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张英琪;俞光荣;张世民;梅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 MRI(DCE-MRI)定量、半定量分析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 MR 室2014年7月—2014年11月经肠镜病理证实的27例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5~73岁,此前均未经任何治疗。均于术前行 DCE-MRI,用 Omni-Kinetics 专用灌注软件进行后处理,同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速率常数(Kep )、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 )等定量参数,以及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大浓度(Max Conc)、大斜率(Max Slope)等半定量参数。对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行独立样本 t 检验;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术后病理 T、N 分期的差异,判断各参数的诊断价值。应用 ROC 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在 T、N 分期中的佳诊断界点及敏感性、特异性。根据 TNM 对患者进行分期。结果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的 Ktrans 值[(0.28±0.14) min -1 vs (1.33±0.86)min -1]、Kep值[(1.41±0.67)min -1 vs (3.56±0.72)min -1]、Max Conc(0.17±0.02 vs 0.29±0.09)、AUC(0.11±0.07 vs 0.23±0.1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6.270、-11.359、-2.487、-2.803,P 值均<0.05)。在 T 分期为 T1~2的早期组与 T3~4的晚期组间 Ktrans值[0.66(0.12~1.35)min -1 vs 2.15(0.84~2.96) min -1]、Kep值[2.51(0.12~5.65)min -1 vs 4.05(3.18~6.68) min -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4.077、-2.281,P 值均<0.05)。 N 分期中,淋巴结无转移组的 Ktrans 值(1.01±0.73)、Ve 值(0.29±0.18)、TPP(0.93±0.35)均低于转移组(1.75±0.84、0.54±0.29、1.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433、-2.832、-2.496, P 值均<0.05)。结论 DCE-MRI 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在判断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直肠癌的术前T、N 分期方面和病理有较高的相关性,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定量参数 Ktrans值、Ve 值佳诊断界点为直肠癌 T、N 分期提供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杨晓棠;张建新;杜笑松;侯丽娜;黄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硬膜下腔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作为经典的解剖学术语,硬膜下腔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个天然存在的腔隙,而在仔细探究其研究历史后却不难发现,硬膜下腔的描述已经从刚开始的含有少量液体物质的天然腔隙,悄悄演变成了由创伤、病理过程等造成的获得性腔隙。但即便如此,仍有较多学者相信有天然硬膜下腔的存在。实际上,天然硬膜下腔存在与否至今尚无定论。
作者:陈铭;刘忆;陆云涛;石瑾;漆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手术相关入路的选择。方法在 PubMed、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NKI 等数据库中以“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及“手术入路”为关键词,搜索1997年1月—2015年1月国内外有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可以概括为直接入路和自然间隙入路,直接入路包括上顶枕叶皮质入路、经颞皮质入路、经顶颞入路及经枕入路等,自然间隙入路包括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外侧裂远端入路、后纵裂经楔前叶入路、后纵裂对侧楔前叶入路及小脑上经小脑蒂侧副沟入路等,各种手术入路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手术是其佳治疗手段。应根据肿瘤生长特点选择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手术入路。
作者:秦振伟;潘亚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下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外伤性肱骨外髁骨不连性肘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单臂外固定架下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的13例外伤致肱骨外髁骨不连性肘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左侧8例、右侧5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并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出现骨不连及肘外翻畸形,排除发育性及肱骨外髁骨骺早闭性肘外翻畸形。13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9个月~6年,比较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功能等情况,进行配对 t 检验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疼痛、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肘关节活动度、功能未见明显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者 Myao 肘关节功能评分总分(92.69±7.25)分、肘外翻角32.38°±8.88°,较术前(76.54±18.86)分、11.31°±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14、8.01,P 值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者 Myao 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优良率13/13。结论单臂外固定架下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外伤致肱骨外髁骨不连性肘外翻畸形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可重复且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董延召;王义生;刘福云;郭永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解剖学观察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肘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解剖30例成人肘关节标本,均无外伤、畸形、肿瘤、骨折。其中新鲜冰冻标本8例(性别不详,左5例、右3例),经10%甲醛溶液浸泡的标本22例(男12例、女10例,左11例、右11例)。仔细观察肘关节前方的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并测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穿出深筋膜的位置,及其与肱二头肌肌腱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走行于肘关节的前方偏桡侧,与肱二头肌腱相毗邻,在肱骨外上髁平面下方(20.5±2.5)mm处穿出深筋膜,穿出点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6±0.9)mm;前臂内侧皮神经沿肱动脉下行,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 cm 处穿出深筋膜,在肱骨内上髁平面处,后支与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3.1±2.7)mm。两者之间的安全宽度约为40 mm。