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金立达;蒋柳明;林丽娜;王万铁

关键词:氯胺酮, 机械通气, 肺损伤, 哮喘,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氟胺酮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制备慢性哮喘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n=lO):对照组(N组),哮喘大鼠旷置8 h,不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A组),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Vt=lO m1/kg,f=30次/min)通气8 h;不同剂量氯胺酮干预组(Kl、K2组),机械通气前K1组静脉注射氯胺酮5 mg/kg,K2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 mg/kg,余同A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肺湿干重比(w/D)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wBc)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0)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A组、K1组、K2组w/D增加,BM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IL-6、N0含量增高(均p0.05),病理损伤程度加重;与A组比较,Kl组、K2组w/D降低,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IL-6、N0含量下降(均P0.05).结论:氯胺酮可抑制TNF-α、IL-6及NO的释放,从而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直接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的直接致病作用.方法:①HBV体外感染HKC:培养的HKC传至6孔板中,接种密度为1 × l05个/ml,孵育24 h后分受感染和阴性对照两组.受感染组加入0.5 ml HepG2.2.15细胞上清液(含有HBV);阴性对照组加入0.5 ml 10% FCS-DE/F-12培养液.两组HKC继续孵育72 h,消化,离心沉淀,PBS清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两组HKC中的HBV DNA含量.②HBV对体外培养的HKC细胞直接作用:HKC细胞传至24孔板中,接种密度为1 X 105个/m1,受感染组分三个亚组,分别加入100 μ1、200 μ1和300μ1的感染用HepG2.2.15细胞上清液;阴性对照组为接种HKC后加入培养液常规培养;阳性对照组为HepG2.2.15细胞上清液.各组的每孔终体积均为2 ml,每组设3复孔.孵育72 h后收集各孔上清液,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3,)的表达.结果:①受感染组HKC的基因组中检测到HBV DNA.②受感染组的三个亚组细胞培养上清的TGF-β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HBV可感染HKC并促进其分泌TGF-β1.

    作者:韩文伦;黄朝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高容量血液滤过防治MODS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l(HMGBl)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探讨MODS发生机制及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MODS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建立猪MODS模型,将19只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成MODS组和HVHF组,HVHF组动物内毒素注射后予血液滤过,血滤采用F50聚砜膜滤器,超滤量3 L/h.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浆HMGBl蛋白含量变化,并通过与各自基础值的比较,了解HMGBl蛋白相对变化趋势.结果:HVHF组2例发生MODS,占20%(2/10),显著低于MODS组88.9%(8/9)(J日

    作者:沈贤;沈淑蓉;薛向阳;林富林;朱冠保;方国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从野芷湖中分离与筛选低温净水芽孢杆菌

    目的:从野芷湖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低温净水芽孢杆菌.方法:利用芽孢杆菌的耐低温特性从底泥中筛选出芽孢杆茵,经分离纯化后进行COD的检测,根据各菌株的COD值的大小判断其净水能力强弱以及应用价值.结果:我们从中筛选出20株芽孢杆菌,其中菌株C4在24 h后可降低72.6%的COD值.结论:成功筛选出低温净水芽孢杆茵.

    作者:余云彦;刘彦隆;徐龙;李校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打造教研室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对现行学校教研室教研的思考问题: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与教学创新风起云涌的今天,教研室作为大学基层的教学教研团队能否适应新时代要求?能否担当起学校教研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师又该如何以教研室这一团队为依托进专业发展?

