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距离放疗剂量保障及验证技术

曹新平;祁振宇;叶伟军;何智纯;闵华庆

关键词:近距离放疗, 放射治疗剂量,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摘要:由于后装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后装放疗仍为鼻咽癌放疗中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诸多因素会影响后装剂量的准确性,剂量实施过程中距离因素、剂量重复性、后装机给定剂量与实际剂量的误差等都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项目.该文主要对此进行介绍.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布野及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投照方式、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单纯放疗和放、化疗结合的耐受性.[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15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前7野IMRT.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1)、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2)、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70Gy、66Gy、60Gy、50Gy,共32分次.88例患者行联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靶区内GTV1、GTV2、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5Gy、67.0Gy、60.1Gy和51.2Gy.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2年局部区域无进展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7.4%、94.9%和93.6%、89.4%及96.4%、92.7%.放化综合治疗组的口咽、黏膜反应及血液系统毒性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患者近期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口干症状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结论]IMRT使靶体积照射剂量提高,而周围器官受照剂量降低,对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放化综合治疗对控制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作者:何侠;翟振宇;宋丹;张宜勤;魏青;黄生富;李枫;卞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前后MRI评估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35例颅底骨质破坏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MRI的变化.[结果]3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底骨质破坏,MRI可见T1WI骨髓高信号消失及压脂增强后明显强化.经放射治疗,35例患者均呈放疗后状态.[结论]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对鼻咽癌TNM分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欧阳翼;曹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

    [目的]利用收集的临床资料,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和传统的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不同的预后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方法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从方法学上探讨预后研究的新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接受治疗、资料齐全的67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前后,以约4∶1分成530例和140例两部分,前530例用于筛选变量和建立预测模型,后140例用于对模型的检测和评价.建模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常规统计方法中的Logistic回归.[结果]通过对140例的预测判别,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的相关评价指数为:准确性80.71%,敏感性51.11%,特异性94.74%,Youden指数0.3182;ANN1的相关指数为准确性85.00%,敏感性57.77%,特异性97.89%,0.4277;ANN2的相关指数则分别为86.43%,80.00%,89.47%,0.6643.神经网络各项指标均优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运用ROC方法评价显示运用神经网络方法(曲线下面积0.922和0.936)比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曲线下面积0.880)的预测判别效果要好.[结论]初步证明人工神经网络能够较准确地判别预后,为解决个体化预后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华贻军;洪明晃;郭灵;陈秋燕;向燕群;黄培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阑尾炎为首发症状青年人大肠癌14例诊治分析

    回顾性分析14例以阑尾炎征候为首发症状的青年人大肠癌病例,以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

    作者:邹璎;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近距离放疗剂量保障及验证技术

    由于后装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后装放疗仍为鼻咽癌放疗中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诸多因素会影响后装剂量的准确性,剂量实施过程中距离因素、剂量重复性、后装机给定剂量与实际剂量的误差等都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项目.该文主要对此进行介绍.

    作者:曹新平;祁振宇;叶伟军;何智纯;闵华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保乳术后联合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联合三苯氧胺可降低复发率和对侧癌发生率.无论序贯还是合并使用放疗和三苯氧胺,预后均无差异.文章就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联合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科达;邵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41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41例直肠癌患者中除1例因吻合口出血而改行Miles术,其余均一期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2例(4%),术后排便次数增多34例(85%),吻合口狭窄3例(7%),局部复发2例(5%),盆腔内复发2例(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较有效方法.

    作者:袁旦平;王成忠;毛大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子靶向治疗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是多数实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如何提高实体瘤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放射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兴起的分子靶向治疗不仅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而且与传统的放化疗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该文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和抗血管药物及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晓江;邓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30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肝肿瘤(52个病灶)进行48次治疗,采用螺旋CT增强检查及AFP水平综合评价疗效.[结果]1个月后增强CT检查显示45个病灶被完全灭活,有效率达86.5%(45/52),其中有8例(26.7%)行2~3次RFA治疗,1~3个月后CT检查显示20例(66.7%)肿瘤缩小.20例原发性肝癌AFP升高者术后复查,8例AFP明显下降(40%).出现并发症2例(6.3%),1例自限性腹腔出血,1例肝功能指标异常加重,出现黄疸、腹水.[结论]超声引导RFA为不能或不适宜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李志玖;艾淑颖;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VEGF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探讨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89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且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侵袭程度、病理类型、复发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宋红蕾;毕延智;胡岳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多已处于休克状态.1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生存3~8个月8例,1~3年5例,1例获长期生存.[结论]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并不能等同于肝癌晚期,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故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

