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富荣;林春博;严冬雪;杨渊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味,有良好的生物特性和理化性质.目的:探讨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要求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制备方法.方法:将丝素蛋白与壳聚糖按质量比分别为3∶1,1∶1,1∶3,0∶1 的比例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孔径大小、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的测定,寻找丝素蛋白/壳聚糖佳混合比例.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按质量1∶1 的比例混合更符合要求:孔径90~280 μm,平均孔径为151.72 μm;孔隙率为(92.72±4.78)%;吸水膨胀率为(141.10±6.87)%;热水溶失率交联后较交联前降低,交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 复合支架材料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理化性质的要求,该材料有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作者:佘荣峰;邓江;黄文良;苑成;董志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 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 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作者:许慧芬;何惠宇;唐小雪;崔杰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生物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能够影响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影响细胞黏附能力、基因表达等行为.目的:评价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性质及其对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参考作者既往实验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利用zeta 电位仪测定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zeta电位,通过测定水在改性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接触角,结合成骨细胞黏附试验,分析表面改性对材料的细胞黏附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呈疏水性,接触角为93°,成骨细胞黏附实验表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更多的成骨细胞,表明表面改性增强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魏俊超;陈磊;陈义旺;陈学思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扩大脱细胞基质的孔径与孔隙率,保证其作为移植物的力学特性,是目前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改良的酶学方法处理异种血管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猪的颈动脉作为基质,采用传统胰蛋白酶-EDTA 加1%TritonX-100 和0.1%氨水顺序脱细胞方案,并做了适当的方法改进,延长胰酶处理的时间,分别为胰酶处理4 h,5 h,6 h.结果与结论:经组织学分析,脱细胞基质中无细胞成分,脱细胞的支架结构完整,随着胰酶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基质内弹力板破坏明显,孔径和孔隙率逐渐增大,缝合强度与爆破强度相对于自然血管虽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织成分胶原蛋白含量也有所下降,尤其胰酶延长至6 h 组,其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未处理的自然血管(P < 0.05).结果显示延长胰蛋白酶处理时间后得到的脱细胞血管基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作者:武欣;谷涌泉;段红永;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汪忠镐;张建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有研究提出在氧化锆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以期满足口腔临床要求,达到美观.目的:对添加稀土氧化物氧化锆的色度值和机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用ShadeEye 电脑比色仪测试件的L*a*b*值,用X 射线衍射仪(D/max-RB)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在EZ-100 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三点弯曲强度.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弯曲断口显微形态.结果与结论:①烧结后所形成的氧化锆试件材料主晶相结构为四方相氧化锆,未见第2 种晶相结构.②氧化铈与氧化锆混合呈淡黄色;氧化铒与氧化锆混合呈浅粉红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二者混合试件使氧化锆呈浅桔黄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③单独添加二氧化铈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单独添加氧化铒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铈和氧化铒混合试件抗弯强度随二氧化铈和氧化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单独添加二氧化铈仅少量降低了抗弯强度,当加入氧化铒后对材料强度降低的影响更加明显.表明,稀土氧化物与氧化锆混合可以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弯性.
作者:李德超;刘文斌;赵淑金;冯卉姗;杨东红;高士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光敏基团后,通过光化学固定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在酸性条件下将肝素以离子键形式接枝到壳聚糖上,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形成光滑的肝素层.以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与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间置代替犬下腔静脉,检测其抗凝血性能.结果与结论: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2 周、1 个月人工血管内壁光滑,仅有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无充盈缺损,吻合口无狭窄,通畅率达100%;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1 周即显示人工血管内附有大量血栓成分,完全堵塞,形成丰富的侧枝.说明固化肝素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下腔静脉替代物.
