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各预测因子的变化

郭剑明;张建国

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 增殖细胞核抗原, 抑癌基因
摘要: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预测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数据库系统以“浸润性乳腺癌及新辅助化疗,预测因子”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筛选其中近年来包含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抑癌基因(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变化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各预测因子的变化已展开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肯定了新辅助前后对预测因子ER、PR、HER2、p53、Ki-67检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结论: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各预测因子的变化还未能得出一个肯定的变化规律,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及实验分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经口腔进路切除下斜坡及寰枕区占位病变的解剖与临床

    如何更好地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是颅底外科领域中的难点及热点.传统的手术进路一般采用后颅窝减压进行间接性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无论是神经外科医师还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医师都在研究各种能直接暴露斜坡及寰枕区的手术进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口腔进路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法逐步趋向成熟[1-3].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就该进路的相关手术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中应注意的解剖要点展开讨论.

    作者:廖建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咽癌基因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目的:总结鼻咽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万方、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近年关于鼻咽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鼻咽癌基因治疗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副作用少、医从性好.具体方法有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基因替代治疗,基因沉默治疗和反义基因治疗.结论:基因治疗将成为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佩方;马士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次胸部CT血管成像(CTA)数据,其中72例次行常规胸部CTA扫描数据列入对照组,52例次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数据列入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走行、与相邻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以及支气管动脉显示的清晰度.结果:对照组中33.33% (24/72)支气管动脉显示较清晰,58.33% (42/72)支气管动脉显示模糊,8.33% (6/72)没有发现支气管动脉;观察组52例次支气管动脉全部显示,其中86.54%(45/52)支气管动脉显示清晰,13.46%(7/52)支气管动脉显示模糊.结论: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常规胸部血管成像相比,能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形态、走行及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对支气管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亚明;丁克震;李猛;万巍;黄莉;牛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个体化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法与疗效,探讨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预测指标.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NSCLC根治术后个体化辅助化疗的相关文献,总结了NSCLC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以及各种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预测指标.结果:含铂两药方案仍是目前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方案;对患者体内化疗相关的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测定,以及对NSCLC细胞基因突变方式和种类进行测定,可以预测化疗的效果.结论:随着分子医学时代的到来,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领域正迅速发展.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使进一步改善根治术后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成为可能.

    作者:张毅;姚舒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儿童与成人支原体肺炎CT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表现特点,指导临床对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根据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年龄分为儿童组(20例)和成人组(16例),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组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右肺下叶11例(55%)、右肺中叶6例(30%)和左肺上叶5例(25%),成人组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右肺下叶8例(50%)、左肺下叶5例(31%)和右肺中叶4例(25%),两组间病变位于左肺舌叶、左肺下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儿童组的CT影像表现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15例(75%),成人组CT影像表现以磨玻璃样变12例(75%)和小斑片状实变影8例(50%)为主,两组间CT影像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与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病变部位和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韩晓红;牛杰;付升旗;李培;范锡印;武俊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动脉夹层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CA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CAD患者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颈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颈部疼痛是其常见首发症状.本组患者通过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而确诊,临床采用内科抗凝治疗1例、支架血管成形术+抗凝治疗4例、溶栓+支架血管成形术+抗凝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颈动脉夹层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对出现颈部疼痛的患者要警惕颈动脉夹层.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夹层的金标准.对CAD的治疗应个体化,选择内科抗凝以及颈内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预后较好.

