相斌;钟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现代放射生物学的进展,肿瘤放射治疗学家对肿瘤细胞增殖特性及单次分割剂量对正常晚期组织放射损伤的影响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通过改变分割方式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及减小晚期正常组织损伤.全文就非常规分割放疗中常用的单纯超分割、缩短疗程的加速分割和加速超分割及其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川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高云生;胡超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儿茶素、表儿茶素对鼻咽癌HNE-1及HNE-1(20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鼻咽癌HNE-1细胞株和放射照射诱导的HNE-1(200)耐药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维拉帕米为对照,采用MTT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儿茶素、表儿茶素对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氧化苦参碱对两种实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氧化苦参碱的细胞抑制作用与维拉帕米相近.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在本试验浓度下对两种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抑制率均在20%以下.[结论]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细胞抑制作用,表儿茶素和儿茶素未发现明显细胞毒作用.
作者:王驰;叶琳;沈娜;张潜英;余晓燕;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女性结肠多发性腺瘤件息肉不同结节之间的关系.[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后应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进行显微切割并收集目的组织,提取9例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DNA,经Hha Ⅱ消化,巢式PCR扩增,BstⅪ消化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结果.[结果]适于分析的息肉结节均为单克隆性增生,而不同息肉结节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其酶切带型可以完全相同(3,5),也可以完全不同(2,5).[结论]女性结肠腺瘤性息肉大多数是单克隆件起源,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可能有各自独立型以及局部侵袭型两种.
作者:朱少君;李艳红;张伟;王旭霞;赵宏喜;巩丽;姚丽;兰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周方案治疗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痛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12例激素难治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1,静脉滴注;泼尼松5mg,2次/d,d1~21口服;每21d为1个周期.[结果]12例中66.6%(8/12)PSA 下降≥50%,为治疗有效;16.7%(2/12)PSA下降<50%,为病情稳定;16.7%(2/12)PSA持续上升,为治疗无效.有骨痛的9例患者中,55.6%(5/9)骨痛缓解,平均缓解期为14.3个月.多发性颅内转移灶大转移瘤直径曲化疗前的2.5cm缩小至0.5cm,肝脏转移瘤由原来的5.0cm缩小至2.4cm,肺转移灶大转移瘤直径由化疗前的3.2cm缩小至1.0cm,气促缓解,膀胱转移患者化疗后血尿完全消失.全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呕吐.[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周方案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毒性可耐受.
作者:吴志军;卓志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同时给予小牛睥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均3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无差异.治疗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液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能提高疗效,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芳;孟昭琳;张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鼻咽癌诊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参数成像,可清晰地从形态学和功能改变方面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应用对比剂增强和压脂序列扫描是目前评估鼻咽癌病灶范围、分级分期的佳影像学手段.CT扫描在诊断颅底骨质侵犯方面具备优势.PET-CT则在发现原发灶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全文就目前各种不同影像学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进行评价,并着重介绍了MRI的应用.
作者:梁碧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