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甲亢治疗情况对子代预后的影响

高洁锦;钱燕;朱雪洁;凌雅;池美珠

关键词: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婴儿, 新生儿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子代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母妊娠合并甲亢的新生儿52例,根据孕妇甲亢治疗情况分为甲亢治疗组(41例)与未治疗组(11例),对两组甲亢孕妇所分娩的婴儿甲状腺功能与生长发育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未治疗组中,新生儿甲亢发生率为36.4%(4/1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生率为45.5%(5/11),早产儿发生率为54.5%(6/11),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8.2%(2/11).而治疗组中,新生儿甲亢发生率为2.4% (1/41),早产发生率为9.8%(4/41),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小于胎龄儿.两组在婴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母孕期甲亢未治疗者婴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升高.合理治疗妊娠期甲亢对改善子代预后有积极意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EphrinA1基因小干扰RNA的构建及其在Huh-7细胞中的沉默效应

    目的:构建针对EphrinA1基因的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1 -EphrinA1-SiRNA,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uh-7中EphrinA1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针对EphrinA1 mRNA的RNAi核苷酸片段,并定向克隆到pSilencer2.1-U6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2.1 -EphrinA1- SiRNA,同时构建不针对任何序列的重组质粒pSilencer2.1 -EphrinA1-ScrRN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uh-7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干扰RNA的沉默效应.结果:酶切鉴定证实pSilencer2.1-EphrinA1-SiRNA和pSilencer2.1 -EphrinA1-Scr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uh-7细胞后,pSilencer2.1 -EphrinA1-SiRNA组EphrinA1 mRNA表达较pSilencer2.1-EphrinA1-ScrRNA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ilencer2.1 -EphrinA1-SiRNA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研究以EphrinA1基因为靶位点的肝细胞癌基因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王怡;陈钢;陈必成;刘佳明;黄陈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Ⅱ型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预后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尸体解剖,观察肺脏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病变肺组织内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 -1)的表达情况并文献复习.结果:肺体积明显增大,切面密布大小不等的囊腔.镜下大囊肿内衬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小囊肿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大量增生的小囊肿形成腺瘤样结构.囊腔之间可见相对正常的肺小叶.囊壁内衬上皮细胞CK7 (+).囊壁的部分柱状上皮、立方上皮细胞TTF-1(+).结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预后与其病理分型有关,CK7的表达、TTF1的部分表达可作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Ⅱ型的辅助诊断.

    作者:董春鸽;郑海红;吴亮;牛三强;陈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白头翁对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

    目的:寻找阴道毛滴虫的特异蛋白质并探讨白头翁对其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固相pH梯度二维凝胶电泳分离阴道毛滴虫总蛋白,凝胶用银染显色,PDQuest7.4.0软件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找到蛋白质点平均(435±17)个,匹配率为92.5%;白头翁组找到蛋白质点平均(343±9)个,匹配率为94.9%.定性分析,正常组和白头翁组共有58个表达差异点,其中只在正常组中表达的点有45个, 只在白头翁组表达的点有13个;定量分析,白头翁组和正常组比较,表达增加大于2倍的点有43个,降低50%以上的点有50个.结论:建立了阴道毛滴虫正常组和白头翁组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识别了15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白头翁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过程中上述蛋白质发生了质或量的改变.

    作者:张琼;黄慧聪;梁韶晖;潘长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FOXP3 mRNA的表达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方法,并研究其与CD4+CD25+ Treg细胞活性相关性.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将mRNA逆转录成cDNA,以 β-actin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9例哮喘患儿及24例同龄对照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融解曲线和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特异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 +Treg细胞含量,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组 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 P<0.01;FOXP3 mRNA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FOXP3和β-actin的融解曲线分析表明均仅有单一峰,Tm值分别为82.4℃和87.8℃;琼脂糖电泳显示都仅有单一扩增产物.结论: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初步结果证实,外周血CD4 +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有相同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蒋卫平;丁茂文;朱亚非;李冰;朱晚林;李欣华;林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物理治疗效果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运动障碍,开口和咀嚼时关节疼痛,张口受限或偏斜,关节弹响,咀嚼肌酸胀无力,常同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既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多属关节功能失调,但极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器质性改变.症状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我科应用物理疗法(超短波/中频电流/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取得的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鲁月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30例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体会及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30例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改进前后分为2组(A组、B组),A组30例,B组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13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例出现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6例皮下瘀斑.B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 P<0.05),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改进手术操作步骤后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殷凯;徐鲁白;周斌;王继生;许家;胡海;蔡景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贝复济喷剂外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对比分析,探讨贝复济喷剂(b -FGF)外用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188例单纯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以不同时期应用的烧伤创面外用药作为对照,并分A、B、C三组,观察并分析贝复济喷剂外用对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2005年7月-2006年6月,合理使用贝复济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为(16.76±1.61)d,未使用贝复济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21.79 ± 3.93)d.结论:单纯深Ⅱ度烧伤创面外用贝复济喷剂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确切.

