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
目的:探讨癌症生存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29例癌症康复俱乐部生存者进行调查.结果:癌症生存者的SCL-90总分(115.22±29.45),SDS总粗分(27.69±8.59)和SAS总粗分(27.03±6.62)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5,6.49,2.08,P<0.05);癌症生存期与SCL-90总分,SAS总分、SDS总分、SSRS总分显著性相关(P均<0.000).男性SCL-90恐怖因子分(7.52±0.99)小于女性(8.21±2.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3,P>0.05).结论:癌症康复俱乐部生存者的心理状态趋于平静,生存期长短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作者:赵宝龙;施永斌;王祖承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通过对新型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氟西汀(百优解)的药理作用及对几种抑郁症临床亚型的疗效作用、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服用剂量、临床副作用及毒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总结,研究探讨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特点和临床效果,表明氟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作用广泛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严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将5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合并森田治疗,疗程7~10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治疗后两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下降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新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丁冬红;王蕾;何海霞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格列本脲([3H]Glibenclamide,[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影响.方法:以吡那地尔作阳性对照,制备大鼠心室膜标本,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Gli结合特性的调节作用.结果:[3H]Gli与心室膜标本呈特异性、可逆性结合,非标格列本脲可剂量依赖性的取代[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半数抑制量值为(195±62)nmol/L.在相同条件下,埃他卡林(1 nmol/L~1 mmol/L)和吡那地尔(10 μmol/L~1 mmol/L)不取代心室膜[3H]Gli的特异性结合.动力学试验表明:[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和解离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埃他卡林和吡那地尔(0.1 mmol/L)虽不影响[3H]Gli与心室膜结合的结合动力学过程,但可加速其解离动力学过程.结论:埃他卡林与吡那地尔相似,其药理学结合位点不同于Gli结合位点,但对心室膜[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具有负性变构调节作用.
作者:朱庆磊;汪海;肖文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方法: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19±8.21)d,测试并分析眼球轨迹运动,应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PANSS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10,P<0.01),判别分析值、眼固定点数、反应性探索分、认知性探索分眼示踪总距离,眼示踪平均距离治疗前、后其差异均无显著性(t=0.36,0.56,0.47,0.77,0.06;P均>0.05).判别分析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一致性分别为84.2%和81.6%,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t=0.36,P>0.05)结论: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药物及情感矫正剂对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均无影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指标基本不受抗精神药物影响.判别分析值在药物治疗前、后一致性是稳定,并反应眼球轨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征.
作者:韩永华;覃松;朱日升;王秀丽;孙秀琪;卞征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视听训练和高压氧在治疗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20例给予高压氧治疗,20例实施了视听训练,同时高压氧治疗16例.结果:高压氧组(20例)与对照组(30例)疗效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9.64,P<0.01),50例患儿中坚持视听训练20例(A组),其中高压氧组16例(B组),对照组4例(C组),未坚持视听训练30例(D组).疗效比较:A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7.66,P<0.01),B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76,P<0.01).结论: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神经损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视听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探讨感觉统合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对15例6个月内有脑瘫或可疑脑瘫并感觉防御患儿在应用Bobath法等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4种感觉统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15例患儿感觉防御症状均明显改善,这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婴儿早期脑瘫或可疑脑瘫感觉防御症状,从而使康复训练能顺利进行.
作者:宋少俊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准并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应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羽毛球运动是适合终身体育教育的良好手段,便于开展,锻炼效果好,符合中国国情.
作者:蔡志坚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白癜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白癜风患者,将患者按照皮损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白癜风皮损位于暴露部位,B组为皮损位于非暴露部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症状量化评分,并在两组间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CL-90人际关系的因子分A组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抑郁、焦虑因子分A组也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A,HAMD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A组HAMA>14分,存在焦虑症状,HAMD>1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结论:白癜风对外貌的影响造成患者人际关系敏感,长期的迁延不愈可能产生抑郁、焦虑.
作者:陆新茹;王崇顺;朱光斗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0.49),(2.01±0.54),(2.05±0.58),(1.92±0 49),(1.71±0.44),(1.70±0.50),(1.68±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0.52),(1.60±0.52),(1.80±0.59),(1.74±0.52),(1.60±0.46),(1.61±0.45),(1.56±0.48)分,t=2.075~2.252,P<0.05]. 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崔秀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评价干细胞心肌移植模型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12只杂种犬分两组,在全麻下左侧开胸建立前降支根部结扎和心尖区CO2冷冻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前、后4,8周应用18F-FDG心肌代谢PET(代谢显像)和99TCm-MIBI心肌SPECT(灌注显像)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计数显像减低总节段数及心肌灌注与代谢的匹配关系,计算放射性分布缺损计数(F值).结果:12只犬无1例死亡,正常心肌PET,SPECT显像清晰,F值接近零,结扎组术后8周心肌灌注F值(6.67±1.03),糖代谢F值(5.83±0.75)与术后4周(10.47±0.51,10.33±0.66)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冰冻组术后4,8周心肌灌注F值(5.67±0.82,5.17±0.98),糖代谢F值(5.50±1.31,5.00±1.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灌注减低区,结扎组术后4周梗死心肌占41.9%,8周占70%,冰冻组术后4周梗死心肌占91.7%,8周几乎占100%.结论:犬CO2冷冻慢性心肌梗死模型较结扎模型稳定,不受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干扰,适宜进行犬慢性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文根;张仁福;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给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家庭内手法矫正的康复指导,探讨对该症患儿行早期保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例36足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行家庭内的手法矫正与绷带胶布外固定的早期治疗,并教会家长正确的矫正手法、矫正后的固定与穿戴合适支具的方法.结果:17例30足为临床效果明显,占83.3%,另3例6足畸形略有改善,占16.6%.结论:行早期的手法矫正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尽早获得矫正和康复,疗效满意.
