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强磁共振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汪卫建;程敬亮;张勇;李娅;董安珂;朱晨迪;郭亚飞

关键词:室管膜瘤, 直方图,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6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两组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特征.结果 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l百分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绘制佳阈值(Cl)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的大面积为0.72,室管膜瘤鉴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佳C1值是31.5,特异度64%和敏感度83%.结论 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室管膜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Paget病的X线与MRI表现

    目的 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与MRI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病患者的X线和MRI的征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Paget病形态学表现各异,钙化征象较具特点,典型的粗大钙化存在,多与细小钙化并存,钙化多位于乳头乳晕区,钙化总体分布呈略显散在、局部聚集分布的特点,部分沿导管方向走行.MRI的表现与多数乳腺癌的强化相似,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呈平台型和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降低,扩散受限,但乳腺Paget病的扩散受限区面积多明显小于异常强化范围.结论 乳腺Paget病无湿疹表现者,易于漏诊,主张首选乳腺X线检查,认识其钙化的特征性表现及MRI扩散受限区的特点,对诊断乳腺Paget病有高度的提示性.

    作者:史军华;朱婷婷;张体江;史军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孕妇脑内毛细血管瘤一例

    患者 女,33岁,孕妇,停经35+2周.因“发作性言语不能7天,右上肢麻木5天”入院.入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低.头颅MRI检查:左侧颞叶见一小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内可见点状短T1、短T2信号改变(图1、2),直径约10 mm,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见大片状水肿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3~5).磁共振波谱分析(1 H-MRS):病灶Cho峰无增高,NAA峰轻度下降,可见Lip峰(图6).

    作者:朱建彬;蒋春秀;温志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RIS算法在颅脑低剂量CT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图像空间迭代重组(IRIS)对颅脑低剂量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IRI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120例拟行颅脑CT检查的患者,随机纳入常规剂量扫描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组和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组,记录其辐射剂量,测量灰质、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每个部位的信噪比(SNR)和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CT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主观图像噪声、后颅窝伪影、灰-白质对比度、细小结构显示能力及图像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IRIS算法的低剂量颅脑CT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采用FBP算法的常规剂量颅脑CT[(1.10 ±0.07)mSv vs (1.42 ±0.08)mSv,P<0.001],同时灰质、白质的噪声显著减低,SNR显著提高,灰-白质CNR显著提高(P<0.001),主观图像噪声和灰-白质对比度明显改善(P <0.001),后颅窝伪影、细小结构显示和图像清晰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IRIS算法能够在辐射剂量降低约20%的情况下获得满足诊断的颅脑CT图像质量.

    作者:范跃星;王峰;张锦;牛素丽;刘宁;兰海波;李军;张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病死率、病残率均高[1],其疾病主要过程为血管腔的逐渐狭窄或管腔迅速被堵塞,进而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损伤.该过程在病理上具有一定连续性,通常通过血浆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来管控疾病,但无法使其进展直接可视化,以评估患者急性心脏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

    作者:钱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基于TBSS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运用FSL软件解算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通过TBSS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提取患者组有差异脑区的FA值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FA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有胼胝体压部、双侧上纵束、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钩束、双侧下额枕束、左侧扣带束(P<0.05,FWE校正).左下额枕束FA值与PANSS总分(r =0.688,P=0.001)、SAPS评分呈正相关(r=0.677,P =0.001).结论 DTI的TBSS方法可以敏感地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对于揭示其脑白质神经发育连接异常的病因假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茹;谢生辉;高阳;刘利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比增强CT与超声造影对胆囊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对比增强CT(CECT)和超声造影(CEUS)对胆囊局灶性病变(FGL)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国外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中文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CECT及CEUS诊断FGL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8月.采用Statal2.0和Meta-Discl.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个研究,包括2469例FGL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ECT诊断FGL的敏感度(Sen)合并=0.91[95%CI(0.87,0.94)],特异度(Spe)合并=0.71 [95% CI(0.67,0.75)],阳性似然比(+LR)合并=4.77 [95% CI(2.57,8.84)],阴性似然比(-LR)合并=0.12 [95% CI(0.09,0.18)],诊断比值比(DOR)合并=44.89[95% CI(17.17,117.35)];CEUS诊断FGL的Sen合并=0.91 [95% CI(0.88,0.94)],Spe合并=0.95[95% CI (0.94,0.96)],+LR合并=12.44[95% CI(8.49,18.25)],-LR合并=0.10[95%CI(0.07,0.14)],DOR合并=139.52[95% CI(73.13,266.20)].CECT与CEUS诊断FGL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27和0.96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35,P>0.05).结论 CECT和CEUS诊断FGL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均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张力强;唐尧;龚军伟;李咏梅;李崇;文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

