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澄莹;张冰;王正阁;王嵘;苗丹彤;叶梅萍;朱斌
目的 定量分析无症状吸烟人群在MDCT扫描下的肺部气道径线、肺气肿指数(EI)及空气潴留(AT)指标,探讨气道径线与EI及A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2例无症状吸烟者作为吸烟组,10例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DCT吸气末及呼气末双气相扫描.测量并计算第1~3级气道管腔面积的呼吸比值(LA-E/I)、EI、平均肺密度呼吸比值(E/IMLD)及呼吸相对容积改变(RVC).比较左肺、右肺及全肺各参数值在吸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各级气道LA-E/I值与EI、AT指标相关性.结果 左肺、右肺及全肺的LA-E/I、EI、E/IMLD及RVC值在吸烟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1~3级气道LA-E/I以及RVC值减小,E/IMLD值增大.吸烟组1~3级气道LA-E/I值与E/IMLD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6,0.669,0.540;与RVC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557,0.542.正常对照组仅有2级气道的LA-E/I值与E/I MLD、RVC呈正相关(r=0.708,0.741).两组人群气道LA值与EI值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MDCT呼吸双相扫描能有效评价吸烟者气道及肺实质的改变,且吸烟者肺部AT指标较肺气肿指标对气道变化更敏感.
作者: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管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及非外伤病因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脑和功能连接的改变特点,探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搜集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至2016年创伤性颅腕损伤(TBI)及其他病因伴意识障碍患者19例,同时招募正常志愿者14名作为对照组,进行脑结构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查.根据患者基线及随访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其意识水平与脑结构及功能连接指标的关系及其判断预后的作用.结果 意识障碍患者(n=19)中,结构磁共振结果显示胼胝体、内侧前额叶及脑干的损伤概率较其他部位明显增高.静息态rs-fMRI成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14),意识障碍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DM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的功能连接强度减低,并且ECN中左侧的颞下回及枕下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意识水平相关,DMN中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与预后的GCS评分相关.与非TBI组相比,TBI组DMN功能连接减少,而ECN功能连接增多 结论 胼胝体、内侧前额叶及脑干的损伤导致意识障碍的可能性大,ECN及DMN的功能连接强度可作为评估患者意识水平和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印澄莹;张冰;王正阁;王嵘;苗丹彤;叶梅萍;朱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联合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确诊,分别对比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的NVC发生率、NVC评分、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的短距离、以及责任血管的性质与来源等.结果 有症状侧NVC发生率约为94.44%(68/72),其中动脉参与比例约95.59% (65/68),责任血管中常见为小脑上动脉(SCA),占比约75% (51/68),NVC评分为6.63±2.18,责任血管与REZ区短距离为(1.04±1.55)mm;无症状侧的NVC发生率约45.83%(33/72),其中动脉参与比例约66.67%,责任血管中常见亦为SCA,占比约57.58%(19/33),NVC评分为2.91±0.95,责任血管与REZ区短距离为(5.28±2.33)mm;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患侧NVC程度及部位密切相关,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对NVC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沈健;张惠美;沈伟强;胡红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这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这类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均为免疫正常人群,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肺内出现反晕征且合并有腺泡结节和树芽征,反晕征的壁及内部的磨玻璃区均可见结节影.结论 肺内出现反晕征的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望云;范丽;李琼;王云龙;刘士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MRI对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5例HCC患者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内容为复发和转移.比较病史资料及MRI征象(肿瘤位置、大径、边缘、包膜以及液化区)与HC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随访的85例HCC患者有25例出现术后复发和/或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年龄、性别、长期饮酒史、肝硬化、AFP、TKI、分化程度、Ki67及肿瘤位置、大径、液化区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节形态、包膜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仅结节形态与HCC的复发和转移相关(OR =5.92,P<0.05).