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纱布瘤CT诊断一例

杨友;彭丹丹;周海军

关键词:盆腔纱布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摘要:病例资料 女,38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11个月、再发1天于2013年7月入院.患者慢性痛苦面容,无牵涉性疼痛,疼痛可缓解,同时可扪及下腹部包块.2012年6月患者曾因剖宫产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为盆腔内包块,考虑畸胎瘤.盆腔CT平扫+增强:盆腔内见类圆形肿块,直径约7.2cm,边界清,其内呈高低混杂密度影,CT值20~70 HU(图1);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强化,中心未见强化(图2).子宫缺如,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及液性密度影.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RSNA2014腹部影像学

    RSNA今年主要的腹部主要热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多模态功能MR成像、能谱CT及低剂量CT成像.DWI、ASL、MRE及动态增强等多种功能序列的综合成像对肿瘤结节、纤维化及运动功能等的综合评估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方向.能谱CT依然受到高度重视,低剂量CT的研究更加深入,重视细节和对比研究.

    作者:汤浩;李建军;王梓;王艳春;孟晓岩;刘小玉;陈晓;李晓娟;余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能谱CT低管电压对下肢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

    目的:探讨能谱CT低管电压技术对下肢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下肢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及80 kV,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三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①三组图像血管CT值C组高,A组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辐射剂量C组低,A组高.与A组相比,B、C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5.8%、34.9%、34.4%及65.8%、64.4%、6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管电压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赵小英;赵金影;吴兴旺;陈坚;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S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我院诊断、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患儿2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MSCT扫描,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树,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等.结果:气管性支气管10例(移位型9例,额外型1例)均为上叶支气管直接从气管发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壁发育异常12例,其中气管膈膜1例,气管憩室1例,气管支气管狭窄10例(血管畸形压迫7例,血管瘤压迫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1例,支气管桥1例,支气管不发育或发育不良5例,其中2例伴肺动脉缺如,1例伴肺动脉发育不良.结论:MSCT作为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另一个“金标准”.

    作者:陈明旺;江新青;郭永梅;魏新华;黄云海;徐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东芝Aquilion16排CT故障维修经验

    故障1:Error in pre-process(illegal tube position)现象:机器在扫描过程中或者扫描结束时显示以上错误,水膜测试图像出现明显的旋转影,左上角有明显的条形伪影(图1).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造成,即DAS电源和MR-sensor.DAS是指探测器检测信号到完成重建图像过程的部分,由1块Cont rol-16 PWB板和32块Converter-16 PWB板组成,每块Converter-16 PWB板从探测器采集原始模拟数据并完成A/D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

    作者:郭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盆腔纱布瘤CT诊断一例

    病例资料 女,38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11个月、再发1天于2013年7月入院.患者慢性痛苦面容,无牵涉性疼痛,疼痛可缓解,同时可扪及下腹部包块.2012年6月患者曾因剖宫产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为盆腔内包块,考虑畸胎瘤.盆腔CT平扫+增强:盆腔内见类圆形肿块,直径约7.2cm,边界清,其内呈高低混杂密度影,CT值20~70 HU(图1);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强化,中心未见强化(图2).子宫缺如,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及液性密度影.

    作者:杨友;彭丹丹;周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的评价研究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探讨其在鉴别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纵隔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肺癌患者行肺部MRI常规和DWI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SEPI)和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STIR)序列.将DWI图像中纵隔淋巴结和术中切除淋巴结进行严格匹配,利用感兴趣区法分别测量原发灶和各纵隔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ADC原发灶和ADC淋巴结,并计算得到ADC原发灶和ADC淋巴结的差值绝对值D-value,比较转移组淋巴结和非转移组淋巴结的ADC值和D-value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转移组淋巴结的ADC值为(2.04±0.53)×10-3 mm2/s,非转移组淋巴结ADC值为(2.98±0.48)×101 mm2/s,转移组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非转移组淋巴结(P<0.001).转移组淋巴结的D-value值为(0.76±0.45)×10-3 mm2/s,非转移组淋巴结的D-value值为(1.58±0.46)×10-3mm2/s,转移组淋巴结的D-value值明显低于非转移组淋巴结(P<0.001).ADC值取0.0025×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转移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3%、84.6%、82.7%、88.7%;D-value值取0.001×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转移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4%、87.7%、84.0%、81.4%.结论:DWI通过测量、计算纵隔淋巴结的ADC值和D-value值,可用于肺癌患者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马晓玲;周舒畅;夏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诊断Madelung病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发现双侧耳前包块并颈部肿大半年,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查体:颈前后、颏部、腮腺区弥漫性对称性膨隆,边界不清,质软,无压痛.血压:159 mmHg/85 mmHg.肝功能:白蛋白29.9 g/L,球蛋白30.6 g/L,A/G1.0,谷草转氨酶89 U/L,谷氨酰转肽酶129 U/L.患者有30年饮酒史,每日 100~200 mL,无吸烟史,有乙肝病史3年,曾住院治疗,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