    作者:徐建军;王宏清;耿武军;林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方法: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2例,其中肾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6例.肿瘤直径2.0~3.7 cm,平均2.7 cm.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25~150 mL,平均106 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18~43 min,平均28 min.术后住院4~7 d,平均5.7 d.6例肾细胞癌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3个月,复查B超及CT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患侧残肾显影良好.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小的肾肿瘤的安全方法.

    作者:吴松江;孙方浒;张显军;张文刚;俞洪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05例.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研究中,按照患者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行分组,在预后关系研究中按照3个月随访的 mRS评分进行分组.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的因素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其中,高尿酸血症的OR值为4.764;与脑梗死3个月预后有关的因素为年龄、NIHSS评分和卒中并发症,尽管血尿酸水平在单因素分析时有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血尿酸水平尚不能作为脑梗死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冯靓;韩钊;张征;臧秋玲;叶祖森;王苹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期甲亢治疗情况对子代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子代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母妊娠合并甲亢的新生儿52例,根据孕妇甲亢治疗情况分为甲亢治疗组(41例)与未治疗组(11例),对两组甲亢孕妇所分娩的婴儿甲状腺功能与生长发育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未治疗组中,新生儿甲亢发生率为36.4%(4/1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生率为45.5%(5/11),早产儿发生率为54.5%(6/11),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8.2%(2/11).而治疗组中,新生儿甲亢发生率为2.4% (1/41),早产发生率为9.8%(4/41),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小于胎龄儿.两组在婴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母孕期甲亢未治疗者婴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升高.合理治疗妊娠期甲亢对改善子代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洁锦;钱燕;朱雪洁;凌雅;池美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122例健康志愿者完成调查问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健康志愿者( P<0.0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在单纯焦虑症状、单纯抑郁症状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或P<0.01).反流性食管炎(A、B级)患者和反流性食管炎(C、D级)患者在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中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主观支持分降低( 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比健康人群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明显多于健康志愿者;具有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降低.

    作者:郑恩典;林存成;陈艳;郑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温州医学院学报》1959-2008年论文核心作者统计与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温州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核心作者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学报>1959-2008年载文作者的篇数及分布情况.统计指标包括作者发文数量、合作情况、机构分布、核心作者;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统计<学报>1979 年至2008年论文所有署名作者的人数及署名次数及其排序.结果:<学报>1959-2008年刊载作者署名论文4913篇,共有署名作者14 657人次,合作度为2.98,其中独著论文1266篇,占25.77%;合著论文 3647篇,合作率为74.23%.论文作者的机构分布: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占27.8%,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占23.6%,温州医学院校本部占26.1%,其他单位占22.5%.结论:<学报>有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论文作者的合作度和合作率较高,表明论文涉及的学科群体研究及合作能力较强.

    作者:毛文明;胡苗苗;丁敏娇;郑俊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神经科卒中单元病房及普通病房住院,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普通病房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及常规基础护理,卒中单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治疗3~4周后比较二组吞咽障碍的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吞咽障碍,痊愈2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 P<0.05).卒中单元组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30.7%,而普通病房组肺部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7%,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4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预后好.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肺部感染率低,近期预后好.

    作者:池丽芬;池万章;易兴阳;周强;林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负重位全下肢摄片技巧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数字化负重位全下肢优质X线片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西门子500MA-X线机,根据关节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患者下肢长度采用2~3个14×17in暗盒-IP板对其进行X线投照,经过后处理得到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分析和总结对下肢全长X线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正确选择、放置暗盒-IP板及摄影体位,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合理使用CR系统后处理功能,获得优质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骨盆至踝关节影像均清晰完整显示在同一胶片上,影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对下肢力线、长度的测量要求. 结论:影响数字化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质量的因素有:摄影体位、摄影条件、暗盒 -IP板、CR后处理功能等.

