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阔;黄洪章;潘朝斌;王建广;侯劲松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猛且迁延,以深浅筋膜及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症状严重且可危及生命.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金业;李春华;盛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咀嚼肌平衡失调,颞下颌关节各组成结构之间运动失常而引起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的综合症状.临床多采用局部封闭、理疗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本文将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中药、针灸、按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艳;高扬;张茹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五味消毒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5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进行五味消毒饮内服配合腮腺导管冲洗治疗,另设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配合导管冲洗.随访3年,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84%,对照组为 47.83%,治疗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味消毒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吴学芳;奂忠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3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儿童,采用牙列粘接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进行矫治,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SNA平均增加了2.47°±0.43°,ANB平均增加4.01°±0.27°,MP-SN平均增加1.06°±0.67°.结论牙列粘结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邦莲;段银钟;付建宏;毕惠贤;刘昌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流体静力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选择5例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先用流体静力牙合垫辅助建立下颌肌位,再制作硬树脂牙合垫保持该位置.结果患者戴流体静力牙合垫一周,大多数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后随访1年,疗效稳定.结论流体静力牙合垫可能是一种诊断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效辅助装置,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周小陆;储嘉琪;骆小平;杨小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神经胶质和脑膜异位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口底发生者尤为罕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诊治1例, 报告如下:患者女,2岁,出生后即发现口底中份偏左有一包块,鸽蛋大小,两年来包块无明显长大,查体见口底前份偏左侧有一约3.5 cm×2.0 cm×1.8 cm大小向口腔面呈球形膨隆的包块,界清,表面光滑,有宽蒂与口底相连,扪柔软,无囊性及波动感,无压痛,但动度差,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手术中见包块为实性,边界不明显,无包膜,向后累及舌根部,部分区域与周围肌肉有粘连,光镜下,可见大片成熟的胶质细胞巢,其间有纤维分隔,以星形胶质细胞为主,细胞排列稀疏,胞浆粉染,还可见由单层立方状上皮衬里的空管样裂隙,有的腔隙可见乳头突起,乳头核心为含薄壁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表面立方上皮覆盖,似脉络丛样结构,部分区域有包膜,另一部分区域与肌肉组织混杂,无界限.
作者:吴兰雁;林梅;李秉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然而,大多数放疗化疗可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口腔并发症是癌症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治疗计划的实施,严重者尚需中断治疗,少数患者甚至死于并发症.因此,癌症治疗相关人员应意识到口腔保健是癌症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口腔并发症,这对癌症治疗效果将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段开文;李秉琦;谭葆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一氧化氮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免疫、血管、神经、骨骼、消化等多种系统生理功能的调节和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一氧化氮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动物癌变模型三个方面.
作者:张晓英;孙善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口腔卫生习惯、个人嗜好,以及口腔黏膜病的患病情况,以期对此类人群进行早期口腔黏膜病的防治.方法 1999~2000年对厦门戒毒所200名吸毒人员进行口腔健康调查,通过询问及口腔检查了解此类人群口腔黏膜患病情况及与不良嗜好的关系.结果 200人中有125人患有9种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为尼古丁口炎(27.5%),其次为口干症(26.6%),白色水肿(22.5%).有口腔梅毒病史4例.200人均有吸烟嗜好,饮酒者190人,嗜酒者32人,占16%.结论吸毒人群是不良嗜好的高发人群,是口腔黏膜病的高发人群,是性病高发人群.
作者:陈作良;章和平;庄燕茹;陈宏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测试SY-1硅橡胶在多种外源性染色剂中的颜色稳定性.方法将SY-1硅橡胶试件浸泡在几种常见的染色试剂中,应用美能达CS-321便携式色差仪分别测试出浸泡前和浸泡后1、2、3、4周的色度值,利用色差公式计算出试件的色差值,并与国外同类产品MDX4-4210进行对照.结果不同外源性染色剂对硅橡胶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不同染色剂对硅橡胶的染色程度不同.结论硅橡胶的色彩稳定性与外源性着色剂的种类,作用时间及自身特性相关.SY-1硅橡胶的色彩稳定性与MDX4-4210基本接近.
