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赵亮;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蒋晖;金大地

关键词:假体植入,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摘要: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新鲜与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新鲜羊膜移植已经在严重疾患的眼表重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手术时间与材料来源是否能吻合的问题,比较新鲜与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疗效,以期为重建正常眼表结构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4-01/2005-1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36例(43眼),患者均知情同意.将36例患者的43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新鲜人羊膜移植组(23眼)和保存人羊膜移植组(20眼).术后定期随访,第1周每日检查,其后1次/周,直至羊膜存活1个月以上停止随访.每次均在裂隙灯下观察羊膜植片成活情况,观察角膜、结膜上皮化情况,新生血管生长、视力以及并发症等.结果:36例患者43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36例患者43眼随访2~8个月,其中<2个月8眼,2~5个月20眼,6~8个月15眼.②新鲜人羊膜移植组、保存人羊膜移植组患者术眼视力提高率分别为83%,9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新鲜人羊膜移植组、保存人羊膜移植组患者术眼羊膜成活率分别为91%,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新鲜人羊膜移植组23眼中,术后两三拆线后21眼(占91.3%)充血消退,2眼(占8.7%)术后4周充血消退;保存人羊膜移植组20眼中,术后2周拆线后19眼(95%)充血消退,1眼(5%)术后4周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眼表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羊膜移植能有效改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眼表基底,重建上皮,其临床疗效与羊膜材料是新鲜或保存人羊膜无直接关系,二者预后基本一致.

    作者:唐国芬;阎玉梅;王跃丽;崔秀成;张媛梅;付笑笑;邓志鸿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胸腰椎骨折术后植入体断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植入断钉的相关因素,随访观察1998-08/2005-08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2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行椎板减压134例,未做减压81例,行后路植骨融合149例,未做任何植骨66例.术后常规佩带支具3个月.发现215例术后患者中有22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其中爆裂型骨折15例,术中行椎板减压的18例,未做任何植骨融合的16例,7例双侧进钉角度不一致,术后X射线片示5例伤椎相邻椎间隙增宽,12例伤椎上位椎间隙明显变窄,8例术后未严格佩带支具.提示导致置入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作者:慈元;敖强;宋秀峰;赵钢;吴汝舟;姜勇;曲连芝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BLB种植系统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

    纳入2003-05/2006-05沈阳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临床种植患者84例,男47例,女37例.总计172例种植体,用BLB种植系统为患者进行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BLB柱状种植体为北京莱顿公司(中国荷兰合资,国内生产)提供,该种植体为等径柱状,纯钛制成,表面为羟基磷灰石涂层(荷兰).术后3~6个月进行上部牙冠固定修复,临床随诊观察1~3年.评价BLB种植系统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对84例患者,172例种植体植入及临床观察种植体成功率96.5%,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水平吸收≤0.2 mm/年.种植体基台松动旋转4例,烤瓷冠中央固位螺丝松动17例,烤瓷冠崩瓷5例,种植牙龈炎15例.

