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氧水降低复用透析膜吸附戊二醛的研究

刘非凡;车华;唐瑛;陆卫华;王晗莹;陈忠庆

关键词:复用透析器膜, 戊二醛, 双氧水
摘要:目的 研究利用双氧水对复用透析膜吸附戊二醛的清除,以减少进入血透患者体内戊二醛的量.方法 分常规戊二醛消毒组和用双氧水处理的戊二醛清除组,用甲醇对复用透析膜进行提取,提取液20ml ,与二硝基苯肼柱前衍生化3h,过滤,进样20μl.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柱温:29℃;流动相:乙腈2磷酸(60/4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65nm.结果 复用透析透器常规组吸附戊二醛的浓度为11.38,而清除组浓度为0.576.结论 双氧水能够明显降低复用透析膜及管路吸附戊二醛的浓度.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5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3例,C级12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 22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μg/ml;D-dimer<0.5μg/ml)的病例中,其中A级12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我们注意到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升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力;肖扬;蒋祖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质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骨科的应用

    目前,质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这主要得益于两种关键技术的发展:电喷雾离子化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MALDI),这两个新技术明显增加了质谱范围和敏感度,从而导致了新的软件和检测器的发展.近年来,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SELDI)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的研究从单个生物大分子向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平台.

    作者:刘曦明;许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运用,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58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4周实习期间,实验组(28人)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对照组(30人)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出科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达标率96.3%,对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实习效果及自我评价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临床儿科护生带教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带教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带教效果,而且得到带教护生的一致好评.

    作者:包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战区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趋势与对策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引发和推动着包括后勤在内的整个军事领域的革命.积极探索战区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做好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举措,是部队全面建设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战时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傅立波;郭雪清;汪君;黄正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病案首页缺陷统计分析与质量管理探讨

    把好病案首页质量关是确保医疗统计数据准确,保证统计报表真实、可靠的关键,是各级卫生机构领导对医院医疗工作宏观决策、上级卫生部门进行卫生经费拨款、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凭证[1].

    作者:李园;蒋红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源性p38调节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内定位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调节活化蛋白激酶 (PRAK)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 将克隆在pET-14b上的PRAK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上,随后转染Hela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性PRAK导入真核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并在Hela细胞中得到高量表达.融合蛋白发出的绿色荧光表明EGFP-PRAK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PRAK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性PRAK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作者:彭毅;邵紫韫;丁世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发伤合并脾破裂的急救策略

    本文对2003-01/2006-07月间我院接诊的合并有脾破裂的多发伤32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性21例, 女性11例,年龄小15岁,大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坠落伤13例,挤压伤2例,摔伤2例,刀刺伤3例.

    作者:郭亮;陈忠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对我院1998-10/2004-10月间手术治疗2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25例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作者:渠刚;王早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种包装材料保存战备手术器械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根据三种包装材料的特点,从2004-03/2005-06通过基于其保存期长短不同,探讨有利于保存战备手术器械包的佳包装材料.方法 将战备手术器械包分别用全棉布、无纺布、纸塑包装袋灭菌后的有效期进行对比.结果 用纸塑包装袋包装的战备手术器械包保存有效期长于棉布及无纺布,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纸塑包装袋包装战备手术器械包优于全棉布和无纺布,较大程度地延长了战备手术器械包的保存期,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消耗.

    作者:周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恶性淋巴瘤长期生存患儿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测量并评价长期生存淋巴瘤患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EORTC QLQ-C30量表对1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完全缓解1年78例、完全缓解5年62例)及80例(非肿瘤非血液病的一般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和评价.结果 完全缓解1年的淋巴瘤患儿在角色机能(RF)、社会机能(SF)、经济状况及总健康方面的生存质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低 (P<0.01),完全缓解5年患儿的社会机能、总健康状况方面的生存质量均比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对照组,但是随着完全缓解期延长,逐渐缩小和健康人之间差别.

    作者:樊志明;郭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极化液对多发伤并感染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极化液对抗生素治疗多发伤并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急诊中心ICU病房收治的多发伤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极化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使用相同抗生素治疗,极化液治疗组除按照极化液临床干预理论和经验公式加用极化液控制血糖外,其它同常规治疗组.观察不同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乳酸、血CRP、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极化液治疗组空腹血糖、乳酸、血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均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通过改善糖代谢障碍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多发伤并严重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抗生素治疗效果有明显增强作用.