    患者 女,64岁,口腔溃疡5个月,全身皮肤红斑、丘疹1个月.患者5个月前出现口唇粘膜糜烂破溃,1个月前出现腹部丘疹,伴瘙痒,15天前腹部红斑、丘疹增多,并累及背部、双手及下肢,门诊拟“副肿瘤性天疱疮”收住入院.近4个月体重下降15 kg.体检:口唇糜烂、渗血,胸腹部及背部多发鲜红色斑,部分融合成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9×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95×109/L↓.皮肤活检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裂隙形成,局灶上皮细胞轻度异型,部分组织变性坏死,并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棘细胞层IgG及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阴性.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荧光提示多形红斑样损害,符合天疱疮病理表现.

    作者:涂景恋;戴平丰;李百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上经皮穿刺卵圆孔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5例尸头经螺旋CT扫描获得清晰卵圆孔图像(共10个),将螺旋CT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后在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穿刺后立即行螺旋CT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结果 CT显示10个卵圆孔的图像与超声成功融合,卵圆孔得到准确定位与穿刺,图像融合及卵圆孔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图像融合和虚拟导航新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应用,将明显有助于对卵圆孔正确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

    作者:邱喜雄;张明东;刘伟宗;林恒洲;郝雅静;夏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后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18例原发性肺癌(恶性组)、12例肺部良性肿块(良性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胸髓为参照物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肿块与胸髓信号强度比值(LSRs)进行评分,利用感兴趣区法测量各肿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的LSRs、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LSRs分别为3.56±1.29、2.42±1.24,ADC值分别为(1.375±0.278)×10-3 mm2/s、(1.793±0.291) ×l0-3 mm2/s,两者的LSRs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43、0.868、0.944.LSRs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017,P=0.043).LSRs与ADC值的AUC比较、ADC值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Rs及ADC值均可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且ADC值的诊断效能优于LSRs,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ADC值无差异.

    作者:解礼冰;田兴仓;蒲艳军;马丽;孙凯;孙潇;朱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腔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输卵管复通术后再闭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后输卵管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管腔再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符合FTR术适应证的输卵管阻塞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进行FTR术,试验组术后输卵管内留置导管并持续灌注药物3天,对照组术后输卵管内注入玻璃酸钠并于3天内经宫腔通液每天2次.两组术后第2、6个月均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闭塞者按各自方法重复治疗1次).随访患者半年,记录2组患者妊娠情况,观察导管留置是否对输卵管受孕能力造成影响.结果 术后第2、6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1.8%(45/49)、89.4% (42/47),对照组为76.7% (33/43)、72.5%(29/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5;x2=4.094,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畅通输卵管受孕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1.4% (9/42)、11.1%(1/9),对照组为20.7%(6/29)、16.7%(1/6),试验组受孕能力并无下降,其异位妊娠率亦未提高.结论 输卵管内留置导管联合药物灌注安全、可靠,能更好地预防FTR术后管腔再黏连,提高远期复通率,不对输卵管的受孕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高天俊;郭端英;鲁琳;张宏光;徐志勇;刘利兰;范义;娄明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ACE联合疗法与单独行TACE治疗肝细胞癌生存率差异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或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生存率的差异,为HC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搜集比较TACE联合疗法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生存率差异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按照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85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TACE联合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优于TACE单独治疗组[1年生存率:OR=2.978,95% CI(2.328,3.809),P<0.001;2年生存率:OR=2.656,95% CI(1.982,3.558),P<0.001;3年生存率:0R=3.078,95% CI(2.420,3.914),P<0.001].敏感性分析揭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与单独行TACE相比,TACE联合治疗组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均较高.

