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黄朝霞;王荣跃;屈王蕾;吕杰强

关键词:尖锐湿疣, 激光, 卡介苗素, 干扰素α-2b
摘要: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激光加卡介苗素和干扰素在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中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前者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加用卡介苗素肌肉注射,每次1 ml,隔天一次,连续注射20次为一疗程,同时局部外用干扰素;后者单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7%(48/56),复发率为14.3%(8/56);对照组治愈率为53.6%(30/56),复发率为46.4%(26/5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6.84,P<0.01).结论:二氧化碳激光、卡介苗素和干扰素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固尔苏早期应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系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是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潘迎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和肠黏膜通透性等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43例患者入院24~48 h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行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和14 d的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淀粉酶等生化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其APACHE-Ⅱ评分、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PN组相比,EN组3 d、14 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 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4 d后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显著性,14 d后EN组L/M比值较PN组显著降低(P<0.05).与PN组相比,EN组14 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作者:吴康为;吴金明;林春景;吴建胜;黄智铭;陈向荣;余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心电生理和心肌酶学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行Holier检查,测定85例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并与5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出血后心电图改变类型常见的为ST-T改变,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干和小脑与脑叶ST-T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患者,血清CK-MB除病后7d外,在病后3~48 h、3 d均增高,血清cTn-I各组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其进行测定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防治及病情的判断.

    作者:董其谦;王小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特点及胰岛素抵抗分析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的糖代谢、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情况,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儿童87例,健康对照组儿童60例,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测定,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TC、TG、LDL-C检测结果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检测结果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清胰岛素检测结果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是儿童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早期进行血生化监测,制定干预治疗措施,对减少个人及社会经济负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微;程然;张冰;金道龙;季乐丹;王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30例无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无起搏器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凝血因子VmC舌性(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植入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1、7 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和无起搏器组FⅧ:C、VWF和D-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起搏器组FⅧ:C、VWF和AT:A变化更甚.起搏器植入后第1天PT和PTT明显延长,FⅧ:C、VWF、FIB和D-D明显升高,AT:A和PLG:A明显降低(P<0.01):到第7天时PT明显缩短,AT:A和PLG:A明显升高,FIB和D-D还处于明显升高状态(P<0.01).结论:缓慢型心律失常惠者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植入起搏器手术时会使这一状况加深,但随后可有明显改观.

    作者:计光;李玲文;王霄霞;黄伟剑;邱俏檬;谢耀盛;方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桥蛋白在青年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青年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疗价值.方法:选用152例青年妇女宫颈组织,其中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32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64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分别检测OPN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OPN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呈弱阳性.LSIL、HSIL和ISCC均呈过度表达.OPN的表达在正常鳞状上皮与后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LSIL与HSIL和ISCC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SCC与HSIL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PN在青年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鳞状上皮恶性转化的标记物.

    作者:周伶俐;王宗敏;赵志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7(KIP2)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结果:P57(KIP2)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中均呈高表达(为100%),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为44.2%)差异有显著性(P<0.01).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否淋巴结转移、有无包膜外侵犯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57(KIP2)蛋白表达下降,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充当了重要角色,可以作为判断其恶性程度、是否易于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等的标志物.

    作者:许践刚;张宪波;叶琼;赵挺;倪耀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家兔体外循环停跳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改进家兔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动物模型.方法:选用体重2.5~3.0 kg家免10只,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颈动脉插管至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家免CPB动物模型,体外循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采用本方法建立的家免CPB模型操作简单,更加符合临床,是进行CPB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张翔;孙成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近交系小鼠不同供受体组合对移植心脏存活期的影响

    目的: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观察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的供受体组合对于移植心脏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异位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术后通过扪诊评估移植心功能,比较C3H/HeJ、Balb/c和C57BL/6J常见近交系小鼠六种不同供受体组合生存时间的差异,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C3H/HeJ、Balb/c和C57BL/6J六种不同供受体组合的受体心脏存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中位生存时间均为7~8 d,而且组内生存时间差异小;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所有标本均表现为严重的排斥反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C3H/HeJ、Balb/c和C57BL/6J不同供受体组合均能符合移植免疫研究的要求,但是综合考虑手术难度、术后检测、喂养以及感染等因素,C57BL/6J和C3H/HeJ适合作为供体小鼠,而Ba1b/c更适合作为受体小鼠.

    作者:王瑾珺;蔡勇;杨亦荣;郑少玲;陈必成;夏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谷氨酰胺双肽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PN)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严重烧伤惠者按营养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两组惠者均接受等氯热卡的肠外营养1 w,实验组同时给予谷氨酰胺双肽0.5 g·kg-1·d-1.检测入院时(伤后第1天)、用药时(伤后第7天)、用药后(伤后第14天)患者蛋白代谢的情况,记录伤后30 d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结果:伤后第14天,对照组血浆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血浆总蛋白由PN前的(38.8±6.6)g/L升至(56.7±6.4)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含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能明显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总蛋白的水平,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提高创面愈合率.

    作者:梁晶;杨宁;卢才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锁孔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24例报告

    目的:总结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经验.方法:通过回顾24例动脉瘤采用不同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方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结果:经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夹闭成功,无死亡,愈后良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反应轻.结论: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手术时间短,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作者:王保平;叶锦平;张翼;梅袆民;林伟;麻伟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移植部位和外源性激素刺激时间对人胎卵巢组织异种移植后卵泡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移植部位和外源性激素刺激时间对胎儿卵巢组织异种移植后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胎儿卵巢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和肾被膜下,移植1个月后开始隔天腹腔注射PMSG 5 IU,分别于移植后10~14 w、18~22 w、26-30 w取材,通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价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分析.结果:肾被膜下组移植物回收率显著高于背部皮下组(95.8%~70.8%),但两组组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3.3%~62.5%),各个移植组中每高倍视野下的原始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都呈显著下降(P<0.05),术后10 w移植物中已见初级及次级卵泡的发育,18 w有窦卵泡的发育.结论:胎儿卵巢组织异种移植后能存活且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下其原始卵泡在4个月左右发育到窦卵泡阶段;背部皮下和肾被膜下均为适合移植物中卵泡发育的部位.

