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勇;张伟文
目的:探讨Rab11-FIP4的表达变化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转染Rab11-FIP4特异性siRNA干扰Rab11-FIP4表达.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干扰效率.运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干扰Rab11-FIP4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siRNA转染使Rab11-FIP4表达量从100.2±21.5降低至2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Rab11-FIP4后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体外增殖明显下降,第2天的抑制率为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的抑制率为3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细胞的迁移数从193.4±22.1降至113.9±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侵袭数从113.3±16.7降至66.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Rab11-FIP4的表达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Rab11-FIP4可能在结肠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守醒;俞耀军;王建嶂;郑波;薛战雄;徐昌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伴不同比例新月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1054例,根据光镜下有无新月体形成及新月体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将患者分为4组,组1:新月体比例≤10%(n=271);组2:10%<新月体比例≤25%(n=182);组3:新月体比例>25%(n=46);对照组:无新月体形成(n=555).比较4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新月体对IgAN的预后价值.结果:本研究共1054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新月体平均百分比为13.2%±15.7%.肾穿前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 h尿蛋白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在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系膜增殖、袢坏死等活动性病理指标及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慢性病理改变在对照组轻,随着新月体比例增加,病变程度进一步加重(P<0.05).中位随访时间90.0(62.1,113.7)个月,114例(占10.8%)患者进入终点事件,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4组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P<0.01).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只有新月体比例>25%与发展到终点事件的风险存在显著关联(P<0.05).结论:新月体与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进展的程度.新月体比例>25%是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旗策;俞东容;陈洪宇;朱斌;胡云琴;姜飞;吴军;王永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用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NB)组和硬膜外神经阻滞(EA)组,每组50例.NB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股神经、闭孔神经及臀肌下坐骨神经阻滞和高位结扎局麻;EA组采用腰L2-3椎间隙硬膜外阻滞.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和维持时间、局麻药总量、麻醉优良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需镇痛时间、24 h内吗啡使用量和术后24 h麻醉总体满意度.结果:NB组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EA组(P<0.05);2组局麻药利多卡因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显著高于EA组(P<0.05);2组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EA组(P<0.05);NB组术后首次需镇痛时间长于EA组(P<0.05),术后24 h内吗啡使用量少于EA组(P<0.05);NB组总体满意度高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手术,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确切.
作者:杨涛;周日永;鲍娜娜;徐旭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Medline、Pubmed等外文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有关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1软件对相应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728例患者;疗效方面:氟比洛芬酯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氟比洛芬酯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曲马多组(RR=0.36,95%CI:0.26~0.50,P<0.001),头晕发生率也显著低于曲马多组(RR=0.46,95%CI:0.26~0.83,P=0.01);漏斗图表明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发表偏倚.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效果与曲马多相当,但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曲马多.
作者:邹良旺;赵喜越;邱恩毅;徐李娟;单云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FS)对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Bethesda不同类别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并经常规病理证实的881个甲状腺结节的资料,所有结节术前行超声引导下FNA检查,术中行甲状腺结节FS检查.FNA的结果参照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分类法,分为6类,分别分析术中FS在细胞学不同类别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881个结节中,Bethesda I类57个(占6.47%),其中恶性32个,占56.14%(32/57),FS诊断准确率为91.23%(52/57);Bethesda Ⅱ类95个(占10.78%),其中恶性36个,占37.89%(36/95),FNA诊断准确率为62.11%(59/95),FS切片诊断准确率为90.53%(86/95);Bethesda Ⅲ、Ⅳ类共65个(占7.38%),其中恶性32个,占49.23%(32/65),FNA诊断准确率50.77%(33/65),FS诊断准确率为87.69%(57/65);Bethesda Ⅴ、Ⅵ类共664个(75.37%),其中恶性646个,FNA诊断准确率97.29%(646/664),FS诊断准确率为91.42%(607/664).FS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 Ⅲ、Ⅳ类的准确率相对较低,在Bethesda Ⅱ类准确率明显高于FNA的诊断准确率(P<0.05),虽然在Bethesda Ⅴ、Ⅵ类的准确率高,但仍然低于FNA细胞学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FNA检查对于细胞学Bethesda Ⅴ、Ⅵ类的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术中可不必行FS检查.而对于Bethesda Ⅰ、Ⅱ、Ⅲ、Ⅳ类的结节,仍需结合FS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骆洁丽;陈建设;孙杨;黄品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构建microRNA-214沉默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成牙骨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成牙骨质细胞系,并对其进行矿化诱导,检测牙骨质分化及矿化相关标记物的变化.随后,构建microRNA-214沉默慢病毒载体并感染成牙骨质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效率,并用茜素红和Von kossa染色检测不同组成牙骨质细胞的矿化能力,后检测不同组之间牙骨质分化标志物的变化.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标志物ALP、Runx2、BSP、OCN、Col1a和CAP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microRNA-214沉默载体组感染成牙骨质细胞系比率达到90%以上.相对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microRNA-214沉默组microRNA-214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这表明microRNA-214沉默载体很好地发挥了沉默功能.相对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microRNA-214沉默组能显著提高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速率.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程度的检测发现,相对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microRNA-214沉默组矿化结节数量增多,形态变大.同时,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标志物ALP、Runx2、OCN、Col1a、BSP和CAP的表达量在microRNA-214沉默组中均显著增加.结论:microRNA-214沉默能够促进成牙骨质细胞分化.
