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光芳;兰永树;唐光才;郑露
目的 探讨宽容度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心率、心律符合条件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患者190例,根据宽容度分为1、2、3组,1组宽容度为0,57例;2组宽容度为3%,68例;3组宽容度为5%,65例.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评价图像质量.各组间E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进行比较.扫描参数:体质指数(BMI) <22 kg/m2 61例,管电压100 kV;BMI 22~30 kg/m2 54例,管电压120 kV;BMI >30 kg/m2 75例,管电压140 kV;均启动自动管电流控制技术.结果 ED值:1组100 kV、120 kV、140 kV时分别为(3.82 ±0.24) mSv、(5.37±1.18)mSv、(6.70 ±0.59) mSv,2组100 kV、120 kV、140kV时分别为(4.77±0.66) mSv、(6.49±0.58)mSv、(9.01±1.06) mSv,3组100kV、120 kV、140 kV时分别为(5.44±0.59) mSv、(7.51±1.17) mSv、(9.63士1.53)mSv,组间同一管电压ED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0,P<0.05).1、2、3组CNR均值分别为(9.36±3.04)、(7.86±2.74)、(10.24±4.20),无统计学差异(F =2.66,P=0.07);1、2、3组右冠状动脉第1段SNR均值(12.09 ±4.30)、(11.28±5.33)、(11.91±3.44),无统计学差异(F=0.18,P=0.83),左冠状动脉主干(第5段)SNR均值(11.74±4.57)、(10.54±4.64)、(13.36±4.03),无统计学差异(F=1.96,P=0.1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同一管电压宽容度0、3%、5%的ED值均依次增高;心率较低、心律稳定者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优良,不同宽容度不同管电压的CNR、SNR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婷婷;刘文骏;张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0 ~ 82岁,均进行双源CT肠道造影检查,共三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将双能量扫描两组数据(140 kV、100 kV)调入Dual-Energy后处理软件.利用Liver-VNC软件选项卡,调整融合比例为100%得到碘分布伪彩图(碘图),测量碘图中异常肠壁与腹主动脉或者髂动脉的碘值、CT值,并计算其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得到所有数据后,按病理结果或镜检结果将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进行分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值,选择两个独立样本重复测量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用非参数法构建碘值、CT值、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或肠镜证实直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9例,升结肠癌4例,慢性炎症15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肿瘤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5.339±4.441,2.293±0.540,0.841 ±0.165,0.466±0.100)均高于炎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2.833±8.648,1.640.±0.311,0.703±0.270,0.314 ±0.090).CT值在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CT值在炎性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值与标准化碘值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得出碘值的诊断效能高于CT值,标准化后的碘值、CT值效能高于未标准化的.结论 在患者肠道造影的检查中,双源CT能谱参数能帮助鉴别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
作者:王俊;李辉;王艳;刘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这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这类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均为免疫正常人群,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肺内出现反晕征且合并有腺泡结节和树芽征,反晕征的壁及内部的磨玻璃区均可见结节影.结论 肺内出现反晕征的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望云;范丽;李琼;王云龙;刘士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4~5级微钙化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4~5级的75例患者资料,共81个病灶,均完成双乳动态增强MRI检查.按BI-RADS进行分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并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81个病灶中包括恶性病变63个,良性病变18个,乳腺X线摄影和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分别为100%、0、77.8%、77.8%及98.3%、88.9%、96.3%、98.4%,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 =0.496),特异度、准确率、P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I-RADS 4级的病灶44个,乳腺X线摄影和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分别为100%、0、61.4%、61.4%及100%、94.1%、97.7%、96.4%,两者的敏感度无差异,特异度、准确率、P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I-RADS 5级病灶37个,乳腺X线摄影和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分别为100%、0、97.3%、97.3%及97.2%、0、94.6%、9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BI-RADS 4-5级微钙化病变,动态增强MRI能有效地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作者:陈佳儿;肖莹;江红;李仰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MRI诊断腮腺区肿块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接受MRI检查的腮腺区占位的患者共32例,其中良性肿块24例,恶性肿块8例.