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欣;唐一源;冯士刚;于庆宝;王俊红;鹿麒麟;隋丹妮;赵庆柏;马莹华;金珏;王威;古玲;蔡新霞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的影响,拟从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调节颜面部痛的分子机制.方法:于2004-12/2005-11以2月龄左右的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取双侧三叉神经节,将经分离得到三叉神经节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至直径35 mm的培养皿内,待细胞贴壁后更换外液两次,应用EPC-9双通道膜片钳放大器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先经DAD给药系统向细胞喷射细胞外液5 s,记录正常钠电流,再经DAD给药系统(ALA,USA)向细胞喷射实验用药,并记录给药后的钠通道电流.用细胞外液洗去残余药物,待钠电流恢复正常水平后,再向细胞喷射另一实验药物,进行下一个记录.两次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短于3 min.药物效应观察完毕后,向细胞外喷射1 μmol/L河豚毒素,根据被河豚毒素阻断程度判断所记录的钠电流类型.实验在室温22~25℃范围内进行. 结果:①共稳定记录了81个三叉神经节细胞,其中在25.93%(21/81)的三叉神经节细胞上所记录的钠电流可被河豚毒素完全阻断,9.9%(9/81)的三叉神经节细胞上所记录的钠电流不能被河豚毒素阻断,大多数三叉神经节细胞(61.73%,50/81)上所记录的钠电流可部分被河豚毒素所阻断.②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显著抑制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INα,使INα的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86.92±8.08)PA/PF减为给药后的(-35.35±2.90)PA/PF(P<0.05);联合使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1ra也显著降低给药前INα的电流密度[(-79.27±7.85),(-37.14±4.05)PA/PF,P<0.05].③与给药前相比,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使河豚毒素敏感性(INαⅡ~V曲线显著上升,并使钠电流的大激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偏移约10 mV.④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使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稳态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偏移,V1/2给药前后去极化偏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03±2.75),(-35.35±3.47)mV,P<0.05].⑤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不影响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恢复时间常数,给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55±0.58),(5.29±1.84)ms,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抑制其离子电流,可部分解释白细胞介素1β的颜面部镇痛作用.
作者:尹世金;刘向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水平、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水平的差异,分析青少年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于2006-03选择北京市某职业高中学生265名,采用自尊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及孤独量表测评学生的自尊、惧怕他否定评价和孤独感水平.其中①自尊量表:10个条目,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Cronbach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5.②惧怕否定评价量表:12个条目,反映是否为他人的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分值越高,对他人的评价越担忧,越需要肯定评价.Cronbach系数0.90,重测信度为0.75.③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20个条目,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分值越高,孤独程度越高.Cronbach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3.结果:发放问卷265份,收回问卷221份,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为94.6%.①高等职业学校男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女生(27.66±4.84,26.96±4.5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和孤独感低于女生(35.36±7.87,38.65±8.88;41.27±9.35,43.09±9.0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高一年级学生自尊水平低,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和孤独感水平高.随着年级升高,自尊水平逐渐上升,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及孤独感水平下降.