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4例头颈部肿瘤手术后缺损修复

刘辉;边聪;陆伟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 外科学, 修复, 皮瓣
摘要:[目的]分析 4种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效果、功能、并发症和供区创伤的大小,以为不同的缺损选择不同的皮瓣. [方法 ]13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均行联合根治术加胸大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额瓣、前臂皮瓣修复. [结果 ]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 96例,部分坏死 21例,坏死≥ 1/2 5例,全部坏死 2例,颈阔肌皮瓣全部存活 2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 1例, 4例额瓣和 2例前臂皮瓣全部存活. [结论 ]口腔及颈部大面积缺损需要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对需要洞穿修复的,尤其是女性,应尽量避免用胸大肌折叠瓣,可用复合瓣.对一般的口腔缺损用前臂皮瓣修复为合适.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咽及颈段食管鳞癌的治疗

    [目的]研究下咽及颈段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17例初治下咽及颈段食管鳞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总3年生存率为60.0%,术前放疗原发灶达到完全缓解与非完全缓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45.0%.术后发生并发症 27例( 23.1%).死亡 47例,其中局部复发未控 15例( 31.9%),颈部复发未控 11例( 23.4%),远处转移 6例( 12.8%).术前放疗喉功能保留率为 46.3%,而单纯手术或术后放疗者为 27.3%. [结论 ]术前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下咽颈段食管鳞癌的生存率及喉功能的保留率;术前放疗完全缓解者生存率较高.局部复发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是下咽颈段食管癌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张宗敏;唐平章;祁永发;徐震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34例头颈部肿瘤手术后缺损修复

    [目的]分析 4种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效果、功能、并发症和供区创伤的大小,以为不同的缺损选择不同的皮瓣. [方法 ]13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均行联合根治术加胸大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额瓣、前臂皮瓣修复. [结果 ]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 96例,部分坏死 21例,坏死≥ 1/2 5例,全部坏死 2例,颈阔肌皮瓣全部存活 2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 1例, 4例额瓣和 2例前臂皮瓣全部存活. [结论 ]口腔及颈部大面积缺损需要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对需要洞穿修复的,尤其是女性,应尽量避免用胸大肌折叠瓣,可用复合瓣.对一般的口腔缺损用前臂皮瓣修复为合适.

    作者:刘辉;边聪;陆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脏黏液瘤3例报告

    心脏肿瘤较少见,我院 1998年 6月至 2002年 10月经彩超诊断,并经省级医院手术证实心脏黏液瘤 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燕;郭莉;钱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观察诺维苯( NVB)联合顺铂( DDP)治疗 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总有效率 30.3%,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静脉炎.认为 NVB联合 DDP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

    作者:黄志煜;范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32例晚期头颈部癌

    对 32例复发性或晚期头颈部癌患者采用吡喃阿霉素与顺铂、平阳霉素联合化疗治疗.结果 CR4例, PR16例, NC8例,总有效率 62.5%. 28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李作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分析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含量,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 ELISA法测定 60例胃癌患者血清 VEGF含量,正常对照组 20例. [结果 ]胃癌患者初治组及术后复发转移组治疗前血清 VEGF浓度分别为 (275.72± 223.28)pg/ml和 (304.47± 157.19)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浓度 (105.82± 23.67)pg/ml(P<0.001, P=0.003).胃癌淋巴结阳性组患者血清 VEGF明显高于阴性组( 340.09± 244.47)pg/ml vs(138.93± 44.89)pg/ml( P<0.001),远处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 ,(501.16± 290.62)pg/ml vs (179.10± 70.98)pg/ml( P<0.001),并随着浸润深度及 TNM分期的增加,其浓度也随之增高( P=0.002, P<0.001),但Ⅰ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0.276).血清 VEGF浓度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0.05). [结论 ]VEGF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是判断预后的一个血清学指标.作为早期诊断胃癌的指标其应用价值不大.测定术前 VEGF浓度可以预测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对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综合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怀斌;陈学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诊治进展

    近年甲状腺癌的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发展,全文就国内外甲状腺癌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病理学分类,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总结.

    作者:高明;葛正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铂类的耳毒性

    铂类化合物的耳毒性具有初期症状隐匿,不可逆性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特点,逐渐为临床医师所关注.该文对其发病情况,病理学改变,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等加以综述.

    作者:邓姗;黄惠芳;潘凌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形成兔角膜模型观察与抑制实验

    [目的]建立兔角膜神经母细胞瘤种植模型,观察血管形成过程并用TNP470和环磷酰胺( CTX)干扰肿瘤血管形成,探讨通过抗血管形成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新途径. [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角膜接种一人神经母细胞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血管密度计数.用 TNP 470和 CTX干预,观察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抑制情况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 ]术后 2天就有血管向肿瘤方向出芽生长, 1周时达高峰形成血管丛.肿瘤生长明显分成两个期,即血管前期和血管期,在血管前期中,肿瘤生长缓慢,血管期,肿瘤开始明显生长. TNP 470、 CTX药物干预血管形成,血管生长曲线明显被压低.用药后一周出现抑制肿瘤疗效,两药之间无明显差别 (P>0.05). VEGF在神经母细胞瘤和用 TNP 470后均有高表达 (P>0.05),而 CTX可抑制其表达 (P<0.05),图像分析值分别为 31.27± 5.81、 25.17± 7.61和 16.76± 4.38. [结论 ]神经母细胞瘤有较高的血管依赖性. TNP 470和 CTX对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限制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董岿然;高解春;陈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内软组织骨瘤1例

    患者女性, 38岁,因 B超提示肝左外叶结石入院.术中见肝左外叶上段有 2cm× 1cm× 1cm结节,质硬,切除送检.