结论 术前MRI瘤灶结节形态是HCC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因素,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强;谢东;苏丹柯;金观桥;张卫;左志超;黄雷;谢积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G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3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结果 7例患者中,发生在胃体4例,胃窦2例,胃底1例,其中6例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的类圆形、椭圆形肿块,病灶平扫CT值平均为38 HU,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CT值平均升高15.28 HU;另一例病灶位于胃底,表现为胃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钙化及溃疡形成.7例病灶中向腔外生长4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2例,另一例为腔内的局部黏膜隆起.结论GS CT上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后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部分含钙化及溃疡,出血、囊变及坏死少见,这些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张雪;吴磊;仲丹;徐香红;徐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与MRI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病患者的X线和MRI的征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Paget病形态学表现各异,钙化征象较具特点,典型的粗大钙化存在,多与细小钙化并存,钙化多位于乳头乳晕区,钙化总体分布呈略显散在、局部聚集分布的特点,部分沿导管方向走行.MRI的表现与多数乳腺癌的强化相似,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呈平台型和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降低,扩散受限,但乳腺Paget病的扩散受限区面积多明显小于异常强化范围.结论 乳腺Paget病无湿疹表现者,易于漏诊,主张首选乳腺X线检查,认识其钙化的特征性表现及MRI扩散受限区的特点,对诊断乳腺Paget病有高度的提示性.
作者:史军华;朱婷婷;张体江;史军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后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18例原发性肺癌(恶性组)、12例肺部良性肿块(良性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胸髓为参照物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肿块与胸髓信号强度比值(LSRs)进行评分,利用感兴趣区法测量各肿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的LSRs、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LSRs分别为3.56±1.29、2.42±1.24,ADC值分别为(1.375±0.278)×10-3 mm2/s、(1.793±0.291) ×l0-3 mm2/s,两者的LSRs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43、0.868、0.944.LSRs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017,P=0.043).LSRs与ADC值的AUC比较、ADC值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Rs及ADC值均可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且ADC值的诊断效能优于LSRs,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ADC值无差异.
作者:解礼冰;田兴仓;蒲艳军;马丽;孙凯;孙潇;朱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各型肺孢子菌肺炎(PCP)经治疗后吸收时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76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CT检查资料,根据PCP的CT表现特征将其分型,并对各型PCP经治疗后病变吸收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PCP的CT表现分为以下6型:透明磨玻璃型(32例),浑浊磨玻璃型(14例),实变型(7例),囊变型(5例),间质型(13例),混合型(5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型PCP吸收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462,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透明磨玻璃型、间质型PCP吸收时间均少于浑浊磨玻璃型、实变型、混合型PCP(P <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分析各型PCP治疗后吸收时间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提高对PCP的诊治水平和预后判断.
作者:谢正平;朱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HA-I) MR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9例HA-I患者13个病灶的MRI表现,评价MRI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特点.结果 T2WI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的病灶分别为4个及9个,DWI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的病灶分别为5个和8个;ADC图表现为等信号12个;动态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11个;且持续强化12个.2个病灶内有少量脂肪,2个合并出血、坏死及囊变,6个周围有异常信号环.结论 MRI检查可显示HA-I的影像特征,能反映病灶内脂肪、出血坏死等病理特点.
