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ndian hedgehog信号蛋白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成骨诱导潜能

邹沙沙;陈婷婷;张玲玲;田汝辉;杨施;李铮;胡洪亮

关键词:骨发育, Ihh, 反转录病毒, C3H10T1/2, 成骨
摘要: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Indian hedgehog(Ihh)信号通路在骨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克隆Ihh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观察Ihh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成骨诱导效果.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Ihh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SFG上,包装出假病毒转染C3H10T1/2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及转染效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hh蛋白的表达,观察C3H10T1/2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活性.结果与结论: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绿色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hh基因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C3H10T1/2中呈显著共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Ihh能诱导C3H10T1/2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提示Ihh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向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平滑肌BKCa通道在运动改变大鼠胸主动脉舒缩特性中的作用

    背景: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是调节细胞兴奋性和血管张力的重要离子通道,有关大动脉平滑肌BKCa通道的作用机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大鼠胸主动脉舒缩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平滑肌BKCa通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运动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坡度0°,20 m/min,60 min/d,5 d/周.之后每组5只大鼠行股动静脉插管术.恢复1 d后,于在体、清醒状态下进行心血管功能监测.另各组5只大鼠,取胸主动脉制备去内皮血管环,进行体外血管收缩特性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有氧运动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反应幅度下降.②静脉注射BKCa通道阻断剂Iberiotoxin可诱发升压反应,且运动组更显著.③ 120 mmol/L KCl在两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均可诱发收缩,大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去甲肾上腺素(10-9~10-5 mol/L)诱发的血管收缩呈浓度依赖性,但运动组的大张力显著低于安静组.⑤Iberiotoxin (3×10-8 mol/L)预处理血管后,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10-5 mol/L)诱发的张力增加,且运动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安静组.⑥BKCa通道开放剂NS1619 (10-10~10-6 mol/L)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管收缩张力下降,且运动组对其敏感性(pD2)增加.提示,有氧运动可诱导大鼠心血管反应性和胸主动脉舒缩特性改变,其中平滑肌BKCa通道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石丽君;曾凡星;李珊珊;刘晓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ndian hedgehog信号蛋白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成骨诱导潜能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Indian hedgehog(Ihh)信号通路在骨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克隆Ihh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观察Ihh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成骨诱导效果.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Ihh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SFG上,包装出假病毒转染C3H10T1/2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及转染效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hh蛋白的表达,观察C3H10T1/2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活性.结果与结论: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绿色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hh基因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C3H10T1/2中呈显著共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Ihh能诱导C3H10T1/2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提示Ihh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向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邹沙沙;陈婷婷;张玲玲;田汝辉;杨施;李铮;胡洪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软骨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多种内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椎间盘退变,重要的机制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目的:分析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因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和79例因髓核脱出致神经根性症状患者的腰椎MRI正中矢状位图像资料.根据腰椎MRI正中矢状位T1W1图像确定终板形态,T2W1图像确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结果与结论: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终板常见于椎间盘退变人群下腰椎,L5/S1平坦型多见.髓核脱出组与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组中凹陷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均较平坦型、不规则型低,平坦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较不规则型低(P < 0.01).两组间凹陷型与不规则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髓核脱出组平坦型椎间盘退变程度较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组高(P < 0.05).提示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软骨终板形态有由凹陷型向平坦型、不规则型依次转变的趋势.

    作者:薄冉;杨庆国;段文;刘金锐;张银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骨质疏松

    背景: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已被证明会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表型.目的:观察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随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和骨质疏松的动态变化关系.方法:分别取出生后4,8,12周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的L3椎体和L4/5椎间盘,运用Micro-CT检测L3椎体松质骨微结构指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L4/5椎间盘形态学,测量椎间盘及软骨终板高度.结果与结论:骨保护素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组L3椎体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 < 0.05),而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较正常小鼠增高(P < 0.05).8周及12周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L4/5椎间盘软骨终板出现退变征象,软骨终板排列不规则,并有骨髓腔组织进入软骨终板及外层纤维环.提示骨保护素基因在维持椎间盘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骨保护素基因缺失后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骨质疏松.

