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殿才;贺红
本组10例均为女性,年龄18-36岁.因唇红肿、水疱、糜烂,结痂伴疼痛而来我院就诊,其中3例已形成瘢痕,质地较硬,唇红处密布粟粒状丘疹或脱皮.均因在美容院行纹唇术(纹唇液品名、成分不详).术后上下唇出现密集水疱、大小不一,疱破后形成糜烂面,同时伴有发红痒痛,有渗出或结痂,其中3例纹唇术后时间较长者可见唇肿胀,质硬,唇红散布密集粟粒状丘疹或有鳞屑覆盖.10例均诊断为:过敏性唇炎(纹唇术引起).
作者:刘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上颌骨缺损修复是修复科医师面临的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其成功与否及修复体使用时间与其力学行为关系密切.本文对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中的卡环设计、阻塞器设计、种植体固位设计和咬合设计的生物力学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冯云枝;冯海兰;洪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面型对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的青少年,按下颌平面角将面型分为高角型、平角型、低角型三个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将牙根等级改变的频数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分布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间差异各不相同.高角型病例牙根吸收轻, 低角型病例易出现重度牙根吸收.三组病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正畸治疗中不同面型对牙根吸收程度有影响,面型是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钟小龙;李长霞;王大为;张志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以前磨牙形态修复磨牙分离的残根,恢复患牙功能.方法:一个磨牙分离的残根均按两个前磨牙形态进行冠修复.结果:共修复68例,经6月-3年以上随访59例, 有效率为94.92%.结论:以前磨牙形态修复磨牙分离的残根可恢复磨牙的功能.
作者:任彦;葛成功;刘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下颌尖牙通常为单根,双根极为罕见,笔者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熊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中龋用Carisolv工具和Carisolv 凝胶微创去腐充填(微创组),22例中龋行常规去腐充填(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有效率为81.8%,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病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无害等特点.
作者:朱声荣;马净植;逄爱慧;李明;汤国雄;陶学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根充糊剂+牙胶尖、Vitapex+牙胶尖、Thermafil热熔牙胶三种根管充填材料对离体人牙根管的密封性能.方法:将50个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 在釉牙骨质界处切除牙冠.将所有牙根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3个实验组分别用上述三种材料充填根管;剩余2组,一组根管预备后不进行充填,另一组不进行根管预备,也不进行根管充填.用印度墨水染色法对比三种根管充填材料对离体人牙根管的密封性能,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染色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充糊剂+牙胶尖组、Vitapex+牙胶尖组和Thermafil热熔牙胶组的平均染色线长度分别为3.36±0.42 mm、2.09±0.19 mm、1.05±0.37 mm.Vitapex 糊剂+牙胶尖或Thermafil热熔牙胶进行根管充填,产生的根管封闭性明显优于用根充糊剂+牙胶尖组根管充填(P<0.05);而Vitapex糊剂+牙胶尖和Thermafil热熔牙胶比较时,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hermafil热熔牙胶的密封性能强,Vitapex糊剂+牙胶尖次之,根充糊剂+牙胶尖弱.
作者:吕海鹏;赵守亮;朱怡玲;李玉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Bolton指数和牙冠宽度百分比指导邻面去釉.方法:临床选择需邻面去釉辅助矫治的错牙合患者43例,以B olton指数和牙冠宽度百分比为依据进行邻面去釉.结果: 通过矫治,所有患者Bolton指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牙冠宽度百分比正常,上下牙弓间关系正常,临床矫治效果满意.结论:依据Bolton指数和牙冠宽度百分比能很好地指导邻面去釉.
作者:易俊赟;叶珊珊;陈耀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传统颈淋巴清扫术手术入路进行分析 ,以选择佳手术切口.方法:收集颈淋巴清扫术36例,其中矩形切口18例,T形切口15例,平行切口3例.观察三种手术入路术后皮肤坏死情况,将皮瓣坏死分3度比较分析.并观察三种手术入路视野暴露情况、操作难易程度及操作时间.结果:矩形切口出现皮肤坏死率与T形切口、平行切口皮肤坏死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1).矩形切口和T形切口均能很好地暴露术野;平行切口视野暴露较差,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结论:颈淋巴清扫术中矩形切口手术入路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手术入路,为了避免皮肤坏死并发症的产生,应当改良此切口入路或选用T形切口和其他切口入路.
作者:刘志敏;张建国;黄健;唐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牙槽外科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8例固定修复病例修复前分别进行了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及骨移植术.并在修复后对牙槽嵴形态、外貌、骨移植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18例中总有效率94 .4%,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修复前牙槽外科手术可使固定修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扩大了固定修复的适应症.