作者:孙福财;刘雪婷;蔡志斌;张金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SIAH2与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SIAH2干扰片段SIAH2 siRNA转染入肺癌细胞系A549和SK-MES-1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AH2与MMP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干扰SIAH2表达后,应用MTT法、Transwell法检测SIAH2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SIAH2与MMP2在NSCL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肺癌高TNM分期(P=0.019,P=0.020)、低分化(P=0.024,P=0.011)和淋巴结转移(P=0.032,P=0.021)显著相关.SIAH2与MMP2在NSCLC中表达呈正相关(r=0.321,P<0.01),SIAH2与MMP2在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干扰SIAH2表达后,与未处理组及转染对照片段control siRNA组相比,SIAH2与MMP2的mRNA(P<0.05)和蛋白(P<0.05)表达均明显下降,细胞生长增殖能力[P<0.01(2~4 d);P<0.01(2~4 d)]减弱,细胞侵袭数目(17.61±4.34;20.12±5.43)(P<0.05)减少.结论:高表达SIAH2在NSCLC的恶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MMP2可能参与了此恶性表型的形成过程.
作者:杨志强;温媛媛;李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伴广泛砂粒体样钙化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意义.方法:分析1例乳腺黏液癌伴有广泛砂粒体样钙化的病理标本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量黏液湖里漂浮着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乳头状,细胞分化良好,较多砂粒体样钙化存在于肿瘤组织及黏液区域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R(95%+),PR(90%+),Ki-67(5%+),CerbB-2(1+).结论:乳腺黏液癌伴有广泛砂粒体样钙化非常罕见,其预后可能与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关,砂粒体的出现不影响肿瘤的预后,但影像学上存在砂粒体钙化的乳腺病变,提示黏液癌伴砂粒体这种特殊类型肿瘤的可能.
作者:朱勇杰;王芸;王唯;沈妮娜;宋春红;王蓉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叶酸是否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去分化.方法:取SD大鼠的主动脉VSMCs原代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第3~第7代细胞用于实验.VSMCs分为5组:Control组、PDGF-BB(浓度为10 ng/mL)组、PDGF-BB+1μmol/L叶酸组、PDGF-BB+10μmol/L叶酸组、PDGF-BB+100μmol/L叶酸组.用MTT法检测各组VSMCs的增殖情况;划痕法和Transwell法用于检测各组VSMCs的迁移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SM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调宁蛋白(Cal)、骨桥蛋白(OPN)以及mTOR、p-mTOR、P70S6K和p-P70S6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DGF-BB组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加(P<0.05),OPN、p-mTOR、p-P70S6K的表达增加,α-SMA、Cal表达减少(P<0.05).与PDGF-BB组相比,叶酸+PDGF-BB组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小(P<0.05),OPN、p-mTOR、p-P70S6K的表达减少,α-SMA、Cal表达增加(P<0.05),叶酸浓度越高抑制去分化作用越强.结论:叶酸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的去分化.
作者:潘孙雷;林辉;孟立平;周昌钻;季政;池菊芳;郭航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具身医学是基于中医整体程序和辨证论治思想以及现代科学新思维而形成的医学新模式.在大数据科技引领下,通过现象测量的科学手段来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具身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揭示生命的本质以及疾病的诊治规律和临床思维方式,拓展了中医实践的新视野,实现中医跨越时代的新飞跃,有着卓越的学科优势和广阔的发展远景.
作者:胡臻;李康;潘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4-3-3 zeta蛋白过表达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0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 zet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根据14-3-3 zeta蛋白表达情况将患者分组,结合每组生存情况评价14-3-3 zeta蛋白过表达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耐药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14-3-3 zeta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96.25%(77/80),其中强阳性占51.25%(41/80),中等阳性占23.75%(19/80),弱阳性占21.25%(17/80).14-3-3 zeta蛋白过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随访结果显示,14-3-3 zeta蛋白过表达组患者在应用他莫昔芬治疗后更容易复发,生存期明显较短.细胞实验表明,提高乳腺癌细胞中14-3-3 zeta蛋白表达可以增强其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性,反之,抑制14-3-3 zeta蛋白表达可有效提高他莫昔芬治疗的敏感性.结论:14-3-3 zeta蛋白可以作为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耐药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检测乳腺癌组织内14-3-3 zeta蛋白表达可以用于评估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疗效.