高一与高三年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差异有显著性(26.49±4.69,28.20±4.75,P<0.05).③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水平与惧怕他人否定评价之间为负相关(r=-1.46,P<0.05),自尊水平与孤独感水平之间为负相关(r=-0.39,P<0.01),惧怕他人否定评价与孤独感水平之间为正相关(r=0.24,P<0.01).结论:男生、高三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提高自我评价,进而减轻社交焦虑,改善学生的社交状况,后降低孤独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薛冰;沈凌霞;王希林;于欣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苯西克定长期应用对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建立精神药理学研究用精神分裂症社会行为动物模型,并观察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6/09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1,苯西克定剂量及用药时间对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选用6周龄的DDY种雄性小鼠,在饲养2周后,被抽签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两笼饲养.高剂量苯西克定长期用药组:10 mg/kg,14 d;低剂量苯西克定长期用药组:3 mg/kg,14 d;长期用药对照组:生理盐水,14 d;高剂量苯西克定短期用药组:10 mg/kg,7 d;短期用药对照组:生理盐水,7 d.所有药物均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在停药第3,7,14,21,28天分别进行社会行为测验.②实验2,抗精神病药对苯西克定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另选小鼠60只分为5组,每组12只,分两笼饲养.大剂量氯氮平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氯氮平10 mg/(kg·d)7 d;小剂量氯氮平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氯氮平3 mg/(kg·d)7 d;大剂量氟哌啶醇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氟哌啶醇3 mg/(kg·d)7 d;小剂量氟哌啶醇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氟哌啶醇1 mg/(kg·d)7 d;生理盐水组:连续注射生理盐水14 d,停14 d后注射生理盐水7 d.各组在停止氯氮平、氟哌啶醇或生理盐水后当日和7 d后进行社会行为测验.结果: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实验1显示,高剂量苯西克定长期用药组小鼠停药后3,7,14,21,28 d进行社会行为的时间减少[(16.8±4.3),(13.4±3.5),(15.5±3.9),(28.2±5.0),(32.5±4.9)s,P<0.01],这一效果在停药后第28天仍然存在.②实验2显示,高剂量苯西克定连续用药所导致小鼠社会行为的减少在给予氯氮平连续7 d的治疗后这一现象明显改善(用药前:(13.8±1.6)s,停药当天:(143.1±36.1)s,停药7 d后:(64.8±10.3)s,P<0.01,P<0.05),小剂量氯氮平用药7 d后苯西克定所致小鼠社会行为的减少没有改变.氯氮平对苯西克定所致小鼠社会行为的改善在停药1周后其作用消失.氟哌啶醇对苯西克定所致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没有改善作用.结论:10 mg/kg苯西克定长期用药可所导致小鼠社会行为减少,10 mg/(kg·d)氯氮平可逆转以上苯西克定的作用,提示10 mg/kg苯西克定长期用药所致小鼠行为改变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社会行为的动物模型.
作者:乔宏;周东丰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吗啡依赖及其戒断症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分组: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吗啡+纳络酮组,每组10只.②干预:吗啡组:盐酸吗啡每天两次腹腔注射,起始剂量为每次10 mg/kg,逐日递增,直至第7天时每次70 mg/kg;吗啡+纳洛酮组:吗啡注射方式方法同吗啡组,但在每次吗啡注射前5 min,皮下注射纳洛酮1 mg/kg;生理盐水组:按照同期对照的原则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③进入实验程序前一天及实验处理因素终止后6 h测评各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即观察30 min内小鼠在位置偏爱实验箱白侧(伴药侧)的停留时间.④于末次注射吗啡后6 h观察各组小鼠30 min内跳跃反应次数、戒断反应前后1 h内跳跃潜伏期、直立、躯体拉伸、体质量丧失量及腹泻等症状.结果:3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终止处理因素后6 h时,吗啡组小鼠30 min内在位置偏爱实验箱白侧的停留时间为(457±304)s,吗啡+纳洛酮组小鼠30 min内在位置偏爱实验箱白侧的停留时间为(154±118)s,与生理盐水组(121±111)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②吗啡注射同时给予纳洛酮干预减轻了戒断体征:在终止处理因素后6 h,吗啡组和吗啡+纳洛酮组小鼠均表现跳跃次数增加、起跳潜伏期缩短、躯体拉伸次数增加、腹泻和体质量丧失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吗啡组还出现直立次数增多.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对抗吗啡所致的小鼠吗啡依赖,并且能有效减轻吗啡撤药时戒断体征.