    作者:赵晓君;章智敬;白光辉;虞志康;张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温州地方株HPV16型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分析

    目的:了解温州地方株HPV16 L1基因结构特点,分析其结构蛋白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变化,为基于L1基因工程疫苗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HPV16型L1基因特异性引物,从宫颈癌组织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鉴定,PCR产物直接测序;进一步用Vector NTI 8.0和DNAStar软件分析HPV16型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变化情况.结果:测定的序列与标准基因序列(NC 001526)比较,温州地区宫颈癌感染的HPV16型L1基因同源性为99.1%~99.8%,分别形成8种突变模式,其中3 处由于核苷酸的改变,翻译的氨基酸也相应发生变化,但其编码蛋白在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性上与标准株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温州地方株HPV16 L1核酸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作者:陈俊;董海艳;朱珊丽;欧琴;张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正常妊娠组31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组69例及妊娠期糖尿病组105例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50 g葡萄糖筛选实验(OGCT)和HbAlc测定.并通过ROC曲线评价FPG,OGCT和HbAlc在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FPG,OGCT,HbAlc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 P<0.05),HbAlc在GDM筛查中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和阳性预示值分别为82.9%、97.8%、94.1%和92.6%;FPG,OGCT和HbAlc诊断GDM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5%、91.8%和90.6%.OGCT的诊断界点7.8 mmol/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8.6%、96.5%;HbAlc的诊断界点6.0%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2.9%、97.8%.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HbAlc在GDM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可作为临床GDM筛查诊断的指标.

    作者:庞玲霞;王友沛;葛海峰;龚永生;郑美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施普善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活素(施普善)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大鼠海马中 caspase-3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八臂迷宫训练后清洁级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施普善1 mL/kg组和施普善2.5 mL/kg组.采用八臂迷宫观察干预前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中caspase-3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大鼠比较,2种剂量施普善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且海马中caspase -3的表达减少.结论:施普善具有改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中 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林巍;王小同;李宁;徐漫欢;杨汉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按荨麻疹组(322例)和皮炎、湿疹组(201例)进行分类;应用德国MORA -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吸入、食入、其他变应原检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敏原阳性率荨麻疹组为87.89%,皮炎、湿疹组为83.08%;从过敏原分布特征来看,以多种、多组物质过敏的患者为多;皮炎、湿疹组内少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阳性率差异较大.荨麻疹组前十位过敏原是:螨和昆虫(占54.97%)、霉菌(占49.38%)、海鲜类(占31.37%)、组胺(占20.50%)、酵母(占14.91%)、食用防腐剂(占14.29%)、抗氧化剂(占13.66%)、蛋黄(占12.11%)、甜味剂(占9.01%)、香料和药草(占7.45%);皮炎、湿疹组前十位过敏原是:螨和昆虫(占55.22%)、霉菌(占36.82%)、海鲜类(占31.84)、重金属(占15.92%)、抗氧化剂(占13.43%)、组胺(占12.44%)、食用防腐剂(占11.44%)、酵母(占8.46%)、谷类(占7.96%)、蛋黄(占7.46%)、广泛环境毒素(占7.46%).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具有一定特征,可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宣暄;吴灵欧;朱林榆;陈彬;李秉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非诺贝特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胞外基质产生及降解影响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mmol·L -1,对照组)、高糖浓度(25 mmol·L-1,高糖组)及25 mmol·L-1葡萄糖+非诺贝特100μmol·L -1(非诺贝特组).CCK-8测定系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1);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 -2,9)的活性.结果:高糖组系膜细胞较对照组出现增殖增加,合成基质蛋白Col-Ⅳ,FN增多,MMP-2及MMP-9活性下降,TIMP -1含量增加,TGF-β1分泌增加.与高糖组比较非诺贝特干预后能完全或部分逆转上述变化.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的降解.

    作者:倪连松;金洁娜;郑景晨;沈飞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吸入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

    儿科手术常因小儿不易配合以及残留恐惧记忆的因素,多采用全身麻醉.我们采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lioinguinal/iliohypogastic nerve block,INB)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并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了解二者诱导时间、术毕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差异.

    作者:黄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