分别取2项临床指标和9项MRI检查征象信息用于建立决策树.结果 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腮腺区肿块良恶性的决策树模型,其中含有4条诊断规则,低相对错误代价为0.0625,对诊断具有决策意义的重要的前3项决策指标为肿块的边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以及与周围组织分界情况.结论 对于MRI诊断腮腺区肿块,决策树可以对其良恶性进行正确地判断,有助于对医师进行规则指导,提高诊断水平,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断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作者:董梦莹;金观桥;苏丹柯;宁瑞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与MRI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病患者的X线和MRI的征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Paget病形态学表现各异,钙化征象较具特点,典型的粗大钙化存在,多与细小钙化并存,钙化多位于乳头乳晕区,钙化总体分布呈略显散在、局部聚集分布的特点,部分沿导管方向走行.MRI的表现与多数乳腺癌的强化相似,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呈平台型和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降低,扩散受限,但乳腺Paget病的扩散受限区面积多明显小于异常强化范围.结论 乳腺Paget病无湿疹表现者,易于漏诊,主张首选乳腺X线检查,认识其钙化的特征性表现及MRI扩散受限区的特点,对诊断乳腺Paget病有高度的提示性.
作者:史军华;朱婷婷;张体江;史军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 女,6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呼吸困难,伴喘息,活动后加重,无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及进食困难.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停药后再次出现呼吸困难伴喘息.发病以来饮食、二便可,精神睡眠欠佳,体重无明显下降.影像表现:CT示喉腔(声门下腔)后壁增厚并见一结节突入喉腔,致喉腔狭窄,病变基底面与喉壁分界欠清,大小约1.6 cm×1.2 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双侧鼻腔见软组织密度病变,鼻腔阻塞,增强明显强化,双侧下鼻甲鼻部、鼻中隔前段骨质吸收(图1~4).MRI示喉腔(声门下腔)后壁腔内一梭形等T1、稍长T2信号占位,致管腔明显狭窄,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大小约1.2cm×1.3 cm×2.8cm(图5~7).
作者:李正平;何波;孙学进;赵卫;何绍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联合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确诊,分别对比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的NVC发生率、NVC评分、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的短距离、以及责任血管的性质与来源等.结果 有症状侧NVC发生率约为94.44%(68/72),其中动脉参与比例约95.59% (65/68),责任血管中常见为小脑上动脉(SCA),占比约75% (51/68),NVC评分为6.63±2.18,责任血管与REZ区短距离为(1.04±1.55)mm;无症状侧的NVC发生率约45.83%(33/72),其中动脉参与比例约66.67%,责任血管中常见亦为SCA,占比约57.58%(19/33),NVC评分为2.91±0.95,责任血管与REZ区短距离为(5.28±2.33)mm;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患侧NVC程度及部位密切相关,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对NVC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沈健;张惠美;沈伟强;胡红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的CT结节密度与邻近正常肺组织密度的差值(VAL-plus)在预测肿瘤病理侵袭性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GGNs) 94例(共97枚结节),按病理类型分别为原位癌(AIS) 27个、微浸润腺癌(MIA) 32个、浸润性腺癌(I-ADC) 38个.分析这三组在肿瘤密度及大小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在病理上能预测出现浸润癌的因素. 结果 AIS、MIA、I-ADC的CT VAL-plus分别为(216.09 ±73.36)HU、(244.04±53.39) HU、(313.42 ±65.59) HU;I-ADC、MIA组均高于AIS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226 HU作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4%和85.71%,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I-ADC组亦高于MIA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265.1 HU作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和71.87%,AUC为0.804.肿瘤的大小(直径)AIS、MIA、I-ADC三组平均值分别为(10.26 ±3.67) mm、(12.26±5.09)mm、(13.74 ±5.11)mm,I-ADC和MIA组均大于AIS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8.9 mm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53.57%,AUC为0.696.当肿瘤大小和肿瘤CT VAL-plus联合应用时(肿瘤大小和CT值的阈值分别为8.9 mm和226 HU),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85.71%,AUC为0.889.结论 对肺内GGNs,肿瘤CT VAL-plus和肿瘤大小均分别可预测其病理侵袭性.联合使用肿瘤CT VAL-plus和肿瘤大小比各自单独使用能更正确预测肿瘤的侵袭性.肿瘤CT VAL-plus还可用于预测、区分肺纯GGNs中的MIA和I-ADC.