作者:汪禾青;曾蒙苏;饶圣祥;杨春;纪元;韩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6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两组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特征.结果 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l百分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绘制佳阈值(Cl)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的大面积为0.72,室管膜瘤鉴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佳C1值是31.5,特异度64%和敏感度83%.结论 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室管膜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李娅;董安珂;朱晨迪;郭亚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256层iCT骨科植入物金属去伪影技术(O-MAR)分别对体模及患者椎弓根螺钉伪影去除效果作对比观察,探讨O-MAR技术在减除椎弓根螺钉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体模及35例腰椎内固定进行256层iCT扫描并作O-MAR重组,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估,运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O-MAR技术处理前后体模的螺钉直径、伪影评分及患者组伪影长度、图像质量的去伪影效果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体模经O-MAR处理后螺钉直径减小,更接近真实直径;O-MAR处理前、后螺钉周围强伪影区CT值标准差(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弱伪影区和无伪影区SD值则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组经O-MAR处理后螺钉腹侧伪影明显减小,处理前、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界面、椎弓根、椎体及椎管的图像评分O-MAR处理前、后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前3项的O-MAR处理后评分高于处理前,而后2项的处理后评分则低于处理前.结论 O-MAR技术的应用能显著减少CT图像椎弓根螺钉造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同时不增加辐射剂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陶景山;谢迎娣;吴献华;丁宏;刘斌;李成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30例胎儿骶尾部异常的MRI表现并鉴别,探讨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胎儿骶尾部异常的多平面MRI表现,与产后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30例胎儿骶尾部异常中,14例为单胎骶尾部脊髓脊膜膨出;15例为骶尾部畸胎瘤(SCT),其中14例单胎,1例为双胎之一SCT;1例超声(US)及MRI提示骶尾部异常,均未能做出明确产前诊断,产后病变大小为2.5 cm×1.5cm×1.5 cm,病理结果为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胎儿脊髓脊膜膨出MRI表现为骶尾部局部骨质缺损,骶尾部背侧见大小约0.9cm×0.5 cm~10.2cm×10.3 cm囊性病变膨出,与椎管相通,脊髓圆锥低位,其中4例伴Chiari Ⅰ型畸形及脑积水,1例另伴多发椎体畸形、椎管内骨嵴形成、脊髓纵裂.SCT的MRI表现为骶尾部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大小约2.0cm×1.1 cm×1.5 cm~18.2 cm×13.2 cm×12.7 cm,快速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等高信号.结论 MRI作为产前US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对病变多方位全面的显示、鉴别,为早期明确诊断、临床干预治疗及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
作者:张玉珍;尹秋凤;李芳珍;刘明;李玉华;汪登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上经皮穿刺卵圆孔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5例尸头经螺旋CT扫描获得清晰卵圆孔图像(共10个),将螺旋CT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后在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穿刺后立即行螺旋CT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结果 CT显示10个卵圆孔的图像与超声成功融合,卵圆孔得到准确定位与穿刺,图像融合及卵圆孔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图像融合和虚拟导航新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应用,将明显有助于对卵圆孔正确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
作者:邱喜雄;张明东;刘伟宗;林恒洲;郝雅静;夏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腮腺多形性腺瘤(PA)的特征性MRI表现对术前定性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MRI扫描的腮腺肿瘤患者87例,将全部病例分为PA组(37例)和非PA组(50例).分别对两组肿瘤的形态、边界、T2 WI信号、包膜、强化特点、ADC值赋予分值,分析其差异.建立改良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系统,并判断该评分系统诊断PA的准确率.结果 两组肿瘤的形态、边界、T2WI信号、包膜、强化特点、ADC值有明显的差异.采用改良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诊断PA的敏感度64.86%,特异度94.00%,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78.33%,准确率81.64%.结论 完全符合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的腮腺肿瘤,术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但仍有一部分PA影像表现不典型,与其他肿瘤存在一定的重叠,需要进一步检查定性.
作者:张杨;刘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图像空间迭代重组(IRIS)对颅脑低剂量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IRI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120例拟行颅脑CT检查的患者,随机纳入常规剂量扫描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组和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组,记录其辐射剂量,测量灰质、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每个部位的信噪比(SNR)和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CT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主观图像噪声、后颅窝伪影、灰-白质对比度、细小结构显示能力及图像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IRIS算法的低剂量颅脑CT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采用FBP算法的常规剂量颅脑CT[(1.10 ±0.07)mSv vs (1.42 ±0.08)mSv,P<0.001],同时灰质、白质的噪声显著减低,SNR显著提高,灰-白质CNR显著提高(P<0.001),主观图像噪声和灰-白质对比度明显改善(P <0.001),后颅窝伪影、细小结构显示和图像清晰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IRIS算法能够在辐射剂量降低约20%的情况下获得满足诊断的颅脑CT图像质量.