作者:王伟;马瑞雪;史立伟;吉士俊;李俊英;漆衡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中合并有慢性病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SARS患者中合并慢性病的种类、数目和患者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有合并症的SARS患者平均年龄远高于无并发症者(t=12.6,P<0.05),具有1种以上并发症的病例数为87例,占12.8%,多者1例有4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是常见的SARS患者并发症,分别为20和19例,检出率分别是2.9%和2.8%;合并慢性病者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合并慢性病者(x2=11.955,8.265,P<0.05).有慢性病患者的收缩压[(16.0±2.4)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3±1.6)mm Hg]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患者[(15.3±1.1),(8.9±1.6)mm Hg](t=5.054,3.120,P<0.05).结论:①SAR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和高血压.②有并发症者多为老年SARS患者,有并发症者常预后不良.③有并发症的SARS患者呼吸功能更易受损,出现呼吸困难.
作者:徐武夷;王士雯;郭廷凯;姚伟;董强;赵玉生;卢才义;高伟;吴兴利;李泱;李国瑛;刘漠焓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依恋障碍的临床特征,探讨心理疾病与患者早期依恋的关系.方法: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通过3种量表评价,对其症状进行分析,采用启动动力思维、情绪的稳定化、创伤经历的回顾与重新体验、认知重建、建立与家庭的连接、家庭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依恋障碍、情绪反应、认知模式和自我评价、创伤回忆闪回及噩梦、警觉和惊跳、逃避退缩行为、设想与白日梦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心理治疗中识别、分析依恋障碍症状以及恰当治疗对许多常见心理疾病(尤其是情感障碍)的恢复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薇莉;简渝嘉;张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证实褪黑激素缺乏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对睡眠障碍组(n=43)和睡眠正常组(n=41)的老年患者尿分别进行褪黑激素检测.结果:睡眠障碍组夜间尿褪黑激素平均总量为(189.6±32.1)pmol,白天褪黑激素总量为(42.8±3.2)pmol,睡眠正常组夜间尿褪黑激素平均总量为(247.4±28.3)pmol,白天褪黑激素总量为(68.7±2.9)pmol,无论白天还是夜间,睡眠障碍组褪黑激素积累量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组,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7.24,P<0.05).结论:褪黑激素减少可影响老年人睡眠,为临床应用褪黑激素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礼红;滕宗艳;张艳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运用康复护理方法与神经发育疗法结合(康复护理组)治疗脑瘫患儿33例,并设单纯神经发育疗法组32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在治疗两个月后依据Millani-Comparetti小儿运动发育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疗法组治疗后运动发育率(0.79±0.39)与治疗前(0.50±0.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2,P<0.01),康复护理疗法组的显效率为9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5%.
作者:鲍秀芹;许洪伟;崔广利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细菌内毒素主要通过激活体内免疫细胞产生过量炎症介质、氧自由基和蛋白酶类物质等而引起心脏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既往研究采用炎症介质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新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能抑制炎症介质合成,减少其释放,同时增加心脏内血流,降低能量代谢,促抗炎皮质激素分泌,具有减轻生物毒素致死效应与炎症反应的特点.因此,研究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为合理开发迷走神经刺激方式或安全的拟胆碱药物,为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炎症损害性疾病的以及早期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石德光;杜欣;胡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不良结果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国内外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结果证实,早期干预和家庭干预可能发挥其好的代偿能力.相反,由于家长的忽视或无知,小儿缺乏良好的育儿刺激,使高危儿遭受生物学和环境双重的高危因素,他们的预后将更差.因此,做好高危儿家长的家庭干预出院指导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李保香;张灵敏;刘素萍;董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给糖尿病临床康复带来障碍.大型研究显示,强化控制血糖和脂质代谢异常是减少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预防失明.但代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贾悦;孙敏;刘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快速、强化、全面的糖尿病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更多的患者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方法:将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快速强化全面糖尿病教育治疗组(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和快速强化控制组.两组都根据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任意随机血糖、胰岛素、C肽分泌情况,在短时间内进行严格饮食控制、强化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任意随机血糖的检测,通过上述手段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目标.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同时在短期的住院期间接受良好的、内容连贯的、渐进的糖尿病基本知识.两组分别在3,6个月检测糖尿病控制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的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1±2.2)%]与快速强化控制组[(7.6±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7,P=0.04);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的患者血糖达标控制率(89.5%)比快速强化控制组(80.5%)明显高(t=1.89,P=0.04).结论:快速、强化、全面的糖尿病患者教育方法是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达到理想控制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建苑;黄晨;吴利平;陈金凤;徐先橘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