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烯酸树脂牙与树脂及陶瓷材料相对磨耗的体外研究

杨旭;郭照中;陈思韩;肖莉;章彦彦

关键词:磨耗, 抗磨耗性能, 磨损, 树脂陶瓷
摘要:目的:比较成品丙烯酸树脂牙与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材料的相对磨耗性,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制作成品丙烯酸树脂牙的牙尖形状标本40个,选择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4种材料进行相对磨耗实验,每种材料均制作块状标本10个.在自制磨耗装置上循环磨耗50000次后测试各种标本的高度丧失.结果:丙烯酸树脂牙牙尖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复合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陶瓷的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结论:陶瓷与丙烯酸树脂牙相对磨耗时,树脂牙的磨损较大,临床上应避免使用将陶瓷与树脂作为相对磨耗材料,复合树脂是丙烯酸树脂牙较为理想的对颌修复材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Jasper Jumper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

    目的:探讨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观察随着颌(牙合)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以及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14.62 mm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1.07 mm2,无显著性差异;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距FH平面的水平距平均减小4.92 mm(P<0.05),舌骨距FH平面的垂直距平均增大5.79 mm(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作者:刘名燕;段银钟;何玉宏;王海雪;周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电刀用于残髓失活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用于残髓失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根管治疗拔髓后及根管消毒后仍有根髓探痛患者56名,行高频电刀残髓失活,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残髓失活显效76.79%,有效17.86%,无效5.35%,总有效率94.65%.结论:高频电刀用于根管治疗中残髓失活操作简单,作用快捷,效果可靠.

    作者:任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前后向牵张成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位移趋势的研究

    目的:对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前后向牵张成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位移趋势研究.方法:在已建好的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Le Fort Ⅰ型截骨前后向牵张成骨加载,对上颌骨复合体各标志点的位移趋势进行研究,并比较三种不同加载方式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结果: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前后向牵张成骨 时,除前后向有明显位移趋势外,在横向和垂直向方面上颌结节处还有明显地向外向下的位移趋势,三种不同加载方式对上颌骨复合体各部位的位移趋势无明显差异.结论: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前后向牵张成骨时,应尽量注意上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以及上颌牙弓的形变.

    作者:张晓慧;丁寅;徐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五)悬吊竖直法矫治下颌磨牙阻生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低位近中、水平阻生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在阻生磨牙近中相邻磨牙带环上焊接悬吊竖直簧,对14例下颌第三磨牙,6例下颌第二磨牙共30个阻生磨牙(其中水平阻生12个、近中阻生18个)进行牵引竖直.结果:阻生磨牙均被快速竖直,排齐整平后纳入治疗系统.竖直磨牙时间1~5个月,平均3个月.X线片显示阻生磨牙周围牙槽骨生长、恢复良好.结论:悬吊竖直法能高效、快速、简便地竖直低位阻生磨牙,并具有同期矫治(不延长矫治期),有效增强支抗和竖直支抗磨牙的优点.

    作者:刘进;郭鑫;邓凯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癌组织Fas/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调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6例上皮异常增生、3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Fas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广泛表达;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下调(P<0.05);Fas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有关;FasL在正常口腔黏膜不表达;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5);FasL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TIL细胞Fas、FasL阳性表达率为81.6%和84.2%.结论:Fas表达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自然分化成熟、衰老及口腔鳞癌的形成和肿瘤的恶性度有关;FasL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口腔鳞癌组织免疫反攻击的体现;Fas、FasL可作为监测口腔上皮癌变的标记物.

    作者:陈乔尔;王元银;李倩;周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Cbfa1在Smad3调控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转录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在Smad3分子调控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MDPC-23细胞,通过瞬时共转染和报告基因检测方法观察Cbfa1对TGF-β1调控目的基因dspp转录的影响.结果:Cbfa1可以抑制DSPP启动子的活性,TGF-β1可以降低Cbfa1对DSPP的抑制作用,当Cb-fa1与Smad3共同作用于DSPP启动子时,对DSPP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强.Cbfa1的两个亚型Osf2和PEBP2αA在DSPP转录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的功能不完全一致.结论:转录因子Cbfa1可以与Smad3共同作用,调控DSPP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表达.

    作者:高杰;吴补领;何文喜;郭婷;李霞;王捍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酸蚀对牙釉质裂的影响

    目的:研究37%磷酸酸蚀牙面对牙釉质裂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60个,用钝物打击的方法制造与牙体长轴平行并延伸至颊面中央区域的釉质裂,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以37%磷酸凝胶处理15 s、30 s、60s.对牙齿横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每组正常釉质区及釉质裂区的酸蚀深度进行测量,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釉质裂区浸蚀深度较正常区域浸蚀深度有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处理时间,釉质裂区酸蚀深度均高于正常釉质区,酸蚀深度由高到低为:釉质裂区60 s酸蚀,釉质裂区30 s酸蚀,正常釉质区60 s酸蚀,正常釉质区30 s酸蚀,釉质裂区15 s酸蚀,正常釉质区15 s酸蚀.结论:正畸粘接前,应对牙面进行仔细检查,对存在釉质裂的牙齿,应严格控制酸蚀时间,并给予必要的防龋处理.

    作者:周宏原;庞光明;陈建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效前挥发对乙醇基牙本质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两种含有丙酮乙醇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 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接系统在第0 d、7 d、14 d和21 d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两种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短时间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影响较小.

