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袁术;胡亮平;顾云林;甘国兰;殷翼

关键词:波依定, 高血压, 疗效观察
摘要: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新型长效钙拮抗剂,由于近年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疗效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波依定对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显效82例(60.3%),有效43例(31.6%),总有效率91.9%,无效11例(8.1%),取得较好的降压疗效.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总医院军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晋升为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

    作者:李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自我护理指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不断增加,80~89岁发现结石率为53.3%[1].它不仅加重了社会负担,而且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大大超过家庭其他成员.因此,如何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大程度减少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自理学说的发展,对护士引导老年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在疾病状态下,以大的努力,减少医疗费用,获得佳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我科从1999-08~2001-08,对66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开展了自我护理指导,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38例桡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报告

    自1990年到2000年,我们对38例桡神经损伤(创伤),根据其损伤时间、类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合适的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国平;曾纪业;吴晓东;关朝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海军陆战队员强训和野外生存训练后电解质及微量原素的变化

    电解质及微量原素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强训一周和野外生存训练20天中电解质和微量原素的变化,我们对陆战队员强训和野外生存训练后的钾、钠、氯、总钙、游离钙及铜、锌、镁、磷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龙中;王平;何俐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左侧第二前肋疲劳性骨折1例

    疲劳性骨折是由于持续外力或反复、多次轻微损伤如长期负重、跳跃、行军及运动起步过猛等造成的一种骨折.好发于趾骨、胫腓骨和尺桡骨,其它部位的疲劳性骨折国内报道较少,本文介绍的这例就属少见部位疲劳性骨折.

    作者:陈岩;李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是选择性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无肾小球滤过率和免疫球蛋白沉积,但存在着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融合,这些改变是典型的MCNS所具有的,但并不具有特异性.近期通过基因学方法对家族性特发性肾病综合症已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其发生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的机理[1,2].

    作者:余健;聂国明;郭仁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膜后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男性,22岁.左上腹隐痛7天,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慌、冷汗等低血糖表现.体检:左上腹深触诊触及肿块边缘.B超检查示:腹膜后实质性不均质肿物6cm×7cm,考虑为腹膜后占位病变.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腹肿块8cm×7cm×5cm,肿块主要与后腹膜相连,小部分与侧腹及横结肠脾曲粘连,与胰腺无粘连.探查肝、胆、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肾及肾上腺均无异常发现.遂剥离肿块连同周围肿大淋巴结一并切除.

    作者:黄盛清;邓成焕;李志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脑梗死后偏瘫57例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按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定的诊断标准:83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1],均存在梗死灶对侧肢体肌力减弱,肌力为0~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46~82岁,平均60.8岁,对照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4~82岁,平均58.2岁.所选患者病情均稳定.

    作者:胡佳;吴江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典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思考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具有复发倾向的坏死性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作者: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汤山医院提高SARS治愈率的做法

    2003-05-08小汤山医院共收治SARS患者680名,除8名年龄较大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以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仅为1.2%.小汤山医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作者:黄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尺桡骨骨折是常见的四肢长骨骨折,由于前臂具有独待的旋转功能,在处理上比其他的骨折要求更高、更严.因此,探讨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尺桡骨骨折的再认识,对预防和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改善前臂的旋转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从1994-03~2002-03共收治尺桡骨骨折不愈合73例,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及植骨等治疗,取得优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廷军;许声联;邓迎生;邹重文;杨学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臂丛阻滞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在尺桡骨手术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尺桡骨整复手术中,多采用某种单一的臂丛麻醉方式,术中常有部分病人因神经阻滞不全而存在程度不等的疼痛.这与麻醉的选择方式有明显关系.本文比较三种臂丛阻滞方法的疗效并探讨佳的临床选择.

    作者:刘海生;李鹏林;龚金花;熊敏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索急性期SARS患者和康复期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lasma Fibronectin, Fn)的水平变化及输注血浆Fn纠正治疗急性期SARS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急性期SARS组为4名住院的急性期SARS患者;康复期SARS组为111名康复期SARS住院患者;对照组为随机26名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采用ELISA法测定各族组血浆Fn水平.结果:急性期SARS组血将Fn浓度为(42.2±23.0)mg/L;恢复期SARS组血浆Fn浓度为(379.45±93.27)mg/L;对照组血浆Fn浓度为(359.21±52.54)mg/L.急性期SARS组血浆F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SARS组与恢复期SARS组血浆Fn浓度差异极显著(P=0.000);恢复期SARS与对照组血浆Fn浓度无显著差异(P=0.289).结论:急性期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输注外源性的纤维结合蛋白治疗SARS提供了依据.SARS患者血浆Fn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辅助诊断和判断SARS病情的指标之一.

    作者:欧阳锡林;刘景汉;郭廷凯;于洋;王海宝;马曙轩;姚伟;田亚平;许红民;张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前的护理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先天性心脏病人,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等,在婴幼儿时期得到及时治疗,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可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理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其他的并发症.因此,在体外循环手术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婴幼儿.成人能够按医生护士的要求配合每一个治疗护理操作,并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而婴幼儿的护理并不象成人那么简单易行,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套较为有利于婴幼儿手术配合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每年的体外循环手术量在180例左右,而婴幼儿约占50~60%,作者在该院通过多年的体外循环手术配合工作,现总结如下经验:

    作者:谭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后乳酸值及血气分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上腹部手术后乳酸值及血气分析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两组,各15例.A组,术后肌注杜冷丁止痛,B组,术后行PCEA.术前及术后8h、24h、48h抽动脉血查乳酸值及血气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术后乳酸值均升高,但B组较A组变化小(P<0.05);术后24hA组pH值和PaO2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EA能有效的改善上腹部手术后病人的组织氧供,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游志坚;陈利民;徐红霞;杨婷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元溶液相图的绘制及其在血小板低温保存中的应用

    要目的:获得血小板冰冻保护液(丙二醇/氯化钠/水,PG/NaCl/H2O)冰冻降温的数学模型.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定出不同浓度和不同比例条件下丙二醇/氯化钠/水三相溶液的凝固点(Tm),然后将已有的公式和实验所得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拟合,获得一个数学模型.结果:该数学模型描述的是在PG/NaCL/H2O溶液中Tm变化与溶质浓度和PG/NaCl(质量比)两个参数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结论:研究提示把该方程与血小板的渗透性特性的参数相结合,可以描述在平衡冷冻状态下,不同PG浓度时血小板的体积变化,指导血小板低温保存.

    作者:刘景汉;Dayong Gao;何立群;欧阳锡林;刘作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日本自1980年初对其结构、生化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85年作为药品上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UTI对胰腺炎、急性循环障碍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些年已逐渐将其用于围术期抗手术侵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余剑波;姚尚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广州军区举办计生干部培训班暨计生办主任座谈会

    作者:黄海;周面生;李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黄连素临床新用概述

    黄连素为毛莨科植物黄连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可由黄连、黄柏等植物提取,也可人工合成.既往多认为口服后不易吸收,因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效,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连素除用于肠道感染外,还具有治疗心律失常、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脂血症等的作用.

    作者:马强;马华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1例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十分少见,我院收治一例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报道如下:

    作者:陆俊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