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潮;夏爱丽;李秀萍
患者,女,55岁,因左侧乳头乳晕变硬糜烂4年而于1989年12月20日入院.
作者:刘野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大肠腺瘤是大肠常见的疾病,属大肠癌的癌前病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外观形态、组织学分类、分子机制都有新的进展.文章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楼焕进;肖友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9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放疗的同时使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每周1、3、5用药,于放疗全程使用,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结果] 试验组在放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为78.7%,对照组为60.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而毒副反应不增加.
作者:赖霄晶;郑晓;刘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根据Fletcher风险分级,极低风险3例,低风险5例,中风险15例,高风险8例.CD117、CD34、Desmin、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87%、39%、35%、26%,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程度无关(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相关(P<0.05).中、高风险程度者复发率26.0%,明显高于极低和低风险者(P<0.001).[结论] 用Fletcher分级对胃肠间质瘤分级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作者:余剑波;姚光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放射增敏剂可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加放疗效果.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可以显著增加放疗疗效,对正常组织没有或很少有毒副反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合成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和天然药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显示了放射增敏剂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毕良文;张丽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医学图像分析仪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6例)、复杂性增生(37例)、不典型增生(86例)及子宫内膜癌(68例)组织中ERα、ERβ及Ki67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灰度值,分析相应抗体的表达量.[结果] ①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比较,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ERα阳性率及灰度值无明显性改变(P>0.05);②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的ERB的阳性率(62.16%)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4.9%)(P=0.031),而后者又高于早期内膜癌患者(32.0%)(P=0.049),ERB的灰度值在复杂性增生患者中(69.49±112.52)也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7.23±124.07)及早期内膜癌患者(33.26±96.56)(P=0.025,P=0.001);③重度不典型增生周围组织(62.86%)及Ⅰ~Ⅱ期和Ⅲ~Ⅳ期内膜癌癌旁组织(48.0%,50.0%)中ERβ的阳性率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病变组织(48.57%,32.0%,38.89%)(P=0.023,P=0.001,P=0.001);④Ki67的表达水平与ERβ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58,P=0.001),与ERd表达无关(rn=-0.043,P=0.506).[结论] 提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不同病理阶段ERβ表达量的是逐渐降低的,推测ERB的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蔡红兵;陈惠祯;侯汉英;汪必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宫颈微偏腺癌罕见,临床易误诊.该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对临床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胡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h,d1;吡柔比艰40mg/m2,静脉注射,d1:28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 共治疗19例患者.其中CR 1例,PR 10例,总有效率为57.89%.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非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朱坤潮;夏爱丽;李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对Ⅲ期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NSCLC)的放射治疗增敏作用.[方法] 不可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加甘氨双唑钠(CMNa);B组接受常规放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1年、2年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结果] A组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3.6%、40.5%(χ2=4.604,P<0.05);而A、B两组的1年、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前者为61.4%,29.6%;后者为57.1%,26.2%(χ2=0.26,P=0.607).两组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Ⅲ期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可以提高近期疗效,但不能提高长期生存率.
作者:李洪选;吕长兴;刘俊;王家明;郭金栋;王常禄;高兰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卵巢畸胎瘤PA-1细胞株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姜黄素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下DAPI染色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测量药物对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姜黄素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时间依赖性,凋亡率呈药物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S期比例下降、G2/M期比例升高.Real-time PCR结果示bax相对值增高.bcl-2/bax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 姜黄素在体外对PA-1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提示其在肿瘤的治疗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胡才学;李响;金畅;陈肖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66例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进行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 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66例70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SD)18个,总有效率71.4%.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的治疗,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放射源遗漏、外泄.[讨论] 粒子植入前后的护理及防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1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光镜下观察三七皂苷R1作用下HL-60细胞形态,采用MTF比色法观察三七皂苷R1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并以RT-PCR检测凋亡调节基因survivin、p53的表达.[结果] 三七皂苷R1 75μg/ml~1 200μg/ml可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三七皂苷R1作用后细胞呈现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升高,凋亡率随作用剂量的增高而升高.RT-PCR检测可见在三七皂苷R1 150μg/ml作用下p5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而survivin mRNA表达减少.[结论] 三七皂苷R1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p53的上调和survivin的下调有关.
