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例卵巢无性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周亦文;骆利康;申华峰

关键词:卵巢肿瘤, 无性细胞瘤, 病理学, 临床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单纯性卵巢无性细胞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97.7%病例出现腹部症状及体征,其中腹部包块16例,腹痛8例,腹胀5例.肿块大小者自3.5cm~15cm不等,平均直径7.5cm.病理AB/PAS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分化差的无性细胞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是卵巢无性细胞瘤的重要临床表现,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对确诊本瘤起决定性作用.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植入缓释5-Fu治疗胃癌癌性梗阻12例

    [目的]观察内镜下局部化疗对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癌性梗阻的影响.[方法]对12例晚期胃癌患者在内镜下局部注射5-Fu,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癌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对于身体耐受力差或不愿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癌性梗阻病人,不失为一种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刘跃平;杨纯英;林刚;柳茂森;周夏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3例晚期乳腺癌采用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1h,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4;21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全组23例中,CR4例,PR12例,SD4例,PD3例,有效率69.6%(16/23).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60.8%.[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轻,可以耐受.

    作者:金小民;孙岩;张根大;郑日葵;何雪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西紫杉醇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中的氧化-抗氧化失衡研究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在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氧化应激以及氧化-抗氧化失衡情况.[方法]取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SMMC-7721细胞,并将培养细胞暴露于10-8mol/L多西紫杉醇,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水平.[结果]SMMC-7721细胞暴露于10-8mol/L多西紫杉醇24h后发生凋亡,细胞内活性氧为68.43%±10.47%,显著高于对照组20.32%±3.52%(10<0.001).细胞内GSH水平4.5±1.2 fmol/cell,显著低于对照组11.5±2.5 fmol/cell(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氧化应急以及氧化-抗氧化失衡,ROS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过程.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ACHN肾癌裸鼠荷瘤模型建立及相关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肾癌ACHN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适宜条件.[方法] 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裸鼠分组,分别用2.0×106/100μlA组)、3.0×106/100μl(B组)和4.0×106/100μl(C组)的细胞接种浓度,注入裸鼠后项中间皮下;用4.0×106/100μl的细胞接种浓度,分别接种于裸鼠后项中间(C组)、背部(D组)和前肢腋窝皮下(E组);分别用第20代(F组),第30代(G组)和第10代(C组)的肿瘤细胞4.0×106/100μl,注入裸鼠后项中间,观察各组成瘤情况.尾静脉注射瘤细胞1.0×106/ml建立转移模型.[结果] 第4天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A组成瘤率为33.3%、B组和C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但C组的成瘤速度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的成瘤率均为100%,注射肿瘤细胞后第10天,C组、D组和E组的肿瘤生长平均相对体积,各组间尚无明显差异;注射后第30天,C组的肿瘤生长平均相对体积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G组的成瘤率为83.3%,F组的成瘤率为100%,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组全部出现转移灶.[结论]使用ACHN细胞株,控制好浓度、接种部位以及传代次数后能获得较理想的裸鼠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使用传统尾静脉注射法可以建立裸鼠转移模型.

    作者:王江;陈安民;郭风劲;祝文涛;丁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06例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病理诊断.[方法]对106例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行HPV DNA检测,同时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106例ASCUS患者中慢性炎症81例(76.4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0例,占24.69%(20/8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5例(CIN Ⅰ12例,CIN Ⅱ9例,CIN Ⅲ4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3例,占92.0%(23/25);慢性炎症和CIN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型及以上HPV感染阳性率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CUS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结合HPV检测,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朱鸣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17例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adiation optic neuropathy,RON)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NPC放疗后临床诊断为RON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RON中,13例首程放疗后发生,3例在NPC局部复发再程放疗后发生,1例在三程放疗后发现.9例单眼失明,6例双眼失明,4例见视野缺损或偏盲.出现RON潜伏期5~93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结论]引发RON的原因为视神经受过量照射,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关键在于降低视神经受照剂量以预防其发生.

    作者:朱军;魏宝清;何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5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原因分析

    回顾15例根治性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资料,就复发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林德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对rmhTRAIL的敏感性及NF-κB表达

    [目的]探讨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对rmhTRAIL敏感性及NF-κB(RelA/p65)的表达.[方法]观察rmhTRAIL作用后K562、K562/A02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比例,MTT法测定rmhTRAIL抑制细胞增殖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K562、K562/A02细胞的NF-κB(RelMp65)mRNA表达水平.[结果]rmhTRAIL可诱导K562、K562/A02细胞凋亡,有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K562/A02的sub-G1百分比大于K562(P<0.05);rmhTRAIL对K562/A02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K562(P<0.05);K562和K562/A02均高表达NF-κB(RelA/p65)mRNA,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hTRAIL可以诱导K562、K562/A02细胞凋亡;rmhTRAIL对K562/A02促凋亡和抑制增殖作用优于K562;NF-κB(RelA/p65)未显示出其在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对rmhTRAIL敏感性差异中的作用.