    作者:刘文伟;张忠提;战德松;王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13例随访术后4年假体移位发生率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①2002-01/2004-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其中单节段L4,5者26例,双节段L4,5及L5S1者3例.所有患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无法坚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经手术签字同意.②采取三种手术入路:单节段病变中,24例经后侧入路,2例经腰大肌的前外侧入路,均行单枚人工髓核植入;双节段3例则采用前路腹膜外入路,L4,5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L5S1行单枚人工髓核植入.人工髓核为美国Raymedica公司生产的假体,其外套为聚乙烯纤维,核心为能吸水膨胀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③随访方法:分别在术后第6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及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观察内容包括10分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分以及根据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第6周、3个月、6个月全部获得随访,术后1年27例获得随访,术后2年24例获得随访,术后3年18例获得随访,术后4年13例获得随访.①临床疗效:优10例(34.5%),良16例(55.2%),差(发生假体移位突出)3例(10.4%),优良率达89.7%.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平均为(59.0±5.6)%,术后6周(50.0±4.3)%,3个月(35.2±3.8)%,6个月(23.0±1.7)%,1年(17.4±1.4)%,2年(11.8±0.9)%,3年(10.3±1.1)%,4年为(9.8±0.7)%.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前平均为(8.0±1.2)分,术后6周(4.5±0.7)分,3个月(3.2±0.6)分,6个月(3.0±0.7)分,1年后则降为(2.8±0.5)分,2年(2.5±0.6)分,3年(2.2±0.4)分,4年(2.0±0.3)分.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4.4±0.5)分,术后6周(5.3±0.7)分,3个月(6.5±1.1)分,6个月(7.1±0.8)分,术后1年则为(8.5±1.2)分,2年(8.8±0.9)分,3年为(9.0±1.2)分,4年(9.1±0.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③并发症:术后早期有2例假体移位而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3年发生假体移位突出,但无症状,无需再次手术.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能够恢复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减轻或消除腰腿痛的症状.

    作者:黄卫国;刘尚礼;丁悦;黄东生;李春海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Galectin-3的表达对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Galetin-3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12在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完成.从PubMed的序列号NM-002306中按照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Galectin-3小干扰片断,从中选出有效的干扰片断,并顺势转染大肠癌细胞系LOVO(为Galectin-3siRNA组),用未转染细胞做为正常对照,以转染阴性干扰片断作为空白对照,免疫印记法验证干扰结果,MTT方法观察干扰后24,48和72 h各组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用顺势转染的方法成功转染了Gal-3siRNA片断,转染后72 h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浆蛋白,免疫印记法验证结果显示Galectin-3siRNA组灰度值(55.790)与正常对照(97.234)及空白对照的灰度值(90.459)相比,galectin-3表达明显减弱(P<0.05).②细胞增殖情况:干扰后24,48和72 h Galectin-3siRNA组细胞继续生长,但细胞生长减慢,A值低于正常对照和空白对照(24 h:1.018±0.002,1.478±0.185,1.169±0.005;48 h:2.049±0.008,2.635±0.003,2.532±0.009;72 h:2 512±0.506,3.213±0.006,3.060±0.002;P均=0.000).③细胞凋亡率:各组中凋亡中晚期均多于早期,Galectin-3siRNA组高于正常对照和空白对照[早期:(15.900±2.508)%,(3.813±1.305)%,(5.780±1.56)%;中晚期:(19.750±0.780)%,(5.050±0.120)%,(7.667±0.145)%;P均=0.000].结论:成功转染并抑制了galectin-3在大肠癌细胞系lovo中的表达,干扰后细胞增殖减慢,凋亡增加.

