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殷操;沈丽佳

关键词:舌, 颗粒细胞瘤
摘要: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GCT),又称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舌、皮肤和皮下组织,但以舌多见,约占50%[1].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氟对体外培养人牙乳头细胞分泌I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了解氟对体外培养人牙乳头细胞分泌I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对人牙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给予0.0 g/L、0.2×10-6 g/L、1.0×10-6 g/L、5.0×10-6 g/L、25.0×10-6 g/L氟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氟对细胞培养外I型胶原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可以分泌Ⅰ型胶原.0.0 g/L、0.2×10-6 g/L、1.0×10-6 g/L、5.0×10-6 g/L氟对细胞外Ⅰ型胶原量无显著差异(P>0.05);25.0×10-6 g/L氟处理组细胞外I型胶原量较其它组高(P<0.05).结论过量氟可能抑制细胞外I型胶原降解.

    作者:郝玉庆;牛忠英;王国荃;周学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流体静力牙合垫在T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流体静力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选择5例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先用流体静力牙合垫辅助建立下颌肌位,再制作硬树脂牙合垫保持该位置.结果患者戴流体静力牙合垫一周,大多数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后随访1年,疗效稳定.结论流体静力牙合垫可能是一种诊断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效辅助装置,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周小陆;储嘉琪;骆小平;杨小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VEGF-C在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的表达及过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研究VEGF-C在人舌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检测VEGF-C mRNA和蛋白在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表达,建立高表达VEGF-C的细胞株TCa8113/VEGF-C.方法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C mRNA和蛋白在人舌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基因的方法筛选建立过表达VEGF-C 的细胞株.结果 TCa8113中检测到VEGF-C的表达,筛选建立的细胞株高表达VEGF-C.结论 TCa8113能转录VEGF-C mRNA,并在胞浆中翻译表达VEGF-C 蛋白,但是表达较弱;筛选建立的高表达VEGF-C的TCa8113细胞株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作者:唐海阔;黄洪章;潘朝斌;王建广;侯劲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化疗对舌癌PCNA、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舌癌术前化疗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研究, 探讨化疗作用机制.方法对舌乳头状瘤、舌癌和舌癌术前化疗后标本共3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染色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PCNA在舌癌中的表达强,在舌癌术前化疗后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与舌乳头状瘤表达相似(p>0.05),Bcl-2 在舌癌化疗后及舌乳头状瘤中低表达(p>0.05),舌癌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提示舌癌术前化疗对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继承;郅克谦;袁祥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口腔尖锐湿疣1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因左下颌颊侧牙龈无痛性肿物1年来诊.1年前发现左下颌颊侧牙龈有一米粒大小肿物,色红,肿物逐渐增大,无疼痛,触之不出血.检查:|6颊侧1.4 cm×1.2 cm大小肿物,表面呈菜花样溃疡,颜色暗红,质地稍硬,无压痛,触之不出血.颌下淋巴结未触及.初步诊断:牙龈瘤.于局麻下手术切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病理诊断:牙龈炎性增生性病变,口腔尖锐湿疣.追问病史,1年前曾有不洁性交史,术后第4天开始,隔日注射安福隆(重组干扰素α-26)300万单位,每周3次,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闫文军;林爱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In-Ceram氧化铝基底玻璃料渗透后颜色的比较研究

    目的测定分析In-Ceram氧化铝基底在玻璃料渗透1~5次后样本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考察该材料颜色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为全瓷修复提供经验.方法制作直径为12.5 mm,厚度为1.5 mm的盘片状Vita In-Ceram氧化铝试件,选用Al3色玻璃料渗透,按照渗透次数不同分为1~5组,应用美能达CR-321接触式色差计(D65光源)及CIE L*a*b*色度系统,进行颜色测定和分析.结果所有受试样本经玻璃料渗透后均有显著的色彩改变,重复多次渗透会加重变色.第1、2次之间,第3、4、5次之间的颜色变化处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E<3.0).结论玻璃料的渗透会改变基底的颜色,当玻璃料充分渗透后,其颜色将不再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第4次渗透为佳渗透次数.

    作者:刘冰;陈鹏;王忠义;马桂芳;李旬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白斑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目的运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口腔白斑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为探讨口腔白斑癌变基因提供初步筛选资料.方法对临床切除的5例口腔白斑和口腔癌组织进行总RNA 抽提,逆转录制备探针,纯化后与含有4124个基因的微阵列杂交,杂交后的信号经扫描仪检测和计算机分析后筛选出与白斑癌变相关的基因.结果对口腔白斑和口腔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存在3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它们可能与白斑癌变有关.结论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能成功检测出两种不同组织中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为研究白斑癌变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筛选资料.