    作者:王雅茹;张学军;田艳;张兰凤;王志宇;栾天燕;韩强;毕雪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空肠P袢代胃术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空肠P袢代胃术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后,采用空肠P袢代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无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生存5年以上2例.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运用空肠P袢主动脉弓下食管空肠吻合代胃,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下段、贲门癌进行手术切除,重建消化道,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晓强;朱德隆;崔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巨大纵隔肿瘤28例临床研究

    [目的]提高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水平,探讨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期间的2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行手术2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5年,4例失访,余24例患者中生存者15人均为良性患者,恶性患者长生存26个月.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复张性肺水肿.[结论]巨大纵隔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者无论手术与否预后都很差.对无法手术和恶性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个难题.

    作者:陈胜喜;张恒;张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奥曲肽对大肠癌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奥曲肽作用下,大肠癌LOVO细胞株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情况.[结果]奥曲肽作用48h后,LOVO细胞的C0/G1期细胞比例高达72.36%,增加了21.35%.S期和G2/M期的细胞减少,其中S期的细胞比例降至25.49%,减少了16.14%;G2/M期的细胞比例降至2.15%,减少了5.21%.[结论]奥曲肽能够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陈祥建;章圣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x32基因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与甲基化调节作用

    [目的]了解Cx32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及甲基化调节作用.[方法1采用不同药物浓度的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CdR)分三组培养细胞株,免疫组化分析Cx32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Cx3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癌细胞株Cx32蛋白表达减少,去甲基化后Cx32基因表达增加且定位异常,细胞生长减慢,三组细胞总阳性率分别为18.5%、77%、8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细胞Cx32基因甲基特异性PCR结果分别为甲基化、部分去甲基化及完全去甲基化.[结论]肝癌细胞株(HepG2株)中Cx32表达减少,受甲基化抑制,去甲基化可增加Cx32表达.

    作者:胡文芳;霍继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腺癌术前、术后化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前、术后系统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101名胰腺癌患者分为三组,A组:对26例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行系统化疗;B组:42例术后单纯化疗;C组:33例仅行手术切除或姑息手术.对各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A、B、C三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0.66,P=0.000),A组88.46%高于B组59.53%(x2=5.899,P=0.021);B组高于C组27.27%(x2=13.83,P<0.01).术后2、3年生存率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术前、术后行系统化疗,能明显提高术后1、2、3年的生存率.

    作者:谭晶;卢永刚;王昭辉;梁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3例;术前诊断小肠肿瘤14例(其中位于十二指肠8例,空、回肠6例),诊断符合率50%;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10例、姑息性手术9例、放弃手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5年存活7例.[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率低,恶性小肠肿瘤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改善预后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

    作者:吴金荣;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术后淋巴转移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手术后淋巴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胃癌手术后淋巴转移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共176个周期.[结果]CR 4例,PR 28例,NC 12例和PD 4例,总有效率(CR+PR)为66.7%(32/48).中位缓解期6.2个月,中位生存期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60.5%,临床受益者共44例(90.5%).毒副反应可耐受,无患者因为毒副反应终止治疗,无相关死亡出现.[结论]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胃癌手术后淋巴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能够耐受,可作为一线方案在胃癌手术后淋巴转移的病人中应用.

    作者:吕章春;李可;朱佩祯;郎香花;陈银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松针油抑制S-180及Hela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松针油在体内、体外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针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成功制备小鼠肉瘤S-180的动物模型,并观察不同浓度松针油在体内的抑瘤作用,以探讨佳抑瘤剂量及抑瘤效果.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Hela),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及MTT法观察Hela细胞在不同浓度松针油及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曲线,进一步探讨松针油在体外的作用机制.[结果]松针油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佳剂量为2g/kg,抑瘤率为44.4%;松针油作用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后,生长曲线测定及MTT比色法结果显示,松针油对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明显的时间为48~96h.[结论]松针油在体内、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改变细胞外膜的性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李正民;王玉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6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癌病例,分析其在16排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对照手术病理结果,评价16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作用.[结果]21例中诊断为可切除性肿瘤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6%,对可切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85.7%.[结论]16排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与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户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3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的介入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的介入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43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1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30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4例行胆管内支架置人术,39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均经PTC或ERCP等影像学检查获得正确诊断.24例患者分别置入了8枚塑料内支架和16枚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287±42)μmol/L降至(101±50)μmol/L(P<0.05).39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TACE治疗.[结论]PTC和ERC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TACE等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刘卫金;廖翠微;梁平;丁生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肺癌左全肺切除术后再发食管癌膈肌异常上抬1例报告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再发食管癌手术治疗临床少见,文献报道不多.且本例剖左胸术时见膈肌已抬高近胸顶,紧贴胸壁和部分纵隔胸膜,实属罕见.本例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作者:严福来;陈国平;祝鑫海;张国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在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中药加用常规止吐剂(欧贝),对照组不用中药,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结果采用x2检验.[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比对照组轻,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结论]中药加用常规止吐剂(欧贝)可以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颖扉;潘磊;陈培丰;谢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