作者:谢超;谢晓东;娄可心;沈文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SANT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7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块.6例行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2WI及D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性、结节性强化,其中轮辐状强化6例,假包膜及星芒征各5例,出血及钙化各1例,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本组3例CT检查,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结节性、向心性强化,3例显示轮辐征,星芒征、假包膜征及出血征象各1例,无囊变及坏死病例.结论 脾SANT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作者:钱旭东;曾蒙苏;金开璞;汪禾清;朱国方;胡少波;魏义军;丁莺;姚秀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 女,33岁,孕妇,停经35+2周.因“发作性言语不能7天,右上肢麻木5天”入院.入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低.头颅MRI检查:左侧颞叶见一小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内可见点状短T1、短T2信号改变(图1、2),直径约10 mm,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见大片状水肿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3~5).磁共振波谱分析(1 H-MRS):病灶Cho峰无增高,NAA峰轻度下降,可见Lip峰(图6).
作者:朱建彬;蒋春秀;温志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56层iCT评估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搜集本院180例行头颈部CTA或颈部CTA扫描的患者,男、女各90例,测量其甲状腺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峡径、体积、上动脉内径、下动脉内径及人体生理参数.结果 男性甲状腺两侧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体积、上动脉内径、下动脉内径及总体积均大于其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右侧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体积、上动脉内径及下动脉内径均大于其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总体积(11.35±2.66)cm3,50岁以下的年龄组与50岁以上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负相关(r=-3.244),BS与甲状腺总体积呈正相关(r =3.531),左上动脉内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正相关(r=2.460) (P <0.05).结论 256层iCT可以评估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庹光芳;兰永树;唐光才;郑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后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18例原发性肺癌(恶性组)、12例肺部良性肿块(良性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胸髓为参照物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肿块与胸髓信号强度比值(LSRs)进行评分,利用感兴趣区法测量各肿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的LSRs、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LSRs分别为3.56±1.29、2.42±1.24,ADC值分别为(1.375±0.278)×10-3 mm2/s、(1.793±0.291) ×l0-3 mm2/s,两者的LSRs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43、0.868、0.944.LSRs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017,P=0.043).LSRs与ADC值的AUC比较、ADC值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Rs及ADC值均可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且ADC值的诊断效能优于LSRs,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ADC值无差异.
作者:解礼冰;田兴仓;蒲艳军;马丽;孙凯;孙潇;朱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图像空间迭代重组(IRIS)对颅脑低剂量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IRI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120例拟行颅脑CT检查的患者,随机纳入常规剂量扫描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组和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组,记录其辐射剂量,测量灰质、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每个部位的信噪比(SNR)和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CT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主观图像噪声、后颅窝伪影、灰-白质对比度、细小结构显示能力及图像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IRIS算法的低剂量颅脑CT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采用FBP算法的常规剂量颅脑CT[(1.10 ±0.07)mSv vs (1.42 ±0.08)mSv,P<0.001],同时灰质、白质的噪声显著减低,SNR显著提高,灰-白质CNR显著提高(P<0.001),主观图像噪声和灰-白质对比度明显改善(P <0.001),后颅窝伪影、细小结构显示和图像清晰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IRIS算法能够在辐射剂量降低约20%的情况下获得满足诊断的颅脑CT图像质量.
作者:范跃星;王峰;张锦;牛素丽;刘宁;兰海波;李军;张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6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两组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特征.结果 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l百分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绘制佳阈值(Cl)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的大面积为0.72,室管膜瘤鉴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佳C1值是31.5,特异度64%和敏感度83%.结论 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室管膜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李娅;董安珂;朱晨迪;郭亚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 女,2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间断头痛,3天前病情加重.体检:两侧瞳孔不对称,左、右侧直径分别为3 mm、4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正常,两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正常,巴氏征阴性.患者于7年前行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切除术,病理示脑膜瘤Ⅰ级,并于术后半年复发,行γ刀放射治疗.
