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丽芬;池万章;易兴阳;周强;林静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方法: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2例,其中肾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6例.肿瘤直径2.0~3.7 cm,平均2.7 cm.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25~150 mL,平均106 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18~43 min,平均28 min.术后住院4~7 d,平均5.7 d.6例肾细胞癌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3个月,复查B超及CT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患侧残肾显影良好.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小的肾肿瘤的安全方法.
作者:吴松江;孙方浒;张显军;张文刚;俞洪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切术(LEEP)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诊治价值,积累术后再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因宫颈HSIL在我院接受LEEP治疗的50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宫颈CIN 2级367例,CIN 3级130例,原位癌2例,可疑原位癌及浸润癌4例.结果:503例HSIL患者中,LEEP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为38.2 %(192/503);级别升高占14.9%(75/503),其中检出20例浸润癌,占3.98 %.LEEP术后行子宫切除或宫颈癌根治术26例,病理转阴9例,病变残留8例,浸润癌5例,病理不详4例;病变持续存在4例,行第二次LEEP治愈;复发3例.LEEP治疗HSIL 的初次治愈率为95.8%(482/503).结论:LEEP可弥补阴道镜活检的不足,减少宫颈浸润癌的漏诊;其次,通过LEEP标本的二次病理,防止过度治疗,为部分患者保留子宫提供可能;对LEEP术后病理升级的患者,排除浸润癌后,可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周凯;瞿文珍;杨孝军;施铮铮;郑飞云;杨开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寻找阴道毛滴虫的特异蛋白质并探讨白头翁对其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固相pH梯度二维凝胶电泳分离阴道毛滴虫总蛋白,凝胶用银染显色,PDQuest7.4.0软件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找到蛋白质点平均(435±17)个,匹配率为92.5%;白头翁组找到蛋白质点平均(343±9)个,匹配率为94.9%.定性分析,正常组和白头翁组共有58个表达差异点,其中只在正常组中表达的点有45个, 只在白头翁组表达的点有13个;定量分析,白头翁组和正常组比较,表达增加大于2倍的点有43个,降低50%以上的点有50个.结论:建立了阴道毛滴虫正常组和白头翁组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识别了15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白头翁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过程中上述蛋白质发生了质或量的改变.
作者:张琼;黄慧聪;梁韶晖;潘长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方法,并研究其与CD4+CD25+ Treg细胞活性相关性.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将mRNA逆转录成cDNA,以 β-actin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9例哮喘患儿及24例同龄对照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融解曲线和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特异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 +Treg细胞含量,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组 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 P<0.01;FOXP3 mRNA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FOXP3和β-actin的融解曲线分析表明均仅有单一峰,Tm值分别为82.4℃和87.8℃;琼脂糖电泳显示都仅有单一扩增产物.结论: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初步结果证实,外周血CD4 +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有相同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蒋卫平;丁茂文;朱亚非;李冰;朱晚林;李欣华;林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12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及中西药协同治疗急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嵌顿伴绞痛13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本组137例,男101例,女36例,年龄 16~80岁,平均36岁.病程1h至3d,平均8h.ESWL治疗前都曾行解痉止痛无效或症状未明显缓解,所有病例均有典型输尿管绞痛发作的症状及体征.
