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佘荣峰;邓江;黄文良;苑成;董志军

关键词:丝素蛋白, 壳聚糖, 支架, 组织工程, 材料
摘要: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味,有良好的生物特性和理化性质.目的:探讨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要求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制备方法.方法:将丝素蛋白与壳聚糖按质量比分别为3∶1,1∶1,1∶3,0∶1 的比例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孔径大小、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的测定,寻找丝素蛋白/壳聚糖佳混合比例.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按质量1∶1 的比例混合更符合要求:孔径90~280 μm,平均孔径为151.72 μm;孔隙率为(92.72±4.78)%;吸水膨胀率为(141.10±6.87)%;热水溶失率交联后较交联前降低,交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 复合支架材料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理化性质的要求,该材料有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安全性

    背景:胶原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多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并可降解为新生组织提供足够空间.目的:制备一种复合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交联风干胶原膜和交联冻干胶原膜.将壳聚糖-肝素纳米粒滴于交联冻干胶原膜上,再将湿态交联风干胶原膜置于复合纳米粒子的交联冻干胶原膜上风干,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采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为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在其中间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呈不规则球形分布于胶原膜内侧面;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均为阴性,细胞毒性为0 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机体无毒,符合ISO 10993-1 评价标准.

    作者:王建华;李学敏;陶晓军;陈晖娟;史佳巍;刘玲蓉;张其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肝素固化替代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光敏基团后,通过光化学固定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在酸性条件下将肝素以离子键形式接枝到壳聚糖上,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形成光滑的肝素层.以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与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间置代替犬下腔静脉,检测其抗凝血性能.结果与结论: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2 周、1 个月人工血管内壁光滑,仅有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无充盈缺损,吻合口无狭窄,通畅率达100%;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1 周即显示人工血管内附有大量血栓成分,完全堵塞,形成丰富的侧枝.说明固化肝素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下腔静脉替代物.

    作者:张明;刘长建;刘晨;乔彤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填充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填充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结构相容性.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声带内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0-01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20 例,局麻下患侧甲状软骨板开窗,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患侧声带下填充对改善声嘶等症状的疗效,术后1 d、3,6,12 个月各随访1 次,通过纤维喉镜观察发音时声门闭合情况,嗓音分析评估音质,包括标准化噪声能量和长声时.结果与结论:经患者主观评价及治疗前后各阶段嗓音声学参数分析(标准化噪声能量,长声时),证实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无特殊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提示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易操作性,可作为声带麻痹手术治疗中声带内移的新型填充材料,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作者:刘蓉蓉;李洪涛;张民;肖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微透析活体采样比较静脉和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在兔玻璃体内的通透性

    背景:目前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人体及动物实验采样方法,均是在体外进行,存在诸多的弊端.目的:利用微透析活体采样技术,建立眼后节清醒动物药代动力学模型,比较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在兔玻璃体内的通透性.方法:纳入15 只兔,制备眼内炎模型.将微透析探针植入清醒兔眼玻璃体内24 h后,随机分成3 组,即静脉注射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分别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注射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连续检测兔眼玻璃体万古霉素的浓度,3p97 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静脉注射组兔眼玻璃体内的药物浓度较低,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兔眼给药后72 h,玻璃体内万古霉素的浓度均高于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微透析方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连续、在线、活体检测清醒动物玻璃体内药物浓度;单次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后,玻璃体内不能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作者:王亚玲;于海涛;陈晓隆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生物补片植入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荟萃分析

    背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后非常普遍,但是,不加选择的应用抗生素会增加患者的费用及抗生素耐药.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 数据库,用RevMan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8 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安慰剂在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68,95%CI(0.49,0.94)];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78,95%CI(0.56,1.10)].亚组分析提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安慰剂相比在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63,95%CI(0.16,2.57)],头孢类抗生素和安慰剂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RR=0.66,95%CI(0.41,1.06)].结果提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梁兆克;孙林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着色剂氧化铈及氧化铒对牙科氧化锆陶瓷颜色及性能的影响

    背景:有研究提出在氧化锆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以期满足口腔临床要求,达到美观.目的:对添加稀土氧化物氧化锆的色度值和机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用ShadeEye 电脑比色仪测试件的L*a*b*值,用X 射线衍射仪(D/max-RB)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在EZ-100 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三点弯曲强度.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弯曲断口显微形态.结果与结论:①烧结后所形成的氧化锆试件材料主晶相结构为四方相氧化锆,未见第2 种晶相结构.②氧化铈与氧化锆混合呈淡黄色;氧化铒与氧化锆混合呈浅粉红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二者混合试件使氧化锆呈浅桔黄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③单独添加二氧化铈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单独添加氧化铒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铈和氧化铒混合试件抗弯强度随二氧化铈和氧化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单独添加二氧化铈仅少量降低了抗弯强度,当加入氧化铒后对材料强度降低的影响更加明显.表明,稀土氧化物与氧化锆混合可以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弯性.

