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脑血流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

张凯军;安锐;张永学;梅元武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尼莫地平, 潘生丁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尼莫地平负荷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并结合rCBF定量方法,评价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疾病组10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4例,行潘生丁试验;另一组48例,行尼莫地平试验.首先进行基础状态99mTc ECD脑血管灌注及rCBF显像,36~48h后进行潘生丁和尼莫地平负荷试验后显像.图像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结果:根据定性、半定量分析将脑血管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性分为4型:A型,介入试验后原有病灶扩大,不对称指数(AI)值下降;B型,基础状态下显像正常,药物作用后出现明显灌注降低区,AI值下降;C型,原有病灶在药物介入后缩小或消失;D型,介入前、后图像及AI值均无差异.定量分析:在潘生丁和尼莫地平介入试验后,正常对照组脑半球血流量由基础状态的(47.10±3.52)ml/(100g·min)分别增加到(56.61±4.21)ml/(100g·min)即增加(20.20±2.12)%,(57.13±4.91)ml/(100g·min)即增加(21.20±2.31)%;而脑血管病组由基础状态的(37.22±6.70)ml/(100g·min)增加到(38.82±6.22)ml/(100g·min)即增加(4.29±1.01)%,(39.31±5.92)ml/(100g·min)即增加(5.62±1.12)%;潘生丁和尼莫地平介入试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种药物介入试验均提高了脑血管疾病检出的阳性率,但潘生丁和尼莫地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试验安全可靠,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患者99mTc-奥曲肽显像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两年前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服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治疗至今,病情未见好转,现仍有心悸、气短、手抖、全身乏力等症状.

    作者:李险峰;段练;陆克义;张承刚;吴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0例中病灶呈等密度影3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1例;增强均有强化,其中2例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结论:小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确诊,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作者:颜志平;吴贵华;陈江龙;罗万能;刘昌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M 969HQ型激光相机故障分析

    国内现在已经拥有数百台3M 969HQ型激光相机,大部分已使用数年,已进入故障高发期.现将本院此机型出现的2个故障介绍如下.

    作者:王传斌;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脾动脉栓塞后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对4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脾动脉栓塞,脾实质栓塞面积为30%~60%左右.结果:7例患者栓塞后在1~3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轻度.结论:脾动脉栓塞能有效的降低门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张文伟;刘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颅窝颅咽管瘤二例

    病例资料例1,男,50岁.发现右眼眶内上方包块1年余,逐渐长大,并有疼痛.查体:眼球内上方扪及一包块,质软,约2 cm× 2 cm大小,有压痛.临床诊断:右眼眶占位性病变.

    作者:翟昭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功能性肺叶切除术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功能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碘化油-平阳霉素及靶支气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0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堵塞;B组行靶支气管PMMA栓塞;C组行肺叶切除.分析各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4周的动脉血气,4周后作胸部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结果:3组动物术后动脉氧分压低于术前(P<0.01),术后动脉C()2分压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后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4周肺部摄片及大体标本见实验组靶肺肺不张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改变,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阴性.B组有2例肺不张形成,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结论: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及靶支气管堵塞可使靶肺形成肺不张、纤维化,达到功能性肺叶切除术目的.该术式创伤小,安全、有效,有望部分替代外科性肺叶切除.

    作者:游玉峰;甘万崇;柯伟;尹文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眼眶炎性假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12岁,1个月前无诱因头痛,近来加重,右眼胀痛,视力下降,伴恶心呕吐,查体:右眼球略突出,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作者:李安宁;沈烈红;张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溶栓治疗前评估中的价值

    自从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被肯定以来,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越来创越重要的作用[1].因为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估是进行溶栓治疗的前提,也是保证溶栓治疗疗效的根本条件[2].