作者:张明;刘长建;刘晨;乔彤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 及(12.30±1.65)mm;浸泡10-3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 mm及(11.00±0.46) mm.浸泡10-4,10-5 mol/L AgNO3 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 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 级、1 级、0 级、0 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作者:朱辉;尹庆水;张余;张宇;赵华福;周烨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 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 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萧安格;赵凯亮;杨嗣星;李永伟;廖文彪;孟令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可降解的壳聚糖膜高分子生物材料已在防止组织粘连中广泛应用,但由于眼眶空间较小,结构精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目的:探讨壳聚糖膜在防治眼眶损伤后软组织粘连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普通家兔10 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壳聚糖膜组和对照组,建立成年家兔眼眶软组织粘连模型,壳聚糖膜组受损上直肌与结膜和相应骨膜之间置入15 mm×15 mm大小壳聚糖膜防粘连;对照组在损伤面间不用壳聚糖膜.结果与结论:在采用防粘连措施前,两组粘连形成情况像似,4 周后,壳聚糖膜组粘连情况较对照组减轻(P < 0.01).壳聚糖膜组单位面积的成纤维细胞数量、胶原纤维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胶原纤维的相对面积壳聚糖膜组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家兔眼视网膜与视神经未发现明显变化.说明局部植入壳聚糖膜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防治眼眶损伤后软组织粘连,且对视网膜与视神经无毒副作用.
作者:任明玉;赵红;李静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符合软组织生理结构的生物蛋白胶适合作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载体材料.目的:观察生物蛋白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大腿处造成深达肌肉层,直径大于3 cm的软组织缺损.将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 组,实验组将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蛋白胶注射到软组织缺损处,对照组将生物蛋白胶注射到软组织缺损处,模型组造模后不注射.结果与结论:术后14,21 d 创面收缩率,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P < 0.01);愈合时间,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P < 0.01).结果显示以生物蛋白胶为载体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快速的修复多层软组织缺损.
作者:谢富荣;林春博;严冬雪;杨渊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纳/微米尺度的拓扑结构可影响细胞在基体上的黏附和增殖.目的:改变制备条件,考察表面图案化聚(甘氨酸乙酯-丙氨酸乙酯)膦腈(PGAP)膜的表面性质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PGAP溶于氯仿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在25 ℃、20%或80%湿度下浇铸成膜.采用SEM、AFM、XRD 和水接触角进行表征,通过体外培养,采用黏附、增殖和细胞形态等评价膜表面特性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高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图案化表面,溶液浓度升高使图案化结构变得更加规整.溶液质量浓度120 g/L时,可得到一种蜂巢结构表面,但当其升至160 g/L 后,反而不利于图案化表面的形成.高湿度环境下得到的膜表现出极性磷和氮原子在表面富集的现象.这些特性使表面图案化的PGAP膜更易于吸附蛋白质,从而使成骨细胞更易在其上黏附,增殖速度更快,细胞铺展状态也更好.说明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是一种简便、可用于控制PGAP膜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作者:蔡晴;齐兵;段顺;毛吉富;沈红;杨飞;杨小平;王身国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填充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结构相容性.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声带内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0-01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20 例,局麻下患侧甲状软骨板开窗,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患侧声带下填充对改善声嘶等症状的疗效,术后1 d、3,6,12 个月各随访1 次,通过纤维喉镜观察发音时声门闭合情况,嗓音分析评估音质,包括标准化噪声能量和长声时.结果与结论:经患者主观评价及治疗前后各阶段嗓音声学参数分析(标准化噪声能量,长声时),证实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无特殊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提示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易操作性,可作为声带麻痹手术治疗中声带内移的新型填充材料,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作者:刘蓉蓉;李洪涛;张民;肖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部分止血材料存在有毒性及价格昂贵的缺陷.目的:观察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家猪6 只在肝及肾划出长约1 cm,深约0.5 cm的条形切口,用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覆盖.移植前观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移植后第14 天观察再次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植入前后血生化和免疫学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肾组织切片显示无明显炎症反应,未见明显纤维细胞包膜.动物体内实验提示,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无毒性、无排斥反应、无免疫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明洋;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张嘉希;高渝;陈益荣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支架修复尿道缺损,国内外尚无公开报道.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支架在修复兔尿道缺损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取兔附睾处脂肪垫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设尿道缺损对照组、多孔丝素膜修复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修复组.结果与结论:第3 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44、Vimentin 均呈阳性表达.造模后2,4,6 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较尿道缺损对照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较多孔丝素膜组血管形成多.造模后4 周,应用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微血管密度,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尿道缺损对照组(P < 0.05),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多孔丝素膜组(P < 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型丝素支架在尿道缺损的修复中能显著促进血管的形成、生长.
