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填充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刘蓉蓉;李洪涛;张民;肖雅

关键词: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 声带麻痹, 治疗, 嗓音分析, 生物材料
摘要: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填充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结构相容性.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声带内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0-01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20 例,局麻下患侧甲状软骨板开窗,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患侧声带下填充对改善声嘶等症状的疗效,术后1 d、3,6,12 个月各随访1 次,通过纤维喉镜观察发音时声门闭合情况,嗓音分析评估音质,包括标准化噪声能量和长声时.结果与结论:经患者主观评价及治疗前后各阶段嗓音声学参数分析(标准化噪声能量,长声时),证实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无特殊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提示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易操作性,可作为声带麻痹手术治疗中声带内移的新型填充材料,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在SCI数据库20年文献分析

    背景:颅骨缺损的修复材料早已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关于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却很少.目的:通过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总结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状况和前沿信息.方法: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Web 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为数据源基础,对SCI 收录的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章内容发表的时间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和被引频次分布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90/2010 共检索到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文献174 篇,文献呈年度性递增,以美国发表论文多,有58 篇,其中包含有8 家核心机构、2 种核心期刊和4 篇经典文献.文献分析认识和揭示了颅骨缺损修复材料这一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深入研究颅骨缺损修复材料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建议.

    作者:许在华;唐涛;潘冬生;范涤;宋振全;薛洪利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内皮祖细胞在膀胱细胞外基质上的生长及分化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 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 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萧安格;赵凯亮;杨嗣星;李永伟;廖文彪;孟令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安全性

    背景:胶原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多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并可降解为新生组织提供足够空间.目的:制备一种复合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交联风干胶原膜和交联冻干胶原膜.将壳聚糖-肝素纳米粒滴于交联冻干胶原膜上,再将湿态交联风干胶原膜置于复合纳米粒子的交联冻干胶原膜上风干,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采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为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在其中间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呈不规则球形分布于胶原膜内侧面;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均为阴性,细胞毒性为0 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机体无毒,符合ISO 10993-1 评价标准.

    作者:王建华;李学敏;陶晓军;陈晖娟;史佳巍;刘玲蓉;张其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性质及对成骨细胞贴壁生长的影响

    背景:生物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能够影响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影响细胞黏附能力、基因表达等行为.目的:评价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性质及其对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参考作者既往实验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利用zeta 电位仪测定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zeta电位,通过测定水在改性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接触角,结合成骨细胞黏附试验,分析表面改性对材料的细胞黏附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呈疏水性,接触角为93°,成骨细胞黏附实验表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更多的成骨细胞,表明表面改性增强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魏俊超;陈磊;陈义旺;陈学思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多孔丝素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支架修复兔尿道缺损能促进血管的形成

    背景: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支架修复尿道缺损,国内外尚无公开报道.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支架在修复兔尿道缺损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取兔附睾处脂肪垫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设尿道缺损对照组、多孔丝素膜修复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修复组.结果与结论:第3 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44、Vimentin 均呈阳性表达.造模后2,4,6 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较尿道缺损对照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较多孔丝素膜组血管形成多.造模后4 周,应用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微血管密度,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尿道缺损对照组(P < 0.05),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多孔丝素膜组(P < 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型丝素支架在尿道缺损的修复中能显著促进血管的形成、生长.

    作者:张亚;周云;贾立山;翟景梅;苗小芬;王睿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贵金属、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与中国人牙周组织健康关系的系统评价

    背景:国内许多学者认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较镍铬合金更有利于保持牙周组织的长期健康,但国内外尚无相关的系统评价.目的:评价贵金属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对中国人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01/2011-03)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01/2011-03)文章,同时手工检索10 种中文口腔医学杂志有关金属烤瓷冠、桥修复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与Meta 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 篇文献,均存在中等程度偏倚风险.结果显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能够降低79%由镍铬合金者引起的修复后基牙牙龈炎发生风险(P < 0.05),可减少94%由镍铬合金引起的修复后基牙牙龈染色发生风险(P < 0.05).另外,贵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后边缘密合度显著高于镍铬合金者(P < 0.05).目前证据显示,使用贵金属烤瓷修复体能够减少国内人群修复后牙龈炎及牙龈染色的发生风险,然而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增加该结论的可靠性.

    作者:李菁文;李春洁;吕俊;刘雯雯;梁星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生物蛋白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多层软组织缺损

    背景:符合软组织生理结构的生物蛋白胶适合作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载体材料.目的:观察生物蛋白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大腿处造成深达肌肉层,直径大于3 cm的软组织缺损.将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 组,实验组将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蛋白胶注射到软组织缺损处,对照组将生物蛋白胶注射到软组织缺损处,模型组造模后不注射.结果与结论:术后14,21 d 创面收缩率,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P < 0.01);愈合时间,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P < 0.01).结果显示以生物蛋白胶为载体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快速的修复多层软组织缺损.