作者:张丽仙;赵铱民;李旬科;郑欣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GCT),又称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舌、皮肤和皮下组织,但以舌多见,约占50%[1].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殷操;沈丽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氟对体外培养人牙乳头细胞分泌I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对人牙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给予0.0 g/L、0.2×10-6 g/L、1.0×10-6 g/L、5.0×10-6 g/L、25.0×10-6 g/L氟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氟对细胞培养外I型胶原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牙乳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可以分泌Ⅰ型胶原.0.0 g/L、0.2×10-6 g/L、1.0×10-6 g/L、5.0×10-6 g/L氟对细胞外Ⅰ型胶原量无显著差异(P>0.05);25.0×10-6 g/L氟处理组细胞外I型胶原量较其它组高(P<0.05).结论过量氟可能抑制细胞外I型胶原降解.
作者:郝玉庆;牛忠英;王国荃;周学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腭部黏膜瘙痒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以腭部黏膜瘙痒症为主诉的11例患者用曲安缩松腭大孔或鼻腭管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共4周.结果 4 周后观察疗效,显效9例,占81.8%,有效2例,占18.2%,全部病例均有效.结论腭部黏膜瘙痒症无明显腭部体征,用曲安缩松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效果甚佳.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的研究阐明人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人疱疹病毒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明;逄爱慧;陈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烤瓷修复体由于缺乏自然牙的活力和易产生牙龈颈缘黑线,促进了不需金属底层结构的全瓷修复的发展.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高强度、高韧性的热压铸玻璃陶瓷Empress 2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应用,它不仅能制作嵌体、贴面、单冠,而且能够制作三单位前牙全瓷冠桥.这种全瓷修复体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性能,冠边缘适合性好,能够被临床常用的氢氟酸或二氢氟铵酸蚀剂酸蚀,以增强陶瓷表面与树脂粘接剂的结合力.
作者:骆小平;钱冬冬;王宁;周小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测定分析In-Ceram氧化铝基底在玻璃料渗透1~5次后样本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考察该材料颜色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为全瓷修复提供经验.方法制作直径为12.5 mm,厚度为1.5 mm的盘片状Vita In-Ceram氧化铝试件,选用Al3色玻璃料渗透,按照渗透次数不同分为1~5组,应用美能达CR-321接触式色差计(D65光源)及CIE L*a*b*色度系统,进行颜色测定和分析.结果所有受试样本经玻璃料渗透后均有显著的色彩改变,重复多次渗透会加重变色.第1、2次之间,第3、4、5次之间的颜色变化处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E<3.0).结论玻璃料的渗透会改变基底的颜色,当玻璃料充分渗透后,其颜色将不再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第4次渗透为佳渗透次数.
作者:刘冰;陈鹏;王忠义;马桂芳;李旬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例病人全‘部经鼻腔盲探插管.结果麻醉插管成功30例,气管切开1例,全麻诱导与插管期间发生低氧6例,鼻出血2例,导管插入后出现呛咳5例.结论充分的鼻腔准备和完善的咽喉表面麻醉是经鼻腔插管成功的关健.患者年龄越小麻醉的风险越大,并发症越多.
作者:陈焰;赵秀琴;刘可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对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正畸患者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观察一年半时间患牙龈炎、龋齿的牙数,同时与20例未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的正畸患者比较.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影响很大.
作者:魏赞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三种含漱液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疗效.方法观察口泰、西吡氯铵(CPC)、朵贝氏三种含漱液治疗牙龈炎、牙周炎前后牙周指数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口泰、CPC二种含漱液对牙龈炎、牙周炎有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朵贝氏液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口泰、CPC可作为牙龈炎、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金鸿莱;胡纯贞;顾晶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6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对其中4例行多种抗体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6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中,组织学上显示大而淡染并含不等量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和小而深染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Vimentin、NSE、SY、HMB45、PCNA、CyclinD1、CyclinD1mRNA和CDK4在上皮样细胞呈阳性表达.NSE、SY和Vimentin 在淋巴样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S-100在两种细胞均不表达.结论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它来源于神经嵴,其上皮样细胞为肿瘤的增殖成分.
作者:李原;王秀丽;王丽;孙燕;陈新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