作者:郑文球;朱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贲门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与术中术后所见符合率高;手术治疗彻底性与手术方式有关,经腹手术切缘阳性率15%(3/20),经胸腹联合切口入路食管切缘阳性率3.8%(1/26).[结论] 贲门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检查的基础上,选择胸腹联合入路切缘阳性率低.
作者:仇建成;陈志敏;王敬学;黄益领;林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上皮肉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的临床与预后,探讨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76例CI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术前肉眼多点活检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其预后.[结果] 术前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13/24,54.2%)与肉眼多点活检符合率(29/52,55.8%).无显著性差砰(P>0.05).根据病人要求、CIN级别及病变部位、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3例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 临床上对有性生活史的生育年龄妇女要警惕CIN,肉眼多点活检或阴道镜下活检可作为确诊手段,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CIN 有效而理想的方法.
作者:程爱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化疗保护剂氨磷汀(Amifostine)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卵巢癌患者接受单纯化疗组(紫杉醇+顺铂)与氨磷汀+静脉化疗组(紫杉醇+顺铂),化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血清CA-125及影像学CT增强扫描,对比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自身对照相比较,氨磷汀+静脉化疗组消化道反应有所增加(评分分别为35分及46分,P<0.05);但总体毒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减少,尤其是血液学毒性(评分分别为43分及28分),肾毒性(分别为12分及3分)及耳毒性(分别为19分及3分),均明显减轻(P<0.05).经检验血清CA.125指标,并结合影像学结果,使用氨磷汀前后化疗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64%和72%(P>0.05).[结论] 氨磷汀作为高效、安全的化疗保护剂,值得在大剂量化疗以及既往化疗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的卵巢癌患者中应用.
作者:蒋一玲;张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晚期和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中脾脏切除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首次(6例)或再次细胞减灭术(8例)中施行脾脏切除术的1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平均总生存期39.36个月(15~84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1.54%(8/13);脾脏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期31个月(6~49个月),脾脏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为38.46%(5/13);3年无瘤生存率为15.38%(2/1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8.57%(4/14),与脾切除直接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1/14).这些患者中同时施行肠切除术35.71%(5/14),施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42.86%(6/14).获得满意减瘤术的9例患者和不满意减瘤术的5例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49.11个月和21.80个月(t=3.845,P<0.05),而脾脏切除后平均生存期则分别为37.22个月和15.00个月(t=5.04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脾脏切除和多脏器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晚期或复发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为达到满意的手术对脾脏转移者施行脾脏切除是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于爱军;杨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多西紫杉醇对多种肿瘤细胞系有毒性作用,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较好效果.目前研究表明该药还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文章对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机制和放射增敏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Ⅰ期、Ⅱ期试验结果及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的优势进行综述.
作者:任振义;白春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亲人患癌事件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癌症患者家属118人,通过焦虑、抑郁等心理测评工具,评估亲人患癌症后他们的情绪变化.[结果] 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升高,大于国内常模.发生率分别是72.03%和74.58%.[结论] 亲人患癌事件使家属产生不良心理,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关注.
作者:李亚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淋巴结外鼻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1~2005年鼻T/NK细胞淋巴瘤8例,总结临床共性,观察镜下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8例患者鼻甲、鼻中隔、鼻窦较严重破坏,以致于病理活检较难取到有价值的活组织.显微镜下瘤细胞特征性地多呈曲核、核裂,背景血管、粉染基质较多,炎细胞杂等.免疫组化瘤细胞多表达CD3或CD56,所有患者LCA(+),CD20(-),CK(-).[结论] 鼻T/NK细胞淋巴瘤临床上以鼻腔破坏为主,对炎症坏死重的鼻活检材料应高度重视,显微镜下瘤细胞特征性呈曲核状和相对一致性是诊断的基础,免疫组化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作者:金恒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且在CT或MRI表现中伴颅底骨质破坏的50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各种骨质破坏的类型及构成比.[结果] 50例患者中,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29例、蝶骨体21例、翼突基底部11例、岩尖8例、蝶骨大翼7例、翼内板12例、翼外板12例等:MRI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42例、蝶骨体31例、翼突基底部18例、岩尖14例、蝶骨大翼14例、翼内板4例、翼外板4例等.在显示枕骨斜坡、蝶骨体骨质破坏方面MRI阳性率高于C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对鼻咽癌颅低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 CT可互补不足.
作者:王国栋;邵国良;丁国军;邓清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