    作者:郝晓东;王善金;蒋雷生;蒋盛旦;郭震;戴力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纯化蛆虫分泌物抗菌肽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抗菌作用

    背景:蛆虫的分泌物对感染创面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经课题组研究证实分泌物中有抑制细菌和杀灭细菌的成分抗菌肽,并对该抗菌肽进行了有效纯化.目的:观察纯化蛆虫分泌物抗菌肽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抗菌和促愈合作用.方法:取3.5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330~370 g,制备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模型.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创面涂以纯化的蛆虫分泌物抗菌肽,对照组不予处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创面清洁,新鲜肉芽生长,无脓性分泌物,愈合情况良好,无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对照组创面渗出、糜烂严重,创面不断加大加深,愈合情况不良,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为70%.术后7,14,21,28 d,实验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纯化的蛆虫分泌物抗菌肽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预防组织细菌感染.

    作者:高磊;尹叶锋;王寿宇;王江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体外心脏震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猪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背景:初期实验已经证实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可从基因和细胞水平改善缺血心肌代谢,但是否在形态学水平也可缓解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发展?目的:观察体外心脏震波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功能及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5只猪随机分为3组:震波治疗组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第3,5,7天,给予体外震波治疗,假震波组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实施与震波治疗组相同的震波治疗操作,但不施以震波及能量,假手术组除了不造成心肌梗死,其余操作假震波组.结果与结论:与假震波组比较,震波治疗可明显缓解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扩大及改善左心室整体心功能 (P < 0.001),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交界区心肌局部室壁运动功能和左心室各节段运动协调性.说明及早有效的进行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由可逆阶段向不可逆阶段发展.

    作者:陶四明;郭涛;王钰;李建美;蔡红雁;羊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组pcDNA4His/Max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背景:腺病毒临床应用存在安全隐患,利用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蛋白为解决安全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目的: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cDNA构建于pcDNA4 His/Max,得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 His/Max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方法:将已有的Padtrack-cmv-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进行PCR扩增,电泳回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片段,将pcDNA4 His/Max用Not Ⅰ和KpnⅠ双酶切,得到pcDNA4 His/Max酶切片段,连接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和pcDNA4 His/Max片段得到重组质粒pcDNA4 His/Max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将该载体用DH5α转化,阳性克隆扩增及纯化、序列分析鉴定.结果与结论:通过PCR及序列分析证明pcDNA4 His/Max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真核表达载体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基因长度为1.3 kb,与报道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全长序列一致,无突变.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4 His/Max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江维;胡侦明;郝杰;甘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不同时期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剂对小鼠骨折的愈合作用

    背景:近期研究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量明显增加,整个骨架的强度和矿化增加,其在骨折修复早期即有表达.目的:检测小鼠腓骨骨折后不同时间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对骨折处骨痂量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腓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仅造模的对照组、造模后不同起始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肌肉生长抑制素抗体的0 d组,1,2周组,造模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痂骨密度,观察细胞肌肉生长抑制素含量变化和肌肉组织变化.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80%.各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0 d组腓肠肌质量和股痂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1),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其他3组比较,0 d组肌肉细胞组织形态及细胞内肌肉生长抑制素含量也有直观差别.说明造模后及早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剂可增加小鼠骨折处骨密度促进骨折处肌肉增生.

    作者:张赵凯;王东;孙海钰;栗树伟;黄孝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追踪显示皮质脊髓束的走行和分布

    背景: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的作用机制及代谢过程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和与生物素连接的其他复合物相似.目的:选择佳的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追踪(示踪)实验方法,使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能充分显示皮质脊髓束的走行和分布.方法:将15只SD雌性大鼠用于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条件实验,分为双侧大脑皮质注射10%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0.5 μL/位点存活2周组、单侧(右侧)大脑皮质注射10%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1 μL/位点存活3周组及双侧大脑皮质注射10%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0.5 μL/位点存活3周组,每组5只.结果与结论:在3组进行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追踪实验的大鼠中,双侧大脑皮质注射10%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0.5 μL/位点存活3周组的追踪效果好.提示在双侧大脑皮质上选择多点注射,以每个位点注射0.5 μL的10%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注射后大鼠存活3周为佳的生物素多聚葡聚糖胺追踪实验方案.