    作者:李潇;吴新荣;汪维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髓室底穿通与根管侧穿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室底穿通或根管侧穿的治疗方法.方法:76个患牙不同部位的穿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76例髓室底穿孔或根管侧穿的患牙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78.9%,其中上前牙的疗效好,下颌磨牙髓室底穿通和上颌前牙根管侧穿的发生率高.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意外穿孔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穿孔应积极进行修补,尽量保存患牙.

    作者:吴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碘伏明胶海绵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碘伏明胶海绵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中的作用.方法: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2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植入碘伏明胶海绵,咬棉球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3 d;对照组106例,牙拔除术后牙槽窝内不放置任何填充物,只咬棉球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3 d.对两组病例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有6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5.66%,治疗组只有1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0.8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碘伏明胶海绵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向国林;朱声荣;汤国雄;魏望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丙烯酸树脂牙与树脂及陶瓷材料相对磨耗的体外研究

    目的:比较成品丙烯酸树脂牙与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材料的相对磨耗性,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制作成品丙烯酸树脂牙的牙尖形状标本40个,选择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4种材料进行相对磨耗实验,每种材料均制作块状标本10个.在自制磨耗装置上循环磨耗50000次后测试各种标本的高度丧失.结果:丙烯酸树脂牙牙尖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复合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陶瓷的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结论:陶瓷与丙烯酸树脂牙相对磨耗时,树脂牙的磨损较大,临床上应避免使用将陶瓷与树脂作为相对磨耗材料,复合树脂是丙烯酸树脂牙较为理想的对颌修复材料.

    作者:杨旭;郭照中;陈思韩;肖莉;章彦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前牙瓷贴面修复效果观察

    瓷贴面具有瓷全冠修复的美学效果,但对牙体磨削程度明显减少.应用瓷贴面对前牙因缺损、变色、着色、畸形等修复越来越受到推崇.笔者采用瓷贴面技术对四环素前牙进行修复,并追踪观察3年,报告如下.

    作者:郑育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中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不同距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当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不同距离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及上颌窦底的应力和位移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结果: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为1 mm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压应力大,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位移小;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2.5 mm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大位移大于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4 mm,但是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4 mm时上颌窦底的拉应力、压应力和位移均小于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2.5 mm时的效果.结论:骨挤压器顶端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不同,模型所受的应力和位移不同.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1 mm时,提升效率低,发生黏膜穿孔的几率高,临床上需谨慎应用.

    作者:李男男;张茹慧;周延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口内冲洗在颌间栓结术后患者的应用

    临床上颌间栓结术是治疗颌骨骨折常规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颌间牵引期间由于张口受限,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进行正常的口腔卫生保健.

    作者:吴丽娟;陈琼;韩元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磨牙根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磨牙根折的保存治疗.方法:采用切割牙冠后,清除病变牙根,保留健康牙根并进行根管治疗,通过修复,恢复咀嚼功能.结果:治疗22例,成功19例,有效3例.结论:对磨牙根折的病例,采用切割牙冠后清除病变牙根的方法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惠亚晴;阿斯娅·牙生;周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正畸NiTi弓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建模研究

    目的:探讨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用Pro/E软件建立NiTi圆丝和方丝被固定于矫治器前的几何模型,导入Marc软件,对其进行几何修复后生成实体单元,并按实际模拟边界条件,按NiTi合金定义初始条件和材料特性,终得到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弓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用于正畸治疗的NiTi圆丝和方丝弓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弓丝在矫治形变过程中(各时段)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结论:本研究率先建立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矫治方案的设计提供量化依据.

    作者:李岩峰;范丽娜;林萍;胡敏;徐璐璐;黄旭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纵折磨牙保存治疗68例报道

    目的:了解粘结材料对折裂磨牙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对68例完全纵折牙进行粘结固定,1年后评价患牙的牙周、根尖状况及功能,并对影响患牙愈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per-bond C&B粘结系统的粘结效果满意,治疗1年后的失败率为16.2%,其中粘接失败率仅占7.4%;折裂部位、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对患牙愈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uper bond C&B粘结系统对折裂磨牙保存治疗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勇;张娟;柴淳;董宇;赵守清;赵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常用根管冲洗液与臭氧液杀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常用根管冲洗消毒液与HYCY40009型臭氧仪产生的不同浓度臭氧液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实验法测定5组消毒液对3株兼性厌氧菌和2株专性厌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杀菌率随着臭氧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臭氧液对微生物的杀灭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当增加臭氧液浓度(1.339 mg/L)和作用时间(5min)时,其杀菌效率与常用的根管冲洗液3%双氧水、0.25%次氯酸钠液的杀菌效果一致.结论:HY-CY40009型臭氧发生仪在通电40min内可以产生具有理想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液.对于感染根管的冲洗消毒应用具有较好前景.

    作者:刘宝娟;倪龙兴;杨巨才;蔚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氢氧化钙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氢氧化钙作为一种根管内封药,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作者进行治疗的56个牙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口腔夜间急诊病例10000例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夜间急诊病例的病种、好发时间、年龄、性别,找出口腔夜间急诊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1月~2005年2月间夜间急诊病例10000例,对其病种、发病时间、年龄、性别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共有54种口腔病种,前3位病种分别为颌面部外伤(23.68%)、根尖周炎(15.40%)、牙髓炎(11.42%);男女比为1.37:1;年龄大95岁,小3个月;发病高月份为9、10月;高时段为19~20点;结论:口腔急诊病种范围广,急诊医师除需掌握口腔急诊病种的鉴别诊断外,还需重点掌握颌面部外伤、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病种的应急处理方法.

    作者:徐晓;廖骞;王海宁;赵隽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