    作者:张志;肖剑伟;黄宗青;刘洪涛;周国强;李慎茂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MRI的成人正常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测量

    目的:了解正常膝关节软骨分布及股骨髁承重区的软骨厚度特点,为膝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名成人志愿者,男、女各50名,年龄20 ~ 30岁,平均25.3岁,膝关节均行MRI扫描.应用MIMIC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在矢状位窗面上测量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大厚度.选择膝关节正常运动时的承重区,测量承重区域软骨的大厚度并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基于MRI图像行膝关节软骨三维重建,观察膝关节软骨的三维形态特征.结果:膝关节各部位的大软骨厚度如下.胫骨外侧平台3.19 mm,胫骨内侧平台3.07 mm,股骨外侧髁2.93 mm,股骨内侧髁3.19 mm,股骨滑车软骨3.57 mm,髌软骨3.75 mm.不同性别与左右侧之间的软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股关节承重区软骨厚度大于其他区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正常膝关节各区域软骨厚度不同,胫股关节承重区软骨厚度大于非承重区域.基于MRI可以准确地测量膝关节各部软骨的厚度及重建膝关节软骨的三维形态.

    作者:张建雷;陆地;陆声;梁金龙;孙国保;高心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颞下颌关节韧带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

    目的:通过CT和MRI扫描,明确颞下颌关节韧带的形态、结构及其断层影像解剖特点.方法:选取6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颞下颌关节CT、磁共振检查,观察颞下颌关节韧带的断层影像解剖特点.结果:颞下颌关节在CT图像中显示韧带呈等密度影,而钙化的韧带呈高密度影;在磁共振T1WI和T2WI图像中,翼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颞下颌韧带、下颌锤骨韧带(关节盘锤骨韧带)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低信号影像,骨皮质在T1WI及T2WI图像中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低信号影像,骨髓质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高信号影像.结论:CT、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地显示颞下颌关节韧带的断层影像解剖结构.

    作者:范刘奕;欧阳钧;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先天性近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目的:探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先天性近指间(PIP)关节屈曲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先天性PIP关节屈曲畸形6例6指.其中左手环指2例,右手小指4例.6例均为Ⅱ型,PIP关节屈曲挛缩角度为71.5°~92.5°,平均85.7°±1.3°.均使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根据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价疗效.结果:本组6例6指,经过2.5~4周(平均3周)治疗,屈曲挛缩关节完全伸直,术后4周测量PIP关节角度为160.2°~179.5°,平均176.7°±0.8°,平均矫正91.0°±1.3°.术后1月根据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患者均获随访0.5~2a,仅1例患者术后1 a手指PIP关节角度只达160°,有部分关节活动度丢失,其余5例患者患指PIP关节角度可自主伸展至180°.结论: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先天性PIP关节屈曲畸形,术式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胡志林;任鹏;夏建江;陈封明;高龙;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肺癌外科手术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原发性肺癌外科手术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因原发性肺癌接受外科手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98例患者(实验组)资料,包括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抗菌药物应用、患者满意度等,并与112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药费比例有下降的趋势,患者满意度有所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缩短肺癌外科治疗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医患双方受益.

    作者:陈东红;支修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外伤56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诊治经验,提高肝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6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非手术治疗21例,治愈20例,1例中转手术,治愈率95.2%;手术治疗36例(包括中转1例),治愈30例,死亡6例,治愈率83.3%.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肝外伤患者,准确判断伤情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刘道明;吴名士;王祎;杨智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30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分期、病理学类型、后续治疗、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30例患者全部经右侧胸腔镜完成胸腺切除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 200 min,平均(91.7±38.1)min,出血量30 ~ 300 ml,平均(106±75) ml;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5.1±0.8)d.术后临床分期,Ⅰ期17例(56.7%)、Ⅱ期13例(43.3%).病理学类型,A型14例、AB型10例、B1型5例、B2型1例.Ⅱ期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或死亡,总生存率(OS)为(70.2±1.7)个月(95% CI:66.8 ~73.6).结论: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安全、有效,而且更加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宝东;刘磊;张毅;苏雷;陈东红;支修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救治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的有效诊疗措施.方法:2004年6月~2011年8月我科急诊收治下肢动脉损伤23例,其中腘动脉损伤17例,髂股动脉损伤6例;合并骨折1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行端端吻合术19例,人工血管移植行端端吻合术2例,动脉损伤修补2例,重建及修补前均行取栓术.结果:21例患者血管修复重建成功,随访6~24个月,远端末梢循环满意;2例人工血管感染,二期行人工血管取出并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术,术后随访12个月,血供良好.无截肢病例.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损伤处理难度较大,常需多科室协同诊治,手术探查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作者:孙勇;余朝文;宋涛;管泽宇;聂中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胫骨皮质纤维结构不良1例

