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接触镜片蛋白质沉淀的共焦点显微镜扫描

刘毅;谢培英;褚仁远;瞿佳

关键词:共焦点显微镜, 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蛋白质沉淀
摘要:目的:评价共焦点显微镜对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片上蛋白质沉淀情况的观察作用. 方法:选用G Ⅰ类和G Ⅳ类镜片为观察对象,分别对镜片的表面和内部进行共焦点扫描 . 结果:蛋白质沉淀主要沉积在镜片的内部,经过洗脱处理后,沉淀团块变小、变分散. 结论:共焦点显微镜可对角膜接触镜片蛋白质沉淀实施快速、三维实时观察 ,并能够用来观察护理过程对沉淀形态的影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圆锥角膜和软硬组合式接触镜

    目的:探讨软硬组合式接触镜(Piggyback Len s)矫正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40眼中重度圆锥角膜由RGPCL变更使用Pigg yb ack Lens的原因,以及接触镜的选择、处方方法、Piggyback Lens能否提高矫正视力、改善角膜不良形状,在急性水肿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圆锥角膜变更使用Piggyback Lens 的主要原因是角膜混浊、瘢痕的加重(40%) 和单独使用HCL稳定性差,易脱落(35%).选用高含水,薄型弹性好的抛弃型SCL(DSCL)或频繁更换型SCL(FRSCL)及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 L)组合Piggyback Lens可增强角膜表面精度,增大角膜曲率半径.Piggyback Lens矫正视力均高于或等于RGPCL矫正视力.前者57.5%,后者45.0% 可获0.8或更高的视力效果.Piggyback Lens戴镜3个月~1年后 ,角膜曲率半径平均增大0.9mm,角膜散光度平均降低4.53D.急性水肿期试用Piggyb ack Lens,可于2~3周内消除水肿、较好地恢复角膜形状.戴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 平均细胞面积增大.结论:单独使用RGPCL难度较大,配适状态不良,矫正视力差,无条件近期接受角膜移植的圆锥角膜病例变更使用Piggyback Lens对改善自觉症状,提高矫正视力,改善角膜形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需谨慎从事,长期密切观察,进一步确认其安全性.

    作者:谢培英;刘悦;张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波前理论在视觉质量方面的应用及其意义

    1 理想眼的光学状态人眼并非是理想的光学系统,假如不考虑到角膜和晶状体的像差,以及衍射对人眼视觉质量的限制,那么根据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大小以及细胞之间的距离(2.5μm),则视网膜像的空间分辨率应达到20/8.

    作者:周翔天;瞿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型的长戴型角膜接触镜

    安全有效的长戴型角膜接触镜必须具备以下几项特征,即①高透明度以提供理想的视力;②良好的弹性模量提供舒适度;③高抗张强度和抗撕拉强度以保证镜片的使用寿命;④符合灭菌操作要求的热与化学稳定性;⑤角膜代谢所需要的高透氧性能;⑥具备高流体迁移率、湿润度和抗脱水能力.

    作者:赵燕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角膜接触镜片蛋白质沉淀的共焦点显微镜扫描

    目的:评价共焦点显微镜对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片上蛋白质沉淀情况的观察作用. 方法:选用G Ⅰ类和G Ⅳ类镜片为观察对象,分别对镜片的表面和内部进行共焦点扫描 . 结果:蛋白质沉淀主要沉积在镜片的内部,经过洗脱处理后,沉淀团块变小、变分散. 结论:共焦点显微镜可对角膜接触镜片蛋白质沉淀实施快速、三维实时观察 ,并能够用来观察护理过程对沉淀形态的影响.

    作者:刘毅;谢培英;褚仁远;瞿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浙江省眼视光学重点研究实验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隐形眼镜验配提高课程(第三讲)

    第三讲:RGP镜片的特殊应用:角膜塑型镜1 概念和原理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中央部平坦、旁周边较陡,镜片戴在角膜上后,通过眼睑的压迫作用和泪液的冲击和按摩的作用,将角膜中央变平坦,达到降低近视度数的效果.

    作者:吕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与眼镜架相关的儿童少年头眼部参数测量

    目的: 为我国儿童少年眼镜架设计提供厦门地区儿童少年与眼镜架相关的头-眼部8项生理解剖指标正常值. 方法: 对厦门市5~17岁儿童少年2600人以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弯脚规和Hertel眼球突出计进行了瞳孔距离、眶距、耳根上点眶距、耳根上点间宽、眼球突出度、鼻高、鼻宽和鼻基根角的活体测量. 结果: 厦门市5~17岁儿童少年8项生理指标分别为:瞳孔距离51.57~61.10mm、眶距88.08~101.3 5mm、耳根上点眶距63.06~79.86mm、耳根上点间宽130.65~147.96mm、眼球突出度12.91~ 15.38mm、鼻高43.57~55.88mm、鼻宽19.67~30.65mm和鼻基根角25.52~31.83度. 结论:5~17岁儿童少年与眼镜架相关的头-眼部8项生理解剖指标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中,儿童使用的眼镜架必须以儿童少年相应年龄的头眼部生理解剖指标测量值汇总的平均值做为参考指标.