作者:华蓓;袁涛;全冠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MRI对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5例HCC患者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内容为复发和转移.比较病史资料及MRI征象(肿瘤位置、大径、边缘、包膜以及液化区)与HC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随访的85例HCC患者有25例出现术后复发和/或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年龄、性别、长期饮酒史、肝硬化、AFP、TKI、分化程度、Ki67及肿瘤位置、大径、液化区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节形态、包膜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仅结节形态与HCC的复发和转移相关(OR =5.92,P<0.05).结论 术前MRI瘤灶结节形态是HCC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因素,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强;谢东;苏丹柯;金观桥;张卫;左志超;黄雷;谢积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HA-I) MR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9例HA-I患者13个病灶的MRI表现,评价MRI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特点.结果 T2WI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的病灶分别为4个及9个,DWI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的病灶分别为5个和8个;ADC图表现为等信号12个;动态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11个;且持续强化12个.2个病灶内有少量脂肪,2个合并出血、坏死及囊变,6个周围有异常信号环.结论 MRI检查可显示HA-I的影像特征,能反映病灶内脂肪、出血坏死等病理特点.
作者:汪禾青;曾蒙苏;饶圣祥;杨春;纪元;韩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2014版分类诊断标准,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I和CT动态增强(MDCT)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分类的对照研究.方法 搜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共95例(107枚HCC病灶)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硬化患者资料,均行Gd-EOB-DTPA MRI和MDCT检查.根据LI-RADS评分系统,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HCC主要征象独立分析并进行分类,再分另结合Gd-EOB-DTPA MRI和MDCT次要征象调整分类,后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Gd-EOB-DTPA MRI和MDCT对诊断LR-5/5V的阳性率. 结果 Gd-EOB-DTPA MRI和MDCT对诊断LR-5/5V的阳性率阅片者1分别为52.3%(56/107)和47.7%(51/107),P=0.302;阅片者2分别为49.5%(53/107)和46.7%(50/107),P=0.453,2名阅片者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经2名阅片者对107个HCC主要征象共同分析,动脉期高强化显示率Gd-EOB-DTPA MRI与MDCT无显著差异[94.4% (101/107) vs 86.9% (93/107),P=0.115];廓清显示率Gd-EOB-DTPA MRI低于MDCT[69.2% (67/107) vs 84.1% (90/107),P<0.001];包膜显示率Gd-EOB-DTPA MRI高于MDCT[29.0% (31/107) vs16.8% (18/107),P<0.001].结合次要征象,Gd-EOB-DTPA MRI中所有的LR-3结节进行了重新分类,均上调至LR-4,其中1枚结中结病灶显示范围增大;CT中2枚结节因瘤内含脂从LR-3上调至LR-4.结论 基于LI-RADS评分系统,Gd-EOB-DTPA MRI和MDCT对肝硬化背景下HCC分类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Gd-EOB-DTPA MRI对显示HCC中的包膜更具优势,对病灶范围的显示可能更准确.结合次要征象,Gd-EOB-DTPA MRI中绝大部分结节分类从LR-3上调至LR-4.
作者:邢飞;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期存在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侵袭性与CT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搜集95例患者(共105个pGGN),分析这些pGGN高分辨率CT的特征,用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pGGN的侵袭性分为浸润前病变[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原位癌(AIS)]与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LA)].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GGN直径的诊断效能.结果 pGGN直径、毛刺征、血管增粗在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充气支气管、空泡征、边缘分叶、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没有显著性差异;pGGN直径预测侵袭性的佳阈值是12.50 mm.结论 CT特征可以预测pGGN的侵袭性;毛刺征、血管增粗及直径>12.50 mm在预测pG-GN的侵袭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步玉兰;李云;戚元刚;刘立恒 刊期: 2018年第02期