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和;曾长余;杨宗范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复方细辛酊(CATT)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牙髓电刺激法测定CATT对家兔急性牙痛的镇痛作用.结果 CATT对电刺激家兔牙髓神经致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于用药后5 min即开始起效.约30~60 min达高峰,维持时间在120 min以上,随后有逐渐恢复趋势.而且,此作用与其赋形剂75%酒精无关.结论 CATT局部应用是一种治疗牙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超;孙莲芬;郑卫红;钱京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颌面部复发发热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复杂.我科收治6例.术前多以颌下区、颏三角区、颈动脉三角区,下颌角后等处反复肿胀,疼痛为主.抗炎治疗效果较佳,但硬块不能完全消失.一段时间后,炎症复急性化,肿胀如此反复发作.治疗方法先行抗炎治疗,待肿块局限,周围皮肤无明显充血时,将肿块切除.
作者:陶学金;陈卫民;马净植;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测定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青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青年组( P< 0.001);且对小牛血清刺激增殖的反应也明显低于青年组( P< 0.001).结论由于衰老的影响,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成骨活性降低,对外源性促细胞生长因素的敏感性降低,提示了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再生能力降低.
作者:毛钊;杨俭;吴织芬;周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世纪70年代,Andrews医生在方丝弓矫正器的基础上,发明了直丝弓矫正器.大大简化了方丝弓技术的操作程序,同样可获得高质量的矫治效果.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Alexander直丝弓矫正技术及Roth直丝弓矫正技术.1989年Mclaughlin和Bennett提出了滑动直丝MBT矫正技术.
作者:徐宝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FE复合酶对孕妇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妇罹患智齿冠周炎病例39例,随机分成3组,智齿冠周龈盲袋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第1组用FE复合酶龈袋内上药作为治疗组;第2组用复方碘甘油龈袋内上药作为对照组;第3组不放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组.将3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1组治疗组局部炎症平均消退时间为3天,第2组对照组平均5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空白对照组平均6天,与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优效率 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 26.67%)(P< 0.05),与空白对照组(2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P< 0.05),与空白对照组( 53.3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FE复合酶对冠周炎龈盲袋局部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龈瘤非手术治疗,保存患牙的新方法.方法临床随机选取牙龈瘤42例,应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后3天、7天、30天观察瘤体的变化及治疗后的全身反应.3天、7天取5例活检作常规组织学观察,观察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42例牙龈瘤经注射平阳霉素后,在1月内全部消失,随访1~3年未见复发.治疗后组织学观察见组织内大量的淋巴细胞,瘤体中毛细血管管腔变小,上皮层散在坏死.全身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治疗牙龈瘤,既保留了患牙,又无手术痛苦,是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陈鹏;张国志;黄盛新;丁志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侧三度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C瓣仍向上旋转修复鼻底,而A、C两瓣的间隙则由B瓣尖端插入修复.同时增加了环鼻翼切口,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结果自1997年始共修复112例,除两例鼻底糜烂和口腔洞穿,后以疤痕愈合外,其余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MillardⅡ's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对唇部和鼻畸形均得到了良好的矫正.
作者:许宏权;纪影畅;李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侧方加压充填技术与氯仿软化牙胶尖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选取40个下颌单根管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A组20个采用侧方加压技术进行充填,B组20个采用氯仿软化牙胶尖充填技术.采用染色法比较根尖封闭能力.结果 A组与B组的根尖封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仿软化牙胶尖不能提高根尖封闭能力.
作者:王剑平;吴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口底无痛性肿块渐增大2月收入院.患者2月前偶然发现左侧口底有一红枣大小的肿块,无疼痛不适,故未作任何治疗.近来患者自觉肿块增大明显,即来我科门诊就诊,门诊以左侧口底肿块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一般检查及实验检查均正常.专科检查:张口正常,双合诊肿块明显凸出于左侧口底区,左侧颌下腺导管口正常.在局麻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将肿块及舌下腺完整摘除.病理诊断:左侧舌下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
作者:周琳;张晓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癌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规律及其与颈淋巴清扫术间的关系.方法对250例行颈淋巴清扫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颌面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腔颌面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8.8%,其中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3.4%,腺上皮源性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9.6%;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58.4%,漏诊率为 9.1%.结论鳞状上皮细胞癌比腺上皮源性癌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阳性的颈淋巴结应实施颈淋巴清扫术,对N0期颈淋巴结应采取适时动态监测,当其转为阳性时可再行手术治疗.
作者:唐瞻贵;张雷;仝向娟;苏彤;陈新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689例1672件烤瓷熔附金属(PFM)修复体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分析.除3件发生崩瓷、5件松动脱落、2件出现牙髓炎症状、3件嵌塞食物外,1659件均获成功.13件失败主要原因为适应症选择不当,预备体固位形差、制作不当等.临床研究证实,选择好适应症、做好预备体、比色及调整咬合,PFM修复体确系一种优良、美观、永久性的修复体.