    作者:洪荣照;张铭志;傅智伏;叶梅;杨晖;陈亮;王景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戴OK镜致真菌性角膜溃疡一例

    配戴角膜塑型镜(OK镜)是近期兴起的矫正近视的方法之一,它对角膜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我科遇一例戴OK镜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宗平;张细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温州医学院和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近视眼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目的: 了解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 等的影响. 方法: 统计对比分析角膜上皮去除方法、炎症、屈光度等对上皮延迟愈合的影响,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的视力及发生haze的差别. 结果:1705眼PRK后274眼(16.1%)发生延迟愈合, 长达6天.炎症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57.3%),其次为上皮机械刮除范围过大等;近视屈光度高低无明显影响.术后半年,延迟组视力较非延迟组差、haze发生的比例较高且程度较重(P<0.05). 结论:术前术后防治炎症是防治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关键措施,上皮正常或快速愈合是减少haze发生及由此产生视力回退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张明昌;麦才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

    目的: 评价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在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Macroaneurysm)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德国HEIDELBERG ENGIN EERING生产的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对两例临床分别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的患者,进行同步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和ICGA造影检查. 结果: 由于出血的遮蔽,FFA未见动脉期瘤体充盈的典型表现,但与其同步进行的ICGA却显示出动脉主干上瘤样结节状高荧光. 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提高视网膜大动脉瘤的诊断率,是FFA的必要补充.

    作者:俞素勤;王卫峻;张剑虹;张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书讯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并评价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 探讨儿童近视发病机理. 方法: 使用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定38名年龄6~14岁在学儿童(平均年龄10.1岁)的张力性调节值与调节滞后值.其中19名为正视,19名为近视 .通过注视昏暗照明下置于眼前40厘米的DOG视标(0.2cpd)打开调节环,于持续聚焦于一3 D目标5分钟之前及之后立即测定张力性调节值,取前后差值作为调节滞后值.统计分析采用组间样本t检验方法. 结果:本研究中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值为0.11±0. 33D,正视儿童该值为0.30±0.45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在早发性近视发展中起较小作用 .早发性近视与迟发性近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

    作者:李瑾;施明光;董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双生子屈光状态与遗传的关系

    目的:探讨双生子视力、眼位、屈光性质、弱视分类的遗传规律.方法:对7对同卵双生子和8对异卵双生子的远近视力、眼位、眼底、屈光进行检查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一致率及遗传指数. 结果:同卵双生子视力、眼位、屈光性质、弱视分类的一致率分别为85 .71%、85.71%、85.58%、77.78%;异卵双生子的一致率分别为31.25%、50.0%、62.5%、40.0 %;遗传度分别为71.21%、71.42%、61.49%、62.96%.结论:双生子的视力分布、眼位、屈光性质及弱视分类具有遗传的特性.

    作者:杨妙玲;任杰;郑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性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适应证与效果. 方法: 对眼部化学烧伤与热烧伤所致的上皮缺损33例34眼、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30例以及角膜上皮剥脱6例7眼,角膜创口缝线刺激者15例15眼,及角膜小裂孔伤2例2眼等患者,用连续配戴治疗性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联用抗生素眼药水、人工泪液和爱丽眼药水治疗. 结果: 化学与热烧伤后上皮缺损戴镜后治愈率为82.4%;白内障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导致内皮失代偿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缓解率达100%;7例机械性外伤所致角膜上皮擦伤和反复性角膜上皮剥脱治愈率100%;用于缓解创口缝线的刺激和促进角膜小穿孔等处理也有明显效果.结论:连续戴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大泡性角膜病变引起的疼痛及缝线刺激可消除或缓解,对化学烧伤、壬烧伤及机械性外伤角膜上皮缺损及角膜小穿孔也具有促进愈合的效果.

    作者:龚向明;戴祖优;杨晓;魏玲;李树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视手术在我国开始起步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老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和晶状体屈光手术的选择

    目的:探讨中老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和晶状体屈光手术的选择. 方法: 两例50岁以上双眼近视患者的右眼均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者的左眼先行角膜屈光手术,3年后又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短4个月,长4年 ,对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回顾分析. 结果: 未经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好. 结论: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手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年龄、晶状体情况、近视程度和单、双眼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决定.对年龄在50岁以上者,以选择晶状体屈光手术为佳.

    作者:武国恩;谢立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迟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过敏性葡萄膜炎一例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术后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2周内,超过这段时间则很少发生,术后几天会有轻微短暂的反应,严重的问题并不多见,常与术中并发症有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一例迟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过敏性葡萄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LASIK对非接触型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影响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眼压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LASIK治疗214只近视眼.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的眼压.对眼压与术前、术后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LASIK术后1月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student t检验,P<0.0001).LASIK术后眼压的降低与年龄和预切角膜厚度有关(r=-0.263,P=0.0001;r=0.173,P=0.011).回归方程为Y=0.61443-0.0 1066X1+0.00228X2.结论: LASIK术后改变了角膜厚度,导致术后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值偏低.眼压降低与年龄、角膜切除厚度有关.

    作者:张泳;潘怡;廉井财;王康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角膜地形图的应用和分析(第三讲)

    第三讲角膜地形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近年来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为代表的屈光性角膜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通过激光对角膜组织的消融作用,重新塑造角膜表面,使之呈现为中央较周边平坦的形态,以有效降低角膜光学区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包括术前检查与术后长期随访在内的全程角膜形态监测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成颖;瞿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