    作者:吴坤乾;李笃谦;蒲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典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MRI及病理表现

    目的:探讨分析实质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PX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分析11例实质型PXA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瘤周水肿、恶变发生率及MRI信号特征.结果:11例实质型PXA患者中,发病平均年龄为(31.0±9.7)岁,9例(81.8%)病程≤1年;病变累及颞叶8例(72%),岛叶3例(27%),囊变发生率为72.7%(8/11);实质型PXA的瘤体体积中位数为7.2 cm3;无水肿或轻度水肿3例(27%),中度水肿7例(64%),实质型PXA恶变发生率为9%(1/11).实质型PXA MRI表现为实性肿块(伴或不伴囊变区),多数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实质部分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瘤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呈明显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一侧强化显著.结论:实质型PXA的病程较短,肿瘤体积较小,恶性程度较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作者:韦程纲;谭洁莹;刘国顺;陈阿梅;杨蕊梦;魏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着重分析误诊的病例.术前12例行CT扫描,17例行MRI检查.结果:光镜下见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可见腺体及间质.行CT检查的12例中共误诊5例(41.6%),其中3例误诊为功能性囊肿,2例误诊为囊腺瘤.行MRI检查的17例中误诊1例(5.9%),误诊为双侧附件炎症.结论:CT、MRI可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较准确的诊断,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子宫内膜异位症需与功能性囊肿伴出血、囊腺瘤、附件炎症等鉴别.仔细观察影像征象,结合痛经病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陈曌;郑晓林;郭友;刘碧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MS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结果:14例PSH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右肺5例,左肺9例;肺叶分布为上肺3例,中肺1例,下肺10例.MSCT平扫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5例可见轻分叶,10例密度均匀,2例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中不均匀强化8例,均匀强化6例;中度及明显强化12例,轻度强化2例;MSCT表现与病灶由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以不同比例构成相关.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常表现为良性肿瘤特征,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综合分析MSCT征象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作者:周涛;潘爱珍;高强;雍眆;郭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RI及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永久缺血组11只、缺血再灌注组11只及对照组8只,于术前及术后0.5、3、6、12和24 h分别行单b值、多b值DWI及T2 WI扫描,分析表观扩散参数(ADC)、慢速扩散系数(ADCsl.w)、快速扩散系数(ADCfast)和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Afast)的动态变化,以24 h TTC组织染色作为病理对照.结果:永久缺血组ADC、ADCsl.w和Afast先降低,6h到达低,而后轻度上升;ADCfast缺血后降低,并持续在一个较低水平.缺血再灌注组ADC、ADCslow、ADCfast和Afast于再灌注1.5h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而后逐渐下降,至24 h到达低水平,且此时与永久缺血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fast永久缺血组与再灌注组只在3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ast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只在3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可显示缺血不同时间点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受限情况及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移过程.

    作者:张妍;张顺;汤翔宇;姚义好;张水霞;石晶晶;覃媛媛;朱文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髌骨脱位影像学研究进展

    髌骨脱位是一种主要由周围解剖结构不稳所导致的疾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通常反复发生膝关节痛,绝大部分髌骨向外脱位.髌骨脱位常伴有髌骨不稳的危险因素,包括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距离异常、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和高位髌骨.本文综述髌骨脱位及其危险因素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的新进展.

    作者:秦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脊髓节细胞胶质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5岁,外院脊髓MRI检查:Th6-L3椎管内占位,脊髓空洞.患者患病以来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查体: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双侧髋关节外翻畸形,双下肢肌肉萎缩.躯干感觉障碍平面约在Th10椎体水平.我院MRI示脊髓呈梭形增粗,C2-Th6段脊髓内见串珠样长T1、长T2信号,Th6-L3段脊髓见梭形等T1、混杂T2信号(图1、2).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Th6-L3段脊髓内病灶明显强化,长约14.3 cm,C2-Th6段脊髓内病灶未见强化(图3).