    作者:巴迎春;唐建中;范艳;李仲铭;王金德;王廷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建立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首要环节.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 U/L)的DMEM培养基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12,24,36,48,72 h,并设置正常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法鉴定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当胰岛素浓度大于40 U/L,其作用时间大于48 h时,细胞形态受损严重,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 < 0.01);当胰岛素浓度小于20 U/L,作用时间小于36 h时细胞形态无明显损伤(P > 0.05).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实验表明,在30 U/L的胰岛素刺激48 h条件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细胞 (P < 0.01).证实,用含30 U/L胰岛素的培养基培养48 h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作者:肖维民;姚尚龙;武庆平;刁波;周芳;王珏;戴中亮;伍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长期冻存和新鲜胃癌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背景:目前两种可靠、应用广的高通量RNA分离技术是基于异硫氰酸胍-酚︰氯仿的RNA分离技术和基于硅胶柱的RNA分离技术.在临床应用非常有限的组织材料时,有必要对RNA分离技术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分别进行先期评价.目的:系统比较采用硅胶柱法和Trizol法从冻存、新鲜胃癌组织中分离总RNA的效果.方法:硅胶柱法和Trizol法分别提取长期-80 ℃冻存的(2年以上)和新鲜胃癌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RNA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28 S和18 S吸光度比值,进一步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距mRNA polyA尾端不同大小片段的Ct值进行比较,间接判断不同大小mRNA的拷贝数及完整性.结果与结论:硅胶柱技术和Trizol方法在总RNA提取的纯度方面都表现很好.然而在RNA完整性方面,基于硅胶柱技术的提取方法要好于Trizol法,因为其核糖体RNA形式完好而且更好地保持了不仅短的及中等大小片段,对于较大的mRNA片段也保持更好.另外,与新鲜组织相比,长时间冻存对胃癌组织总RNA提取的影响很小.

    作者:叶文静;韩纪举;赵晓民;夏作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兔桡骨小段缺损

    背景:生长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外周组织如软骨、骨及脂肪组织等,对骨折应有促愈合作用.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兔桡骨小段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1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前臂骨缺损模型,所有模型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连续14 d;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治疗组骨痂生长及细胞形态分化与钙质沉着均比对照组快;血糖治疗期间略升高,治疗结束后迅速恢复正常.说明重组人生长激素有促进骨痂生长、加快骨折愈合作用,表明该药可用于骨折及小范围骨缺损的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一民;江正康;林奇生;马树强;巫伟东;李中檀;黄醒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犬椎间盘经皮针刺退变模型的建立

    背景:普通针头穿刺纤维环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理想椎间退变模型制作方法,但存在对动物损伤大,操作不简捷等缺点.目的:尝试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穿刺比格犬腰椎椎间隙建立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选用8只健康成年犬,行腰椎MRI后在C臂机下经皮穿刺椎间隙,损伤L5/6椎间盘.术后3,6个月行腰椎MRI后,取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经皮椎间盘穿刺后3,6个月,L5/6椎间盘均出现了明显退变,MRI显示T2值均出现明显降低,并且椎间盘大多出现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征象;L5/6穿刺节段髓核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含量较L4/5髓核均明显减少(P < 0.05).说明经皮穿刺损伤椎间盘建立犬椎间盘退变模型是一种简单有效、重复性好的建模方法.

    作者:彭俊;徐建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应力调控成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背景:NF-κB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炎症反应、肿瘤生长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也参与成肌细胞分化的调控.目的:分析NF-κB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C2C12成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功构建大鼠C2C12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采用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以0.5 Hz的加载频率和10%的细胞拉伸变形幅度对细胞进行拉伸培养2,6,12,24 h.结果与结论:①C2C12成肌细胞在周期性机械拉伸力作用下,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当细胞受到应力刺激6 h后,胞核NF-κB p65亚基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增强,24 h内NF-κB p65亚基蛋白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加力12,24 h组与未加力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在加力6 h后表达显著下降,24 h内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减弱达到低.加力12,24 h组与未加力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周期性张应力促进C2C12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Myogenin的表达,加入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20 μmol/L) 后再加力,Myogenin的表达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①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力介导的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调控过程.②当细胞受到应力刺激时,胞质IκBα发生磷酸化并降解.③NF-κB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C2C12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这一调控过程的惟一通路.

    作者:阎潇;李菲菲;刘丽娟;孙仙蕊;张月;刘文;姚如永;袁晓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越边境京族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关联特征分析及评价

    背景:边境少数民族健康生活质量调查研究对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完善具有现实和政治意义,中越边境京族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关联特征研究具有典型代表之一.目的:通过相关分析及旋转后的因子对应的载荷矩阵,寻找具有共同影响健康生活质量体质结构的主要成分,对中越边境京族地区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相关特征进行评价.方法:2009-07/2011-04采用现场调研、测试和健康调查问卷对在中越边境京族地区自然人群20~35岁361名男性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共发放361份问卷,现场回收361份,回收率100%.采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指标相关分析、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对边境居民形态学特征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关系做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调研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相关分析显示:指标之间相关程度较高,其中有21个系数在统计学意义具有高度相关(P < 0.01),14个系数具有相关(P < 0.05),系数具有相关性高达44.48%.因子分析显示:影响边境京族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的第1成分为健康生命基本素质;第2成分为生命幸福指数;第3成分为生活幸福感;第4成分为营养发育水平.提示采用降维思想,能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客观评价边疆各少数民族人群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研究方法具有实用性、可推广性,评价模式具有复制性.

