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燕;段银钟;何玉宏;王海雪;周慧霞
目的:评价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对口腔癌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30只颊癌金黄地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实验组:FEG-CDDP-PLA-NP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②对照组Ⅰ:单行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③对照组Ⅱ:单行PEG-CDDP-PLA-NP静脉注射.比较3组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完成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31.46±2.37、10.04±1.42、22.63±1.96.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结论: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nm23-H1基因较单一nm23-H1基因治疗或隐形纳米靶向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对口腔癌的治疗效果,该方法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杨凯;孙德平;温玉明;李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常用根管冲洗消毒液与HYCY40009型臭氧仪产生的不同浓度臭氧液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实验法测定5组消毒液对3株兼性厌氧菌和2株专性厌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杀菌率随着臭氧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臭氧液对微生物的杀灭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当增加臭氧液浓度(1.339 mg/L)和作用时间(5min)时,其杀菌效率与常用的根管冲洗液3%双氧水、0.25%次氯酸钠液的杀菌效果一致.结论:HY-CY40009型臭氧发生仪在通电40min内可以产生具有理想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液.对于感染根管的冲洗消毒应用具有较好前景.
作者:刘宝娟;倪龙兴;杨巨才;蔚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37%磷酸酸蚀牙面对牙釉质裂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60个,用钝物打击的方法制造与牙体长轴平行并延伸至颊面中央区域的釉质裂,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以37%磷酸凝胶处理15 s、30 s、60s.对牙齿横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每组正常釉质区及釉质裂区的酸蚀深度进行测量,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釉质裂区浸蚀深度较正常区域浸蚀深度有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处理时间,釉质裂区酸蚀深度均高于正常釉质区,酸蚀深度由高到低为:釉质裂区60 s酸蚀,釉质裂区30 s酸蚀,正常釉质区60 s酸蚀,正常釉质区30 s酸蚀,釉质裂区15 s酸蚀,正常釉质区15 s酸蚀.结论:正畸粘接前,应对牙面进行仔细检查,对存在釉质裂的牙齿,应严格控制酸蚀时间,并给予必要的防龋处理.
作者:周宏原;庞光明;陈建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磨牙根折的保存治疗.方法:采用切割牙冠后,清除病变牙根,保留健康牙根并进行根管治疗,通过修复,恢复咀嚼功能.结果:治疗22例,成功19例,有效3例.结论:对磨牙根折的病例,采用切割牙冠后清除病变牙根的方法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惠亚晴;阿斯娅·牙生;周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两种含有丙酮乙醇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 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接系统在第0 d、7 d、14 d和21 d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两种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短时间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影响较小.
作者:李潇;吴新荣;汪维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上颌间栓结术是治疗颌骨骨折常规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颌间牵引期间由于张口受限,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进行正常的口腔卫生保健.
作者:吴丽娟;陈琼;韩元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粘结材料对折裂磨牙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对68例完全纵折牙进行粘结固定,1年后评价患牙的牙周、根尖状况及功能,并对影响患牙愈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per-bond C&B粘结系统的粘结效果满意,治疗1年后的失败率为16.2%,其中粘接失败率仅占7.4%;折裂部位、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对患牙愈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uper bond C&B粘结系统对折裂磨牙保存治疗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勇;张娟;柴淳;董宇;赵守清;赵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材料和方法氢氧化钙作为一种根管内封药,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作者进行治疗的56个牙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瓷贴面具有瓷全冠修复的美学效果,但对牙体磨削程度明显减少.应用瓷贴面对前牙因缺损、变色、着色、畸形等修复越来越受到推崇.笔者采用瓷贴面技术对四环素前牙进行修复,并追踪观察3年,报告如下.
作者:郑育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室底穿通或根管侧穿的治疗方法.方法:76个患牙不同部位的穿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76例髓室底穿孔或根管侧穿的患牙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78.9%,其中上前牙的疗效好,下颌磨牙髓室底穿通和上颌前牙根管侧穿的发生率高.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意外穿孔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穿孔应积极进行修补,尽量保存患牙.