    作者:谢富荣;林春博;严冬雪;杨渊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自制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性能

    背景:在非贵金属烤瓷合金中,钴铬烤瓷合金在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以及金属稳定性方面都优于镍铬烤瓷合金和含钛烤瓷合金,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的:通过与德国BEGO 钴铬合金对比,评价自制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性能.方法:制作25 mm×3 mm×0.5 mm规格的德国BEGO 钴铬合金与自制钴铬烤瓷合金两种合金的金属试条,分别熔附8 mm×3 mm×1 mm的VITA MK 95 瓷粉,采用三点弯曲的方法测试金瓷结合力,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金属氧化界面.结果与结论:加力后国产和德国BEGO 钴铬合金样本随着力量的增加瓷层开裂同时完全脱落,表面成灰黑色氧化膜,无明显瓷残余;自制钴铬烤瓷合金与德国BEGO 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1.26±2.68),(41.35±2.59) MPa,P > 0.05].说明自制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高于ISO 所要求的基本值25 MPa,且与德国BEGO 钴铬合金相比无差异,可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赵祥宇;战德松;孙毅;范喆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医用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后粘连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选用何种生物材料预防肌腱粘连,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近年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修复中的应用现状.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9-10 维普数据库,选择生物材料修复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有关文章,共入选相关文献30 篇.结果与结论:几丁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性、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良好、在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具有显著预防肌腱粘连作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优良的止血与封闭作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功能,一定的杀菌作用,可减少和控制创伤炎症反应.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医用透明质酸钠、明胶海绵、糜蛋白酶等均具有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作用.

    作者:靳冬;张果忠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聚己内酯/丝胶蛋白静电混纺膜炎症响应的体内评价

    背景:研究表明,丝胶蛋白可以增加哺乳动物细胞的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抗癌的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然而目前对丝胶蛋白能否引起炎症响应仍存在争论.目的:评价聚己内酯/丝胶蛋白静电混纺膜的炎症响应.方法:将不同混合比例的聚己内酯/丝胶蛋白纳米纤维薄膜体内埋植入大鼠背部肌肉,4 周后取出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巨噬细胞抗体CD6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其炎症响应.结果与结论:聚己内酯/丝胶蛋白7∶3 组混纺膜炎症反应与丝素蛋白膜类似,小于聚己内酯/丝胶蛋白6∶4 组、聚己内酯/丝胶蛋白5∶5 组和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丝胶蛋白6∶4 组与聚己内酯/丝胶蛋白5∶5 组与聚己内酯组类似.提示聚己内酯/丝胶蛋白静电混纺膜不会引起显著的炎症响应,少量添加丝胶蛋白可以降低聚己内酯的炎症反应,随着丝胶蛋白含量的增加,炎症反应呈上升趋势.

    作者:吕永钢;林崇文;李林昊;钱宇娜;张小梅;杨力;何建华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着色剂氧化铈及氧化铒对牙科氧化锆陶瓷颜色及性能的影响

    背景:有研究提出在氧化锆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以期满足口腔临床要求,达到美观.目的:对添加稀土氧化物氧化锆的色度值和机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用ShadeEye 电脑比色仪测试件的L*a*b*值,用X 射线衍射仪(D/max-RB)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在EZ-100 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三点弯曲强度.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弯曲断口显微形态.结果与结论:①烧结后所形成的氧化锆试件材料主晶相结构为四方相氧化锆,未见第2 种晶相结构.②氧化铈与氧化锆混合呈淡黄色;氧化铒与氧化锆混合呈浅粉红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二者混合试件使氧化锆呈浅桔黄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③单独添加二氧化铈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单独添加氧化铒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铈和氧化铒混合试件抗弯强度随二氧化铈和氧化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单独添加二氧化铈仅少量降低了抗弯强度,当加入氧化铒后对材料强度降低的影响更加明显.表明,稀土氧化物与氧化锆混合可以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弯性.