    作者:程变巧;耿炎;武金宝;姜泊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草果知母汤对戊四唑慢性诱导癫痫模型大鼠脑内海马区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具有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作用的草果知母汤在阻抗癫痫形成中对大鼠海马区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12在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实验中心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8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26只,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各25只,正常对照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戊四唑亚惊厥剂量35 mg/kg腹腔注射诱导癫痫模型,1次/d,持续4周.正常对照组同法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中药治疗组予草果知母汤(由草果、知母、厚朴、半夏、黄芩等组成)5 g/(kg·d)灌胃;西药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混悬液60 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胃饲双蒸水,2 mL(kg·d),1次/d,持续5周.采用免疫组化PV-600二步法标记bcl-2、bax蛋白阳性细胞,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值在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模型组2只因惊厥大发作抽搐致死,中、西药治疗组各死亡1只,解剖无特殊发现,死亡原因不明,共7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1周后逐渐出现癫痫发作,并随着点燃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强,至第4周出现6级大发作;中、西药治疗组发作次数和级别明显降低,高级别为4级,且两组间发作级别、次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点燃周次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第3,4,5周,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中、西药治疗组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数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在相同时间段(2、3、4、5周),中、西药治疗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bax蛋白表达数随着点燃次数增加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至实验第3,4,5周,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ax蛋白表达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中、西药治疗组大鼠海马区Bax蛋白表达数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在相同时间段(2、3、4、5周),中、西药治疗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草果知母汤可有效地阻断癫痫发作,其抗痫作用可能与其干预癫痫形成中大鼠脑内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张丽萍;刘泰;武丽;夏猛;施学丽;杨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肾移植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01/2006-05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麻醉科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11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编码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和肌注镇痛组各55例.自控硬膜外镇痛组留置硬膜外管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肌注镇痛组术毕拔除硬膜外管回病房,患者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1 mg/kg.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①呼吸功能:监测围麻醉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变化.②镇痛效果: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其中包括静息、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结果 11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的静息、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均低于肌注镇痛组(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均增快,但肌注镇痛组比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明显(P<0.05);肌注镇痛组分钟通气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连祥基;杨贺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儿童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儿童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观察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和临床应用疗效.方法:①动物实验:实验于2002-03/10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选用新西兰幼兔24只,将幼兔股骨头全层关节软骨用利刀切除其表面积的20%以上,制造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自体游离骨膜移植组取同侧股骨全层游离骨膜,将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移植于软骨缺损区;对照组仅同法切除股骨头关节软骨.分别于术后第4,8,12,24周取其股骨头制成标本,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Wston-blot法检测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②临床实验:选择2000-01/2005-06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手术治疗髋关节脱位时,采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患儿39例(48髋),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术后定期随访检查.髋关节脱位术后疗效根据临床功能及X射线检查结果进行评定:积分16~20分为优,11~15分为良,6~10分为可,<5分为差.结果:①动物实验:自体游离骨膜移植组术后第4周幼兔股骨头软骨缺损被光滑、不透明的类软骨组织替代;12周后软骨缺损由透明的软骨样组织修复;24周后则完全被近似正常的透明软骨修复.对照组术后24周股骨头软骨缺损仍由纤维样组织覆盖.自体游离骨膜移植组术后第4周起软骨缺损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呈持续高表达.②临床实验:39例患儿48髋均获随访,随访18~36个月18例22髋,37~54个月14例16髋,55~72个月7例10髋,平均32个月.髋关节脱位术后疗效优19例25髋(52.1%);良12例10髋(25.0%);可7例8髋(16.7%);差3例3髋(6.2%),优良率达77.1%.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幼兔自体游离骨膜移植3个月后基本完成了游离骨膜向关节软骨的分化,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临床实验证实,在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脱位时,移植自体游离骨膜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能够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楼跃;潘新华;唐凯;张志群;夏榕圻;范毓华;黄禄基;林刚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血管加压素对哮喘大鼠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哮喘急性发作过程中,大鼠血浆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以及下丘脑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急性哮喘发作对机体应激水平的影响以及血管加压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实验室进行.①实验一:取32只大鼠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激发组、假激发组和生理盐水吸入组4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实验开始第15天,对照组和哮喘激发组大鼠超声雾化吸入10 9/L卵蛋白溶液20 min,1次/d,连续3 d,生理盐水吸入组雾化吸入10 g/L生理盐水,假激发组不吸入任何蒸汽.②实验二:40只大鼠单纯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侧脑室给药组和静脉给药组5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后第15天给药.侧脑室给药组侧脑室注射血管加压素受体阻断剂d(CH2)5Tyr(Me)AVP 0.3μg;生理盐水组侧脑室注射1 μL生理盐水;假手术组进行侧脑室操作,但不注射;静脉给药组按1 mg/kg剂量静脉给与d(CH2)5Tyr(Me)AVP.给药1 h后,雾化吸入10 g/L卵蛋白溶液20 min.如是处理,连续3 d后.③实验完成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血管加压素水平,以及血浆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质量的浓度.结果: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一结果:哮喘激发组血浆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7.92±0.97),(4.32±0.93)ng/L;(805.8±162.1),(279.7±88.5)ng/L;(12.02±1.25),(5.24±1.12)ng/L,P<0.05],生理盐水吸入组和假激发组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哮喘激发组(P<0.05).哮喘激发组下丘脑中血管加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高于生理盐水吸入组和假激发组[(17±1),(10±1),(11±2)pg;(7 937±198),(6 210±198),(6 165±203)pg;P<0.05],以上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二结果:侧脑室给药组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为(480.4±101.7),(9.75±1.97)ng/L,低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静脉给药组,后3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①致敏过程使机体应激水平升高,同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增强,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②降低下丘脑血管加压素的释放可以改善哮喘激发时的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亢进.