作者:姜美俊;张世涛;刘学兵;谌红献;郝伟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和血压,以及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中山大学省级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8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n=10):对照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肠缺血再灌注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松夹再灌注2 h;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并切断+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松夹再灌注2 h.迷走神经刺激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干切断+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及再灌注开始时均采用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处理系统以5 V,2 ms和1 Hz强度的电流持续刺激左迷走神经干远端20min.②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2 h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内皮素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判定:0~9分,分数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于迷走神经刺激前,夹闭0,30 min,再灌注0,30,60,90,120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③多组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变化: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殚[(22.42±9.62),(24.66±10.10),(36.34±10.81),(52.08±19.25)μmol/L,P<0.05].②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270.49±75.43),(170.04±56.30),(190.73±62.85),(200.04±65.21)ng/L,P<0.05].③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比较: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0.11±0.04,012±0.04,0.23±0.10,0.18±0.07,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迷走神经刺激组(P<0.05).④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光镜下观察结果: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的肠黏膜结构受损严重,迷走神经刺激组可减轻肠组织损伤程度.⑤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低于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5.3±0.9),(6.4±1.9),(7.0±1.2)分,P<0.05].⑥平均动脉压变化:各组大鼠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稳.而在再灌注期,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迷走神经刺激组较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能更明显提高平均动脉压(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减轻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失衡,从而改善脏器微循环并延缓血压的下降,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柳垂亮;李玉娟;李向宇;黄文起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指标P300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分析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05-01/1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56例,同时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及进行体检的52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以上两组观察对象的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记录波型中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偏头痛组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观察有无异常.记录患者平均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强度和头痛发作史,分析以上指标与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56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52名健康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偏头痛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328.66±33.06,315.73±25.19)ms(t=-2.296,P<0.05)],波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17±2.05,11.99±1.71)μV(t=2.275,P<0.05)].②偏头痛组头部MRI检查正常与异常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56例偏头痛患者中25例异常,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病变,设为MRI检查异常组;其余31例设为MRI检查正常组.MRI检查异常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显著长于MRI检查正常组[(349.88±17.07,311.55±33.06)ms(t=-5.597,P<0.01)],波幅显著低于MRI检查正常组[(9.61±1.08,12.42±2.05)μV(t=7.355,P<0.01)].③偏头痛患者病程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与波幅呈负相关(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脑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障碍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越长,程度越重.偏头痛患者可出现脑白质区病变,此病变加重了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彭莉;毛春燕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临床上有3%~30%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出现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损伤机制,及高压氧对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卫生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高压氧组35只,后2组又分为染毒后6 h、1,3,5,7,14,21 d 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方法:①模型组:将大鼠放入染毒罐中,吸入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60 min,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保持在2 500×10-6,制备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②高压氧组:同模型组造模,染毒后3 h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压力0.2 MPa,氧的体积分数保持在0.90以上,整个过程共115 min,染毒后前3 d 2次/d,之后1次/d,每周休息1 d.