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翠
副肿瘤性皮肤黏膜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主要包括副肿瘤性天疱疮、恶性黑棘皮病以及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皮肌炎等.由于该类疾病病情复杂,而同时伴发的肿瘤则比较隐匿难查,常使诊治感棘手.本文对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损害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介绍.
作者:何昕;宋惠云;周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口内直接粘结法和口外粘结再植法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适应症的纵折后牙随机纳入口内直接粘结组(口内组)和口外粘结再植组(口外组),口内组患牙超强粘结后直接冠修复,口外组拔除折裂牙后在体外粘结,再植入牙槽窝,术后2周进行全冠修复.术后6月、12月复查,根据临床表现、牙周状况分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半年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口外法成功率较口内法高(p<0.05).结论:口内直接粘结法和口外粘结再植法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保存纵折后牙的两种方法,口外粘结再植法的远期疗效可能好于口内粘结法.
作者:朱雅男;王文梅;唐巍;刘侠;黄政;魏文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扁平苔藓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可能由药物或牙科用材料诱发.而更常见的是原发性的由T细胞参与的免疫发病机制,是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泽慧;钟良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片段弓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矫治中的早期使用效果.方法:片段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使用,在矫治前期即行尖牙远中牵引.结果:15例拔牙矫治病例早期即行尖牙远中牵引,与排齐整平同时进行,节约了支抗,缩短了疗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早期应用片段弓矫治技术可提高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果.
作者:李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olton指数正常的安氏三种错(牙合)畸形病例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Bolton指数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45例Bolton指数正常的安氏错(牙合)患者的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趋势.结果: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全牙比均有变小的趋势;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Ⅲ类错(牙合)组中,除了二组与三组及四组与五组间Bolton指数全牙比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不同拔牙模式的Bolton指数全牙比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oIton指数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Bohon指数全牙比产生影响.
作者:张勇;郭新星;王春玲;肖水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咀嚼力降低对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18 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喂以标准的硬食,另一组以粉末状软食喂养.于大鼠4周、5周、6周、7周龄时取其髁突软骨以RT-PCR方法检测其中Bax和Bc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硬食组大鼠髁突软骨中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软食对Bcl-2mRNA表达的影响不大,但却使Bax mRNA表达上调.软食组Bax mRNA与Bcl-2 mRNA的比值在6周和7周时明显高于硬食组p<0.05).结论:咀嚼力降低使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Bax mRNA表达水平和Bax mRNA/Bcl-2 mRNA的比值上升,但对Bcl-2 mRNA影响不大.
作者:王冠超;刘洪臣;马军利;鄂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估铸造式和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在提高双侧乳磨牙早失儿童咀嚼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32例双侧乳磨牙早失的患儿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侧使用铸造式间隙保持器,对照侧使用传统的丝圈式间隙保持器,比较戴用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结果:双侧乳磨牙早失患者戴用铸造式间隙保持器后,咀嚼效率有明显提高(p<0.01);戴用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后,咀嚼效率没有差别(p>0.05).结论:推荐使用铸造式间隙保持器,提高乳磨牙早失儿童的咀嚼功能.
作者:卢红飞;艾虹;麦志辉;李思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对机械耳点和解剖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两点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方法:选择正畸初诊患者124例,男42例,女82例,平均年龄11.3岁.用西门子Orthophos3型X光机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机械耳点上缘为原点,以FH平面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全部病例两耳点位置关系描记于同一张描图纸上.结果:①解剖耳点和机械耳点的完全重叠率仅为20.1%;②.两点间相对位置关系有4种表现形式;③.解剖耳点多位于机械耳点后上方,散布于90°~150°范围内,距机械耳点大垂直距离为15.1 mm,大水平距离9.0 mm,平均向后2.3 mm,向上8.9 mm,平均距离9.2±3.89 mm.结论:外耳道的解剖结构决定了解剖耳点与机械耳点的不一致.在临床中,要根椐选择分析法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耳点.
作者:梁海;谭北璇;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颈动脉体瘤是源于动脉壁上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又名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与颈静脉球瘤,主动脉弓瘤,均属于化学感受器来源肿瘤.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极易损伤大血管,尤其是颈内动脉,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赵睿;邹红;况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SD锁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D锁式附着体作为义齿固位装置,修复16例单侧多个后牙游离端缺失,随访3~12个月,从咀嚼效能、美观满意度、舒适度和稳固性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D锁式精密附着体与正常牙列咀嚼效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98%患者对义齿稳固性、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感到满意.未发现基牙松动及游离牙槽嵴骨质吸收现象.结论:SD锁式附着体适应用于基牙稳固的末端游离缺失病例的修复.
作者:吴桂萍;冯晓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Angle Ⅱ1错(牙合)畸形侧貌外形的变化.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病例11例.Ⅰ期治疗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软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软组织面角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颏唇沟深度减小.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的软组织面型.