    作者:李德超;刘文斌;赵淑金;冯卉姗;杨东红;高士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不同纤维桩主桩材料联合辅桩修复漏斗状残根抗折性的对比

    背景:近年来由于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桩核等近牙本质弹性模量材料的使用,临床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在纤维桩核与根管内牙本质的黏结问题、大量牙本质丧失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目的:比较3 种桩核系统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抗折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36 颗,随机分为3 组,A 组:MACRO-LOCK 石英纤维桩联合使用FIBERCONETM辅桩-复合树脂核;B 组:镍铬合金桩核;C 组:MACRO-LOCK 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核.所有桩核均行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固定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上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标本破坏时的瞬间力值及实验牙的折裂类型.结果与结论:各组样本破坏性力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3 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403.99±15.91),(304.31±16.95),(233.48±22.56) N,P < 0.05].A 组牙体组织折裂后可再次修复的可能性明显高于B组.提示纤维主桩联合辅桩进行桩核修复漏斗状残根,其抗折性高于金属桩,折裂模式均为可复性.

    作者:张勤;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表面图案化生物可降解聚膦腈制备及对成骨细胞的黏附

    背景:纳/微米尺度的拓扑结构可影响细胞在基体上的黏附和增殖.目的:改变制备条件,考察表面图案化聚(甘氨酸乙酯-丙氨酸乙酯)膦腈(PGAP)膜的表面性质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PGAP溶于氯仿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在25 ℃、20%或80%湿度下浇铸成膜.采用SEM、AFM、XRD 和水接触角进行表征,通过体外培养,采用黏附、增殖和细胞形态等评价膜表面特性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高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图案化表面,溶液浓度升高使图案化结构变得更加规整.溶液质量浓度120 g/L时,可得到一种蜂巢结构表面,但当其升至160 g/L 后,反而不利于图案化表面的形成.高湿度环境下得到的膜表现出极性磷和氮原子在表面富集的现象.这些特性使表面图案化的PGAP膜更易于吸附蛋白质,从而使成骨细胞更易在其上黏附,增殖速度更快,细胞铺展状态也更好.说明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是一种简便、可用于控制PGAP膜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作者:蔡晴;齐兵;段顺;毛吉富;沈红;杨飞;杨小平;王身国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整合素α5β1在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黏附过程中的表达

    背景:整合素在细胞与材料的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整合素a5β1 在成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和组织工程骨膜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在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黏附过程中整合素a5β1 发挥的作用.方法:选用人胚骨膜来源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接种生物衍生骨及羊膜支架材料上,制备组织工程骨及骨膜,分别培养2,4,6,8,10 d.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 测定结果,培养早期整合素a5 表达呈阴性,整合素β1 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略高于组织工程骨膜,培养2,6 d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纯细胞培养的对照组中,整合素β1 稳定,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衍生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但在黏附过程的初期,成骨细胞可能是通过纤维连接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完成该过程的.

    作者:祁洁;张姝江;刘宗智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犬体内的慢性生物相容性

    背景:2 个月以内短期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壳聚糖、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对大鼠外周神经均无毒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材料.目的:评价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 犬体内6 个月后的慢性生物相容性.方法:在壳聚糖神经导管中插入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制备成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桥接Beagle 犬坐骨神经50mm 缺损,同时以Beagle 犬50mm 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植入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6 个月后,Beagle 犬精神、食欲、活动等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相当;植入后2,4,6 个月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生神经及其周边组织未出现变性、坏死,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未见异常.表明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 犬体内6 个月后慢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作者:朱奇;杨宇民;吴坚;胡文;顾晓松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两种嵌体加工技术对树脂嵌体机械性能的影响

    背景:复合树脂作为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嵌体修复材料,其机械性能的改进成为研发的热点.目的:用CERAMAGE与TESCERA 两种嵌体固化机制作树脂试件,比较两种加工技术对嵌体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机器的配套树脂,与两种机器进行交叉配对,分成4 组:A、B 两组用Tescera 树脂分别与TESCERA 嵌体机和CERAMAGE 嵌体机配对;C、D 两组用Ceramage 树脂分别与CERAMAGE嵌体机和TESCERA 嵌体机配对,分别制作标准试件,测试试件的表面硬度,抗压强度和挠曲强度.结果与结论:在表面硬度,抗压强度上,A组高于其他3 组;B 组高于C、D 两组(P <0.05).在挠曲强度上,C、D 两组高于A、B 两组(P < 0.05),C、D 组间及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用TESCERA嵌体机加工其配套树脂,所得试件的机械性能佳.