③正常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②通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急性各组大鼠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死亡率约为10%.①模型组大鼠脑内发生广泛的病理损伤,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等部位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其中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损伤较重.苏木精-伊红、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表明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凋亡神经元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减少.②高压氧组:与模型组相比,脑内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损伤均轻于模型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尤以中毒后5和7 d明显(P<0.01).高压氧促进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尤以CO暴露后3,5 d明显(P<0.01).结论: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出现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迟发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②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变性坏死神经元,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作者:李金声;常耀明;李清波;谢小平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身心不平衡发展可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以寻求一种可以调节这种不平衡状态的方法.方法:①选取2006-05大连理工大学在校三年级学生99人,实验前未进行过任何调节训练,1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均知情同意.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节训练组55人,空白对照组44人,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调节训练组学生给予身心调节训练.学生只需要选取舒适、自然的坐式,全身放松,思想平静,慢慢调整呼吸,平静而自然的跟随CD中的指导语即可,不必刻意关注指导语.指导语包括指导练习者正确的身体调节、思维及心态调整、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调节以及融于自然之中的自我意象调节等环节,后是结束语,整个过程持续30 min.此调节法1次/d,连续5d.所有受试对象均得到具体的个人指导并集中练习,以确保练习方法正确且无干扰.③空白对照组学生在这5 d过程中,按照平时的生活规律生活,不做任何有关调节的训练.④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POMS(profile of mood states)量表测试.POMS量表是神经行为测试组合中用以反映受试对象情感状态特征的问卷,包括65个题目,每一项情感状态均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情感越强烈).通过测试结果得到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困惑-迷惑、活力-运动这6个分量表分数,其中前5个分量表为消极心境,后1个为积极心境.6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0.87,再测信度为0.65~0.74.根据6个分量表可计算出全量表(即心境失调)的分数,全量表分数=各消极心境分数之和-积极心境分数+100.结果:调节训练组有11人因未能完成全部训练而脱落,共88人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前后两组学生POMS全量表分数的比较:实验前两组学生的POMS全量表分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心境失调情况基本相似.实验后,调节训练组的全量表分数明显降低(t=4.804,P=0.000);空白对照组全量表分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813,P>0.05).②实验后POMS各分量表分数的组间方差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后调节训练组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活力-运动、愤怒-敌意、困惑-迷惑量表分数均有明显改善(F=4.026~5.175,P均<0.05),疲惫-惰性量表分数无明显变化(F=0.095,P>0.05).结论:身心调节法可以帮助练习者减缓压力,改善抑郁状态,提高身体活力,增强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
作者:王俊红;唐一源;冯洪波;林瑶;马莹华;鹿麒麟;冯士刚;金珏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氯胺酮是否可通过影响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而发挥抗伤害作用尚不清楚;一氧化氮在脊髓水平主要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可诱导Fos表达,但其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痛信号的转导或调控的机制不明.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对甲醛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影响.设计:均衡随机的动物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和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0-01/03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用均衡随机方法分为6组,甲醛组6只,甲醛+氯胺酮组6只,氯胺酮+甲醛组6只,氯胺酮组6只,甲醛+生理盐水组3只,生理盐水组3只,各组雌雄比例相同.方法:①甲醛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200μL一侧前爪掌心皮下注射,刺激1 h.②甲醛+氯胺酮组:甲醛痛刺激10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氯胺酮1 h.③氯胺酮+甲醛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in后再行甲醛痛刺激1 h.④氯胺酮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氯胺酮1 h.⑤甲醛+生理盐水组:甲醛痛刺激10 min后腹腔注射等容(10 mL/kg)的生理盐水1 h.⑥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1 h.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②取脊髓切片,用c-fos基因免疫组化法和NADPH-d组化技术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背角4层(Ⅰ~Ⅱ层,Ⅲ~Ⅳ层,Ⅴ~Ⅵ层,Ⅶ~Ⅹ层)切片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FLI)和FLI/NOS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变化: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甲醛后,出现痛反应;注射氯胺酮的大鼠,注射后数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无明显的痛行为表现,而呈持续睡眠状态,至灌注时翻正反射仍未恢复.②FLI神经元表达: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LI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氯胺酮+甲醛组、甲醛+氯胺酮组大鼠脊髓FLI细胞的分布与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基本相似,但FLI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未见或偶见FLI阳性细胞.③FLI/NOS双标记神经元表达:氯胺酮+甲醛组、甲醛+氯胺酮组脊髓背角Ⅰ~Ⅱ层双标记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1±1),(1±1),(7±3),(8±3)个/切片,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无表达.