    作者:周曾同;陶疆;张庆华;杜艳姿;郑培蒸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人疱疹病毒与牙周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阐明人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人疱疹病毒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明;逄爱慧;陈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口腔疣状癌的误诊研究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口腔疣状癌的首次诊断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腔疣状癌首次临床诊断符合率为35%,首次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常易被误诊为疣状增生、乳头状瘤、牙源性囊肿、牙周炎、慢性唇炎.结论加强对口腔疣状癌生物学行为多样性的认识,掌握不同类型口腔疣状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关键.

    作者:唐瞻贵;谢晓莉;李晋芸;邹萍;姚志刚;沈子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曲安缩松封闭治疗腭部黏膜瘙痒症11例报告

    目的探讨腭部黏膜瘙痒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以腭部黏膜瘙痒症为主诉的11例患者用曲安缩松腭大孔或鼻腭管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共4周.结果 4 周后观察疗效,显效9例,占81.8%,有效2例,占18.2%,全部病例均有效.结论腭部黏膜瘙痒症无明显腭部体征,用曲安缩松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效果甚佳.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研究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6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对其中4例行多种抗体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6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中,组织学上显示大而淡染并含不等量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和小而深染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Vimentin、NSE、SY、HMB45、PCNA、CyclinD1、CyclinD1mRNA和CDK4在上皮样细胞呈阳性表达.NSE、SY和Vimentin 在淋巴样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S-100在两种细胞均不表达.结论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它来源于神经嵴,其上皮样细胞为肿瘤的增殖成分.

    作者:李原;王秀丽;王丽;孙燕;陈新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固定正畸治疗中口腔保健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口腔卫生宣教及0.12%洗必泰溶液漱口两因素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对口腔保健的作用.方法 45例牙周健康的固定正畸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矫治开始后1、2、4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测定.结果口腔卫生宣教组与口腔卫生宣教+0.12%洗必泰溶液漱口组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腔卫生宣教是正畸患者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刷牙尤为重要,洗必泰溶液漱口对口腔保健有一定效果,可以选择性使用.

    作者:张鸿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颞颌关节强直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小儿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例病人全‘部经鼻腔盲探插管.结果麻醉插管成功30例,气管切开1例,全麻诱导与插管期间发生低氧6例,鼻出血2例,导管插入后出现呛咳5例.结论充分的鼻腔准备和完善的咽喉表面麻醉是经鼻腔插管成功的关健.患者年龄越小麻醉的风险越大,并发症越多.

    作者:陈焰;赵秀琴;刘可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婴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总结婴儿期腭裂手术麻醉的经验.方法回顾近2年38例4~12月婴儿腭裂修复术麻醉资料,对手术及麻醉适应症、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麻醉期间循环呼吸的变化、入睡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与大于周岁的腭裂患儿麻醉相比无明显差异,术中镇痛满意,循环呼吸平稳,SPO2 >95%,无呼吸抑制.但麻醉并发症明显增多,38例婴儿麻醉中呼吸梗阻6例,导管滑脱1例,分泌亢进1例,气道困难2例,经处理后完成全麻手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早期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婴儿期间腭裂手术的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赵秀琴;陈焰;刘可斌;周承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并纵隔脓肿、舌动脉断裂1例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猛且迁延,以深浅筋膜及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症状严重且可危及生命.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金业;李春华;盛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舌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GCT),又称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舌、皮肤和皮下组织,但以舌多见,约占50%[1].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殷操;沈丽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癌症放疗化疗口腔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然而,大多数放疗化疗可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口腔并发症是癌症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治疗计划的实施,严重者尚需中断治疗,少数患者甚至死于并发症.因此,癌症治疗相关人员应意识到口腔保健是癌症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口腔并发症,这对癌症治疗效果将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段开文;李秉琦;谭葆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吸毒人群口腔黏膜疾病的调查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口腔卫生习惯、个人嗜好,以及口腔黏膜病的患病情况,以期对此类人群进行早期口腔黏膜病的防治.方法 1999~2000年对厦门戒毒所200名吸毒人员进行口腔健康调查,通过询问及口腔检查了解此类人群口腔黏膜患病情况及与不良嗜好的关系.结果 200人中有125人患有9种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为尼古丁口炎(27.5%),其次为口干症(26.6%),白色水肿(22.5%).有口腔梅毒病史4例.200人均有吸烟嗜好,饮酒者190人,嗜酒者32人,占16%.结论吸毒人群是不良嗜好的高发人群,是口腔黏膜病的高发人群,是性病高发人群.

    作者:陈作良;章和平;庄燕茹;陈宏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三种口腔含漱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三种含漱液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疗效.方法观察口泰、西吡氯铵(CPC)、朵贝氏三种含漱液治疗牙龈炎、牙周炎前后牙周指数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口泰、CPC二种含漱液对牙龈炎、牙周炎有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朵贝氏液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口泰、CPC可作为牙龈炎、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金鸿莱;胡纯贞;顾晶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的维护

    目的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对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正畸患者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观察一年半时间患牙龈炎、龋齿的牙数,同时与20例未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的正畸患者比较.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影响很大.

    作者:魏赞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