作者:吴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观察随着颌(牙合)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以及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14.62 mm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1.07 mm2,无显著性差异;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距FH平面的水平距平均减小4.92 mm(P<0.05),舌骨距FH平面的垂直距平均增大5.79 mm(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Jasper Jumper矫治器矫治骨性下颌后缩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作者:刘名燕;段银钟;何玉宏;王海雪;周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碘伏明胶海绵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中的作用.方法: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2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植入碘伏明胶海绵,咬棉球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3 d;对照组106例,牙拔除术后牙槽窝内不放置任何填充物,只咬棉球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3 d.对两组病例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有6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5.66%,治疗组只有1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0.8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碘伏明胶海绵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向国林;朱声荣;汤国雄;魏望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用于残髓失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根管治疗拔髓后及根管消毒后仍有根髓探痛患者56名,行高频电刀残髓失活,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残髓失活显效76.79%,有效17.86%,无效5.35%,总有效率94.65%.结论:高频电刀用于根管治疗中残髓失活操作简单,作用快捷,效果可靠.
作者:任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原癌基因C-erbB-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生机制,为涎腺肿瘤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47例涎腺恶性肿瘤、4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0例涎腺非肿瘤组织中Bcl-2、PCNA及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细胞进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非瘤组织、多形性腺瘤和涎腺恶性肿瘤中Bcl-2、PCNA及C-erbB-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维、汉民族涎腺组织中各指标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平衡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erbB-2可能通过EGF/EGFR调控机制使涎腺组织良性病变发生恶性转化.不同民族基因背景特点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无重要作用.
作者:郅克谦;秦春梅;袁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高频电刀在正畸导萌低位阻生磨牙开窗术中的应用.方法:在正畸导萌埋伏磨牙的开窗术中对比应用高频电刀切除阻生磨牙(牙合)面软组织及应用常规手术刀切开阻生磨牙牙龈并翻瓣后粘接正畸附件,以牵引竖直磨牙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高频电刀切除阻生磨牙(牙合)面软组织的方法能简便手术操作,有利于正畸附件的粘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正畸导萌埋伏磨牙的开窗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切除磨牙(牙合)面软组织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邓凯雄;刘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成品丙烯酸树脂牙与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材料的相对磨耗性,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制作成品丙烯酸树脂牙的牙尖形状标本40个,选择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4种材料进行相对磨耗实验,每种材料均制作块状标本10个.在自制磨耗装置上循环磨耗50000次后测试各种标本的高度丧失.结果:丙烯酸树脂牙牙尖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复合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陶瓷的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结论:陶瓷与丙烯酸树脂牙相对磨耗时,树脂牙的磨损较大,临床上应避免使用将陶瓷与树脂作为相对磨耗材料,复合树脂是丙烯酸树脂牙较为理想的对颌修复材料.
作者:杨旭;郭照中;陈思韩;肖莉;章彦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在Smad3分子调控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MDPC-23细胞,通过瞬时共转染和报告基因检测方法观察Cbfa1对TGF-β1调控目的基因dspp转录的影响.结果:Cbfa1可以抑制DSPP启动子的活性,TGF-β1可以降低Cbfa1对DSPP的抑制作用,当Cb-fa1与Smad3共同作用于DSPP启动子时,对DSPP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强.Cbfa1的两个亚型Osf2和PEBP2αA在DSPP转录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的功能不完全一致.结论:转录因子Cbfa1可以与Smad3共同作用,调控DSPP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表达.
作者:高杰;吴补领;何文喜;郭婷;李霞;王捍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腭咽功能是评价腭裂术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可为获得正常的语音效果打下基础.国内外对影响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因素已研究了数10年,到目前为此,仍存争议.本文就可能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如腭裂修复的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腭裂类型与腭咽部解剖结构特征、性别等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鲁勇;石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肾被膜作为组织工程牙根和牙周组织的种植环境.方法:分离出生后6 d 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完整牙胚,种植于成年SD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收获种植牙胚,组织学观察种植牙胚的牙根和牙周组织发育情况.结果:20个种植牙胚中,4个种植牙胚有牙根和牙周组织生成,剩余种植牙胚仅见牙本质继续发育.结论:肾被膜是组织工程牙根和牙周组织的适宜种植环境.
作者:刘晓辉;文玲英;苑芳;林成;金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夜间急诊病例的病种、好发时间、年龄、性别,找出口腔夜间急诊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1月~2005年2月间夜间急诊病例10000例,对其病种、发病时间、年龄、性别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共有54种口腔病种,前3位病种分别为颌面部外伤(23.68%)、根尖周炎(15.40%)、牙髓炎(11.42%);男女比为1.37:1;年龄大95岁,小3个月;发病高月份为9、10月;高时段为19~20点;结论:口腔急诊病种范围广,急诊医师除需掌握口腔急诊病种的鉴别诊断外,还需重点掌握颌面部外伤、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病种的应急处理方法.
作者:徐晓;廖骞;王海宁;赵隽隽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