    作者:陈佐会;罗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顽固性呃逆的回顾与分析

    顽固性呃逆多发于中晚期肿瘤病人,它直接影响着肿瘤病人的心理与治疗.运用传统医学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或针药配合治疗肿瘤顽固性呃逆有着西医西药所不具有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侯桂兰;芦柏震;王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塞来昔布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西乐葆,celecoxib)治疗癌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西乐葆治疗不同程度和部位癌痛的效果和副反应,164例按癌痛程度分为1组(轻度组)31例、2组(中度组)99例和3组(重度组)34例;按癌痛部位分为:A组(骨和转移性骨癌组)58例,B组(内脏、软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51例和C组(复发和术后组)55例.西乐葆起始剂量200mg po q12h,疼痛不缓解,增加至400mg po q12h,1~3d内调到理想剂量,用药5d疼痛仍不能缓解,改用二、三阶梯止痛药物.[结果]止痛有效率为75.6%,其中1、2、3组为100%、79.8%、41.2%(P<0.01);A、B、C组为77.6%、76.5%、72.7%(P>0.05).中位止痛有效时间21d(8~491d).活动障碍、KPS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6.7%、55.4%和37.2%.副反应中上腹不适1.8%(3/163),1例停药;上消化道出血1例(0.6%)停药;皮疹0.6%.[结论]西乐葆治疗轻、中度癌痛安全、有效;疗效与癌痛程度有关,和部位无关.并可改善2/3患者的活动障碍,1/2患者的体能状况和1/3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岳棣;吴昌平;陶敏;郭晓葵;王彬;茅卫东;吴福林;华东;葛兴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X-刀)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放射治疗新技术,具有定位准确、靶区剂量集中、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少的特点,为残留或复发鼻咽癌的再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经.该文主要对X-刀的工作原理、体位固定及CT定位、治疗计划设计、治疗实施,鼻咽癌X-刀治疗适应证、靶区确定、处方剂量选择,以及国内外X-刀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介绍.

    作者:吴少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靶体积划分的前瞻性临床验证

    [目的]验证鼻咽癌靶体积划分的合理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69例单纯放疗,81例放化综合治疗.根据靶体积划分方法勾画靶体积,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计划靶体积;针对靶体积逐步缩野照射.分析治疗后局部区域控制情况以及影像学显示的残留和复发部位与靶体积的关系.[结果]治疗后单纯鼻咽残留2例,单纯颈部残留3例,两部位同时残留2例,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灶消退率分别为97.3%和96.7%.中位随访时间35.5个月,鼻咽复发6例,颈部复发3例,3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5.1%和97.2%.影像学分析显示,鼻咽残留灶和复发灶均位于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内;颈部残留病灶均位于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内;颈部复发灶1例位于GTVnd内,2例位于CTV2内.[结论]依据该靶体积划分进行放疗,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未观察到靶体积外和边缘复发,进一步显示了该靶体积划分较为合理,针对不同靶体积逐步缩野的照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赵充;卢丽霞;韩非;吴少雄;邓小武;卢泰祥;崔念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不同外照射设野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部位的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外照射设野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部位的特点,为临床合理设野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131例鼻咽癌复发病人,按传统、常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三种设野分别统计局部区域复发部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设野在颈动脉鞘复发低于传统设野(32.4%vs.52.5%,P<0.05),而在单纯鼻咽复发、颅底复发、上颈淋巴结复发无明显差异(P>0.05).三维及调强放疗组8例中6例病人局部复发,3例病人区域淋巴结复发.[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以颈动脉鞘区、颅底及颈部为主;常规设野符合鼻咽癌的临床行为特性及剂量学原则,与传统设野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三维和调强放疗具有潜在的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病例积累后才能得出结果.

    作者:李坊铭;罗伟;孙颖;卢泰祥;秦文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该文就近年来在细胞周期、信号传导、凋亡等过程中的有关基因及新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田林;国宏莉;杜兴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

    [目的]应用钼钯乳腺摄影及乳导管造影,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结果]63例溢液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中,34例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16例呈不规则充盈缺损,7例呈杯口状充盈缺损伴导管截断,6例呈条状充盈缺损.5例无溢液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均显示结节影.[结论]乳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柳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对人舌癌移植瘤作用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HAP-sol)对人舌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裸鼠18只,分别接种1×107个舌鳞癌Tca8113细胞,成瘤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2mg、0.4mg、0.6mg、0.8mg及1.0 mg HAP-sol悬液,检测1~5周体重变化.5周后处死,行病理学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全组裸鼠接种Tca8113细胞1周后均成功长出肿瘤,注射HAP-sol后移植瘤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与注射剂量基本成正相关性,高达95.75%.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注射针道周围呈不同程度阳性着色.[结论]HAP-sol瘤体内直接注射后对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超;王慧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论我国鼻咽癌分期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章在对肿瘤分期的目标、分期系统建立的背景和依据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了对鼻咽癌福州92分期和UICC现分期的支持情况,并具体阐明两种分期间在T分期和N分期上的分歧,提示随着CT和MRI等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对分期系统加以完善.

    作者:魏宝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