    作者:章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螺旋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螺旋融合器(TFC,以下相同)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l例颈椎问盘突出采用螺旋融合器前路融合,2个螺旋融合固定3例,3个固定16例,4个固定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3年,治疗效果优:13例(61.9%),良:5例(23.8%),可:2例(9.5%),差:1例(4.8%).结论:多节段颈椎问盘突出应用螺旋融合器进行前路融合,手术减压彻底,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者:叶秀云;董海欣;李也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药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0.125~2.0 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ela细胞24~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半定量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碱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24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1.074 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在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发生凋亡早期改变;RT-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比值随药物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金畅;滕小玲;雷亚宁;周颖;郑膺;张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氟胺酮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制备慢性哮喘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n=lO):对照组(N组),哮喘大鼠旷置8 h,不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A组),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Vt=lO m1/kg,f=30次/min)通气8 h;不同剂量氯胺酮干预组(Kl、K2组),机械通气前K1组静脉注射氯胺酮5 mg/kg,K2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 mg/kg,余同A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肺湿干重比(w/D)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wBc)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0)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A组、K1组、K2组w/D增加,BM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IL-6、N0含量增高(均p0.05),病理损伤程度加重;与A组比较,Kl组、K2组w/D降低,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IL-6、N0含量下降(均P0.05).结论:氯胺酮可抑制TNF-α、IL-6及NO的释放,从而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金立达;蒋柳明;林丽娜;王万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婴儿型隐匿阴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是表现为阴茎不能正常显露的一种疾病.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对于治疗的手术年龄争议较多.现就浙江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采用改良Brisson术式,对59例2岁以下患儿的隐匿阴茎进行矫正,进行术后疗效评价.

    作者:金见祥;黄勇;徐珊;唐达星;李民驹;吴德华;徐哲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住院期卒中25例临床特点分析

    住院期卒中是指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因非脑部疾病在神经科以外的科室住院治疗期间,突发肢体偏瘫或意识障碍,后发现为脑梗死或出血.

    作者:黄健康;王小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纳米银胶标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纳米银胶标记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方法:通过将纳米银胶标记于人工合成的5'端-巯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制成银胶DNA电化学探针.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标记于DNA末端的Ag+,实现对特定序列DNA的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测定DNA浓度在1.0×10-9-6.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10 mol/L.结论:该DNA电化学传感器响应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合于生物分析.

    作者:林丽;仇佩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弥漫型与局灶型子宫腺肌病动脉栓塞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sm UAE)对弥漫型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和局灶型子宫腺肌病是否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AM患者进行UAE治疗,其中局灶型16例,弥漫型40例.观察两组患者UAE前及UAE后3、6、12、24、48个月月经量、痛经程度评分、子宫体积,血清CAl25的变化及两组的副作用情况.结果:56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根据临床症状,两组有效率分别达83.3%(10/12)、81.3%(26/32).其中两组惠者月经量,痛经程度评分于UAE后3个月开始下降(p<0.05),于UAE后6个月下降显著(P<0.01).血清CA125下降和子宫体积缩小相一致,术后12个月达低点(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随访4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弥漫型和局灶型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显著,疗效相似.

    作者:段萍;林明;蔡莲莲;胡哲;金诗湘;胡明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不剃毛备皮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外科择期手术前1~3d进行剃毛备皮是我国历年来的护理常规之一[1],但近年国外许多研究报道术前常规剃毛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没有任何临床意义[2,3].左爱英等[4]在术前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中指出:术前术野剃毛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推荐彻底清洁后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而不必进行常规的术野剃毛.

    作者:陈玉梅;贾曼;郑文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激活素A和卵泡抑素对冻融人胎儿卵巢雌二醇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组织培养条件下冻融人胎儿卵巢雌二醇(E2)的分泌及激活素A(Act A)和卵泡抑素(FS)对E分泌的影响.方法:冻融人胎儿卵巢组织体外培养,分别加入基础培养液(对照组,即MEM组),基础培养液+100 ng/ml Act A(Act A组)、基础培养液+100 ng/ml Fs(Fs组)和基础培养液+100 ng/mlAct A+100 ng/ml FS(A+F组),每组4块组织,培养8 d.收集培养2 d、4 d、6 d、8 d各组培养液,测定比较其E,值.结果:培养4 d、6 d,8 d卵巢组织分泌的E.值均高于2 d的E,值(均尸<0.05),随培养时间延长,E.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培养后6 d可达较高分泌水平;Act A组E2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Fs组和A+F组(均尸<0.01).结论:冻融人胎儿卵巢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能分泌E2,Act A能促进体外培养胎儿卵巢E2的分泌,其作用可能受到FS的调节.