结论距肱二头肌腱两侧缘之间约40 mm 的宽度为肘关节前方入路的相对安全区域,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设计切口,可以减少医源性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欣;张英琪;俞光荣;张世民;梅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测量锁骨 CT 影像学形态,为锁骨骨折锁定接骨板的治疗及改进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12月南京鼓楼医院排除锁骨骨折及其他可影响锁骨形态疾病的32例行肺部或颈部 CT 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1.4岁。通过 CT 扫描及3D 重建,分别测量32例64侧投影位锁骨的长度,近端、中段和远端宽度,锁骨近端和远端的曲率半径,锁骨水平面、冠状面的两端大宽度及中间小宽度等,采用成组 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侧别及性别间测量数据的差异。结果男性锁骨的平均长度为(153.9±7.5)mm、女性锁骨的平均长度为(135.4±7.6)mm。男女的锁骨近端曲率半径均明显较远端曲率半径大,垂直投影的锁骨中段小宽度男性为(11.7±1.9)mm,女性为(9.3±1.0)mm。左右侧各观察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男女性别间比较,除中远段曲率半径、中近段角度、中远段角度、冠状面近端大宽度、上缘曲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锁骨的形态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性锁骨的总长度及各部分长度较短、水平面和冠状面近端大宽度较小,有必要根据性别差异改进器械;此外,测量结果还可为锁定接骨板术前预弯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波;邱旭升;郑欣;陈一心;朱彦丞;桂雪洋;王骏飞;施鸿飞;熊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ⅢA、ⅢB 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关节组收治的6例8髋ⅢA、ⅢB 期 ANFH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5髋,女3例3髋;年龄26~44岁,平均36岁。均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骨块愈合情况,及手术前后 Harris 评分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1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及手术切口周围肿痛,予抗感染、镇痛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1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4 mm 且疼痛伴活动受限,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其余患者截骨块均愈合。 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54.57±8.16)分提高到术后的(80.53±7.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797, P <0.01)。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4例5髋;良,1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ⅢA、ⅢB 期 ANFH 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一种可以选择的保髋方法。
作者:姚晨;沈计荣;杜斌;孙光权;张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是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的应用软件,该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女,64岁,因“突发不能言语5 h”于2012年4月18日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患者于当天睡醒后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家人说话,肢体活动无异常,无意识改变及大小便障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体检:血压145/100 mmHg (1 mmHg =0.133 kPa),呼吸18次/ min,脉搏78次/ min,体温36.8℃,意识清楚,反应灵敏,右利手(书写亦右手),左右定向正常,能理解他人言语及书面文字,能执行言语及书面指令,但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复述典型关键实质词。双眼球活动自如,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均灵敏,鼻唇沟双侧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共济运动正常,深浅感觉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2012年4月18日头颅 CT 无异常,头颅 MRI 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图1、2)。诊断: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血管病,考虑动脉血栓形成。入院后血尿粪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风湿指标、抗核抗体检验均正常,输血前三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均阴性,血同型半胱氨酸(HCY)9.1μmol/ L。心电图检查:心率68次/ min,Ⅱ、Ⅲ、avF 导联 T 波底平或双向,诊断为窦性心律,T 波改变。心脏彩超:主动脉弹性下降,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正常。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1]进行检测,结果提示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障碍(表1)。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奥扎格雷80 mg,每日1次。经治疗10 d,患者语言表达功能改善,能进行简单交流后出院;3个月后随访一般语言交流无障碍(表1)。
作者:程谦涛;薛刘军;李明超;陈敏;曹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神经及其与周围毗邻器官的解剖关系,以及股神经在腹股沟区的体表投影与体表标志之间的关系,为下肢股神经阻滞麻醉的穿刺点提供解剖学和超声影像学依据。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月,选取16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组),进行解剖观察;2014年9—10月,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30例(超声组),对其双侧股神经进行超声扫描。两组分别经应用解剖和超声探测,观察股神经的走行情况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并测量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距皮肤的距离,及股神经体表投影位置与耻骨结节线、髂前上棘线的水平距离。结果解剖组结果显示:股神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1.28±0.60)cm 处发出,被髂筋膜包裹,内侧与股鞘内的股动脉、股静脉相邻,外侧是缝匠肌;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71±0.06) cm,距皮肤的距离平均(0.85±0.19)cm,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25±0.67) cm,与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7.24±0.41)cm。超声组检查显示: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呈倒立三角形高回声的浅色区域,外侧是呈深色高回声区的缝匠肌,内侧紧邻的股动脉和股静脉呈圆形高回声黑色图像;在腹股沟韧带下缘股神经的宽度平均(0.66±0.04)cm,距皮肤平均(0.97±0.22)cm,股神经在体表的投影与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平均(7.58±0.75)cm,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平均(6.95±0.42)cm。解剖组和超声组测量的股神经宽度、距皮肤距离、距耻骨结节线水平距离及距髂前上棘线水平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055、1.197、1.774、1.348,P 值均>0.05)。