作者:杨文忠;王传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在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适应症选择、选配色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使前牙修复达到理想水平.方法随机选取一组,共36例,224个前牙(均为活髓牙),用美国登士柏公司的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进行充填,另随机选取一组共36例,用光固化DyractAP复合体进行前牙充填(牙齿也均为活髓牙).让患者自行评分,比较两组美学效果,并对光固化复合树脂组随访1~3年,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物脱落情况.结果复合树脂SpectrumTPH组患者满意度大大高于DyractAP组(P< 0.05),三年追踪结果表明,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充填物脱落率较低.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在前牙修复中美学效果较好.另外,要取得理想效果,去龋是否干净、选配色、塑形等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胡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咬合创伤性牙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咬合创伤所致的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病、牙齿松动及牙折裂等.治疗中通常对患牙采取对症处理,常忽略了创伤性牙合的治疗,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局部调牙合和制备缓冲性牙合间隙的方法配合牙体病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北旋;夏防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单纯结扎组、单纯激素组及激素+结扎组.肌注醋酸可的松混悬液致内分泌紊乱,15天后用牙颈部丝线结扎法[1]诱发牙周炎,观察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激素+结扎组牙周炎的表现明显,牙周袋深度及破骨细胞数与其余3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1),电镜观察发现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功能不活跃,而破骨细胞功能活跃.结论糖皮质激素能加速牙周炎的发展,与其引起的组织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作者:李生娇;曹志中;周中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26岁,教师.因左下第一磨牙残根拔除术,用2%肾上腺素普鲁卡因2 ml(回抽无血)常规行左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完毕后即发生左侧颧面部皮肤苍白,但口唇色泽正常.同时患者主诉左眼完全失明,未作特殊处理,只嘱其闭目休息,约5 min后面色逐渐正常,视觉恢复正常.
作者:马一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颌面深部异物存留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8例颌面深部异物存留的病例,从病因、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确定异物存留的诊断;同时从异物的取出、清除病灶、组织修复等方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中,24例在手术前有明确的诊断; 26例进行了异物取出术,清除病灶、修复组织损伤、抗感染及康复治疗.全部病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未发现因异物存留、损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颌面深部异物存留的诊断应涵盖病因、病史、体检、及影像学诊断内容.对于颌面深部的伤害性异物存留应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包括取出异物,清除病灶,修复损伤,康复治疗等.多学科协作及微创外科是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邵乐南;陈卫民;朱声荣;孙国洪;陶学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比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探索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掩饰性矫治的可行方案.方法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17例,8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9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角均明显减少,Z 角明显增加(p< 0.001), 下唇突度双颌拔牙组小于单颌拔牙组,UI-SN角、Z角及前牙覆盖变化两组无差异(p> 0.05),矫治前单颌拔牙组的上唇突度大于双颌拔牙组(p< 0.05),前牙覆牙合小于双颌拔牙组(p< 0.01).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内收前牙,减少前牙覆盖,减少侧面型突度的矫治目的,且矫治效果相近.但具体应用应选择好适应症.
作者:方志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度充填对兔下颌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 18只5月龄纯种新西兰兔,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Ⅰ组(单次充填组)、实验Ⅱ组(多次充填组).实验组一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对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制洞,采用光固化树脂过度充填,造成与对颌牙的急性牙合干扰,2月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组织切片,HE染色,计量组织学分析.结果多次充填组髁突软骨出现明显退行性病变,髁突前中部软骨层次紊乱,纤维带、增殖带和肥大带变薄,单次充填组程度相对较轻.结论过度充填所致的咬合干扰可导致髁突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病变程度与干扰强度相关.
作者:陈金武;王美青;张俊华;姚秀芳;吴军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舌痛症病人的观察,找出舌痛症的发病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舌痛症患者观察其发病部位,局部刺激因素,局部黏膜变化,组织学检查及血脂、贫血指标、血糖等项检查.结果在31例舌痛症病人中,有25例组织学检查,发现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舌黏膜棘层细胞增生.实验室检查31例舌痛症患者均有血脂、贫血指标、血糖等方面改变.结论舌痛症不仅由口腔局部因素引起,全身系统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舌部疼痛.
作者:张兰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的疗效,探讨其适宜的使用方法.方法将490例慢性根尖周炎随机分为5组,A、B、C、D为实验组,使用Vitapex糊剂,分别用下列方法进行根充:A组,一次法,加牙胶尖;B组,一次法,不加牙胶尖;C组,二次法,加牙胶尖;D组,二次法,不加牙胶尖.E为对照组,用常规根管充填剂加牙胶尖,二次法根充.结果 1年后复查,B组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且 A、B两组的治愈率低于另外三组(P< 0.05).结论 Vitapex是一种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二次法根充、不加牙胶尖为其适宜使用方法.
作者:任常群;王鑫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