作者:唐晓蕾;段银钟;张杰;顾泽旭;王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阻生智齿的拔除多须去除骨阻力.传统的去骨方法多为凿除牙冠颊侧和远中牙槽骨骨皮质.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凿除骨皮质时去骨量多,创伤大,术后反应重,临床操作复杂.
作者:贾世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牙合)龈高度牙体模型上全冠的固位力,探讨后牙全冠修复获得理想固位的合适牙体高度.方法:制作底部直径7 mm,轴聚角5°,高度分别为1 mm、2 mm、3 mm、4 mm、5 mm、6 mm的离体牙模型6组,每组6个.用滴蜡法在每个模型上制作金属全冠,全冠用磷酸锌水门汀粘固,应用万能电子拉力实验机进行冠固位力测定.结果:轴聚角5°,胎龈高度为1、2、3、4、5、6 mm的各组平均冠固位力分别为84.25 N、116.67 N、183.00 N、268.58 N、360.92 N、448.25 N.不同高度的牙体冠固位力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全冠固位力与(牙合)龈高度成正比,当内聚角为5°,冠高度小于3 mm时,冠固位力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赵梅;甘云娜;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锆、纳米金刚石为功能填料加入到以钡玻璃粉为主填料的光固化牙科复合树脂中,观察树脂挠曲强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和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TEGDMA)为树脂基质,钡玻璃粉(BG)为主填料,选择纳米二氧化锆,纳米金刚石为功能填料,采用原位聚合法生成光固化牙科树脂,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挠曲强度.结果:纳米二氧化锆和纳米金刚石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锆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含纳米二氧化锆的树脂挠曲强度显著高于含5%纳米二氧化锆树脂的挠曲强度.不同浓度纳米金刚石之间有显著差异,含0.2%纳米金刚石的树脂挠曲强度显著高于含0.1%纳米金刚石树脂的挠曲强度.结论:含5%纳米二氧化锆、0.2%纳米金刚石的复合树脂颜色美观,其挠曲强度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及ISO标准,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罗娟;王新知;刘学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三磨牙的根尖,与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有的甚至无骨板而仅覆以黏膜[1].上颌磨牙断根拔除时,易将牙根压入上颌窦内,此种情况多发生于上颌窦较大,牙根与窦间仅有一薄层骨板相隔,或无骨板间隔的病例[2].
作者:余善超;米修奎;蔡其刚;李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时间和规律,探讨血供和新骨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6只,造成一侧下颌骨2.5 cm全层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术后1、2、4月摄X线片、行下牙槽动脉血管造影后处死动物,明胶墨汁颈总动脉灌注.标本作组织学观察,行微血管记数.结果:术后1月:移植骨大部分被吸收,网状骨小梁增生,骨间隙内大量微血管新生.术后2月:植骨区大部分为新生骨所占据,新生骨小梁粗大,新生血管数目增多.X线示移植区低密度影.术后4月:新生骨基本矿化成熟,新生血管数目下降.X线示移植区高密度影.6例血管造影均未见下牙槽动脉再通.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新生血管术后1月开始大量增生,2月时数目多,4月时趋于正常水平.新骨的生长是以微血管为中心,以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多生长点成骨.
作者:林成;刘宝林;刘晓辉;谢光远;韩泽民;曹丽萍;陈小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前牙缺损,缺失的修复以金属烤瓷冠桥修复为主.我科自2001年起利用超强纤维带+光固化复合树脂作冠桥修复前牙缺损,缺失,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
作者:黄达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小的蛋白,特异性地表达于多种人类肿瘤组织和胚胎组织中,在正常人体终末分化组织中不表达.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侵袭和预后等有关,可作为一种有潜在价值的早期诊断指标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Surviv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晌辉;翦新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共58颗严重龋坏或缺失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且相同象限内有形态发育正常的第三磨牙的患者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磨牙代替缺失磨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0~24个月内顺利完成治疗,并建立良好的磨牙接触关系与咬(牙合)关系.结论:在适当的病例中利用正畸矫治可代替磨牙缺失后的传统修复治疗.
作者:邓凯雄;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植块培养法与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并探讨培养成功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用植块培养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对48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癌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48例样本中24例培养成功,细胞生长率50%.②植块培养法优于胰蛋白酶消化培养法,植块培养法细胞生长率38%,胰蛋白酶消化培养法细胞生长率13%(p<0.01).③高分化鳞癌生长率为38%,中/低分化鳞癌生长率为75%(p<0.05).结论:优化的植块培养法比单纯消化培养法能尽快获得口腔癌的原代细胞系,种子细胞应该尽量选用分化程度差的标本.
作者:郑顺友;李强;朱翌;丁熙;朱形好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