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X线牙片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韩义丹;张世宇

关键词:牙片, 数字化管理, 图像档案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X线牙片长期保存和椅旁迅速调用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方法将牙片置于观片灯上,通过数码相机将普通X线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并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其加工、整理和保存.结果通过临床近1年的试用,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实用意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凋亡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本文对Bcl-2家族、TNF家族、Fas-Fasl、穿孔素/颗粒酶的结构在细胞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OLP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丽红;沈丽佳;曾子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腔科首诊白血病3例报告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少数患者是以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到口腔科首诊,作者1998年以来遇到3例,报道如下.

    作者:汪湛;何一川;沈绍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唇腭裂同期整复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唇腭裂同期整复术进行临床总结.方法31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行腭裂整复术,并同期行唇裂整复术.单侧唇裂整复采用旋转推进法,双侧唇裂整复采用原长法,腭裂整复采用兰氏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3 h 12 min,伤口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2岁以上唇腭裂患者进行同期整复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杨丽;李劲松;邵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8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只.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6 mm,用bFGF(20 ng/ml)注入A组动物的牵张区,不注射bFGF的B组动物作为对照.在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动物,取双侧下颌骨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局部给予bFGF的A组动物下颌牵张后新骨生成速度和数量优于B组动物.结论外源性导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有促进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作者:胡静;王志国;高占巍;李继华;王大章;廖运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中TSGF的检测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检测对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鳞癌,12例白斑和32例扁平苔藓患者,测定其血中TSGF的浓度.结果鳞癌的阳性率为53 33%,白斑为33.33%,扁平苔藓为25.00%.白斑与鳞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扁平苔藓与鳞癌的阳性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检测患者血中TSGF可做为临床预测口腔黏膜病是否有癌变倾向的初步手段.

    作者:范媛;顾宁;刘海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Wraparound保持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介绍一种结构简单且疗效较好的保持方法.方法对20例矫冶完成的病例采用塑料夹板式保持器进行保持,并对保持效果采用ITRI进行评估.结果保持前后的ITRI评分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Wraparound保持器是一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要的保持器.

    作者:张漫;韩光丽;陈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γ-干扰素抑制人类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γ-干扰素是否具有直接抑制人类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将γ-干扰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并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γ-干扰素对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γ-干扰素可能是创伤愈合等纤维反应的生理调节因子,对终止纤维化过程有一定意义.

    作者:冯云枝;凌天牖;吴汉江;李运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金地鼠颊囊癌细细胞增殖与细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金地鼠颊囊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改变.方法建立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金地鼠颊囊癌模型,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DNA倍体、S期细胞比例(SPF)及细胞凋亡(Apoptosis,Apop)的变化.结果颊囊癌的异倍体检出率较正常颊囊黏膜高.原位癌时SPF与Apop较正常颊囊黏膜增高.Ⅰ级鳞癌时,SPF较原位癌时不但未增高反而下降(P<0.05),而Apop较原位癌下降(P<0.05).Ⅱ级鳞癌时,SPF较Ⅰ级鳞癌时增高(P<0.05),与原位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pop较原位癌时下降(P<0 05),与Ⅰ级鳞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口腔癌的发生与发展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失调有关.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口腔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其病理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作者:黄政;胡黎萍;王文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对颞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0例安氏Ⅱ类错进行矫治前、中、后及追踪复查的颞颌关节薛氏位片的测量,分析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安氏Ⅱ类错各个时期颞颌关节的改变.结果矫治前、中、后及追踪复查的比较,关节前后间隙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矫治前与后期追踪复查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本矫治器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恢复了牙位、肌位、关节位的协调一致.

    作者:毛靖;曾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颌第三磨牙阻生致偏头痛1例报告

    患者.女,65岁,因右侧偏头痛10 d就诊.疼痛呈自发性?栽跳痛,且放射至右耳周区域,6年前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义齿长期配戴无不适,但近1月来感觉上颌义齿右侧后部轻微不适,检查见右上颌后部牙槽嵴顶可见一残根断面,米粒大小,与牙槽嵴平齐,周围黏膜轻度充血、肿胀.遂行残根拔除术.术中见8倒置阻生,所见残根断面实为阻生牙的根尖部,且为融合根.患者术后即感偏头痛症状减轻直至消失,随访至今无偏头痛发作.