    作者:池海虹;周颖;祝怀平;金畅;叶碧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Scc-Ag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病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的酶免分析系统IMX,利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来检测惠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年的Scc-Ag.结果:治疗前Scc-Ag阳性与阴性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cc-Ag阳性患者治疗后阴转率在治疗完成后3个月达高峰.完成治疗后3个月Scc-Ag转阴者1年生存率与阳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前Scc-Ag表达阳性,不能作为预后判断因素.完成治疗后3个月Scc-Ag是否阴转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李胡斌;胡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肝胆管结石诊断与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的胆道疾病.老年肝胆管结石因老年人体质和免疫功能衰退,对疾病反应较差,症状往往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作者:俞耀军;林胜璋;游涛;郑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临终癌症患者家属的PNPC-c问卷调查

    晚期癌症临终关怀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患者身上.然而在临终关怀的全过程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看护人员同样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社会、心理和身体健康等各方面[1,2].临终癌症患者的看护人主要包括患者家属和职业看护人员,在国外更多的是职业看护人员,而在国内则更多的是患者家属.

    作者:蔡谦;金玉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5例单侧颞骨粉碎凹陷骨折伴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简介及临床分析

    自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我院15例一侧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伴对侧颞骨粉碎、凹陷性骨折及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利用一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清除+去骨瓣减压后遗留之颅骨瓣行对侧颞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凹陷粉碎骨碎片清除术后颅骨缺损的Ⅰ期修补,方法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余小彬;阮善平;徐旗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B型钠尿肽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惠者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17例首次肾移植惠者术前1 d、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1周、2周和3个月血BNP浓度.1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l d血BN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肾移植术后血BNP浓度呈下降趋势(X2=14.25,P=0.027).13例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惠者血BNP浓度术后l周和3个月与肾移植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当天的血BNP浓度显著增高,加强抗排斥治疗后很快下降.结论:肾移植成功后可以降低血BNP水平,但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BNP浓度显著增高.因此,血BNP浓度可作为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指标.

    作者:金烈;吕玲春;张宝金;韦铁民;曾春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抗急性铅染毒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了解尼莫地平对急性铅染毒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2月龄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即染铅组(40 mg/kg PbAc),尼莫地平组(1 mg/kg Nim)、铅-尼莫地平组(40 mg/kg PbAc+l mg/kg Nim)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腹注1次,连续3 d.用TUNEL,法原位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染铅组、铅-尼莫地平组,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染铅能显著增高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P<0.01),尼莫地平与铅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铅染毒的前提下,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指数.电镜观察显示,染铅组海马神经元有核固缩现象,而铅-尼莫地平组神经元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急性铅染毒能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促进细胞凋亡;尼莫地平可能具有抗急性铅染毒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作者:黄陈平;林林;宋明芬;方周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镁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目的:观察在缺血再灌注5 min后应用镁剂是否能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20 min,复灌60 min,高镁组在复灌5 min时应用浓度为2.4 mmol/L、4.8 mmol/n、8.4 mmol/L的高镁K-H液灌注i0 min.观察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时测心肌匀浆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SOD的含量.结果:①复灌15 min时三个高镁组LVSP、LVDP X HR、LV±dp/dtmax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②复灌60 min时三个高镁组各指标与缺血再灌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③三个高镁组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SOD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组.结论:缺血再灌注5 min应用高镁K-H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即时作用表现为抑制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复灌结束测得的MDA含量说明镁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体现为抗脂质氧化作用.

    作者:张君平;杜友爱;郭益民;刘重斌;余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