    作者:刘成光;邓婧;袁昌青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不同方法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 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 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作者:许慧芬;何惠宇;唐小雪;崔杰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医用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后粘连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选用何种生物材料预防肌腱粘连,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近年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修复中的应用现状.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9-10 维普数据库,选择生物材料修复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有关文章,共入选相关文献30 篇.结果与结论:几丁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性、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良好、在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具有显著预防肌腱粘连作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优良的止血与封闭作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功能,一定的杀菌作用,可减少和控制创伤炎症反应.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医用透明质酸钠、明胶海绵、糜蛋白酶等均具有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作用.

    作者:靳冬;张果忠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的血液相容性

    背景: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植入人体内必需要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分析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随机分为两组,经阴极电沉积法处理的材料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的为空白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材料表面的变化,并测定材料的溶血率和动态凝血时间.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与两组材料复合培养,通过MTT 法检测两组材料中细胞存活数量.结果与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表面出现由很多的纳米级颗粒紧密聚集形成的Ti-O 膜,实验组材料的溶血率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两组材料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培养第2,4,6 天,实验组吸光度比空白组明显增高(P < 0.05).说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经阴极电沉积法表面改性后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作者:路坦;田博;张江峰;吴大鹏;徐海斌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兔颅骨缺损

    背景: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观察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对照方法在大耳白兔颅骨中缝两侧利用磨骨术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即刻于一侧骨缺损处回填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物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只填充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作为对照组,术后4,6,8 周行软X 射线摄片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骨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骨小梁密度、形态、新生骨质的量及结构、成骨细胞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说明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较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更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作者:王得利;孔祥盼;栾海蓉;芦山;商维荣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壳聚糖与Nafion的组织相容性比较

    背景: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多糖,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制作敷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涂层、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膜材料等.目的:了解壳聚糖作为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与Nafion 膜进行对比.方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比较壳聚糖膜皮下植入与肌肉植入、Nafion 膜肌肉植入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理化参数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63 d 皮下植入的降解率为(17.0±9.9)%,说明壳聚糖的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壳聚糖膜皮下植入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63 d 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比肌肉植入要厚(P < 0.05);肌肉植入Nafion 与壳聚糖膜引起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者均在15 d 以后趋于稳定.证明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与Nafion 膜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刘伯基;沙宪政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背景:部分止血材料存在有毒性及价格昂贵的缺陷.目的:观察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家猪6 只在肝及肾划出长约1 cm,深约0.5 cm的条形切口,用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覆盖.移植前观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移植后第14 天观察再次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植入前后血生化和免疫学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肾组织切片显示无明显炎症反应,未见明显纤维细胞包膜.动物体内实验提示,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无毒性、无排斥反应、无免疫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明洋;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张嘉希;高渝;陈益荣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性质及对成骨细胞贴壁生长的影响

    背景:生物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能够影响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影响细胞黏附能力、基因表达等行为.目的:评价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性质及其对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参考作者既往实验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利用zeta 电位仪测定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zeta电位,通过测定水在改性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接触角,结合成骨细胞黏附试验,分析表面改性对材料的细胞黏附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呈疏水性,接触角为93°,成骨细胞黏附实验表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更多的成骨细胞,表明表面改性增强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魏俊超;陈磊;陈义旺;陈学思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植物性胶黏剂的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

    背景:前期研究将从植物中提取的原材料加工制备出了一种黏性较强的可吸收性局部止血胶黏剂.目的:检测局部止血的植物性胶黏剂对肾脏组织的黏附力,并检测其组织相容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植物性胶黏剂均匀涂抹在家兔肾脏表面,检测同一浓度在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的黏附力.将KM小鼠分为:实验组在大腿肌群切口内填入植物性胶黏剂,对照组切口未加入胶黏剂.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的植物性胶黏剂有不同黏附力,1 g 植物性胶黏剂粉末中加入0.6 mL 蒸馏水组呈较浓糊状,且黏附力高.将胶黏剂埋植入小鼠体内后,皮肤切口愈合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血生化、免疫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小鼠手术区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无明显炎症反应.表明植物性胶黏剂有良好的黏附性和组织相容性.

    作者:余雪松;黄赤兵;张银甫;范明齐;王平贤;冯嘉瑜;肖亚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在SCI数据库20年文献分析

    背景:颅骨缺损的修复材料早已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关于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却很少.目的:通过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总结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状况和前沿信息.方法: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Web 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为数据源基础,对SCI 收录的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内容发表的时间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和被引频次分布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90/2010 共检索到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献174 篇,文献呈年度性递增,以美国发表论文多,有58 篇,其中包含有8 家核心机构、2 种核心期刊和4 篇经典文献.文献分析认识和揭示了颅骨缺损修复材料这一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深入研究颅骨缺损修复材料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建议.

    作者:许在华;唐涛;潘冬生;范涤;宋振全;薛洪利 刊期: 2011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