    作者:陈晓禹;卢秋穗;张银美;陈吉庆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额部皮瓣和上臂皮瓣移植修复鼻缺损

    目的:观察额部扩张皮瓣和上臂带蒂皮瓣在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990-09/2005-0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鼻缺损患者24例,均知情同意.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12例,主要为全鼻缺损和鼻大部分缺损;上臂带蒂皮瓣修复12例,主要为鼻下段鼻翼、鼻小柱缺损,其中一期皮管成形同时转移修复较小范围鼻下段鼻翼、鼻小柱缺损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鼻修复后外形、鼻部皮肤颜色与质地及供区瘢痕情况.结果:鼻缺损患者24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随访3个月至两年,其中3~6个月8例,6个月至1年10例,1~2年6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效果基本满意.额部扩张皮瓣修复者鼻部质地、颜色优于上臂带蒂皮瓣,上臂带蒂皮瓣修复者供区瘢痕较隐蔽.结论:额部扩张皮瓣和上臂带蒂皮瓣对鼻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基本满意.

    作者:张丕红;龙剑虹;任利成;谢庭鸿;曾纪章;黄晓元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活性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体桥接坐骨神经损伤:存活时间及功能恢复的量化评估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制备的神经组织替代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移植体的存活时间和神经功能指数.方法:实验于2001-04/2003-01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方法:利用神经轴索可以体外机械拉长的特性,将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拉长的轴索经凝胶处理后,一并卷入可吸收的聚乙醇酸导管内,制备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体.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组织工程替代物移植组将长约12 mm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体桥接于坐骨神经缺损处;自体神经移植组将切除的坐骨神经近远端调转后重新缝合回缺损处;损伤模型组切除神经后无修复;对照组未造成损伤.实验评估:术后15周,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比较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其绝对数值与坐骨神经功能呈负相关.术后16周,处死动物前检测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处死动物后行病理学检查,坐骨神经标本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降钙素基因相关的缩氨酸抗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标记物)、神经丝蛋白和髓鞘染色.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术后15周,损伤模型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绝对值高于组织工程替代物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94.3±2.55,-80.0±1.2,-82.7±2.7,P<0.05),两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为(-6.08±1.6),其绝对值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②术后16周,对照组、组织工程替代物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51.2±3.1,12.4±2.3,12.0±2.5)m/s,损伤模型组无动作电位引出,对照组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两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16周,自体神经移植组和替代物移植组中,大体检查可见相对正常的神经组织通过缺损区,聚乙醇酸导管基本已完全吸收.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替代物移植组大鼠的损伤区内发现大量的神经元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的缩氨酸抗体和神经丝蛋白双重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检查证实为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髓鞘染色可见缺损区内大量髓鞘包裹的轴突.结论:组织工程制备的神经组织替代物能够在移植受体内长期存活,并与受体神经结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修复神经缺损、促进功能恢复方面与自体神经具有近似的能力.