    作者:刘毅;卓琳;朱蓓;何明喻;许阳;王彤彤;叶静陶;胡斌;徐继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MRI表现

    目的 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SANT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7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块.6例行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2WI及D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性、结节性强化,其中轮辐状强化6例,假包膜及星芒征各5例,出血及钙化各1例,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本组3例CT检查,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结节性、向心性强化,3例显示轮辐征,星芒征、假包膜征及出血征象各1例,无囊变及坏死病例.结论 脾SANT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作者:钱旭东;曾蒙苏;金开璞;汪禾清;朱国方;胡少波;魏义军;丁莺;姚秀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IPS术后再出血与曲张静脉位置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支架通畅前提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与曲张静脉类型的关系.方法 搜集67例行TIPS治疗并随访满2年且未发生分流道狭窄的肝硬化患者,按术前食管胃曲张静脉类型分为三组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3,P<0.05),Ⅰ组(食管静脉曲张)和Ⅲ组(胃静脉曲张)在再出血的构成比有差异(P'<0.017),Ⅰ组相对于Ⅲ组再出血的风险较低(RR =0.179,95%可信区间0.043~0.735),Ⅰ组和Ⅱ组(食管胃静脉曲张)、Ⅱ组和Ⅲ组中再出血的发生无差异.结论 TIPS术后患者在支架通畅情况下发生再出血可能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而曲张静脉的位置不同,所引起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风险不同,故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和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不同.

    作者:刘梦莹;马富权;李伟之;李培杰;薛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分型与预后相关性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各型肺孢子菌肺炎(PCP)经治疗后吸收时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76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CT检查资料,根据PCP的CT表现特征将其分型,并对各型PCP经治疗后病变吸收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PCP的CT表现分为以下6型:透明磨玻璃型(32例),浑浊磨玻璃型(14例),实变型(7例),囊变型(5例),间质型(13例),混合型(5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型PCP吸收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462,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透明磨玻璃型、间质型PCP吸收时间均少于浑浊磨玻璃型、实变型、混合型PCP(P <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分析各型PCP治疗后吸收时间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提高对PCP的诊治水平和预后判断.

    作者:谢正平;朱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对定性诊断的有效性评估

    目的 评估腮腺多形性腺瘤(PA)的特征性MRI表现对术前定性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MRI扫描的腮腺肿瘤患者87例,将全部病例分为PA组(37例)和非PA组(50例).分别对两组肿瘤的形态、边界、T2 WI信号、包膜、强化特点、ADC值赋予分值,分析其差异.建立改良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系统,并判断该评分系统诊断PA的准确率.结果 两组肿瘤的形态、边界、T2WI信号、包膜、强化特点、ADC值有明显的差异.采用改良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诊断PA的敏感度64.86%,特异度94.00%,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78.33%,准确率81.64%.结论 完全符合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的腮腺肿瘤,术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但仍有一部分PA影像表现不典型,与其他肿瘤存在一定的重叠,需要进一步检查定性.

    作者:张杨;刘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T1mapping、T2mapping和BOLD对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定量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MRI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T2mapping)、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以及分期评估价值.方法 对53只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MRIT1mapping、T2mapping、BOLD成像,测量肝实质T1值(ms)、T2值(ms)和R2*值(Hz)与病理结果对照,以病理肝纤维化≥S1期为阳性标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三者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三者与肝纤维化各期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学肝纤维化S0~4期大鼠肝脏的T1值、T2值和R2*值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T2值>T1值>R2*值.T1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S0和肝纤维化各期、轻度肝纤维化(S1~2期)和重度肝纤维化(S3~4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1和S2、S3和S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值和R2*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1mapping、T2mappin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BOLD高,而T1mapping在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BOLD和T2mapping高.

