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氧化钙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应用

张春容

关键词: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形成术, 氢氧化钙
摘要:材料和方法氢氧化钙作为一种根管内封药,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作者进行治疗的56个牙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磨牙根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磨牙根折的保存治疗.方法:采用切割牙冠后,清除病变牙根,保留健康牙根并进行根管治疗,通过修复,恢复咀嚼功能.结果:治疗22例,成功19例,有效3例.结论:对磨牙根折的病例,采用切割牙冠后清除病变牙根的方法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惠亚晴;阿斯娅·牙生;周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SD大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为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离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经过胶原酶消化,加入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通过诱导检测分离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不断增殖能力,有多向分化能力,存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相关标志分子.结论:成功建立了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伟;金岩;张勇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Jasper Jumper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

    目的:探讨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观察随着颌(牙合)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以及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14.62 mm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1.07 mm2,无显著性差异;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距FH平面的水平距平均减小4.92 mm(P<0.05),舌骨距FH平面的垂直距平均增大5.79 mm(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作者:刘名燕;段银钟;何玉宏;王海雪;周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前牙瓷贴面修复效果观察

    瓷贴面具有瓷全冠修复的美学效果,但对牙体磨削程度明显减少.应用瓷贴面对前牙因缺损、变色、着色、畸形等修复越来越受到推崇.笔者采用瓷贴面技术对四环素前牙进行修复,并追踪观察3年,报告如下.

    作者:郑育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电刀用于残髓失活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用于残髓失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根管治疗拔髓后及根管消毒后仍有根髓探痛患者56名,行高频电刀残髓失活,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残髓失活显效76.79%,有效17.86%,无效5.35%,总有效率94.65%.结论:高频电刀用于根管治疗中残髓失活操作简单,作用快捷,效果可靠.

    作者:任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涎腺肿瘤Bcl-2、PCNA和C-erbB-2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原癌基因C-erbB-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生机制,为涎腺肿瘤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47例涎腺恶性肿瘤、4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0例涎腺非肿瘤组织中Bcl-2、PCNA及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细胞进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非瘤组织、多形性腺瘤和涎腺恶性肿瘤中Bcl-2、PCNA及C-erbB-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维、汉民族涎腺组织中各指标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平衡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erbB-2可能通过EGF/EGFR调控机制使涎腺组织良性病变发生恶性转化.不同民族基因背景特点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无重要作用.

    作者:郅克谦;秦春梅;袁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效前挥发对乙醇基牙本质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两种含有丙酮乙醇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 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接系统在第0 d、7 d、14 d和21 d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两种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短时间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影响较小.

    作者:李潇;吴新荣;汪维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五)悬吊竖直法矫治下颌磨牙阻生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低位近中、水平阻生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在阻生磨牙近中相邻磨牙带环上焊接悬吊竖直簧,对14例下颌第三磨牙,6例下颌第二磨牙共30个阻生磨牙(其中水平阻生12个、近中阻生18个)进行牵引竖直.结果:阻生磨牙均被快速竖直,排齐整平后纳入治疗系统.竖直磨牙时间1~5个月,平均3个月.X线片显示阻生磨牙周围牙槽骨生长、恢复良好.结论:悬吊竖直法能高效、快速、简便地竖直低位阻生磨牙,并具有同期矫治(不延长矫治期),有效增强支抗和竖直支抗磨牙的优点.

    作者:刘进;郭鑫;邓凯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酸蚀对牙釉质裂的影响

    目的:研究37%磷酸酸蚀牙面对牙釉质裂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60个,用钝物打击的方法制造与牙体长轴平行并延伸至颊面中央区域的釉质裂,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以37%磷酸凝胶处理15 s、30 s、60s.对牙齿横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每组正常釉质区及釉质裂区的酸蚀深度进行测量,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釉质裂区浸蚀深度较正常区域浸蚀深度有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处理时间,釉质裂区酸蚀深度均高于正常釉质区,酸蚀深度由高到低为:釉质裂区60 s酸蚀,釉质裂区30 s酸蚀,正常釉质区60 s酸蚀,正常釉质区30 s酸蚀,釉质裂区15 s酸蚀,正常釉质区15 s酸蚀.结论:正畸粘接前,应对牙面进行仔细检查,对存在釉质裂的牙齿,应严格控制酸蚀时间,并给予必要的防龋处理.