    作者:张军;许百男;周定标;道格拉斯·史密斯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电针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链脲佐菌素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n=85)基础上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以空腹血糖≥15 mmol/L,坐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摆尾温度阈值升高及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形态学改变为造模成功的标准.在确认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成功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只大鼠,分为3组,即电针经穴组、电针非经穴组、模型对照组,每组20只.①电针经穴组:取肾俞(双)、足三里(双)穴,将大鼠固定,针刺0.5 cm,并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 Hz,20 min/次,隔日1次,共治疗12次.②电针非经穴组:将大鼠尾尖作为刺激点,具体方法和治疗次数同上.③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只作与电针经穴组相同的固定.④正常对照组:作与电针经穴组相同的固定.造模后4周,以神经电生理法测试各组大鼠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造模后8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实验过程中模型对照组、电针非经穴组及电针经穴组大鼠分别死亡5,4,1只,因此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分别抽取15只进行指标检测.①各组大鼠造模4周时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1.37±3.70,18.17±9.54;41.30±1.15,44.22±8.80)m/s(P<0.01).电针经穴组经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38.04±2.01,37.98±5.10)m/s(P<0.01),但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电针非经穴组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2.74±5.42,21.39±5.61)m/s(P>0.05).②各组大鼠造模8周时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松散、排列紊乱,出现空泡状缺损.电针非经穴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松散、排列紊乱,出现断裂或空泡状缺损.电针经穴组大鼠坐骨神经髓纤维髓鞘结构损伤脱失的程度较模型对照组有所减轻,但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周围神经有髓纤维的形态及功能而实现的.

    作者:张秋娟;施茵;张云云;东红升;郑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植入矫正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效应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和矫正率的丢失;运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CD、TSRH等第3代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效应.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对象:于1997-09/2003-07选择资料完整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行后路CD及TSRH器械矫形内固定,同时予以自体骨移植融合手术.双主弯型8例,胸椎侧弯2例,胸椎侧弯方向均为右侧弯.胸椎后凸3例,胸腰段后凸2例.方法:在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的正侧位X射线片.术前拍摄左右侧曲位及悬吊位X射线片,以评估侧凸的柔韧性.侧凸角度大小的测量方法采用Cobb法,同时记录侧凸的稳定椎及中立椎.10例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2例使用CD系统矫形内固定,另外8例使用TSRH系统.植骨材料来源于自体髂后上棘.术后予以支具保护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2~60个月的随访,8例双主弯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48%,随访矫正率丢失为20%;腰弯的矫正率为56%,随访矫正率丢失为16%;2例单胸弯型患者的矫正率为61%,随访矫正率丢失为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前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评估,术中适当延长融合节段,避免过度矫正,减少软组织损伤,更加重视植骨融合是疗效满意的关键.

    作者:王善松;李明;谢杰;黄彰;刘艺明;苏家庆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三种供体阴茎灌注方法的特点比较

    目的:比较供体阴茎腹主动脉灌注、髂总动脉灌注和髂内动脉灌注法的临床观察指标,试图寻找佳的尸体阴茎灌注方法.方法: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于2004-03/2005-09采用腹主动脉灌注法、髂总动脉灌注法和髂内动脉灌注法取得供体阴茎各15例,共获取供体阴茎45个.①腹主动脉灌注法:于腹主动脉分叉上方6 cm处做切口,切口近端插管灌注肝、肾,切口远端套入一粗线,插入20F气囊导尿管,深约5 cm.②髂总动脉灌注法:分别于腹主动脉与髂总分叉处套入一粗线,上提粗线,剪开髂总动脉前壁,插入自制12F硅胶管,深约4 cm.③髂内动脉灌注法:分别于髂总动脉与髂内动脉分叉处套入一粗线,上提粗线,剪开髂内动脉前壁,插入自制10F硅胶管,深约3 cm.分析45例供体阴茎灌注临床资料,比较3种灌注方法切取供体阴茎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灌注液用量和灌注不良率. 结果:①手术时间方面,腹主动脉灌注法短于髂总动脉灌注法[(3.28±1.02,4.96±1.84)min(P<0.05)],髂总动脉灌注法短于髂内动脉灌注法(6 02±2.25)min(P<0.05).②热缺血时间方面,腹主动脉灌注法热缺血时间短于髂总动脉灌注法[(1.08±0.85,3.08±1.12)min(P<0.05)],髂总动脉灌注法热缺血时间短于髂内动脉灌注法(4.14±1.81)min(P<0.05).③灌注不良率方面,腹主动脉灌注法明显低于髂总动脉灌注法[0,10.25%(P<0.05)],髂总动脉灌注法低于髂内动脉灌注法(15.23%)(P<0.05).④3组灌注方法的灌注液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灌注法切取供体阴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均较短,灌注不良发生率低,优于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灌注法.