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氯胺酮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抗伤害作用;此作用与抑制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作者:颜明;曾因明;张励才;戴体俊;段世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于2002-05/2005-03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或门诊神经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森田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0例.森田组在接受森田疗法治疗期间不排除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剂量,适时可减量.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森田治疗分4个治疗阶段:静工作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和康复期或相应的治疗顺序,每日要求患者完成日记.药物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选择药物种类同上,不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症状转归指标,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量表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森田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森田组与对照组症状缓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森田组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③森田组平均使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可减低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剂量.
作者:姚建军;张明廉;安富贵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采用动词产生任务,观察小脑在重复性熟练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于2005-03/04对北京林学院1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词汇产生学习.①材料为汉语双字具体名词96个,随机分成两组,刺激材料随机呈现,刺激呈现500ms,刺激间隔2 000ms.②作业任务和程序:词汇命名任务,看到屏幕中间呈现的汉语双字名词,又快又准的在心里默念出来,并按键;动词产生任务,看到屏幕中间呈现的汉语双字名词,又快又准的在心里默念出一个与名词相关(所呈现的名词能做什么或被做什么)的双字动词,并按键.③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包括5个扫描序列,动词产生任务学习次数为7次.每个组块内连续呈现刺激24个,共60 s,每个组块之间时间间隔20 s.④采用功能磁共振手段对小脑的活动进行扫描.利用反卷积对个体的功能像进行分析.结果:12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习前右侧小脑激活的体素为313个,左侧小脑为162个,学习训练之后,右侧小脑激活的体素只有25个,左侧小脑为0个.②激活的强度,学习前右侧略高于左侧(8.05,7 36),学习后左侧消失.结论:右侧小脑参与重复性学习的全过程,脑激活呈动态降低的趋势,左侧小脑只参与早期阶段的学习.脑激活有位置上的变化,也有强度变化.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指导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6-02对徐州市4所不同专业类型大中专院校的80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一般情况5题、艾滋病知识18题,分值权重相同,满分为100分.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态度20题,分值权重相同,满分为100分.结果:发出问卷800份,后得到合格问卷766份.男346人,女420人,年龄16~25岁.①认知和态度得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2.51±15.42,对艾滋病的态度平均得分为57.23±21.96.②不同性别学生认知与态度得分:认知得分男性为61.90±15.34,女性为63.02±15.49,态度得分男性为54.49±23.49,女性为59.48±20.40,在对艾滋病的认知方面,性别间没有差异(F=0.997,P=0.318),但态度得分女性优于男性(F=9.881,P=0.002).③认知得分城市学生为63.70±15.89,农村学生为61.35±14.88,城市高于农村(F=4.441,P=0.035).态度得分城市为57.74±22.75,农村为56.73±21.1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406,P=0.524).④认知得分高年龄组(≥20岁)为70.77±14.31,低年龄组(<20岁)为59.31±14.71,高年龄组显著高于低年龄组(F=95.69,P=0.0000).态度得分高年龄组为67.70±18.61,低年龄组为54.33±22.48,高年龄组显著高于低年龄组(F=35.95,P=0.000).⑤不同专业层次上,认知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医学本科(72.95±12.18)、医学专科(72.45±12.04)、医药中专(61.11±13.00)、非医药中专(57.69±15.51).认知得分总体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51.233,P=0.000).态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医学专科(70.54±15.34)、医学本科(63.68±17.55)、医药中专(60.43±18.60)、非医药中专(50.85±23.75).态度得分总体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7.293,P=0.000).⑥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众传播(72.7%),医疗卫生部门(49.7%),宣传栏(44.1%),学校专门教育(30.9%)等.结论:苏北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不全面,知信行不能统一,对艾滋病的态度过于敏感,应加强正规的医疗卫生部门和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20岁以下的非医药中专类院校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作者:卓朗;汪秀英;张训保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雌性大鼠切除卵巢后其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神经元和血清生长素、雌激素、降钙素及骨钙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完成.①将12只健康雌性未孕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只.卵巢切除术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完全切除双侧卵巢,牢固结扎剩余的子宫部分;假手术组大鼠不切除卵巢,仅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术后处理完全相同.②采用左心室灌注固定方法取胫骨及脑.通过检测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变化判断骨代谢发生的变化.③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右心室取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上述激素水平的改变.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的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数量均明显减小[(22.1±3.3)%比(14.8±2.3)%,(41.2±8.8)比(30.8±3.9)μm,(5.5±0.8)比(4.3±0.7)个,P<0.05或0.01],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增大[(164.9±12.3)比(250.2±33.2)μm,P<0.01].