    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临床罕见的胫骨皮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右胫骨前上缘发现肿块1 a,无明显诱因,质硬、无痛、无活动,肤色正常.X线检查见右胫骨上端皮质增厚、隆起伴皮质骨内蜂窝样空泡,其周围见环形骨质硬化带,内见点状钙化及低密度,髓腔轻度狭窄,无明显骨膜反应(图1).X线诊断:慢性骨脓肿、纤维骨瘤.

    作者:张振宝;陈立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各预测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预测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数据库系统以“浸润性乳腺癌及新辅助化疗,预测因子”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筛选其中近年来包含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抑癌基因(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变化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各预测因子的变化已展开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肯定了新辅助前后对预测因子ER、PR、HER2、p53、Ki-67检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结论: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各预测因子的变化还未能得出一个肯定的变化规律,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及实验分析.

    作者:郭剑明;张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及其诊疗进展

    目的:总结近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疗进展.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查阅近5 a与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的文献,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治疗相关研究的前沿动态.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技术进展相对缓慢,早期诊断率仍较低;治疗手段与以往相比更丰富,包括粒子支架、射频消融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结论:目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然不容乐观,但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将会取得更好的诊疗效果.

    作者:马怀源;李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Schatzker Ⅰ ~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6月,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皮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28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骨折均愈合,无切口及关节感染.28例均获随访7~ 22个月,平均15个月.按照HSS评分标准:优21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89.2%.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Schatzker Ⅰ ~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复位精确,固定满意,对关节内组织干扰较小,可早期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凡有非;孙利;廖中亚;刘培太;王小合;马成才;尤琳;刘树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表达水平与含铂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ERCC1及RRM1的表达在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4例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活检组织标本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疗效、预后的相关性.124例均为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三代药物联合化疗的初治患者.结果:ERCC1、RRM1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3例(35%)和50例(40%).ERCC1及RRM1的表达与疗效相关,ERCC1表达阴性者疗效达PR的患者(54%)明显高于阳性者(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同样,RRM1表达阴性患者疗效为PR的明显高于RRM1阳性者(53% vs 34%,P=0.042).ERCC1和RRM1同时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同时阳性表达者(11.7个月vs9.2个月,P=0.025),多因素分析表明,ERCC1为独立的预后预测因素(P=0.0066).结论:ERCC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含铂治疗方案疗效相关.

    作者:王鑫;支修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在硬脑膜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的临床应用的资料,评价其使用价值.方法:使用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行硬脑膜缺损或减张修补术48例,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7岁.其中颅内肿瘤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9例,颅内血管畸形5例,颅脑损伤15例.结果:本组48例手术顺利,术后体温、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结果未发现有与人工硬脑膜相关的异常;45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6.7%)出现程度不同的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5天内先后吸收.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和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用于颅脑手术中硬脑膜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并有效,是临床上一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作者:李卫东;陶保平;何庆璋;丁源;袁静;李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可视化虚拟技术建立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的模拟研究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对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的模拟研究,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假体植入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方法:选择无明显髋关节疾病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对整个骨盆进行连续CT扫描,将CT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1软件,重建出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计算股骨头中心和股骨近端中心线,建立股骨颈轴线并确定股骨头假体佳植柄通道,进行虚拟植入和三维可视化分析.结果:各维度观察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通过股骨头中心,位于股骨颈的中央.股骨头定位针模拟植入后假体柄干角与术前颈干角相比呈轻度外翻位,侧方偏移和水平偏移度较小,达到预期植柄方位的要求.结论:计算机辅助可以准确建立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个体化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

    作者:梁金龙;陆声;高心健;张建雷;白永;陆地;孙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