    作者:张利朝;胡卫列;吕军;赵永斌;杨菁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改变与其凋亡及坏死的关系

    目的:了解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改变情况,分析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与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关系以及卡维地洛、庚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取培育7 d心肌细胞缺氧30 min后换用正常含糖的DMEM培养基培养1,2,3,6 h,造成再给氧损伤.给药方案:分为三组;未用药组,庚醇组,卡维地洛组.庚醇用DMEM(含5%的小牛血清)配成1,2 mmol/L的浓度,卡维地洛配成0.001 g/L的浓度,分别加入药物于受试细胞,培养细胞30 min后再做相关实验.未用药组不加药.采用细胞划痕技术,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直观地观察不同组别、缺氧再灌注不同时间罗氏黄经过缝隙连接流通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缺氧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在缺氧30 min时心肌缝隙连接通讯明显下降,荧光仅传至划痕附近第二列细胞,正常细胞荧光则传至四列以外的细胞.再供氧1 h时恢复到第三列,以后逐步恢复到正常.运用庚醇后传导明显减慢荧光仅传至第二列细胞,缺氧和再供氧时传导也无明显变化.运用卡维地洛后传导改变不明显.②正常和缺血30 min时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供氧1 h凋亡指数为27.4%,与正常相比差异显著(P<0.01).坏死的心肌细胞在再供氧2 h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运用卡维地洛、庚醇后凋亡指数在再灌注1 h时分别较未用药组减少了55.11%,21.53%.③培养7 d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为(120±18)次/min,缺氧30 min时,搏动减弱,次数为(56±16)次/min,再供氧1 h时,搏动次数为(118±22)次/min,两者差异显著(P<0.01).加入浓度为2 mmol/L的庚醇后,心肌细胞搏动明显减弱,约为(64±20)次/min,差异显著(P<0.001).加入0.001 g/L卡维地洛搏动次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低(P<0.05).在缺氧再灌注过程中,两个干预组搏动次数变化不大.结论:心肌细胞在缺氧时缝隙连接通透性减低,庚醇、卡维地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缝隙连接通讯的作用.庚醇、卡维地洛通过改变缝隙连接通讯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来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凋亡.

