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

张雪平;廖炽媚;张威;黄红飞;何明光

关键词:静坐时间, 运动时间, 生活方式, 视网膜血管管径
摘要:目的:探讨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08年3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体检的40岁及以上、未发生过全身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公务员6 560名,对该群体静坐时间、高强度运动(指使呼吸比平常明显急促的运动,如快跑、游泳、打篮球等)、中等强度运动(指使呼吸比较急促的运动,如打太极拳、踢毽子、正常速度骑单车等)和走路时间等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眼底照相和有效的眼底血管分析方法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利用单变量线性回归进行混杂因素的筛选,在校正年龄、性别、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吸烟、饮酒等因素后,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 857名参与者,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压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后,结果显示静坐时间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相关且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狭窄的危险因素(β=-0.29,P=0.032),高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行走时间对视网膜血管并无保护作用.结论:静坐时间是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的危险因素,运动对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并无明显影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飞秒激光时代浅谈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意义

    目前是多元化角膜屈光手术的飞秒激光时代,根据眼部的生物学参数合理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值得大力提倡.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蓬勃开展占主流的当今,笔者就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一席之地及其临床意义做一评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张丰菊;孙明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扫描电镜法评价护理液对软性接触镜上蛋白的清除效果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图像计算机统计分析法评价护理液对软性接触镜上吸附蛋白的清除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将软性接触镜镜片浸泡在人工泪液中65 h,模拟蛋白吸附,再分别用隐形眼镜护理液和PBS对镜片进行揉搓、冲洗和浸泡处理(6 h)操作;然后镜片经戊二醛水溶液固定后干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镜片表面的蛋白形态及数量,后通过图像计算机统计分析法对镜片表面的蛋白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吸附蛋白的软性接触镜经护理液处理前后蛋白数量减少值占镜片处理前表面蛋白的百分比,即为清除率.采用Tukey多重比较法对不同护理液处理的镜片表面蛋白清除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隐形眼镜护理液对镜片表面吸附的蛋白有显著清除效果,100倍放大倍数下,PBS对镜片表面蛋白的清除率为89.58%,2个不同厂家的隐形眼镜护理液对镜片表面蛋白的清除率分别为98.18%和98.38%;1 500倍放大倍数下,PBS对镜片表面蛋白的清除率为89.76%,2个不同厂家的隐形眼镜护理液对镜片表面蛋白的清除率分别为98.42%和98.27%.结论: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图像计算机统计分析法可对隐形眼镜护理液的蛋白清除效果进行评价.隐形眼镜护理液对镜片表面吸附的蛋白有显著清除效果.

    作者:苏萍;林冬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08年3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体检的40岁及以上、未发生过全身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公务员6 560名,对该群体静坐时间、高强度运动(指使呼吸比平常明显急促的运动,如快跑、游泳、打篮球等)、中等强度运动(指使呼吸比较急促的运动,如打太极拳、踢毽子、正常速度骑单车等)和走路时间等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眼底照相和有效的眼底血管分析方法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利用单变量线性回归进行混杂因素的筛选,在校正年龄、性别、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吸烟、饮酒等因素后,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 857名参与者,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压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后,结果显示静坐时间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相关且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狭窄的危险因素(β=-0.29,P=0.032),高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行走时间对视网膜血管并无保护作用.结论:静坐时间是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的危险因素,运动对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雪平;廖炽媚;张威;黄红飞;何明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力度屏蔽蓝光对正常成年人眼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屏蔽420 ~ 460 nm波段蓝光镜片对人眼视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选择来自同济大学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先后在未戴镜,配戴屏蔽20%、30%、40%、60%防蓝光护目镜下,完成24个色区辨识评分和75 min阅读任务.检测调节幅度、晶状体调节力等指标,并做视疲劳问卷评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各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配戴屏蔽30%、40%和60%防蓝光护目镜和未戴镜比较时,多个色区得分均低于未戴镜(P<0.05);而屏蔽20%与未戴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成阅读任务后,在视疲劳调查问卷总得分上,屏蔽20%、30%、40%、60%蓝光得分低于未戴镜(均P<0.05).在用眼前后单眼调节幅度差值上、正相对调节差值上,屏蔽20%、30%、40%、60%蓝光变化幅度小于与未戴镜(均P<0.05);在用眼前后负相对调节差值上,40%、60%蓝光变化幅度小于未戴镜(P<0.05);屏蔽20%、30%蓝光和未戴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眼前后晶状体调节力差值上,屏蔽20%、30%、40%、60%蓝光和未戴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屏蔽蓝光的波段以440 nm为中心,带宽20 nm,屏蔽力度20%以上时,可以改善人眼调节力、视疲劳主观症状.但屏蔽该段蓝光力度达30%以上时,会造成色差症状.

    作者:陈冉冉;吴进忠;吴子敬;牛国桢;张娟;隋桂琴;毕燕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成人非性传播淋菌性结膜炎一例

    患者,女,31岁,因“双眼发红并伴脓性分泌物1个月,加重1周”于2016年10月28日至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发红伴脓性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急性结膜炎”,予抗病毒滴眼液治疗,疗效欠佳,加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病情反复,近1周双眼发红加重,伴大量脓性分泌物,畏光流泪伴异物感、灼热感不适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蕾;徐一;郑林燕;顾云峰;李克诚;郑美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目的:介绍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拟行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59例(59眼).术中行大气泡技术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时,如遇2型大气泡或小气泡,改湿剥法完成手术.结果:59眼均成功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无一例出现术中微穿孔,术中2型大气泡占71%.结论:HSK患者术中可出现高比例2型大气泡,出现2型大气泡或小气泡改湿剥法钝性分离,保留后弹力层前膜,手术安全.