    作者:孔令琦;谢敬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肠道气囊肿症误诊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腹胀2天就诊.腹部体征:无压痛,反跳痛.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史.立位及平卧位腹部平片(图1、2)示两膈下有大量游离气影,以消化道穿孔收入外科.实验室检查:WBC 6.1×109/1,RBC 3.8×1012/1.经外科治疗后,患者无手术指征.出院诊断:肠道气囊肿症.

    作者:任爱民;陈仲耿;吴月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类风湿肺间质性炎症的HRCT表现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病变的HRCT表现.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病变(RA-IL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RA-ILD在HRCT间质性肺病变的病理特点包括:①间质性肺病变(ILD)2例;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1例;③肺淀粉沉着症(PA)1例;④间质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结核(ILD+TB)2例;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结论:HRCT肺功能定量分析技术可能成为发现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手段之一.

    作者:王富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猪颈动脉MS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猪全程颈动脉MSCT血管成像与DSA成像的检查方法和图像质量,评价MSCT在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用中科院实验动物猪10头,分别作颈动脉MSCTA和DSA后,人工建立颈动脉血管腔内和腔外血管狭窄模型,再做MSCTA和DSA检查.MSCTA扫描层厚选用1.3 mm层厚组,后处理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和容积显示两种成像方法.从两种检查方法的风险性、对诊断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显示血管的整体性、颈动脉血管的边缘情况、颈动脉的密度和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用盲法评价.结果:在颈动脉起始段的显示、血管整体性、任意角度观察以及受血流影响等方面,MSCTA优于DSA;在血管边缘以及分支血管光滑度等方面,MSCTA不如DSA.结论:MSCTA血管密度均匀,可以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血管;辅助以横断面图像,对血管壁及血管腔外病变有意义.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安乐;张国富;张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普通数码摄像机在X线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本科在普通带电视透视功能的X线机上行血管及胃肠造影检查中,辅助使用普通数码摄像机,对造影图像进行全程采集,现将其应用方法和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温生贵;李文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ARS大剂量激素治疗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MRI表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的治疗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激素治疗,短时间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对69例患者停药后4~6个月进行随访,发现在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后25例出现髋部或膝部疼痛症状,25例患者均进行了双髋关节MR检查,其中有6例发现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作者:何宝明;由昆;许国宇;白国刚;全昌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与GCS计分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探讨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按病灶累及部位分组,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的预后、GCS计分的关系.结果:40例DAI患者中共发现63个病灶,大脑白质34个,基底节区5个,胼胝体9个,小脑4个,桥脑5个,大脑脚3个,延髓3个.19例病例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21例未累及脑中线部位.治愈15例,好转19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GCS计分13~15分2例,9~12分8例,≤8分30例.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计分较低.综合分析DAI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MRI是诊断DAI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龚才桂;王小宜;刘慧;周琳;邓利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病变中的研究现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MRI观察活体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理想且唯一的成像方法,初主要应用于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中[1,2].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的临床应用也愈加广泛,从中枢神经系统扩展到了其它系统[3].本文着重阐述DWI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丁爽;贾文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岛津XED 150L-20 500mA遥控X线机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岛津XED 150L-20 500mA遥控X线机已使用8年,未发生故障.摄片过程中,出现横向分格板运行缓慢,但能完成分格操作,摄片数张后,横向分格板运行停止,不能完成分格任务,床面下发出异常声音.关机重启后,故障依然存在.整个过程中,纵向分格摄片操作未见异常.

    作者:赵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R扩散及灌注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卒中后初几小时确定病灶部位、范围并及时进行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在超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溶栓的时机越早,患者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林东虎;孙德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女性盆腔肿瘤MRI误诊二例

    原发于生殖系统的肿瘤在女性盆腔肿瘤中常见,MRI的任意方位成像及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力等特性使其在盆腔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1].但其对一些巨大的盆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误诊的2个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黄晖;陈燕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作者:徐林;夏雨;阮燕斯;孙多成;金永源;李世忠;詹志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报道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8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8.0cm,乳头状肾细胞癌CT、M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有完整的包膜.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韩希年;彭令荣;刘光华;王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