作者:王谦;饶大庞;陈映鹤;何有华;竺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05例.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研究中,按照患者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行分组,在预后关系研究中按照3个月随访的 mRS评分进行分组.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的因素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其中,高尿酸血症的OR值为4.764;与脑梗死3个月预后有关的因素为年龄、NIHSS评分和卒中并发症,尽管血尿酸水平在单因素分析时有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血尿酸水平尚不能作为脑梗死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冯靓;韩钊;张征;臧秋玲;叶祖森;王苹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MRH)在动态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dynamic MR hysterosalpingography,dMR-HSG)中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不孕女性患者先后行dMR-HSG和传统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ysterosalpingography, HSG)检查.常规MRI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横轴位和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在MR磁体内通过导管向宫腔内注射0.9%生理盐水后,利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single shot fast spin-echo,SS-FSE)水成像技术进行动态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两项检查,dMR-HSG能观察盆腔结构、子宫腔、黏膜、肌层及卵巢结构;dMR -HSG表现为双侧输卵管阻塞者4例,输卵管单侧阻塞者5例,子宫、输卵管正常者8例.传统X线检查示左侧输卵管不通,dMR-HSG提示两侧输卵管通畅者1例,其余病例dMR -HSG和传统X线HSG两侧输卵管通畅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dMR-HSG图像结合常规MRI不仅能显示输卵管结构,还能显示盆腔病变,有助于不孕症的病因诊断.
作者:朱姬莹;王美豪;闻彩云;许云萍;史蓓蓓;张孝琴;李建策;吴恩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神经科卒中单元病房及普通病房住院,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普通病房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及常规基础护理,卒中单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治疗3~4周后比较二组吞咽障碍的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吞咽障碍,痊愈2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 P<0.05).卒中单元组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30.7%,而普通病房组肺部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7%,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4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预后好.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肺部感染率低,近期预后好.
作者:池丽芬;池万章;易兴阳;周强;林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持续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佐洛复、百优解治疗早泄及停药后的疗效.方法:191例早泄病人随机归入3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西地那非、佐洛复、百优解治疗.记录各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停药2个月、3个月中国早泄指数评估表(CIPE)评分及性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比较各组及组间在各阶段的CIPE评分.结果:3组对象治疗前CIPE分别为(20.77±2.77)、(20.92±2.80)和(20.98±2.53)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39.22±4.56)、(37.53±3.76)和(37.66±3.63)分;停药2个月后为(31.24±5.25)、(22.85±5.67)和(22.47±4.64)分.停药3 个月后西地那非组CIPE为(27.26±5.24)分.3组病人药物治疗3个月后CIPE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组间除佐洛复组与百忧解组差异无显著性外,西地那非组与其它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药物治疗后,3组对象夫妻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改善,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地那非组、百忧解组、佐洛复组.西地那非组停药2个月后与治疗前CIPE差异有显著性( P<0.05);停药3个月后CIPE仍高于治疗前基线水平,41.5%病人仍具有较好疗效.佐洛复组及西地那非组停药2月后CIPE显著降低,大部分病人症状复发,退出研究,无法继续随访.结论:每日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能有效治疗早泄.在效果上,好于左洛复和百忧解,每日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在治疗停药后大部分病人疗效可达2个月以上.
作者:陈洪德;谢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新生儿腹裂是新生儿较少见且危重的先天性畸形,尤其是无法一期回纳的新生儿腹裂及合并有其他畸形的病例,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由于手术方式的改进,加之重症监护病房(ICU)及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手术成功率逐年上升.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新生儿腹裂10例,采用硅胶输液袋分期修复术,治愈8例,报告如下.
作者:诸建明;乔键;鲍建华;李勇;陈君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连年扩招,在校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具不完全统计,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1998年为19.9万人,2001年为39.25万, 2003年为49万,2004年是81.99万,2005年为98万,2008年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5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研究生教育国家,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生教育类型的不断多元化,在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在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学科研资源,更好地施行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质量,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生院校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之一.
作者:邵凯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预后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尸体解剖,观察肺脏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病变肺组织内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 -1)的表达情况并文献复习.结果:肺体积明显增大,切面密布大小不等的囊腔.镜下大囊肿内衬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小囊肿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大量增生的小囊肿形成腺瘤样结构.囊腔之间可见相对正常的肺小叶.囊壁内衬上皮细胞CK7 (+).囊壁的部分柱状上皮、立方上皮细胞TTF-1(+).结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预后与其病理分型有关,CK7的表达、TTF1的部分表达可作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Ⅱ型的辅助诊断.