    作者:汪苍;刘晓蕾;米瑞;叶海;陈蕊森;张香梅;夏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长期存在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侵袭性与CT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搜集95例患者(共105个pGGN),分析这些pGGN高分辨率CT的特征,用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pGGN的侵袭性分为浸润前病变[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原位癌(AIS)]与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LA)].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GGN直径的诊断效能.结果 pGGN直径、毛刺征、血管增粗在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充气支气管、空泡征、边缘分叶、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没有显著性差异;pGGN直径预测侵袭性的佳阈值是12.50 mm.结论 CT特征可以预测pGGN的侵袭性;毛刺征、血管增粗及直径>12.50 mm在预测pG-GN的侵袭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步玉兰;李云;戚元刚;刘立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0 ~ 82岁,均进行双源CT肠道造影检查,共三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将双能量扫描两组数据(140 kV、100 kV)调入Dual-Energy后处理软件.利用Liver-VNC软件选项卡,调整融合比例为100%得到碘分布伪彩图(碘图),测量碘图中异常肠壁与腹主动脉或者髂动脉的碘值、CT值,并计算其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得到所有数据后,按病理结果或镜检结果将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进行分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值,选择两个独立样本重复测量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用非参数法构建碘值、CT值、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或肠镜证实直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9例,升结肠癌4例,慢性炎症15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肿瘤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5.339±4.441,2.293±0.540,0.841 ±0.165,0.466±0.100)均高于炎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2.833±8.648,1.640.±0.311,0.703±0.270,0.314 ±0.090).CT值在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CT值在炎性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值与标准化碘值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得出碘值的诊断效能高于CT值,标准化后的碘值、CT值效能高于未标准化的.结论 在患者肠道造影的检查中,双源CT能谱参数能帮助鉴别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

    作者:王俊;李辉;王艳;刘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Gd-EOB-DTPA和MDCT表现:基于LI-RADS(2014版)分类标准的对照研究

    目的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2014版分类诊断标准,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I和CT动态增强(MDCT)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分类的对照研究.方法 搜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共95例(107枚HCC病灶)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硬化患者资料,均行Gd-EOB-DTPA MRI和MDCT检查.根据LI-RADS评分系统,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HCC主要征象独立分析并进行分类,再分另结合Gd-EOB-DTPA MRI和MDCT次要征象调整分类,后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Gd-EOB-DTPA MRI和MDCT对诊断LR-5/5V的阳性率. 结果 Gd-EOB-DTPA MRI和MDCT对诊断LR-5/5V的阳性率阅片者1分别为52.3%(56/107)和47.7%(51/107),P=0.302;阅片者2分别为49.5%(53/107)和46.7%(50/107),P=0.453,2名阅片者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经2名阅片者对107个HCC主要征象共同分析,动脉期高强化显示率Gd-EOB-DTPA MRI与MDCT无显著差异[94.4% (101/107) vs 86.9% (93/107),P=0.115];廓清显示率Gd-EOB-DTPA MRI低于MDCT[69.2% (67/107) vs 84.1% (90/107),P<0.001];包膜显示率Gd-EOB-DTPA MRI高于MDCT[29.0% (31/107) vs16.8% (18/107),P<0.001].结合次要征象,Gd-EOB-DTPA MRI中所有的LR-3结节进行了重新分类,均上调至LR-4,其中1枚结中结病灶显示范围增大;CT中2枚结节因瘤内含脂从LR-3上调至LR-4.结论 基于LI-RADS评分系统,Gd-EOB-DTPA MRI和MDCT对肝硬化背景下HCC分类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Gd-EOB-DTPA MRI对显示HCC中的包膜更具优势,对病灶范围的显示可能更准确.结合次要征象,Gd-EOB-DTPA MRI中绝大部分结节分类从LR-3上调至LR-4.

    作者:邢飞;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56层iCT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56层iCT评估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搜集本院180例行头颈部CTA或颈部CTA扫描的患者,男、女各90例,测量其甲状腺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峡径、体积、上动脉内径、下动脉内径及人体生理参数.结果 男性甲状腺两侧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体积、上动脉内径、下动脉内径及总体积均大于其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右侧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体积、上动脉内径及下动脉内径均大于其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总体积(11.35±2.66)cm3,50岁以下的年龄组与50岁以上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负相关(r=-3.244),BS与甲状腺总体积呈正相关(r =3.531),左上动脉内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正相关(r=2.460) (P <0.05).结论 256层iCT可以评估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庹光芳;兰永树;唐光才;郑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