    作者:黄强;潘力;王占科;陈自力;罗建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军事训练伤与若干后天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伤与官兵的文化程度、军衔、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烟酒嗜好、体育锻炼史、外伤手术史、体能状况、训练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部特种兵250名,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特种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54.75%;不同学历官兵各组之间致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战士与士官之间的致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致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致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特种兵训练伤的发生率高于国内现有报道.训练伤的发生率与所受教育程度、入伍前居住地、体育锻炼史、外伤手术史、体能状况及训练量无相关性;与是否独生子女具有相关性;与军衔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宏锋;康慧鑫;张玉新;黄德云;杨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抗癌药敏试验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抗癌药敏试验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肿瘤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52例NSCLC患者PBL接受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敏感组根据药敏结果化疗,不敏感组采用常规方案化疗,观察各组临床近期疗效;其中29例初治患者化疗2周期后再次取PBL接受MTT药敏试验.结果 52例患者PBL对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顺序依次为:长春瑞宾、吉西他滨、泰索帝、紫杉醇、丝裂霉素、长春地辛和顺铂,与临床实践基本一致.敏感组和不敏感组近期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68%(14/19)和6.45%(2/31),差异有显著性(P<0.01);29例初治患者PBL在化疗前后总敏感率分别为28.64%(110/348)和22.99%(80/34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BL抗癌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肿瘤个体化化疗和预测化疗疗效.化疗后PBL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下降.

    作者:闵发胜;张宁;杨生斌;余汉中;孙建国;章必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纤维瘤误诊为颈椎病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颈僵及左上肢胀痛半年,于2004-04始,自觉颈部发僵并伴左上肢胀痛,去某医院就诊.颈椎X线片示:C3、4、5、6、7椎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作颈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半月后症状有所好转.

    作者:姜卉;陈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烧伤患者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本文对我院烧伤中心2004-01/12从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行超;贺英;李新军;邓志峰;韦祖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温海水力竭性游泳诱导应激对大鼠血细胞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低温海水浸泡协同力竭性游泳致大鼠应激对其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 雄性大鼠16只,予以0℃海水浸泡同时予以疲劳性游泳刺激,分别在应激诱导前后半小时尾静脉取血,应激前后12小时收集尿液,临床血细胞分析仪、生化自动检测仪测定各指标.结果 A组大鼠应激后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未见明显改变;肝功能提示血糖、ALT和AST升高,总胆红素未见明显改变;尿液生化检测提示尿蛋白、亚硝酸盐升高;肾功能提示血清肌酐、尿素氮呈上升趋势.结论 寒冷、疲劳、海水浸泡等引起的应激,导致大鼠血液、肝、肾功能异常.

    作者:骆益宙;傅继华;廖辉;缪冬梅;王一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与缓解后第三天及21例健康对照组儿童采用胶乳凝集半定量方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时监测肺通气功能FEV1占预计值%.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此期FEV1占预计值%显著下降,哮喘缓解后D-二聚体值下降,FEV1占预计值%增加.结论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聂国明;余健;邹敏书;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26例(26眼)黄斑水肿患者均行6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在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对患者视力、眼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的视力在注射后均有一定升高,注射前和注射后3个月视力分别为0.1±0.05和0.21±0.09(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注射后3个月为(301±175)μm,与注射前相比(581±179)μ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个月、2个月时的平均眼压[(18.5±5.4)mmHg、(19.1±5.8)mmHg]较注射前平均水平(13.8±4.4)mmHg显著升高(P<0.05).随访期内1例患者因白内障进展而需手术治疗.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对黄斑水肿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ox-2、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P6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8例NSCLC,(43例鳞癌,35例腺癌)组织中COX-2、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8例NSCLC组织中COX-2为61.5%(48/78)、P63阳性表达56.4%(44/78)其中腺癌阳性率为91.4%(32/35)明显高于鳞癌37.2%(16/43)(P<0.01);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阳性表达率86.7%,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7.3%(9/33)(P<0.01);COX-2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中阳性表达为29.7%,明显低于Ⅲ、Ⅳ期中阳性表达90.2%(P<0.01).P6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7%,而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则为14.3%(P<0.01);P6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阳性率为57.8%,而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54.5%(P>0.05);P63在临床分期Ⅰ、Ⅱ期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9%和P63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48.8%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提示COX-2在NSCLC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肺腺癌的进展以及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有密切关系,P63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可将P63检测作为鉴别低分化肺癌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寿松;肖同浩;彭正银;陈昕薇;梁励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背驮式肝移植围手术期肺氧合及分流的变化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变化.方法 36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留置Swan-Gunz导管和右桡动脉插管,于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in和手术结束时测量动脉血PaO2,PaCO2和CO.P(A-a)O2,PaO2/FiO2和Qs/Qt根据标准公式计算.术中机械通气吸氧浓度为100%.结果 无肝期CO和PaO2/FiO2较无肝前期明显降低(P<0.01),而P(A-a)O2和Qs/Qt明显升高(P<0.01).在新肝期CO,Qs/Qt和 P(A-a)O2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但PaO2/FiO2仍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PaO2/FiO2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5),而CO明显增加(P<0.05),但P(A-a)O2示Qs/Qt与无肝前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存在明显肺氧合功能改变.

    作者:罗显荣;杨继武;李保安;邹柳华;朱新运;程海虹;何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