作者:张亚;周云;贾立山;翟景梅;苗小芬;王睿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2 个月以内短期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壳聚糖、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对大鼠外周神经均无毒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材料.目的:评价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 犬体内6 个月后的慢性生物相容性.方法:在壳聚糖神经导管中插入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制备成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桥接Beagle 犬坐骨神经50mm 缺损,同时以Beagle 犬50mm 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植入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6 个月后,Beagle 犬精神、食欲、活动等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相当;植入后2,4,6 个月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生神经及其周边组织未出现变性、坏死,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未见异常.表明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 犬体内6 个月后慢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作者:朱奇;杨宇民;吴坚;胡文;顾晓松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前期研究将从植物中提取的原材料加工制备出了一种黏性较强的可吸收性局部止血胶黏剂.目的:检测局部止血的植物性胶黏剂对肾脏组织的黏附力,并检测其组织相容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植物性胶黏剂均匀涂抹在家兔肾脏表面,检测同一浓度在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的黏附力.将KM小鼠分为:实验组在大腿肌群切口内填入植物性胶黏剂,对照组切口未加入胶黏剂.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的植物性胶黏剂有不同黏附力,1 g 植物性胶黏剂粉末中加入0.6 mL 蒸馏水组呈较浓糊状,且黏附力高.将胶黏剂埋植入小鼠体内后,皮肤切口愈合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血生化、免疫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小鼠手术区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无明显炎症反应.表明植物性胶黏剂有良好的黏附性和组织相容性.
作者:余雪松;黄赤兵;张银甫;范明齐;王平贤;冯嘉瑜;肖亚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基因活化基质是将生物材料与质粒DNA相结合,形成一个基因局部释放系统.目的:观察基因活化基质材料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移植物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形态变化,比较其胶原表达情况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差异性.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后分为2组,实验组在半腱肌移植物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脂质体制备的基因活化基质材料,对照组同样处理后给予空载体.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下见各时期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且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胶原纤维成分增多,形状粗大且排列较规则,接近正常组织结构.电镜下见各时期实验组细胞内微结构较对照组有丝分裂活跃,出现代谢旺盛的成纤维细胞,纤维间隙内有较多基质成分,胞质中可见较为丰富的内质网和线粒体.提示转化生长因子对韧带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覃健;侯之启;王新亮;刘永轶;高兴华;林宇进;黄保华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观察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对照方法在大耳白兔颅骨中缝两侧利用磨骨术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即刻于一侧骨缺损处回填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物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只填充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作为对照组,术后4,6,8 周行软X 射线摄片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骨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骨小梁密度、形态、新生骨质的量及结构、成骨细胞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说明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较Choukroun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更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作者:王得利;孔祥盼;栾海蓉;芦山;商维荣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在纳米粒研究过程中,包封率是纳米粒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目的:建立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苯达唑的含量,反相透析法分离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测定阿苯达唑的包封率.考察药物加样回收率、透析平衡时间和透析体积比.结果与结论:反相透析法能将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有效分离,药物加样回收率是(99.59±0.36)%,透析法平衡时间为9 h,透析体积比为1∶15,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包封率为(51.73±0.18)%.提示反透析法便捷、准确,适用于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连文元;何承辉;邢建国;王新春;黄川生 刊期: 2011年第47期
背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多为等离子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离子束溅射法等,所制备的涂层性能不稳定、成分单一,且涂层物相组成较难控制.目的: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 基体上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方法:在Ti6Al4V 基体上以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实验分析和评价HAF/YSZ 涂层、HAF1.2 涂层及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HAF/YSZ 梯度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且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作者:李素敏;张芹;赵玉涛;笪祖林;刘晓燕;张钊 刊期: 2011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