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七皂苷R1对HL-60细胞凋亡及survivin、p53表达的影响

郑文球;朱敏

关键词:三七皂苷,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survivin, P53
摘要:[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1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光镜下观察三七皂苷R1作用下HL-60细胞形态,采用MTF比色法观察三七皂苷R1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并以RT-PCR检测凋亡调节基因survivin、p53的表达.[结果] 三七皂苷R1 75μg/ml~1 200μg/ml可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三七皂苷R1作用后细胞呈现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升高,凋亡率随作用剂量的增高而升高.RT-PCR检测可见在三七皂苷R1 150μg/ml作用下p5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而survivin mRNA表达减少.[结论] 三七皂苷R1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p53的上调和survivin的下调有关.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19例晚期乳腺癌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h,d1;吡柔比艰40mg/m2,静脉注射,d1:28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 共治疗19例患者.其中CR 1例,PR 10例,总有效率为57.89%.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非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朱坤潮;夏爱丽;李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氨磷汀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的保护作用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保护剂氨磷汀(Amifostine)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卵巢癌患者接受单纯化疗组(紫杉醇+顺铂)与氨磷汀+静脉化疗组(紫杉醇+顺铂),化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血清CA-125及影像学CT增强扫描,对比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自身对照相比较,氨磷汀+静脉化疗组消化道反应有所增加(评分分别为35分及46分,P<0.05);但总体毒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减少,尤其是血液学毒性(评分分别为43分及28分),肾毒性(分别为12分及3分)及耳毒性(分别为19分及3分),均明显减轻(P<0.05).经检验血清CA.125指标,并结合影像学结果,使用氨磷汀前后化疗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64%和72%(P>0.05).[结论] 氨磷汀作为高效、安全的化疗保护剂,值得在大剂量化疗以及既往化疗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的卵巢癌患者中应用.

    作者:蒋一玲;张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上皮肉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的临床与预后,探讨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76例CI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术前肉眼多点活检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其预后.[结果] 术前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13/24,54.2%)与肉眼多点活检符合率(29/52,55.8%).无显著性差砰(P>0.05).根据病人要求、CIN级别及病变部位、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3例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 临床上对有性生活史的生育年龄妇女要警惕CIN,肉眼多点活检或阴道镜下活检可作为确诊手段,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CIN 有效而理想的方法.

    作者:程爱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例鼻NK/T淋巴瘤放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NK/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放化疗的选择及先后顺序对鼻Ⅰ、Ⅱ期NK/T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例病理明确,Ann Arbor国际分期Ⅰ、Ⅱ期NK/T淋巴瘤的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采用同期放化疗者CR 6例,4例存活5年,3例存活2~4年,1例存活9个月.8例先行6程化疗后放疗者,CR 4例,2例存活5年,4例存活2~4年,2例9个月内死亡.4例单纯化疗者1例CR,存活34个月;1例PR,23个月死亡;2例PD,5、8个月死亡.[结论] 鼻Ⅰ、Ⅱ期NK/T淋巴瘤应采用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疗介入时间的早晚可能影响预后.

    作者:陈俊;郭建新;陶庆松;黄佳;王碧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术后行辅助化疗,2例化疗后复发再行放疗,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为主.5例失访,4例死亡,1例健在.[结论] 该病应强调综合治疗,外科手术可起到帮助明确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术后的化疗是必要的.

    作者:蔡菊芬;卢红阳;孙文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脾脏切除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晚期和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中脾脏切除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首次(6例)或再次细胞减灭术(8例)中施行脾脏切除术的1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平均总生存期39.36个月(15~84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1.54%(8/13);脾脏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期31个月(6~49个月),脾脏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为38.46%(5/13);3年无瘤生存率为15.38%(2/1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8.57%(4/14),与脾切除直接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1/14).这些患者中同时施行肠切除术35.71%(5/14),施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42.86%(6/14).获得满意减瘤术的9例患者和不满意减瘤术的5例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49.11个月和21.80个月(t=3.845,P<0.05),而脾脏切除后平均生存期则分别为37.22个月和15.00个月(t=5.04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脾脏切除和多脏器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晚期或复发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为达到满意的手术对脾脏转移者施行脾脏切除是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于爱军;杨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6例贲门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贲门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病理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与术中术后所见符合率高;手术治疗彻底性与手术方式有关,经腹手术切缘阳性率15%(3/20),经胸腹联合切口入路食管切缘阳性率3.8%(1/26).[结论] 贲门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检查的基础上,选择胸腹联合入路切缘阳性率低.

    作者:仇建成;陈志敏;王敬学;黄益领;林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放射增敏剂的研究方向

    放射肿瘤学家半个世纪以来不断追求佳的放射治疗效果,放射增敏剂作为其中一项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对其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概述.