    作者:赵泽林;陈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切削矫治LASIK术后偏中心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个体化切削矫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偏中心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就诊的LASIK术后的偏中心患者8例(10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Z-调整切削,术后观察手术眼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Q值以及角膜曲率.结果:患者术前UCVA(LogMAR)为0.3~0.6,Z-调整切削术后UCVA (LogMAR)为-0.1~0.1.角膜Q值由手术前的1.26±1,55(0.26 ~ 2.25)减少到手术后的0.28±0.35(-0.27~0.50).平均角膜曲率由手术前的40.98±3.56 (39.25 ~ 43.50)D减少到手术后的37.32±1.47 (36.25~38.50)D.角膜光学区直径由手术前的5.9±0.4(5.5~6.1)mm增大到手术后的6.8±1.1(6.0~7.4)mm.Z-值调整范围:X轴调整范围为+0.005 ~ +0.052 mm,Y轴调整范围为+0.007 ~ +0.045 mm.结论:Z-调整进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能使偏中心得到有效矫正,明显提高视觉质量.

    作者:李珍;杜改萍;黄一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大直径义眼座植入疗效

    目的:评估并探讨儿童植入大直径义眼座的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活动性义眼座植入术且年龄<5岁的患儿26例(26眼),记录术时年龄、植入义眼座直径和并发症,并随访观察其外观效果.植入义眼座直径与年龄绘制统计图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6例患儿中2例植入义眼座的直径为18 mm,9例20 mm,4例21 mm,9例22 mm,2例23 mm.这26例手术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及随访中均未出现并发症,且配戴义眼片后外观良好.结论:无眼球儿童植入较大直径的义眼座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秀影;盛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斜弱视及其治疗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斜弱视是儿童期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斜弱视及其治疗与患儿的社会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斜视患儿容易受到疏远和歧视,社会心理问题发生率较正常儿童高,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及时的斜视治疗能给患儿带来积极的社会心理影响.弱视对儿童心理影响的已有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弱视治疗可能给患儿社会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弱视治疗的依从性,使治疗过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小化.随着研究的深入,斜弱视患儿在社会生活、学习及治疗中面临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将逐步得以阐明,可为心理干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作者:邓骏杰;强俊;何鲜桂;许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配戴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对人眼像差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人眼高阶像差的变化,评价该角膜塑形镜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石迎辉眼科诊所门诊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配戴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患者25例(50眼),测量配戴塑形镜前,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在5、7 mm瞳孔直径下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戴镜前后各像差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当校正系数Epsilon< 0.7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戴镜后在5 mm和7 mm瞳孔直径时像散、彗差、球差、剩余像差及总高阶像差较戴镜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mm:F=5.15、11.11、10.73、6.95、11.18,均P<0.05;7 mm:F=2.93、4.71、9.34、5.01、5.70,均P<0.05).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各像差值逐渐增大,戴镜3个月时达到大值,随后逐渐降低.结论:角膜散光较大患者配戴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后高阶像差增加,入眼视觉质量下降.

    作者:石迎辉;周会敏;刘婷;张露露;张井枝;李阳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泉州市盲校学生视力损伤病因

    目的:探讨泉州市盲校学生视力损伤的病因及残余视力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在2016年期间对泉州盲校126名低视力和盲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其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并对学生的主要病因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60名盲学生的病因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居第1位,占23.3%(14例),角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均列第2位,各占13.3%(8例),第4位为先天性青光眼占11.7%(7例).66名低视力学生的病因中,先天性白内障居首位,占27.3%(18例),眼球震颤为第2位,占13.7%(9例),视神经萎缩为第3位,占10.6%(7例),角膜变性为第4位,占9.1%(6例).结论:泉州市盲校的126名学生中,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是导致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首要病因,而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丽娟;颜玉缘;胡建民;施文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术中OCT在致密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致密玻璃体积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致密玻璃体积血患者共24例(24眼),其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3±16.6)岁.所有患者术中清除致密出血后行iOCT检查,了解黄斑情况.记录iOCT检查时间及结果,对比iOCT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是否一致,观察iOCT结果是否对手术治疗策略产生影响,以及与检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24例病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4例,视网膜裂孔1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2例,大动脉瘤1例,不明原因新生血管1例.iOCT结果提示10例患者术中黄斑区结构正常,14例结构异常:其中黄斑水肿8例,黄斑前膜2例,黄斑前膜伴水肿1例,黄斑萎缩2例,黄斑板层裂孔1例.iOCT检查结果与手术者手术显微镜观察结果不一致为6例;因iOCT结果而改变手术策略的有4例.未见与检查相关的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iOCT在致密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可给手术者提供显微镜下无法察觉的黄斑区异常改变,指导术者选择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陶继伟;褚梦琪;王奇骅;陈亦棋;赵士鑫;林晶晶;沈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生物可降解载药微球经巩膜向眼内给药的研究

    由于眼部复杂的生理结构和诸多屏障,使得全身给药后药物到达眼后段的量有限,疗效甚微.眼局部药物使用方便,但药物难以传递到视网膜.玻璃体内给药侵袭性大,危险性高.经巩膜给药有诸多优势,如巩膜表面积大,且位置表浅、操作简单,也不引起眼内屏障的损害.但要求药物在巩膜表面有适当的浓度,这个浓度过高会导致大量药物进入全身系统,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果药物在巩膜表面浓度太低,通过巩膜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所需的药物浓度梯度就难以建立.所以绝大部分药物溶液不适合经巩膜给药.为了满足巩膜表面合适药物浓度的要求,科研工作者尝试研发并使用生物材料药物微球或巩膜表面给药装置进行经巩膜给药.相比于巩膜表面给药装置,微球不需要手术植入,简单注射即可,使用较为方便.

    作者:周诗宇;韩寅;孟永春;程凌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