作者:陈玲;李志勇;巢永烈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DM )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厌氧菌培养、PCR检测技术.结果:①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 ②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相似,以厌氧菌为主,兼有少量口腔链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核梭杆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间普氏菌为牙周优势菌(P<0.01).③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厌氧菌总数、口腔链球菌总数、口腔乳杆菌及核梭杆菌数量少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者.结论: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相似,致病菌数量低于非糖尿病牙周炎患者.
作者:曾红燕;杨圣辉;刘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卡瑞斯玛PPF在磨牙大面积缺损充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5个磨牙大面积缺损行根管治疗后置根管桩、或根管桩与自攻螺纹钉联合使用,分别用卡瑞斯玛PPF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年后复查, 卡瑞斯玛PPF充填成功率为94.90%,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成功率为73.96%.结论:运用卡瑞斯玛PPF附加固位钉充填磨牙大面积缺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可使一些缺损严重的磨牙得以保存 ,效果良好.
作者:张莺;陈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制备ED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用含EDA蛋白的蛋白凝胶免疫兔子,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两只动物中一只产生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另一只产生的效价较低.结论:用含EDA蛋白的蛋白凝胶免疫兔子可获得了高效价的抗血清,为深入研究该蛋白在牙齿发育中的具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甘云娜;王忠义;陈苏民;沈丽娟;赵桂文;叶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提出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并分析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施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48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植骨区X线影象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的关系. 结果:较合理的提出了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与对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低于对应组 .结论: ①牙槽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②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缝合是保证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关健;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③牙槽裂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有关.
作者:陆斌;王彦亮;孙沫逸;封兴华;白振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槟榔提取物干预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槟榔提取物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NO.结论:OSF的发生可能与槟榔引起的内皮细胞合成NO减少有关.
作者:李霞;凌天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小平导矫治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 30例 ,男12例,女18例,年龄11-14岁.均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结合上颌小平导打开咬合. 矫治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待咬合打开,后牙有接触时拍阶段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头影测量指标22项 ,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MP-SN、PP-MP、S-Ar-Go三项指标在戴小平导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下颌平面角增大,并且主要是下颌骨后旋的结果.S-Go、N-Me、ANS-Me在戴用后也有显著增大.这均有利于改善低角病例的面形.L1-MP(mm)、Overbite( mm)戴小平导后显著减小,而U6-PP(mm)、L6-MP(mm)显著增大,说明下前牙明显压低,上下后牙明显升高.结论:直丝弓矫治器结合上颌小平导矫治前牙深覆牙合是一种快速有效解除前牙深覆牙合的方法.
作者:郭鑫;刘进;葛元输;刘芙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牙源性面部皮瘘的误码率珍原因,从而防止误珍误治.方法:对27例牙原性面部皮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珍误治了客观原因外,询问病史,检查仔细是重要因素.结论:采取相应措施,面部皮瘘的误珍误治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东;李德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拔牙导致上颌窦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994-2002年间我科门诊拔牙导致上颌窦瘘病例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拔除上颌埋伏尖牙4 例, 拔除上颌第一磨牙8例,拔除上颌第二磨牙4例,拔除上颌第三磨牙5例,拔除上颌第二前磨牙1例.术后即时发现者20例,立即进行了保守治疗,其中17例处理后瘘口1周左右愈合,3 例换药后行瓦合瓣修复.另外2例于术后发现,1例换药后瘘口愈合,1例行瓦合瓣修复. 保守治疗有效率90%.结论:拔除上颌后牙及埋伏尖牙,均可能出现上颌窦瘘,正确及时的保守治疗多数可以一期愈合.
作者:王新木;董研;马威;胡开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和API 20 C AUX酵母菌系统(API 20 C)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鉴别中的优缺点.方法:6株念珠菌标准菌株和17例HIV感染合并口腔念珠菌病患者舌背白色刮取物,分别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和Chr omagar,37 ℃48 h后取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物作API 20 C鉴定.结果:API 20 C 、Chromagar在鉴定白色念珠菌上无显著性差异,API 20 C鉴定非白色念珠菌准确率高于Chromagar,但Chr om agar可鉴别混合菌种感染.结论:在HIV感染患者口腔念珠菌分型初筛可用 Chromagar,做准确分型时需用API 20 C鉴定,两种方法互有裨益.
作者:钟志华;陈建钢;李清;张伟;桂希恩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