    作者:吕长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K1、CHK2与放射敏感性

    细胞周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靶向药物与放射治疗结合已成为放射治疗及放射生物的一大发展趋势,以细胞周期检测点为靶向的放射增敏研究为放射生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王玉祥;祝淑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50例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CT与MRI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且在CT或MRI表现中伴颅底骨质破坏的50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各种骨质破坏的类型及构成比.[结果] 50例患者中,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29例、蝶骨体21例、翼突基底部11例、岩尖8例、蝶骨大翼7例、翼内板12例、翼外板12例等:MRI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42例、蝶骨体31例、翼突基底部18例、岩尖14例、蝶骨大翼14例、翼内板4例、翼外板4例等.在显示枕骨斜坡、蝶骨体骨质破坏方面MRI阳性率高于C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对鼻咽癌颅低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 CT可互补不足.

    作者:王国栋;邵国良;丁国军;邓清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8例鼻腔T/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

    [目的] 分析淋巴结外鼻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1~2005年鼻T/NK细胞淋巴瘤8例,总结临床共性,观察镜下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8例患者鼻甲、鼻中隔、鼻窦较严重破坏,以致于病理活检较难取到有价值的活组织.显微镜下瘤细胞特征性地多呈曲核、核裂,背景血管、粉染基质较多,炎细胞杂等.免疫组化瘤细胞多表达CD3或CD56,所有患者LCA(+),CD20(-),CK(-).[结论] 鼻T/NK细胞淋巴瘤临床上以鼻腔破坏为主,对炎症坏死重的鼻活检材料应高度重视,显微镜下瘤细胞特征性呈曲核状和相对一致性是诊断的基础,免疫组化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作者:金恒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肠腺瘤的研究进展

    大肠腺瘤是大肠常见的疾病,属大肠癌的癌前病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外观形态、组织学分类、分子机制都有新的进展.文章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楼焕进;肖友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男性乳腺癌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例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当中化疗6例,放疗7例,内分泌治疗14例.[结论] 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当中,激素依赖型患者较多,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仍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祎军;陈述政;徐永宏;詹华;王长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头Paget病1例报告

    患者,女,55岁,因左侧乳头乳晕变硬糜烂4年而于1989年12月20日入院.

    作者:刘野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CEA、β2-MG、LD和CRP联合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116例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速率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16例NHI,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CEA、β2-MG、LD和CRP的水平.[结果] NHL组的4种标志物CEA、β2-MG、LD和CRP的水平及检测灵敏度均高于健康组(P<0.05).NHL组灵敏度分别为13.8%、69.8%、52.6%、4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7%,明显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结论] 血清CEA、β2-MG、LD和CRP联合定量检测可提高NHL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王建富;姜慧芬;单绿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多西紫杉醇对多种肿瘤细胞系有毒性作用,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较好效果.目前研究表明该药还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文章对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机制和放射增敏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Ⅰ期、Ⅱ期试验结果及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的优势进行综述.

    作者:任振义;白春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晚期恶性肿瘤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66例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进行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 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66例70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SD)18个,总有效率71.4%.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的治疗,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放射源遗漏、外泄.[讨论] 粒子植入前后的护理及防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YIGSR抑制骨肉瘤细胞分泌MMP-2和MMP-9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五肽(YIGSR)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MG-63细胞中加入0、50、100μg/ml的YIGSR,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分析检测MMP-2和MMP-9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YIGSR剂量增加,MMP-2、MMP-9平均光度递减,胞浆着色变浅;RT-PCR结果显示,随YIGSR剂量增加,MMP-2、MMP-9对应电泳条带亮度逐渐减弱:明胶酶谱分析也表明,随YIGSR剂量的增加,负染条带平均光度越来越低.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IGSR能有效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分泌MMP-2和MMP-9,在抑制骨肉瘤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会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宋登新;陈安民;郭风劲;丁然;胡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84例受试对象行MS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结果] 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HBF、HAF[(435.31±89.21)ml/(100g·min),0.87±0.26]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365.71±67.38)ml/(100g·min),0.72±0.23],实验A组PVTT组织的HBV、HAF[(44.72±11.62)ml/100g,0.93±0.14]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30.38±28.61)m1/100g,0.72±0.23](P<0.05),而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MTT值却短于阳性对照B组[(5.73±4.28)s,(8.22±3.51)s](P<0.05).实验A组异常灌注组织的HBF、HBV和HAF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C组.[结论] MSCT灌注参数可反映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王细文;孙清荣;郝萍;刘卫金;戴书华;王智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培他滨用于52例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单药应用于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14d,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2例患者中无1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PR)10例(19.2%),病情稳定(SD)26例(50.0%),病情进展(PD)16例(30.8%),临床获益率(CR+PR+SD)69.2%.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31例(59.6%),皮肤色素沉着21例(40.4%),恶心呕吐8例(15.4%),腹泻6例(11.5%),骨髓毒性和肝脏毒性较轻.[结论] 单药乍培他滨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柴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