作者:凌人;凌今;陈仲华;刘丹丹;赵宏圻;柯友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中CD117和Sox10表达以及c-kit基因扩增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PCR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kit基因的扩增量,并以色素痣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D117的表达量,并与色素痣进行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Sox10、S-100和HMB45的表达,比较分析各组阳性细胞数及总的阳性率差异.结果: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kit基因扩增量显著大于色素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肢端、非肢端MM和色素痣中CD117阳性率分别为78.5%、73.6%、73.3%和25.0%,3组MM阳性率均高于色素痣(P<0.05).3组MM中Sox10的阳性细胞数均高于S-100和HMB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10、S-100和HMB45在MM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87.5%和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it基因扩增及CD117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不仅可作为MM与色素痣的鉴别诊断标志,同时也为MM的靶向治疗提供靶点;Sox10阳性率可作为黑色素细胞起源的肿瘤诊断标志.
作者:温莉虹;林瑞泼;陈阿德;黄兆浪;郑向阳;李秧秧;黄卡特;陈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浸泡加震荡法制备猪部分卵巢组织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健康未成年猪卵巢30个,横切成厚为6 mm的切片,室温条件下,1%SDS溶液浸泡,同时平板震荡器震荡,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其内残留SDS及DNA碎片.获得去细胞卵巢生物支架后,对其进行组织化学染色、DNA残留量定量测定、扫描电镜检查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去除情况、支架的三维结构以及细胞外基质中胶原与蛋白质的保留情况.结果:DNA定量分析得出仅15.4%的DNA残留;HE染色、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提示支架内未见细胞核残留,并且支架的结构、胶原成分保留较完整.结论:运用浸泡加震荡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卵巢组织中的细胞成分,并且较完整地保持细胞外基质的支架结构,不同程度地保留一些胶原成分及蛋白质.
作者:兰莉;王严;付养华;刘帅良;黎婷;王志斌;习海涛;杨运俊;梅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位于右侧脑室后角、左颞叶、右颞叶各1例,第四脑室3例;其中引起脑积水3例.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MRI T1WI为等信号3例,低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1例,混杂信号1例.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强化,内见细小颗粒状或桑椹样不均匀强化区.结论:MRI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脉络丛乳头状瘤部位及表现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唐坤;徐雅莉;郑祥武;林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中的膈肌电活动(EAdi)及潮气量于不同腹腔压(IAP)时的变化情况,为临床通气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44例,入选标准为年龄>18岁,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在3~5 cmH2O(1 cmH2O=0.098 kPa)并且预测通气时间≥72 h的患者.通过膀胱注入0.9%氯化钠溶液的方法间接测量出IAP,每次间隔6 h,依据国际腹腔间隙综合征学会(WSACS)对高IAP的定义将12 mmHg(1 mmHg=0.133 kPa)设定为分界线,区分高腹内压和非高腹内压.经鼻放置EAdi导管于每小时测定EAdi值,同时记录潮气量.结果:高腹内压组EAdi值[(5.8±0.7)μV]显著低于非高腹内压组[(6.8±0.6)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腹内压组潮气量[(9.6±1.3)mL/kg]显著高于非高腹内压组[(8.8±1.0)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VA中,高IAP时,EAdi数值降低,潮气量增多;非高IAP时,EAdi数值升高,潮气量减少.
作者:吴华勇;张伟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时有限,医学生缺乏足够的医学人文教学,而大学英语改革正朝着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趋势发展,能否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优势、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以及师资优势3个方面论证了这种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并以课程案例来讨论这种教学如何对人文精神、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吕颖;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长链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所致心肌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NBD-C6-HPC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心肌细胞膜脂质,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检测布比卡因及长链脂肪乳剂对心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对照(Con)组和1%体积分数长链脂肪乳剂(LCT)组比较,细胞膜流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1000μmol/L(Bu-1000组)细胞膜的荧光恢复率与Con组、LCT组、布比卡因100μmol/L(Bu-100)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Bu-1000组细胞膜的扩散系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和LCT组(P<0.01).布比卡因1000μmol/L+1%体积分数长链脂肪乳剂(Bu-1000+LCT)组细胞膜荧光恢复率(P<0.05)及扩散系数(P<0.01)显著高于Bu-1000组.布比卡因100μmol/L+1%体积分数长链脂肪乳剂(Bu-100+LCT)组细胞膜扩散系数(P<0.01)显著高于Bu-100组.结论:长链脂肪乳剂能够逆转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
作者:陈哲;赵施施;林婷婷;刘巧艳;董娇娇;徐旭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1、第3、第5天给予巴曲酶10、5、5 BU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静脉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能降低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尹娟;刘本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