    作者:曾玉杰;冯义柏;于世龙;柯元南;王勇;朱丹丹;李志远;姜磊;李楠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衰老性变化的多项参数测量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衰老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黑质病变的病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贵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幼年组(1~2个月龄)、青年组(4~5个月龄)、中年组(11~12个月龄)、老年组(≥24个月龄)4组,每组8只.取中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行中脑黑质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染色、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产物的吸光度值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胞面积、体密度、数密度、圆球度.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脑黑质焦油紫染色形态学观察:幼年组与青年组大鼠黑质神经元胞体大,细胞排列密集,形状规则,细胞成椭圆形或锥体形,胞浆丰富,每个细胞有清晰的胞核,核仁清楚可见,尼氏体粗大而染色深,中年组和老年组大鼠神经元胞浆染色较淡,尼氏体较分散,细胞散在,数量少,可见软化灶形成.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计数单位面积焦油紫染色细胞数分别为(48.00±9.10),(65.00±8.73),(20.00±4.10),(13.25±1.83)个/40倍视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79,P<0.05).②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光镜下,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成群分布,胞浆内阳性产物以幼年组和青年组为显著,中年组和老年组胞浆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反应颗粒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元丧失大多角形或锥体形形状,胞体变大,排列不规则,数量减少.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胞浆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吸光度值分别为0.199 3±0.071 1,0.242 8±0.172 9,0.197 8±0.068 7,0.167 1±0.101 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87,P<0.05).中年组、老年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体密度、数密度低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体密度分别为(2.57±0.02),(2.36±0.01),(3.22±0.01)×10-2μm-3,t=0.66,1.78,P<0.05;数密度分别为(0.91±0.04),(0.59±0.03),(1.20±0.09)×10-5μm-3,t=7.02,2.25,P<0.05].幼年组平均截面积低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7.30±5.56),(30.40±1.08)×101μm2,t=1.47,P<0.05].幼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平均体积低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67±0.40),(5.85±0.42),(5.20±0.33),(11.53±0.90)×102 μm3,t=1.60,2.93,0.18,P<0.05].老年组神经元圆球度低于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74±0.18,0.91±0.01,0.92±0.05,0.90±0.03,t=0.68,0.99,1.02,P<0.05,0.001). 结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衰老性变化,可能是黑质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余资江;康朝胜;余德立;王景传;许庭良;姜俸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作者:赵亮;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蒋晖;金大地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的特点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6/2006-06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所有受试者完成测试并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DNA抽提均成功.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8.65±32.54),(51.12±12.47)μg/L](P<0.01).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T基因型频率(28%)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6 1%)均高于对照组(16%,9.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高于CC基因型患者[(92.12±39.59),(73.46±28.67)μg/L](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1562T等位基因可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

    作者:陈白玉;李熙芹;何汉江;陈晓利;李卿;匡晓琴;贺莉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石吊兰醇提取液抗S180实体瘤作用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石吊兰醇提取液对荷S180实体瘤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分析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08在赣南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昆明种小鼠90只.先设正常对照组15只,其余小鼠右腋皮下接种瘤液0.2 mL,24 h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石吊兰2,4 g/kg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石吊兰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次20mL/kg,石吊兰2,4 g/kg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石吊兰组分别给予石吊兰2,4 g/(kg·d),环磷酰胺0.3 g/(kg·d),石吊兰2 g/(kg·d)+环磷酰胺0.3 g/(kg·d),腹腔注射,1次/d,连续10 d.第11天称质量后拔眼球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浓度;剥取肿瘤、胸腺、脾组织,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结果:①石吊兰4 g/kg组、环磷酰胺组和环磷酰胺+石吊兰组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2.1%,74.7%,71.3%,P<0.05~0.01);环磷酰胺组和环磷酰胺+石吊兰组抑瘤作用优于石吊兰4 g/kg组(P<0.01).②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均低于正常小鼠(P<0.05~0.01),但石吊兰4 g/kg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石吊兰2 g/kg组仅胸腺指数高于模型组(3.84±0.21,P<0.01).环磷酰胺+石吊兰组能提高小鼠胸腺指数与脾指数,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51±0 33,1.69±0.15;5.03±0.51,4.30±0.27;P<0.01).③石吊兰2,4 g/kg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53.3±17.8),(330.9±24.2),(189.1±45.3),(145.6±15.7)ng/L,P<0.01].环磷酰胺+石吊兰组白细胞介素2含量高于环磷酰胺组[(277.1±33.2),(133.3±12.5)ng/L,P<0.01].结论:石吊兰醇提取液具有抑制S180实体瘤生长及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水平有关.

    作者:胡晓;黄贤华;谭晓彬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前牙种植治疗中的临时性修复

    前牙缺失种植体支持修复已成为一种效果稳定的治疗方法,但对医生和患者来说,在治疗中和手术创口愈合阶段恢复其功能和美观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给患者提供一种稳定的,兼顾功能和美观的l临时性修复措施十分重要.临时性修复是种植修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阶段,首先对前牙种植治疗中的临时性修复体的生物相容性、位置、支持方式、形状和颜色等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应在手术前认真设计,选择合适的延期种植修复方案中的临时性修复措施,以达到保护种植体,恢复美观及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珏;焦艳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