    作者:李德超;刘文斌;赵淑金;冯卉姗;杨东红;高士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填充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填充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结构相容性.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声带内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0-01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20 例,局麻下患侧甲状软骨板开窗,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患侧声带下填充对改善声嘶等症状的疗效,术后1 d、3,6,12 个月各随访1 次,通过纤维喉镜观察发音时声门闭合情况,嗓音分析评估音质,包括标准化噪声能量和长声时.结果与结论:经患者主观评价及治疗前后各阶段嗓音声学参数分析(标准化噪声能量,长声时),证实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无特殊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提示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易操作性,可作为声带麻痹手术治疗中声带内移的新型填充材料,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作者:刘蓉蓉;李洪涛;张民;肖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治疗小儿肛瘘

    背景: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治疗成人低位肛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修补小儿肛瘘的可行性以及方法.方法:将138 例肛瘘患儿随机分为2 组,用可吸收线将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补片固定在直肠黏膜下,A 组双层缝合封闭内口,B 组不游离、缝合内口.结果与结论:随访观察6 个月,所有病例肛周无红肿,外观无异常,外口硬结消失,内口愈合良好,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外形改变.两组在修复后均有部分患儿出现瘘口出流便,但未经特殊处理,症状均自行消失,痊愈.A 组术后瘘口漏便患儿人数较B 组多(P < 0.01),出现时间较B 组早(P < 0.05),但总体愈合时间无差异.说明手术中仅固定补片于内口,而不游离、缝合内口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丽亚;董彦清;张鹏举;宫颖新;刘锋;牛会忠;刘春义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整合素α5β1在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黏附过程中的表达

    背景:整合素在细胞与材料的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整合素a5β1 在成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和组织工程骨膜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在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黏附过程中整合素a5β1 发挥的作用.方法:选用人胚骨膜来源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接种生物衍生骨及羊膜支架材料上,制备组织工程骨及骨膜,分别培养2,4,6,8,10 d.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 测定结果,培养早期整合素a5 表达呈阴性,整合素β1 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略高于组织工程骨膜,培养2,6 d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纯细胞培养的对照组中,整合素β1 稳定,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衍生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但在黏附过程的初期,成骨细胞可能是通过纤维连接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完成该过程的.

    作者:祁洁;张姝江;刘宗智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背景:在纳米粒研究过程中,包封率是纳米粒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目的:建立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苯达唑的含量,反相透析法分离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测定阿苯达唑的包封率.考察药物加样回收率、透析平衡时间和透析体积比.结果与结论:反相透析法能将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有效分离,药物加样回收率是(99.59±0.36)%,透析法平衡时间为9 h,透析体积比为1∶15,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包封率为(51.73±0.18)%.提示反透析法便捷、准确,适用于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连文元;何承辉;邢建国;王新春;黄川生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味,有良好的生物特性和理化性质.目的:探讨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要求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制备方法.方法:将丝素蛋白与壳聚糖按质量比分别为3∶1,1∶1,1∶3,0∶1 的比例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孔径大小、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的测定,寻找丝素蛋白/壳聚糖佳混合比例.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按质量1∶1 的比例混合更符合要求:孔径90~280 μm,平均孔径为151.72 μm;孔隙率为(92.72±4.78)%;吸水膨胀率为(141.10±6.87)%;热水溶失率交联后较交联前降低,交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 复合支架材料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理化性质的要求,该材料有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作者:佘荣峰;邓江;黄文良;苑成;董志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不同修饰剂对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粒径大小的影响

    背景:不同粒径与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与生物活性,通过对羟基磷灰石表面进行改性,进而合成出不同粒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可扩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领域.目的:分析了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过程中,实验条件如修饰剂种类、pH 值等对羟基磷灰石粒径的影响.方法:以磷酸与硝酸钙为原料,D-山梨醇、聚丙烯酸钠以及吐温80 作为有机修饰剂,不同pH 值条件下,水热合成不同粒径的羟基磷灰石.结果与结论:无修饰剂时,羟基磷灰石的粒径随pH 增加迅速降低.聚丙烯酸钠的存在有利于小粒径羟基磷灰石的生成;D-山梨醇的存在有利于较大粒径羟基磷灰石的生成;吐温80 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羟基磷灰石粒径.

    作者:吴占敖;宣志刚;王春凤;刘姒;孙敏;解放军第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背景:部分止血材料存在有毒性及价格昂贵的缺陷.目的:观察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家猪6 只在肝及肾划出长约1 cm,深约0.5 cm的条形切口,用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覆盖.移植前观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移植后第14 天观察再次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植入前后血生化和免疫学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肾组织切片显示无明显炎症反应,未见明显纤维细胞包膜.动物体内实验提示,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无毒性、无排斥反应、无免疫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明洋;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张嘉希;高渝;陈益荣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数字化载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 及(12.30±1.65)mm;浸泡10-3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 mm及(11.00±0.46) mm.浸泡10-4,10-5 mol/L AgNO3 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 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 级、1 级、0 级、0 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作者:朱辉;尹庆水;张余;张宇;赵华福;周烨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硫酸钙人工骨材料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修复34例

    背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01/2010-12 采用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 例.全部病例均行X 射线摄片、CT 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结果与结论:34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2.5 年,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 周,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 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Lysholm 评分(88.3±5.1)分,优13 例,良17 例,一般4 例.初步证实微创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钢板内固定重建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骨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胡海波;李平生;龚骏 刊期: 2011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