    作者:何江川;杨放;覃明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然而单次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后效往往只能维持几个小时.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完全随机分成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对前两组大鼠初级运动区进行连续刺激10 d,电流强度为80 μA,刺激时间为30 min/d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组不施加电刺激.结果与结论:重复阳极或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平均转速的减小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P < 0.05),刺激的后效可持续二三周;而对潜伏期和旋转持续时间改善作用不明显(P > 0.05).若保持两刺激组的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刺激位置一致,则发现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较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平均转速的减小更显著.结果提示使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显著减小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运动中的平均转速,且阴极刺激的效果更好.

    作者:俞雪鸿;田学隆;李一言;蒋巍巍;钱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六月龄大鼠去卵巢后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

    背景:目前关于鼠龄对去势雌性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验证6月龄大鼠去卵巢对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6月龄雌性大鼠48只,分为2组,去卵巢组摘除双侧卵巢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不摘除卵巢,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建模后1,2,3个月测定大鼠体质量、子宫湿质量、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矿密度和骨矿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3个月,去卵巢组比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 < 0.05),子宫湿质量较假手术组量明显下降(P < 0.05).建模后1个月,去卵巢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指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 0.05);建模后3个月,去卵巢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指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 0.05);碱性磷酸酶指标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指标随大鼠月龄增加有轻度增高趋势.建模后2,3个月去卵巢组骨矿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 0.05).表明6月龄大鼠去卵巢可成功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

    作者:郭峰;李正南;刘晋平;朱江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蓬草除痹汤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骨吸收骨重建及细胞因子的表达

    背景:实验研究显示,复方中药能有效下调RANKL或上调护骨素及调节RANKL/OPG轴而发挥中药抑制关节破坏和骨吸收的作用.目的:进一步验证中药蓬草除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及骨吸收和重建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蓬草除痹汤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对照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大鼠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型组不做处理,其他各组均为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28 d.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可以显著抑制大鼠右足肿胀的程度(P < 0.01或P < 0.05).各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前列腺素E2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其中蓬草除痹汤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多甙片组(P < 0.05).各治疗组大鼠关节软骨下骨和骨小梁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 0.01),护骨素关节软骨组织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 < 0.01).表明,蓬草除痹汤能有效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减轻骨侵蚀,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前列腺素E2的水平,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有关.

    作者:刘春景;田新玮;王学涵;徐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转染CXCR4基因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定向趋化作用

    背景:早期的诱导替代物表面的气管黏膜上皮覆盖并恢复其功能,是气管替代物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通路在加快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转染CXCR4基因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定向趋化作用.方法:构建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未感染任何病毒的细胞组;对照组:感染未转染CXCR4的慢病毒细胞组;实验组:转染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的细胞组.将消化好的病毒浸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普通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悬液以不同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1 μmol/L,100 nmol/L,10 nmol/L,1 nmol/L,0.1 nmol/L,0 nmol/L)处理.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CXCR4蛋白基础表达较低.转染CXCR4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随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浓度增加,其吸光度逐渐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P < 0.05).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增强了转染其受体CXCR4基因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定向迁移能力.

    作者:刘军;任开明;石文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早期的组织病理变化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后继续运动对骨骼肌组织愈合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目的:观察急性骨骼肌钝挫伤SD大鼠跑台运动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后3组建立左后肢腓肠肌中段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模型组造模后6 h处死取材,运动干预组进行跑台运动干预,自然愈合组继续饲养,但不进行运动干预.结果与结论: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大鼠急性腓肠肌钝挫伤后24 h~3 d内损伤肌肉组织中均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5 d时显著下降,同期内各时间点运动干预组炎细胞数显著多于自然愈合组(P < 0.05);7 d时两组炎细胞基本消失,伤后5 d两组均开始出现少量瘢痕组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7~14 d时运动干预组瘢痕组织面积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P < 0.01);伤后14 d两组瘢痕组织均仍有增多趋势.表明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早期运动训练可加重损伤局部炎性反应,并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形成,对损伤骨骼肌的修复存在负面影响.

    作者:刘树坤;于晓华;吴耀义;徐明明;赵竹英;罗茜;马传雨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