    作者:周宏原;庞光明;陈建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碘伏明胶海绵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碘伏明胶海绵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中的作用.方法: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2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植入碘伏明胶海绵,咬棉球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3 d;对照组106例,牙拔除术后牙槽窝内不放置任何填充物,只咬棉球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3 d.对两组病例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有6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5.66%,治疗组只有1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0.8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碘伏明胶海绵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向国林;朱声荣;汤国雄;魏望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口腔夜间急诊病例10000例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夜间急诊病例的病种、好发时间、年龄、性别,找出口腔夜间急诊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1月~2005年2月间夜间急诊病例10000例,对其病种、发病时间、年龄、性别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共有54种口腔病种,前3位病种分别为颌面部外伤(23.68%)、根尖周炎(15.40%)、牙髓炎(11.42%);男女比为1.37:1;年龄大95岁,小3个月;发病高月份为9、10月;高时段为19~20点;结论:口腔急诊病种范围广,急诊医师除需掌握口腔急诊病种的鉴别诊断外,还需重点掌握颌面部外伤、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病种的应急处理方法.

    作者:徐晓;廖骞;王海宁;赵隽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鼠完整牙胚肾被膜下种植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肾被膜作为组织工程牙根和牙周组织的种植环境.方法:分离出生后6 d 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完整牙胚,种植于成年SD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收获种植牙胚,组织学观察种植牙胚的牙根和牙周组织发育情况.结果:20个种植牙胚中,4个种植牙胚有牙根和牙周组织生成,剩余种植牙胚仅见牙本质继续发育.结论:肾被膜是组织工程牙根和牙周组织的适宜种植环境.

    作者:刘晓辉;文玲英;苑芳;林成;金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口内冲洗在颌间栓结术后患者的应用

    临床上颌间栓结术是治疗颌骨骨折常规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颌间牵引期间由于张口受限,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进行正常的口腔卫生保健.

    作者:吴丽娟;陈琼;韩元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析中药对慢性牙周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慢性牙周炎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牙周基础治疗后,实验组给予补肾清火的中药治疗,对照组不服中药,3个月后复查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服药前,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PD)、附着水平测定(PAL),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复查,2组各项牙周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对慢性牙周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顾晶晶;罗礼君;俞瑾;束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常用根管冲洗液与臭氧液杀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常用根管冲洗消毒液与HYCY40009型臭氧仪产生的不同浓度臭氧液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实验法测定5组消毒液对3株兼性厌氧菌和2株专性厌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杀菌率随着臭氧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臭氧液对微生物的杀灭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当增加臭氧液浓度(1.339 mg/L)和作用时间(5min)时,其杀菌效率与常用的根管冲洗液3%双氧水、0.25%次氯酸钠液的杀菌效果一致.结论:HY-CY40009型臭氧发生仪在通电40min内可以产生具有理想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液.对于感染根管的冲洗消毒应用具有较好前景.

    作者:刘宝娟;倪龙兴;杨巨才;蔚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牙体成像在诊断埋伏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2例临床疑诊为上颌埋伏牙病例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作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三维重建(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断层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立体、直观地提供临床所需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作者:罗小平;陈伟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丙烯酸树脂牙与树脂及陶瓷材料相对磨耗的体外研究

    目的:比较成品丙烯酸树脂牙与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材料的相对磨耗性,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制作成品丙烯酸树脂牙的牙尖形状标本40个,选择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4种材料进行相对磨耗实验,每种材料均制作块状标本10个.在自制磨耗装置上循环磨耗50000次后测试各种标本的高度丧失.结果:丙烯酸树脂牙牙尖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复合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陶瓷的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结论:陶瓷与丙烯酸树脂牙相对磨耗时,树脂牙的磨损较大,临床上应避免使用将陶瓷与树脂作为相对磨耗材料,复合树脂是丙烯酸树脂牙较为理想的对颌修复材料.

    作者:杨旭;郭照中;陈思韩;肖莉;章彦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氢氧化钙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氢氧化钙作为一种根管内封药,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作者进行治疗的56个牙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非拔牙矫治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作者:郑焱;彭友俭;王立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髓室底穿通与根管侧穿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室底穿通或根管侧穿的治疗方法.方法:76个患牙不同部位的穿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76例髓室底穿孔或根管侧穿的患牙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78.9%,其中上前牙的疗效好,下颌磨牙髓室底穿通和上颌前牙根管侧穿的发生率高.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意外穿孔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穿孔应积极进行修补,尽量保存患牙.

    作者:吴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