    作者:蒙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正畸协助成人前牙修复闭隙的隐蔽矫治

    曾进行过前牙义齿修复的成人患者,对以往的修复结果不满意,希望进一步通过正畸改善前牙美观后重新进行义齿修复.但在矫治过程中,不希望暴露缺牙间隙,不希望矫治中对美观有所影响,兼于此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进行了4例尝试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段银钟;石若梅;匡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喷粉与抛光技术去除牙面外源性染色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喷粉洁牙和牙面系列抛光技术治疗牙齿外源性染色的效果.方法观察1056例,喷粉操作由Microprep完成,牙面抛光用Super-snap砂碟完成.结果牙面抛光后达到镜面样外观,牙齿无疼痛及敏感症状发生.结论喷粉加抛光可以快速、有效、无痛达到美牙目的.

    作者:薛鹏;孙社利;刘宁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刺激对端侧吻合后面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旦的研究神经电刺激(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ENS)对面神经周围支端侧吻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组,双侧面神经颊支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颈支作端侧吻合.右侧为实验组,术后给予ENS,共5周.左侧不给电刺激,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5,15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各组实验侧颊支有髓鞘神经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颊支神经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ENS在提高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鸿飞;张字彤;徐勇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根帽式附着体在下颌覆盖义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根帽式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Op Anchor根帽附着体为8名患者制作下颌覆盖义齿,粘固附着体前后进行固位力和咀嚼效能测试,并对基牙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粘固附着体后固位力及咀嚼效能明显提高,观察6月,基牙的牙周情况和修复前无差别.结论Op Anchor根帽附着体对改善义齿的功能有显著作用.

    作者:林映荷;王小容;杜莉;高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颊舌侧(牙合)支托的临床应用分析

    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科门诊1994~1997年间开始使用含有颊舌侧支托的活动义齿并且坚持使用至今的患者71例,共计76个活动修复体,颊舌侧(牙合)支托共计84个,颊舌侧 支托基牙78个.均有病历记载,由同一位医生按同一标准检查并记录.

    作者:谭志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用组织工程方法预构血管化下颌骨升支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用组织工程方法再造下颌骨升支,并使之含有知名血管蒂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将细胞接种于人下颌骨升支外形的多孔珊瑚中,体外培养2 d后,植入MSCs供体兔腹壁下动静脉深面,预构血管化的人下颌骨升支.术后2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扫描电镜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在兔体内再造出了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骨组织,并具有人下颌骨升支的解剖形态;X线检查显示有X线阻射影,珊瑚有部分吸收;组织学检查结果证实,在NC表面及孔洞内均有新骨形成.结论用组织工程方法可预构出具有特定形态的血管化的骨组织.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陶凯;陈书军;丁桂聪;顾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金因肽对过敏性口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因肽对过敏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过敏性口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金因肽溶液喷洒损害区,对照组喷洒安慰剂,将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 d,而对照组为5.5 d,治疗组的有效率(60%)显著高于对照组(10%)(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金因肽能快速促进过敏性口炎、溃疡类病损的愈合.

    作者:张水龙;周曾同;许国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源性粘液瘤(附23例分析)

    目的探讨牙源性粘液瘤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粘液瘤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男女比为1:1.5;20~29岁,40~49岁为高发年龄组,发病部位以下颌骨多见(78%).术前仅3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13%.治疗方法以彻底切除,即刻修复为主.结论牙源性粘液瘤比较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确诊需结合X线和病理检查.因其具有局部浸润性,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作者:徐袁瑾;张志愿;沈国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腔X线牙片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X线牙片长期保存和椅旁迅速调用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方法将牙片置于观片灯上,通过数码相机将普通X线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并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其加工、整理和保存.结果通过临床近1年的试用,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实用意义.

    作者:韩义丹;张世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鼠鼻软骨细胞的培养

    目的研究小鼠鼻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形态特征.方法取Balb/c小鼠子鼠的鼻中隔软骨,随机分为4组后分别消化4 h,8 h,12 h及16 h,观察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生长状况,并用Ⅱ型胶原抗体进行细胞来源鉴定.结果经Ⅱ型胶原酶孵育消化4 h的组织,细胞量少,生长缓慢,无法进行正常传代.而消化8 h的软骨组织、细胞于l d后即开始贴壁、伸展,9 d后第一次传代,传代细胞生长稳定,形态多样,Ⅱ型胶原抗体染色阳性.消化2 h及16 h的细胞几乎不贴壁.结论采用酶消化法可获得体外培养的小鼠鼻软骨细胞,消化时间以8 h为佳.

    作者:陈小平;张蓉;肖明振;赵守亮;张春宝;陈富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