作者:董春鸽;郑海红;吴亮;牛三强;陈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mmol·L -1,对照组)、高糖浓度(25 mmol·L-1,高糖组)及25 mmol·L-1葡萄糖+非诺贝特100μmol·L -1(非诺贝特组).CCK-8测定系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1);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 -2,9)的活性.结果:高糖组系膜细胞较对照组出现增殖增加,合成基质蛋白Col-Ⅳ,FN增多,MMP-2及MMP-9活性下降,TIMP -1含量增加,TGF-β1分泌增加.与高糖组比较非诺贝特干预后能完全或部分逆转上述变化.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的降解.
作者:倪连松;金洁娜;郑景晨;沈飞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活素(施普善)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大鼠海马中 caspase-3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八臂迷宫训练后清洁级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施普善1 mL/kg组和施普善2.5 mL/kg组.采用八臂迷宫观察干预前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中caspase-3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大鼠比较,2种剂量施普善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且海马中caspase -3的表达减少.结论:施普善具有改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中 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林巍;王小同;李宁;徐漫欢;杨汉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儿科手术常因小儿不易配合以及残留恐惧记忆的因素,多采用全身麻醉.我们采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lioinguinal/iliohypogastic nerve block,INB)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并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了解二者诱导时间、术毕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差异.
作者:黄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综合征,其基本表现是非心源性肺水肿,导致严重低氧、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70%[1].而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cytic acute leukemia,HLAL)是指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 9单位的白血病,为一高危组白血病,其并发ARDS时,预后极差,患者可迅速死于呼衰.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诊治10例HLAL 并发ARD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爱弟;孙文瑞;王海治;杜英美;田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构建针对EphrinA1基因的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1 -EphrinA1-SiRNA,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uh-7中EphrinA1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针对EphrinA1 mRNA的RNAi核苷酸片段,并定向克隆到pSilencer2.1-U6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2.1 -EphrinA1- SiRNA,同时构建不针对任何序列的重组质粒pSilencer2.1 -EphrinA1-ScrRN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uh-7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干扰RNA的沉默效应.结果:酶切鉴定证实pSilencer2.1-EphrinA1-SiRNA和pSilencer2.1 -EphrinA1-Scr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uh-7细胞后,pSilencer2.1 -EphrinA1-SiRNA组EphrinA1 mRNA表达较pSilencer2.1-EphrinA1-ScrRNA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ilencer2.1 -EphrinA1-SiRNA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研究以EphrinA1基因为靶位点的肝细胞癌基因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王怡;陈钢;陈必成;刘佳明;黄陈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乌司他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及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乌司他丁干预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Gal/LPS联合注射成功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钙蛋白酶及钙蛋白酶抑制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经乌司他丁干预后,钙蛋白酶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0.05),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钙蛋白酶活性,同时保持钙蛋白酶抑制蛋白活性,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作者:商振球;陈永平;谷甸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30例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改进前后分为2组(A组、B组),A组30例,B组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13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例出现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6例皮下瘀斑.B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 P<0.05),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改进手术操作步骤后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殷凯;徐鲁白;周斌;王继生;许家;胡海;蔡景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从环境中分离高产脂肪酶的细菌,并克隆其脂肪酶基因.方法:从天然高油脂含量土壤筛选高产脂肪酶的细菌,鉴定菌种后,设计相应引物PCR扩增脂肪酶基因并进行TA克隆,重组载体转入E.coli DH5α构建工程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脂肪酶基因.结果:经过微生物菌种鉴定获得4株高活力菌,其中一株金葡菌产酶高,利用PCR技术成功扩增脂肪酶基因,该基因经过克隆测序及其双酶切鉴定证实为新发现的突变脂肪酶基因,其二级结构与标准基因(EU310372)有较大不同.结论:成功分离一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的脂肪酶基因为新发现的突变型.
作者:张迎光;施晓聪;林全思;王震;吕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