    作者:童月红;周颖;吴丹丹;徐炳森;叶碧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单用及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坐骨神经起效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及单用罗哌卡因对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9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A、B、C三组(n=30).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坐骨神经一腰丛阻滞.三组坐骨神经用药分别为2%或1%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联合及单纯罗哌卡因.记录三组腓肠神经外侧皮支(SN)、腓浅神经(FN)、胫神经跟内侧支(TN)的起效时间.记录起效时间小于15 min及20 min的例数及该时间点可以手术病人百分率.结果:A组TN起效时间快于B组与C组(P<0.05),A、B两组SN、FN起效时间快于C组(P<0.05);SN、FN、TN起效时间小于15 min及20 min的例数在A/B/C三组分别为28/24/14、25/19/12、29/19/16和29/28/23、29/24/19、30/23/23;A、B、C三组可以手术病人百分率在15 min和20 min时分别为83.3%、43.3%、33.3%和96.7%、66.7%、60%,A组大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坐骨神经起效时间较快,是较好的临床用药组合.

    作者:郭献阳;徐旭仲;陈丽梅;李挺;余微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激光加卡介苗素和干扰素在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中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前者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加用卡介苗素肌肉注射,每次1 ml,隔天一次,连续注射20次为一疗程,同时局部外用干扰素;后者单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7%(48/56),复发率为14.3%(8/56);对照组治愈率为53.6%(30/56),复发率为46.4%(26/5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6.84,P<0.01).结论:二氧化碳激光、卡介苗素和干扰素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黄朝霞;王荣跃;屈王蕾;吕杰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Epo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不同程度内异症惠者和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液,以化学免疫发光方法检测Epo水平.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4±3.84)mTU/ml和(7.54±1.13)mlU/ml,P<0.01].轻度组又较重度组高[分别为(17.63±2.67)mIU/ml和(11.06±1.23)mlU/ml,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po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降低,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屈王蕾;吕杰强;赵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音乐疗法在高血压患者眼科局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局麻下行内眼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提高手术舒适度和手术安全性的作用.方法:93例局部麻醉下行内眼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入手术室后至手术结束都戴耳机听音乐;对照组则未听音乐.比较测量二组患者术晨、入室时、麻醉时、手术中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和心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尺(VAS)评分.结果:实验组生命体征组间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收缩压在入室、麻醉和术中较术晨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术晨相比,实验组舒张压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呈升高趋势,两组在麻醉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二组惠者心率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在入室时较实验组升高明显(P<0.05).术中出现血压过度升高需要术中用药的病例,实验组为5.77%(3/52)远低于对照组14.63%(6/41),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VAS评分实验组(2.82±1.47)低于对照组(4.00±1.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内眼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音乐疗法具有明显减轻其心理压力、稳定血压和心率、减轻手术疼痛不适的作用.

    作者:陈彩芬;曹敏;陈世云;张佩华;马智玉;缪晓临;王爱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在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的应用

    目的: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腹痛和溃疡的疗效对比.方法:96例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雷贝拉唑(A)组46例:雷贝拉唑20 mg;奥美拉唑(B)组50例:奥美拉唑20 m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惠者的腹痛缓解和溃疡愈合情况.溃疡的愈合情况通过胃镜检查来评估.结果:A组患者于服药后第1天腹痛缓解率为82.6%,高于B组的50%(P<0.001).A组患者第7天腹痛缓解率为100%,高于B组的82%(P<0.01).两组间疼痛消失平均天数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P<0.001).服药后的疼痛1、7 d缓解率和平均疼痛消失天数雷贝枉唑组均优于奥美拉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内镜检查溃疡愈合率A组95.7%,高于B组9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在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溃疡的愈合方面具有相同疗效,但对腹痛缓解效果雷贝拉唑组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

    作者:杨叶;李雅;付丽霞;叶淑芳;叶秀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活性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来研究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活性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软骨细胞形态学观察,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金属蛋白酶(MMP-1)、MMP-3蛋白,阿利新蓝法检测糖氨多糖(GAG)的合成.结果:随传代次数增加,细胞逐渐变大,72 h后见细胞大部分贴壁并延伸呈成纤维细胞形态.5 W时A组、B组、C组的阳性免疫染色的灰度值A、C组灰度弱于B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 w时C组软骨细胞较B组软骨细胞的MMP-1、3蛋白表达量下降,P<0.01,A组在各周无明显变化.3 W与5 W时A、C组糖氨多糖含量高于B组(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抑制IL-1所产生的不良效应;可通过减少MMPs的合成,保护软骨基质的降解来维持细胞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作者:陈乃钱;陈霖;滕红林;吴春雷;吴云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分析和思考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费是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高校学生缴费上学是国家法律和法规规定的,也是每个大学生应履行的义务.

    作者:王世泽;唐闻捷;胡军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MMP-9、TIMP-1和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F-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ACS组惠者5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血清MMP-9、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TIMP-1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与S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9/TIMF-1的水平高于SA组(P<0.05)及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P-9在ACS中的高表达及MMP-9与TIMP-1的失衡促使斑块易于破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hs-CRP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指标.

    作者:蔡雪黎;张怀勤;杨德业;徐力辛;王忠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