    作者:王金显;李贞;封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宫颈癌乏氧代谢特性及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乏氧代谢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在宫颈癌中与疾病的进展、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阳离子电极测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方法可以提供肿瘤乏氧代谢的部分信息,但目前尚缺少一种相对简便、准确、无创且可以在临床广泛开展的宫颈癌乏氧代谢成像方法.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分析定量参数与肿瘤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将使无创性了解(宫颈癌)患者体内乏氧代谢肿瘤组织的分布、局部组织血流灌注及肿瘤微环境等生物学特性成为可能.

    作者:艾丛慧;李鹍;丁莹莹;廖承德;金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数字X线胸部摄影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血清IgM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的患儿的初次胸部X线平片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90.3%)显示段、叶性分布实变影,8例(19.5%)显示结节样小叶气腔实变,19例(46.3 %)显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4例(9.7%)病变累及双肺,30例(73.2%)累及下肺野.第2次抗体滴度≥1280的患儿肺内病变累及范围大于第2次抗体滴度≤640的患儿(x2 =8.789,P=0.003).结论:叶段分布气腔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见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结节样小叶中心气腔实变显示率较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程度可能与肺内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何悦明;刘春灵;郑爽爽;王新莲;马大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RSNA2014掠影

    2014年,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2014)迎来了它的100岁诞辰,学会为此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来庆祝自己100年的历程.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目前RSNA会员人数达到了54290位,会员遍布全世界,包括北美地区38579名、南美洲3459名、欧洲6798名、亚洲3782名、非洲834名及澳洲838名,使其成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大的影像学专业学会.今年大会的主题是“A Century of Transforming Medicine”——“医学变革的世纪征程”,也是对100年来放射学发展的世纪之路的深刻诠释.

    作者:杨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前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右前上胸壁包块进行性增大20余年入院,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诊断为“血斑”,给予冷冻治疗两次.后结节逐渐增大,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突出于皮肤表面,表面凸 凹不平,无溃烂.专科查体:右锁骨中线第2~3肋间可见约3 cm×5 cm不规则包块,边界清楚,呈“分叶状”改变,表面皮肤呈淡红色、瘢痕样,无破溃,触之较硬,无压痛,未触及波动感,无滑动,未闻及 血管杂音.

    作者:高宝军;戴捷;曹俊华;李铁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磁共振波谱成像诊断国人前列腺癌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国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现有国内公开发表的以手术或病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的关于评价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国人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中文文献,按照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性试验公认的质量标准对所有的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各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STATA10.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采用MetaDisc1.4软件计算出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以诊断性试验Meta分析特有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评价该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0篇,汇总的诊断指标和SROC分析均显示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国人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表示诊断试验准确度的指标汇总敏感度为93%(95%可信区间0.90~0.96),汇总特异度为92%(95%可信区间0.89~0.95),AUC=0.9789,Q指数=0.9351.结论:汇总目前关于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国人前列腺癌的研究显示,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诊断国人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许启仲;陈军;张亮;陆婧;谭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腺样囊性癌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于3年前发现右乳内上象限肿物,近一年来患者自觉肿物逐渐长大并伴疼痛,大小约6.5 cm×4.1 cm,质硬,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乳腺X线检查:右乳内上象限等密度不规则肿块,大小约2.4 cm×2.0 cm,边界模糊不清,其内见簇状模糊无定形钙化灶,腋下未见淋巴结显示(图1、2).超声检查:右乳内上象限可探及大小约2.7cm×2.0 cm×2.O cm的低回声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图3).CT检查:右侧乳腺偏上可见软组织肿物,边界模糊,密度欠均匀(图4).手术:超声引导下行右乳肿物穿刺术,术中冰冻示肿瘤为恶性,遂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作者:陈雯;于代友;刘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类风湿关节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方法: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5例RA患者(RA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NC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数据,应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大脑自发活动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ALFF值增高区位于双侧前扣带膝下部、双内侧眶额皮层以及双侧岛叶,ALFF值降低区主要位于双侧距状回、右舌回、右楔叶、左枕中回(P<0.05,AlphaSim校正).结论:RA患者静息态下神经活动存在异常,增高区可能反映与疾病相关的运动决策功能改变,功能降低区可能反映视觉功能改变.

    作者:冉淑华;邹庆华;张会平;黎海涛;方勇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