②两组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卵巢切除组大鼠血清雌激素、降钙素、生长素含量明显降低[(35.22±3.41)比(6.29±1.82)ng/L,(48.41±8.85)比(28.21±6.28)ng/L,(6.59±1.49)比(4.45±0.88)μg/L],骨钙素明显升高[(13.72±4.58)比(23.89±4.4)μg/L.③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神经元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及生长素等钙调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为杰;刘锡仪;徐丽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绝大多数转基因实验动物来源于小鼠,建立一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医学研究的、简便可靠的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健康BALB/c小鼠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 g,SPF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只)、缺血组(10只)和再灌注22 h组(5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130只,雌性30只,体质量25~30 g,SPF级,其中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24 h组30只,缺血2 h再灌注22,46,70 h组各30只;雌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24 h组10只,缺血2 h再灌注22 h组10只.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上述SPF级BALB/c小鼠与昆明小鼠,应用头端涂适量硅胶的6-0单尼龙线自小鼠左侧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阻断其血流2 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术后24 h,缺血组阻断血流24 h后,再灌注组分别于术后24,48,72 h,麻醉下断头取脑.以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Longa标准评分:神经行为功能评分≥1分为模型成功的标准;脑组织冠状切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白色区域为梗死区.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神经行为功能评分,脑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后梗死体积.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成功率BALB/c小鼠约为20%,昆明小鼠雄性为66.7%~73.3%,昆明小鼠雌性为40%~50%.②BALB/c小鼠假手术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的脑切片上,两侧皮层呈均匀的橘红色,未见梗死灶.BALB/c小鼠缺血组小鼠脑切片上可见较大的苍白色梗死区,在经视交叉的冠状切片上,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50%~75%,昆明小鼠表现与BALB/c小鼠相似,但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40%~65%.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组相似,小鼠脑切片上可见较大的苍白色梗死区,在经视交叉的冠状切片上,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50%~75%,昆明小鼠表现与BALB/c小鼠相似,但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40%~65%.结论:线栓法制作昆明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创伤小,缺血的部位较恒定,可以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可以成为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预后及治疗作用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杜芳;王涛;杨学伟;李永刚;郭云良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复方戒毒肽对吗啡成瘾小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动物室和郑州大学志愿戒毒研究中心第一实验室完成.复方戒毒肽由脑肽配制而成,主要含有酸性肽,牛神经肽FF等小分子神经肽.9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8~10周龄,体质量(20±2)g.抽签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瘾模型建立:腹腔注射吗啡,1次/d,100mg/kg,共11d.成瘾模型组:成瘾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成瘾模型建立后,用生理盐水1 mL/次灌胃治疗15 d.自然戒断组:成瘾模型建立后,正常喂养15 d,期间不做任何处理;高、中、低剂量的复方戒毒肽治疗组:成瘾模型建立后,给成瘾小鼠按80 mg/kg,40 mg/kg,20 mg/kg的复方戒毒肽进行灌胃治疗,神经肽溶液的实际用量为1 mL,0.5 mL,0.25 mL,时间为15 d.单独使用复方戒毒肽组:仅给正常小鼠按80 mg/kg剂量的复方戒毒肽灌胃15 d.实验结束后取材,通过免疫组化和Biosens数字成像系统分析仪测定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瘾模型组两者水平均增高(134.93±6.83,117.24±3.91;116.26±8.64,96.81±6.16,P<0.05);与成瘾模型组、自然戒断组、生理盐水组、40mg/kg和20mg/kg复方戒毒肽组相比,80mg/kg复方戒毒肽组两者水平均明显降低(134.93±6.83,117.24±3.91;133.10±8.97,115.82±5.61;134.92±8.51,116.55±5.10;120.02±7.49,106.03±8.99;120.02±7.49,106.03±8.99;128.59±9.26,112.59±2.93;130.50±2.50,113.22±5.14,P<0.05).结论:80 mg/kg的复方戒毒肽能够降低吗啡成瘾小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
作者:安玉会;杨松华;马红霞;毛红丽;郭茂锋;李萍 刊期: 2006年第46期
为了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防治康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将精神分裂症分为3型和7个亚型:①阳性精神分裂症分为可逆型和顽固型.②阴性精神分裂症分为缺陷型和衰退型.③混合性精神分裂症分为可逆型、缺陷型和衰退型.并详细介绍了各型的诊断标准和主要临床表现特征.
作者:蓝光心 刊期: 2006年第46期
实验于2004-07/2005-12在咸宁学院解剖神经组化实验室完成.选用20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切断股神经组和切断神经根组,每组10只.切断股神经组;9只切断右侧股神经组,另1只仅切开股内侧皮肤,分离皮下组织,不切断股神经,以作对照.切断神经根组:9只切断右侧T13,L1,L2脊髓背根,另1只仅切开背部皮肤,分离肉至椎板不切断背根,以作对照.切取T12,13和L1~4数段脊髓,滑行切片.以Gomori硝酸铅法及Takeuchi-Tanove改良的硝酸铅法同时显示两组相邻切片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部分切片的孵育液内加0.02 mmol/L氟化钠,单独显示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以作对比.结果大鼠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将胶状质由内向外划分均等于约10个(1~10)小区.切断神经根组:切断右侧T13和L1,2脊髓背根后,L1节损伤侧整个胶状质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T13和L2节的外侧份(5~10)区酶活性消失,内侧份(1~4区)保留.切断股神经组;切断右侧股神经后,酶活性消失按首尾方向主要分布在L1-3节.按水平方向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区,主要分布在损伤侧胶状质内侧1/2(2~5区),内侧的一小部(1区)不消失.综合9只的情况看,其中L1节的酶活性消失区占2~4区,L2节占2~5区,L3节占3~6区,有越向尾侧越向朝外扩展的趋势.模拟手术对照动物伤侧胶状质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说明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柱有越向尾侧越朝外扩展的趋势.