结论超声测量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相近,符合股神经实际解剖的位置关系,揭示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穿刺定位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王明;黄慧敏;王利萍;司运辉;南运东;蒋建平;王显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 MRI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 MRI 多序列扫描,术后对斑块切片行 HE 染色、油红 O 染色、Masson 三染以及 CD6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和 MRI 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有易损斑块42例、稳定斑块61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10.37%±3.19% vs 17.02%±4.56%),而脂质含量则明显升高(19.14%±3.26% vs 13.99%±3.47%),CD6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169、7.585, P 值均<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平均管腔面积、小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大管壁面积、平均管壁厚度、大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大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099、7.513、4.068、2.535、3.182、3.503、10.868、6.233, P 值均<0.05)。与病理检查比较,MRI 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钙化检出率偏低,而纤维帽表面破裂检出率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在病理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分辨率MR 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测量其管壁结构、斑块成分以及体积,可用于斑块的风险评估。
作者:曲旸;夏章勇;赵振美;焦力群;陈军;班茹;霍成举;王继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再手术解剖学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住院 ID号尾数的奇偶分为2组:微创组13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开放组12例,行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以及采用 ODI 和VAS 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2.3±1.1)h,长于开放组的(1.9±0.8)h,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15)mL 也少于开放组的(340±15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332,5.466, P 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微创组1例随访仅6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开放组临床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的 ODI 和 V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2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 ODI、VAS 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采用的是侧后入路,与首次手术时后路术式非同一解剖入路,针对来自神经根腹侧的复发致压突出物,无需牵开神经根硬膜囊即可摘除突出物。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
作者:李纯志;刘伟;赵宏;方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 DOI 基金会(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羟基磷灰石复合二氧化锆(HA/ ZrO2)生物材料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该组织工程骨在体外的成骨能力。方法采用有机泡沫作为模版,干铺烧制法制备新型的蜂窝状 HA/ ZrO2梯度生物材料,电镜观察新型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生物力学试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采取1岁龄健康 beagle 犬骨髓分离原代 BMSCs 进行培养,建立双基因修饰的 BMSCs 复合蜂窝状 HA/ ZrO2梯度生物材料的共培养体,构建新型组织工程骨。实验分为4组:未转染组,只转染BMP-2(BMP-2组)和 VEGF165(VEGF165组)单一目的基因的 BMSCs,以及转染 BMP-2、VEGF165共基因慢病毒的 BMSCs 组(BMP-2+ VEGF165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成骨细胞特异性蛋白骨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的分泌。结果新型材料电镜下其表面整体呈多孔状,孔径125~550μm,各孔之间存在缝隙联结;其平均抗弯强度为812.25 MPa,高可达987.12 MPa;共培养体建立后扫描电镜观察转染后的 BMSCs 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状况良好,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细胞分泌基质旺盛;BMP-2+VEGF165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 =1029.398,P <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不同阶段发现成骨细胞早晚期分泌的骨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特异性蛋白。结论新型的蜂窝状HA/ ZrO2梯度生物材料是一种合适种子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并且其力学满足人体四肢承重骨的需要;VEGF165、BMP-2双基因转染 BMSCs 后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其在体外的成骨分化。
作者:全仁夫;张亮;李强;曹国平;庄伟;邵荣学;杨迪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3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75例;年龄13~78岁,平均34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胸引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7例患者,全胸腔镜下手术110例(80.3%),辅助小切口25例(18.2%),中转开胸2例(1.5%)。135例完成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105±48) min,术中出血量(92±36)mL,术后胸引管引流时间(4.8±1.7)d,术后住院时间(5.2±1.8)d。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137),其中胸腔活动性出血行再次手术止血2例,术后肌无力危象3例,膈肌麻痹2例,单侧肢体无汗1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贤亮;徐美清;马冬春;魏大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64岁,因肾功能不全于2015年4月2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拟行股静脉置管及血液透析。行股静脉穿刺术前,自右腹股沟中点稍下方股动脉投影点以触诊法寻找股动脉,但未触及明显搏动感;改变触诊部位,约在腹股沟内侧1/4处时方可触及较弱的搏动感。同时发现左侧股动脉搏动点位于左腹股沟中点稍下方,且搏动感明显强于右侧。采用 Terason t3000TM超声系统(泰圣公司,美国)进一步定位血管,在腹股沟以下22 mm 位置探测时,右股动脉明显偏内侧且位置偏深,中心点距离体表22 mm;而右股静脉中心点位于右股动脉中心点外前方,且完全覆盖于右股动脉之上,在超声探头轻微压力下,右股静脉塌陷至内径达20 mm时其内侧缘略超出右股动脉内侧缘3 mm。左股动脉中心点位于左股静脉中心点外前方,距离体表18 mm ;(图1)。
作者:佟智颖;林珊;徐鹏程;阮颖新;闫铁昆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