    作者:高琨;邱明;宋桂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喉癌与声带癌前病变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因其有极高的治愈率和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的功能而在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近来喉显微技术的应用 ,为声带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微创伤治疗 ,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早期喉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病程的演变、治疗措施等至今仍无统一的看法.该文结合中日友好医院 1986年~ 1996年间接受治疗的早期喉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分类和微创伤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张小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尿中修饰核苷的检测

    应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对 35名健康成人及 32名恶性肿瘤患者尿中 13种核苷进行检测,结果肿瘤患者的平均值比健康人明显升高,提示其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作者:陈英杰;郑育芳;陶雅军;吕申;杨青;许国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A2/ B1与肺癌

    不均一核糖蛋白 (hnRNP)A2/ B1是一种 RNA结合蛋白,在某些肿瘤组织如肺癌、乳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癌症的发生相关.全文就 hnRNP A2/ B1的生物学特性 ,与肺癌关系, hnRNP A2/ B1与微卫星不稳定性及端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欣;李龙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呈阑尾炎表现的结肠癌6例分析

    本文对我院收治 6例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表现的结肠癌病人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郭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7例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直肠类癌 27例分析,认为肛指、肠镜、直肠内超声检查和病理活检是发现本病的重要手段,按照癌灶大小,有无浸润和转移等选择合理术式,可达到较佳疗效.

    作者:李激;张银龙;李嘉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0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 GST)的免疫组化分型、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 30例 GST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 [结果 ]CD117、 CD34、 SMA、 S 100在 GS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3.3%、 90.0%、 6.7%和 3.3%.瘤体长径≥ 5.5cm、腔外或腔内外生长、存在溃疡、肿瘤坏死在恶性和潜在恶性 GST中的比例分别为 15/20( 75.0%)、 14/20( 70.0%)、 11/20( 55.0%)、 12/20( 60.0%),而良性 GST中分别为 2/10( 20.0%)、 3/10( 30.0%)、 2/10( 20.0%)、 0/10( 0). [结论 ]胃间质瘤具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结合术中综合评估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判断良恶性,并指导外科治疗.

    作者:詹利永;陈家林;蒋红钢;赵风庆;陆松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舌癌的外科治疗

    该文讨论舌癌切除术后的整复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处理,指出 T1病变切除后可直接缝合,而 T2以上病变则需用带蒂或游离皮瓣整复.认为颈淋巴结转移与 T病变范围和浸润深度、组织病理分化和转移有关. NO病变仅做肩胛舌骨上淋巴结清扫即可. T3、 T4病变强调术后放射治疗.随诊至少 3年, 3年内无复发则以后复发机会极少.

    作者:马大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体会

    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复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出以下体会.认为①应当废除那种把腺样囊性癌当作低度恶性处理的老观念,应有足够手术切除;②应当根据不同的原发部位特点,制订不同手术原则;③术后常规放射治疗是需要的;④术前严禁作切开活检,采用术前细针穿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适当病例可采用术后化疗.

    作者:林国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转录因子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_1)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与甲状腺球蛋白 (TG)和降钙素 (CT)进行比较. [方法 ]采用 Envision 二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分别检测 TTF 1和 TG在 45例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和 65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其中 10例甲状腺髓样癌加做 CT检测. [结果 ]TTF 1为核阳性, TG和 CT为胞浆阳性.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的良性病变 TTF 1和 TG阳性率均为 100.0%( 45/45);而相应的恶性肿瘤 TTF 1和 TG的阳性率分别为 89.1%( 49/55)和 85.5%( 47/55).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 C细胞的髓样癌 TTF 1阳性率为 70.0%( 7/10), CT和 TG阳性率分别为 100.0%( 10/10)和 0( 0/10). [结论 ]TTF 1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病变中阳性率高,因其特异地表达在细胞核,是一种很好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和滤泡旁 C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李君;严丽萍;滕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胶质瘤中NF-κB、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NF-κB、cyclinD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NF-κ B p65 、 cyclinD1在 45例胶质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胶质瘤中 NF-κ 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0.0%( 27/45), cyclinD1阳性率为 42.2%( 19/45), 10例正常脑组织中 NF-κ B p65、 CyclinD1无 1例阳性表达. NF-κ B p65、 CyclinD1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NF-κ B p65表达与 CyclinD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NF-κ B p65是与胶质瘤相关的新的癌蛋白, NF κ-B p65上调 CyclinD1的表达,可导致胶质瘤的发生.

    作者:陈保东;钟霞;黎文;袁先厚;江普查;文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