作者:范跃星;王峰;张锦;牛素丽;刘宁;兰海波;李军;张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运用FSL软件解算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通过TBSS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提取患者组有差异脑区的FA值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FA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有胼胝体压部、双侧上纵束、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钩束、双侧下额枕束、左侧扣带束(P<0.05,FWE校正).左下额枕束FA值与PANSS总分(r =0.688,P=0.001)、SAPS评分呈正相关(r=0.677,P =0.001).结论 DTI的TBSS方法可以敏感地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对于揭示其脑白质神经发育连接异常的病因假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茹;谢生辉;高阳;刘利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 女,64岁,口腔溃疡5个月,全身皮肤红斑、丘疹1个月.患者5个月前出现口唇粘膜糜烂破溃,1个月前出现腹部丘疹,伴瘙痒,15天前腹部红斑、丘疹增多,并累及背部、双手及下肢,门诊拟“副肿瘤性天疱疮”收住入院.近4个月体重下降15 kg.体检:口唇糜烂、渗血,胸腹部及背部多发鲜红色斑,部分融合成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9×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95×109/L↓.皮肤活检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裂隙形成,局灶上皮细胞轻度异型,部分组织变性坏死,并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棘细胞层IgG及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阴性.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荧光提示多形红斑样损害,符合天疱疮病理表现.
作者:涂景恋;戴平丰;李百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宽容度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心率、心律符合条件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患者190例,根据宽容度分为1、2、3组,1组宽容度为0,57例;2组宽容度为3%,68例;3组宽容度为5%,65例.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评价图像质量.各组间E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进行比较.扫描参数:体质指数(BMI) <22 kg/m2 61例,管电压100 kV;BMI 22~30 kg/m2 54例,管电压120 kV;BMI >30 kg/m2 75例,管电压140 kV;均启动自动管电流控制技术.结果 ED值:1组100 kV、120 kV、140 kV时分别为(3.82 ±0.24) mSv、(5.37±1.18)mSv、(6.70 ±0.59) mSv,2组100 kV、120 kV、140kV时分别为(4.77±0.66) mSv、(6.49±0.58)mSv、(9.01±1.06) mSv,3组100kV、120 kV、140 kV时分别为(5.44±0.59) mSv、(7.51±1.17) mSv、(9.63士1.53)mSv,组间同一管电压ED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0,P<0.05).1、2、3组CNR均值分别为(9.36±3.04)、(7.86±2.74)、(10.24±4.20),无统计学差异(F =2.66,P=0.07);1、2、3组右冠状动脉第1段SNR均值(12.09 ±4.30)、(11.28±5.33)、(11.91±3.44),无统计学差异(F=0.18,P=0.83),左冠状动脉主干(第5段)SNR均值(11.74±4.57)、(10.54±4.64)、(13.36±4.03),无统计学差异(F=1.96,P=0.1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同一管电压宽容度0、3%、5%的ED值均依次增高;心率较低、心律稳定者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优良,不同宽容度不同管电压的CNR、SNR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婷婷;刘文骏;张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MRI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T2mapping)、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以及分期评估价值.方法 对53只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MRIT1mapping、T2mapping、BOLD成像,测量肝实质T1值(ms)、T2值(ms)和R2*值(Hz)与病理结果对照,以病理肝纤维化≥S1期为阳性标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三者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三者与肝纤维化各期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学肝纤维化S0~4期大鼠肝脏的T1值、T2值和R2*值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T2值>T1值>R2*值.T1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S0和肝纤维化各期、轻度肝纤维化(S1~2期)和重度肝纤维化(S3~4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1和S2、S3和S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值和R2*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1mapping、T2mappin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BOLD高,而T1mapping在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BOLD和T2mapping高.
作者:汪苍;刘晓蕾;米瑞;叶海;陈蕊森;张香梅;夏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