作者:胡圣望;胡勇;胡亚玲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身心乐静法对应激反应后机体心率、唾液皮质醇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于2006-05/06在大连理工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身心调节实验室完成.选择33名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三年级学生,男22名,女11名,年龄19~21岁,身体健康,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身心乐静法调节组16名,对照组17名.①身心乐静法调节组在做应激测试前接受5 d调节法训练,采用身心乐静法,在背景音乐下跟随指导语作调节;对照组同期5 d内未经过任何调节放松训练.②所有被试到实验室后休息5 min,测基线值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采用心算作为实验室急性应激源,给被试做数字连减测试3 min,立即测应激后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然后身心乐静法调节组作20 min身心乐静法调节,对照组静坐20 min,测调节/静坐20 min后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结果:33名学生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被试基线和应激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被试应激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基线值[身心乐静法调节组:(87.71±13.77,71.50±10.28)次/min,(10.13±3.64,7.90±3.51)nmol/L;对照组:(84.12±14.30,77.65±9.14)次/min,(13.79±6.18,10.03±4.01)nmol/L(P<0.01)],产生有效的急性应激状态.②两组被试调节/静坐20 min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被试调节/静坐20min后的心率已下降到基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身心乐静法调节组应激后调节20 min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95±4.26,17.58±7.48)nmol/L(t=2.130,P<0.05)].结论:身心乐静法能有效地抑制体内唾液皮质醇的过多分泌,调节机体的应激状态,促进身心平衡.
作者:范亚欣;唐一源;冯士刚;于庆宝;王俊红;鹿麒麟;隋丹妮;赵庆柏;马莹华;金珏;王威;古玲;蔡新霞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氯氮平为精神科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报道该药物会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畸变,本文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及生殖遗传毒性.目的:应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研究氯氮平对人精于染色体的影响.设计:以离体人精子染色体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材料:人精液标本取自半年内未接触过理化诱变因子的健康成年男性,氯氮平原药粉为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鼠卵取自6~8周龄的雌金黄地鼠,受精和洗涤精卵用培养基为含0.3%人血白蛋白的BWW液,获能用培养基为含3.5%人血白蛋白的BWW液,受精后培养基用含10%地鼠血清的卵培养基.方法:实验前3 d给实验地鼠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0单位/只,58 h后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单位/只.收集精液于无菌小烧杯内,经洗涤、离心、获能后,制作成5 mL精子悬液,均分于5支离心管中,一管加入终浓度为40 mg/L的平阳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一管不加任何试剂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管加氯氮平,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μg/L,取出地鼠卵后,分别用0.1%的透明质酸酶和胰酶去除卵丘细胞和透明带后,平均移入5个培养皿中的一个空白液滴中,用分步固定气干法制备精于染色体.主要观察指标: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数.结果:氯氮平浓度分别为200,400,800μg/L时,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且3个剂量组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而平阳霉素40 mg/L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氯氮平对人精子染色体无损伤作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主要检测诱变剂对染色体的致断作用,可能氯氮平对精子染色体不具有这种损伤作用,而有其它遗传毒理机制.
作者:蒙华庆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分析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方法:2005/2006-05抽取川北医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学生1~4年级学生600名,同时进行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调查,时间管理倾向问卷选用黄希庭等编制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分量表所组成,全量表共44个项目.量表按1~5点等级计分.得分越高就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施测方式为集体调查,调查主要在教室进行.结果:发放问卷600份,经严格筛选,选出合格问卷558份,有效率为93%.男256名,女302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2±1.5)岁.①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的得分看,女生分数都高于男生分数.但只有时间效能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54±7.97,31.45±5.53,P<0.05).②女生总体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男生(30.265±7.33,27.324±6.12,P<0.05),而且女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2个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男生(17.892±5.75,16.365±5.68;27.976±6.88,26.180±6.92,P<0.05),男、女生消极情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5,0.376,0.506,P<0.01),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2,P<0.01).而且在时间价值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也存在同样趋势.④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对总体幸福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并且时间效能感上具有大的偏回归系数(β=0.558,P=0.000).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构成显著回归效应,且时间效能感与消极情感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衡量主观幸福感好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儒林;胡春梅;田川;代成书 刊期: 2006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